
【东篱】房子的味道(散文)
一
经过十年的节衣缩食,夫妻俩终于还清了房款,而且手头上还有几万剩余。
这天晚上,夫妻俩坐在电视机前,一边追剧,一边唠嗑,场景温馨惬意。然而他们的话里话外,显然又透漏出新的想法:
妻子:“昨天我同事买了一套新房子,是三室一厅,我也随她过去看了看,既宽敞,又明亮。”说话时,眼睛流露的都是羡慕。
丈夫也有点儿眼热:“是啊,咱们的邻居也要搬走了,他们也买了一个120平米的大房子。要不咱们也……”语调里还充满渴望,勾起了妻子的新房欲。
含情脉脉的妻子接上了话茬,“亲爱的,听说有一个大开发商在城南开了一个新楼盘。要不把咱们也过去看看,如果合适,也把我们这个小房子换成一个比较大点的?”她特别强调了“小”,“换”和“大”三个字。
忧心忡忡的丈夫说道:“可是咱们手里没那么多钱呀,这个房钱刚刚还完不久。你忘了?上次筹钱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到最后谁都不愿理咱们了。”
妻子先是扬了扬眉毛,然后突发奇想,继而支了一招:“要不这样,咱们先把这套房子卖掉?”
丈夫:“咱们这套六十平米的房子能卖多少钱啊?”他还是皱了皱眉,摇了摇头。
妻子低头掰了掰手指:“我看也差不多。实在不行,咱买一个楼层稍微高一点儿的三居室。”
丈夫的手不知不觉碰到遥控器的按钮,画面立即切换到了中央二套的经济频道。霎时,一个《谈话》节目吸引了他俩的注意。
二
这个《谈话》节目中的重量级嘉宾可来头不小。他是北京著名高校一知名教授,也是一位房地产界的权威。他谈的话题是《租房和买房》,观点既新颖又新潮——他倾向于租房:
“……比如北京、上海的房价,租售比可能超过了1:500,这意味着不间断出租,需要60年才能回本。
在我国80%以上的城市,租房确实比买房更划算。根据易居研究院公布的全国100城租售比数据显示,租售比合理的城市,不到10%。经济学上衡量买房还是租房有一个标准叫租售比,其合理区间是1:200。在合理区间内,买房不管是自住还是投资,都是非常划算的,但是一旦超过这个合理区间,显然租房更划算。打个比方,一套房子总面积90平米,房价是3万元/平,但每月的出租收益只有3000元。租售比为1:900。这意味着买房后,不间断出租,需要75年才能收回成本。如果把按揭贷款产生的利息也计算在内,这个时间可能高达100年以上……”
他口若悬河,舌灿莲花。语速不疾不徐,语音抑扬顿挫,语调激慷慨激昂。既有鲜活的例子作证,也有真实的数据支撑,因而《谈话》极具指向性和导向性。这样,夫妻俩租房住的萌芽也就在头脑里悄悄地生了根。
三
这天早上,夫妻俩吃着早饭又拾起那天晚上的那个有关房子的话题。
妻子:“妈呀,买个房子要75年到100年才能收回成本,这也太亏了,咱们一个人才活多少年呢?”
丈夫深有感触,“可不是嘛,现在咱们都40多岁的人了。要不咱们把这个房子卖了,也去租个大房住?”他首先提议。
行动的天平开始向未知的那一边倾斜。
“对,卖!”俩人不谋而合,相互击掌。
“好,租!”俩人所见略同,一拍即合!
真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说干就干。他们俩很快找到了中介,把房子挂了出去。
四
房子顺利卖出去了。
买房子的是一个东北人。
等办完了手续,夫妻俩问他,“现在都时兴大房子,你为什么不买个大一点儿的?”
他说,“房子整干净利索了就行,大小无所谓。买房是给我老妈养老住的。老妈岁数大了,离不开人了。如果到时轮班儿轮到我们,只有把她接到这疙瘩儿来住。这样我们照顾她也方便。现在房子买下来了,老妈的住处也有着落了,心也总算踏实了。”
东北人的人也随意问了一声,“你们有了新房子?”
夫妻俩实话实说,“没有啊,我们打算租房住。请给我们一个月腾房时间吧,我们也好好找找房源。不过,我们会给你房租的。”声调带有乞求。
东北人考虑了一下说,“反正我母亲现在还在老家那疙瘩儿住着呢。要不你们先租下这套房?过个一年半载我们搬来你们再腾房。”
夫妻俩找了个避人的地方合计一下。
他们很快达成了共识:现在毕竟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大房子,不妨就先租他的。
“这租金怎么说呢?”丈夫回来想探探底。
东北人很敞亮,“哎,这也好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么地吧,按市场价的八五折租给你们,怎么样?”
夫妻俩对视了一下,继而会心一笑,觉得这笔买卖也相当划算:不仅房租便宜,而且不用搬家。
他们立刻拍板,异口同声,“行!”
五
自从他们卖了房子后,一向平静的地产界突发强烈地震。房子一天一个价码,不知为什么,房子突然升值了,而且像是坐上了火箭,噌噌往上窜。仅仅五六个月过去,房子涨价至少有50%!
房租自然也有上涨。但是变化不是太大。因此,夫妻俩起初并没在意。
房价犹如持续涨潮的海水,一浪高过一浪,一转眼三年过去了,房价早已翻了两番。这时夫妻俩不再淡定了。毕竟,他们当初换大房子的念头并没有完全熄灭,而且当初卖房的那俩钱儿,现在变得越来越毛了,几年下来的租金数目也相当可观了,即使添上手里攒的几个钱,再也不可能买到他们这样的一套六十平米的房子了。
现在夫妻俩的肠子都悔青了。他们开始盘算着,期待着能买下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哪怕五十平米的都行。
六
转年东北人又来找夫妻俩收房租。结账之后,他又不经意一句话,捅了夫妻俩的心窝:“你们俩买到新房子吗?什么时候搬走呀?”
丈夫极度沮丧,“没……有买上啊,房价一涨再涨。不怕你笑话,我们实在买不起了。”
当着房主的面,妻子忍不住开始数落起丈夫来,“都怪你,也不知道你搭错了哪根筋。起初不知道怎么有这么个馊主意,非要租房不行。”说话时她的眉毛形成到八字,言语也尖酸刻薄。
丈夫也来了炮筒脾气,“这能怪我吗?当时是你的脑袋进水了,不是你非要卖房吗?”
女人听了更加愤怒,立马回怼,“谁知道这房价涨得这么快呀,我也没预料到呀!都怪我呀?嗯?‘要知道尿炕,不早到筛子上去睡觉了’吗?”
丈夫还是怒不可遏,抬手指了指电视,“都怪那个破专家。我看他脑袋被驴踢了,给咱们支了个下三滥的招儿!”
东北人赶忙解围。他和颜悦色,“这样吧,我老母亲说他在城里这疙瘩儿住不惯,她也不想来了。这个房子我留着也没多大意思。要不,还是……卖给你们吧。”
夫妻俩听了,立刻“多云转晴”,俩人停止掐架,继而一阵阵暗喜从心底里涌动。毕竟,这个房子原先属于他们,自然对这个房子有很深的感情。
这一次,妻子小心翼翼试探,“这个房子你什么价卖给我们呢?”话语带着几多期盼。
东北人想了想,“这样吧,考虑到咱们之间的缘分,按市场的价格的八五折卖给你们,怎么样,够意思吧?”
夫妻俩再次用目光交流了一下,“唰,”蹭出了灵犀的火花。于是不约而同地说,“好!”
七
第二天,三个人带上房产证原件,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来到了房管局交易中心办理过户手续。他们签约、交款、过户、拿证一气呵成。
夫妻俩和房主悬着的心,同时落地。因为夫妻俩终于又有了自己的房子,房主也把无用的房子又轻松卖了出去。
同一套房子,夫妻俩经过“卖了它”,“租了它”到再次“买了它”,这么一番操作下来,原地不动,赔了三十来万!东北人也无意间收到地产红利的特大礼包!
八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夫妻俩装修了房子:客厅的布置简洁明亮,地面上了木纹瓷砖,搭配了浅色的背景墙面,整个空间看上去格外的温馨;充满现代化的厨卫功能齐全,美观大方;卧室布局精致典雅,高端大气……
现在每次他俩“兴师动众”地回来,房子即刻被笑声塞满,兴奋得吱吱作响,呈现出欢乐、饱满的样子,夫妻俩激动得泪如泉涌。
这才是他们熟悉的房子的味道!
鞠躬!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