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诗词古韵 >> 【东北】莺啼序·灭南朝陈者杨坚(古韵)

编辑推荐 【东北】莺啼序·灭南朝陈者杨坚(古韵)


作者:写手孙世元 白丁,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957发表时间:2022-05-09 16:55:39

《莺啼序·灭南朝陈者杨坚》
  
   词林正韵·第七部(仄声)·一组韵·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四仄韵,第二段十句四仄韵,第三段十四句四仄韵,第四段十四句五仄韵——吴文英正体。
  
   峥嵘六朝幕府,掩僧廊佛苑。
   大桥举、扬子滔滔,淡出天际孤雁。
   浪卷走、王侯祸福,金陵十二裙钗怨。
   奈濛濛玄武,巍巍紫金横断。
  
   晋宋消亡,齐梁覆没,恰周期再现。
   陈武帝、重整山河,晦韬狂澜力挽。
   剿王琳、龙翔岭表,灭萧勃、虎腾江岸。
   执朝纲,帷幄决机,运筹胜券。
  
   农商并举,儒法齐芳,俯首纳诤谏。
   倡朴素、餐绝海味,饮拒山珍,智可宁邦,武能制乱。
   仿摹夏禹,追随尧舜,纵观夺得江山者,少圣贤、惟有霸先善。
   英才命舛,武帝殒殁琼宫,文帝极登金殿。
  
   励耕颁诏,禁侈行文,任九州传遍。
   叹文帝、雄图未展。泪别红尘,遗恨黄泉,举国吊唁。
   当朝太子,登基擎玺,陈顼篡夺侄子位,待身崩、叔宝承皇冕。
   杨坚武统南陈,社稷江山,主人再换。
  
   注:
   南朝陈------- 史称南陈或南朝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为陈武帝陈霸先于永定元年(公元557年)代南梁所建,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传五帝,共历三十二年。
  
   杨坚-------即隋文帝,小名那罗延,陕西华阴人,隋王朝建立者,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杨坚出身名门望族,传西汉太尉杨震第十四代世孙,其父杨忠,是北周名将之一,早年随宇文泰在关西起义,功勋显赫,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杨坚14岁担任京兆尹曹,15岁因父望被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16岁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周明帝时,任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周武帝时,任左小宫伯,进位大将军,后袭爵隋国公。武帝将杨坚长女聘为皇太子妃,从此,杨坚益加受宠。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杨坚率领三万水军攻打北齐。次年又随武帝平齐,进为柱国,出任定州总管,不久又改任亳州总管。建德七年,周宣帝即位,杨坚长女被封为皇后,杨坚拜为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初年,担任过大后丞、右司武,转大前疑。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春,年仅8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太后父亲的身份总理朝政,控制了北周最高军政大权。当时,相州(今河南安阳)总管尉迟迥不满杨坚专权,联合益州总管司马消难先后起兵反杨。杨坚命上柱国韦孝宽讨伐尉迟迥,平息了叛乱。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二月,杨坚推翻周静帝,自立为帝,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建都长安,完成又一轮华夏兴亡周期律,翻开历史新的一页。杨坚称帝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同时,杨坚首开“科举取士”的先河,通过科举考试,直接按成绩来选取任用人才,以此扩充封建王朝统治基础,给贫苦百姓子弟以上升进取的空间,巩固了其统治地位。杨坚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即男为丁,授露田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授露田40亩,一对夫妇共授田140亩。均田制的实行,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发展。随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使隋王朝在政治上得到了巩固,经济上得到了发展,实力远远超过南方的陈朝。于是,杨坚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开皇七年(公元587)杨坚下令进军江陵,先灭掉后梁,扫除进军江南的障碍。开皇八年,杨坚命杨广率领五十万人大军,自水、陆两路向陈朝发起总攻。第二年,南朝最后一个朝廷——陈朝宣告灭亡,中国重新归为统一,结束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年的割据局面。杨坚称帝后提倡节俭,他教训太子杨勇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如果奢侈就一定不能长久,你一定要厉行俭。”杨坚患痢疾,配制止痢药,需要胡粉一两,宫中却没有,足见其俭朴如此。但到晚年,他滥用民力营建豪华宫殿;刑罚残酷,喜怒无常,常常错杀无辜。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杨坚听信谗言,废黜了太子杨勇,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仁孝四年(公元604年),杨广为夺取皇位,派人将病中的父亲杨坚杀害,从而登上隋朝第二代皇帝的宝座。
  
   幕府-----即幕府山,位于南京长江南岸,西起上元门,东至燕子矶,长约5.5公里,宽约800米,主峰高190米。
   金陵十二裙钗--------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十二位女子。金陵十二钗分为正册、副册,其中正册最为著名,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史湘云、王熙凤、妙玉、李纨、秦可卿。
  
   陈武帝---------即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自幼家境贫寒,却好读兵书,初任里司、油库吏等微职,后任交州司马,因镇压交州农民暴动与保护南方政权有功,迁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太清二年侯景叛乱,攻陷建康。陈霸先遂起兵讨侯景,后与征东将军王僧辩合兵,平定侯景之乱,任正虏将军,与僧辩二人把持梁实权。梁承圣四年(公元555年),西魏攻陷江陵,杀梁元帝,霸先遂与僧辩拥立梁元帝子萧方智为梁王。此时,北齐派兵护送梁武帝侄萧渊明为梁帝,王僧辩畏齐兵,亦迎立之。由此,陈、王二人反目成仇。后霸先袭杀僧辩,另立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霸先加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独揽大权。同年震州刺史杜龛叛乱,约会北齐军进攻,偷袭京城建康,陈霸先大败北齐军,镇压了杜龛,受封为义兴郡公,旋改封陈王。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自立,国号陈,改年号为永定。
  
   剿王琳-------王琳,字子珩。会稽郡山阴县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北齐名将。王琳出身兵家,早年随侍于湘东王萧绎左右。侯景之乱时,屡从王僧辩作战,军功与杜龛并称第一。梁元帝时累迁都督、广州刺史。江陵失陷后,传檄四方,举兵攻西梁萧詧,后因军力日衰,而同时向北齐、西魏、梁朝称臣。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建陈,王琳拒绝臣服,起兵讨伐陈将侯安都、周文育等部。次年,王琳拥立永嘉王萧庄为帝,在北齐支持下起兵对抗陈朝,随后被陈霸先所派大将侯瑱击败,逃亡北齐,后被北齐孝昭帝高演派往合肥,纠集旧部,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封会稽郡公,镇守寿阳。陈霸先指派大将吴明彻北伐时,王琳主张持久战术,不为主将尉破胡采纳,致使全军覆灭,王琳亦被围困于寿阳。吴明彻引淝水灌城,昼夜进攻,寿阳城内瘟疫横行,弹尽粮绝,最终陷落。王琳被俘后,吴明彻顾忌其深得人心,恐生变乱,遂将王琳处决,时年四十八岁。
  
   灭萧勃--------萧勃,南兰陵郡兰陵县人,南梁宗室大臣,郢州刺史萧景之子。梁末,萧勃官至定州刺史,封曲江乡侯,曾经参与讨伐李贲。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七月,广州刺史元景仲举兵响应侯景,被西江督护陈霸先攻灭。陈霸先迎萧勃占据广州。萧勃又与南康土豪蔡路养相结,图谋阻陈霸先讨侯景,未果。承圣三年(公元554年),梁元帝萧绎委派王琳为广州刺史,改任萧勃为晋州刺史,江陵陷落,萧勃趁势再度割据广州,南梁朝廷累封萧勃为司徒、太尉、司空等职。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陈霸先自为丞相,总揽朝政,萧勃不满。同年二月,萧勃起兵,过五岭至南康(今属江西),以郢州刺史欧阳頠及其部将傅泰、萧孜(萧勃侄子)为前军,至豫章,分屯要点:欧阳頠屯苦竹滩(今江西丰城西南),傅泰据蹠口城(今江西南昌南)。南江州刺史余孝顷在新吴举兵响应萧勃,以其弟余孝劢守郡城,自率军出豫章据守石头,与萧孜会合。陈霸先派平西将军周文育率军进击。周文育至豫章后,即以军主焦谯僧度袭击余孝顷,尽夺其上牢所泊船只,于豫章立栅固守。周文育军粮尽,诸将欲退,文育不许,遣使送出临川内史周迪,周迪允送粮食。于是周文育以旧船运老弱,顺流而下,烧豫章栅栏佯退。余孝顷见之,不设防备。周文育军由小路日夜兼程,占据芊韶(今江西丰城东北)。芊韶上游有欧阳颇、萧孜,下游则有傅泰、余孝顷、周文育据中筑城,切断敌军联系。欧阳頠等人大惊,退入泥溪(今江西新干西南)。周文育派严威将军周铁虎等袭俘欧阳頠。又派其将丁法攻俘傅泰。萧孜、余孝顷军闻讯退走。三月,萧勃在南康得知欧阳頠等兵败,军中惊慌,其部将陈法武、谭世远于始兴(今广东广州韶关北)斩杀萧勃,持其首级降梁。
  
   农商并举,儒法齐芳------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期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鼓励农商,提倡儒学,崇尚法治,使得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可以说,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南方经济,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就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陈霸先不仅是一代开国皇帝,他还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俯首纳诤谏------南齐建国之初,“号令不出建康千里之外”,陈霸先面对如此严酷局面,一面笼络江左豪族,恢复江南经济,一面征伐北齐,收复淮南失地,政权逐渐稳固。陈霸先在位期间,每临军机大事,陈霸先必广开言路,不耻下问,博采众议后才最终确定破敌制胜之道,而处理政务则崇尚宽和简朴,如果不是军旅急务,一般不轻易调发军队,劳民伤财。
  
   倡朴素--------陈霸先生活俭仆,克勤自律。史称他“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颁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哥钟女乐,不列于前。及乎践祚,弥厉恭俭”。在历代帝王中,像陈霸先这样生活如此俭仆,不喜声色犬马的君主实不多见。
  
   仿摹夏禹,追随尧舜------夏禹,夏朝开国之主。尧和舜,传说是上古的贤明君主,后来泛指圣人。至于陈霸先,虽说是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很高声誉的“六朝第一英主”,却因其国土面积最小、立国的历史较短,而常常被后世之人忽略,连带着也忽略了陈武帝的军功政绩和其光辉的道德品德。然而,陈武帝雄才大略,力挽狂澜,在历史潮流中,独自撑起南中国汉民族政权,力拒北方两个强大的鲜卑政权北齐和西魏,保存和捍卫了华夏文明的薪火血脉。陈武帝几乎以一已之力,把南中国残存的汉文明从历史的泥沼中拉扯上岸,不仅力挽狂澜于既倒,而且确保汉族于衰微!
  
   纵观夺得江山者,少圣贤、惟有霸先善--------在中国长达二千多年封建社会里,从打江山,到坐江山,能被历代史学家公认为“明君”的人数极少极少,而陈武帝建立的陈朝虽然仅存33年,却有陈武帝、陈文帝、陈宣帝三人排名于明君之列,这在历朝历代中是绝无仅有的。陈霸先所建立的陈朝,在蛮族环伺的危墙下,保护了汉民族之血脉,没有让北方鲜卑胡人政权彻底灭绝汉族最后的根基,仅凭这一点,陈霸先就足以称得上华夏文明薪火的拯救者。
  
   武帝殒殁琼宫,文帝极登金殿--------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六月十二日,陈武帝陈霸先病重,六月二十一日驾崩,陈霸先去世的当月二十九日。然而,陈武帝死后却留下个疑问,那就是陈武帝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位给自己的侄子陈文帝陈蒨。事实上,陈武帝是有儿子的,那么他为何把皇位传侄不传子?事实上,陈霸先至少有六个儿子,孝怀太子陈克、豫章王陈立、长沙王陈权,另外还有两个儿子不见史书记载,可惜这五个儿子全部早夭,而陈霸先临死的时候,只有第六子衡阳王陈昌在世,要命的是,这个陈霸先唯一的儿子却正在北周做人质。陈霸先生前曾多次遣使,要求北周放人,但北周方面都是口头承诺放人,就是不付诸行动。至于这个衡阳王陈昌的生母就是宣皇后章要儿。陈霸先死后,虽然遗诏侄子陈蒨继位,但皇后章要儿迟迟不愿把玉玺交出来,就是因为自己的亲生儿子陈昌还没回来的缘故。这时,赶到京城的陈蒨,入宫之后见皇后章要儿迟迟不下懿旨,大臣们也都犹豫不决,只能数次推辞不肯继位。后来,镇西将军侯安都拍案而起,随即说道:“如今天下尚未平定,哪有时间等尚在远方的衡阳王陈昌,临川王陈蒨有大功,应当共同拥他为帝。今天的事,反对者斩首!”说罢按剑上殿,让皇后交出玉玺,并亲手解开陈蒨的头发,让其到陈霸先灵前致哀。同日,陈蒨继位,是为陈文帝,任命侯安都为司空、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然而,皇后章要儿也不示弱,即要想让陈蒨继位必须有个前设条件,那就是如果儿子兼太子陈昌真的有命能够回到南陈,陈文帝就必须把皇位让回给陈昌,而且要立下字据,由于大部分文武百官都赞同皇后章要儿,因此陈文帝不得不同意,做了南陈的暂代皇帝,同时尊章要儿为太后,由章要儿辅政。恰在这时,北周王朝也收到陈文帝继承皇位的消息后,于是,北周做个阴险计划,就是立刻把陈昌放回南陈,北周打算利用这个契机,制造南陈因为争夺皇位而引发内乱,从而削弱南陈,不攻自破。可想而知,被囚禁好几年的南陈太子陈昌终于可以回到南陈自然乐得屁颠屁颠,陈昌计划回到南陈要做第一件事就是祭拜父亲陈武帝,而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向堂兄陈文帝索回皇位,因为他在北周当人质期间,母亲章要儿就已经通过信使向他说明这一切的来龙去脉。不言而喻,此时的陈文帝早已心急如焚,他本以为陈昌再也没有回来的机会了,可是,但是,让他没想到是,陈昌还真的回来了,天啊,这就意味着他还没座热乎的皇位就要让出来,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情何以堪,陈文帝决心不让出皇位。就在这危急关头,征北将军早看出陈文帝的心思于是向陈文帝献上一条毒计,即在陈昌回来的路上将其杀掉,完事宣称其意外死亡。陈文帝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当即采纳侯安都的建议。随后,陈文帝委派侯安都去北周迎接陈昌,一行人一高高兴兴坐船归来,结果当船航行至江心,侯安都突然发力,一把将陈昌推到水里淹死,随后,侯安都编造出陈昌意外死亡的谎言。那么这个侯安都到底什么来头?侯安都,始兴曲江人,属于始兴豪门大族,侯安都年轻时博学多才,善长隶书、五言诗。在音律方面也是很有研究,武艺高强,当时乡里人都觉得他以后能有一番成就。始兴内史萧子范听闻他的才能,就聘请他为主簿,这算是他正式出道了。侯景作乱的时候,始兴太守陈霸先起兵援救建康,这时侯安都趁机拉起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前去投奔陈霸先,两人就开始组队了。陈霸先首先兵发南康进屯西昌,侯安都随陈霸先征战,攻破蔡路养、李迁仕,最后顺利平定了侯景之乱。这次平乱有功,侯安都被封为猛烈将军,随陈霸先镇守京口,任兰陵太守。后来,王僧辩畏惧北齐压力,准备拥立萧渊明为帝,遭到陈霸先反感,两人逐成仇反目。于是,陈霸先准备谋袭王僧辩,这事陈霸先只和侯安都商议,其余诸将都不曾告知。不料,就在队伍快到王僧辩驻地时,陈霸先打起退堂鼓,急得侯安都直跳脚,张口大骂陈霸先:既然选择了反叛,而且已成事实,如今生死关头你却打退堂鼓,你以为后退就能保证不被杀吗?陈霸先被骂的狗血淋头,觉得侯安都说的对,就狠下心继续带队伍前进,到石头城直逼王僧辩卧室,并缢杀王僧辩父子。随后,陈霸先废黜萧渊明,拥立萧方智为帝。由于侯景之乱给南朝带来的伤害实在是太大,所以这时拥立的皇帝仍然在北齐面前称藩。侯安都因功被封为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王僧辩被杀后,他的旧部起兵反陈霸先。震州刺史杜龛与义兴太守韦载、吴郡太守王僧智等据城抗陈霸先。陈霸先准备东征,平定王僧辩的旧部,命侯安都镇守大本营台城,这时徐嗣徽暗降北齐。趁着陈霸先东征,就秘密与豫州刺史任约通气,派了精兵五千偷袭建康,并且占据了石头城,进逼台城。侯安都下令关闭城门偃旗示弱,双方僵持到了晚上,徐嗣徽收兵回石头城,准备明天强攻台城。当晚,侯安都令士卒暗中打造御敌器具,第二天一大早,徐嗣徽率领大军来攻。侯安都率三百勇士开东西掖门出战,大破徐嗣徽,徐嗣徽逃回石头城,从此不敢进逼台城。不久陈霸先班师收回建康,准备包围石头城,北齐派遣士兵渡江占据姑孰,来援救徐嗣徽、任约。并准备向石头城送食物以及装备。这事被陈霸先得知后,随即让侯安都率水军夜袭北齐援军,烧毁北齐船只千余艘,断了北齐的粮运。侯安都又偷袭秦郡,大败徐嗣徽,陈霸先围攻石头城,断了城中水源,几天以后因城中缺水。因缺水导致军心不稳,北齐大将柳达摩无奈只好派遣使向陈霸先求和,陈霸先随即与北齐结盟,签订互不侵犯和约。徐嗣徽、任约跟随柳达摩投奔北齐去了。没过多久,北齐违背和约进攻南梁,派遣萧轨、任约、徐嗣徽合兵十万向梁山进攻,被梁守将黄丛击败,陈霸先又遣部将沈泰至侯安都处加强防御。侯安都则率轻装兵士袭击北齐军,历阳一战,斩杀一万多北齐士兵。侯安都与北齐大将王敬宝在龙尾大战,派他的第弟侯晓、军主张纂为先锋攻打王敬宝的阵营,冲阵的时候,侯晓中枪坠马,张纂战死。侯安都单骑来救侯晓,并斩杀了北齐军骑兵十几人,兄弟二人扛着张纂尸体退走,北齐军被侯安都的勇猛吓到了,都不敢进他的身,任凭他兄弟两冲出阵营。每次决战前夕,侯安都鼓励部将萧摩诃,听说你骁勇善战,千闻不如一见。萧摩诃说道,今天就让将军见识,双方大战时,侯安都受伤落下马来,被北齐军包围,萧摩诃看见后,单枪匹马前去救侯安都,直冲北齐军,所向披靡,无人可挡,侯安都被萧摩诃所救。随后,侯安都在和陈霸先前后包夹之下,北齐军大败,被斩杀数千人,北齐军主帅萧轨被俘虏。后来萧勃举兵反叛陈霸先,陈霸先命侯安都帮助周文育讨伐萧勃,侯安都到的时候,萧勃已被斩杀,只剩萧孜在河流两岸布下阵势,侯安都于是包围萧孜,萧孜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只能投降。话说回来,侯安都用武力逼迫文武大臣,陈蒨不可能当上皇帝,如果侯安都不杀太子陈昌,陈蒨更不可能坐稳这皇帝宝座。然而,这一切也为侯安都的死埋下伏笔。自从平定王琳后,侯安都就开始觉得自己在南陈功劳最大,做事也越来越放肆,这就惹得陈文帝相当不高兴,而且经常聚集上千文臣武将在其府邸夜宴欢饮,丝竹歌舞,其动静声势搞的比皇宫还热闹,这使得陈文帝极其反感,不过真正让侯安都丧命的事件,却是一次他和陈文帝喝酒,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侯安都随口问陈文帝:你现在当皇帝了,比当初临川王的时候感觉如何?陈文帝不想回答,但侯安都不依不饶继续追问:文帝无奈,只得答道:这虽是天命,也多亏了侯公的帮助。君臣二人经过这次对话,梁子由此就算结下了。没多久,文帝又设宴请侯安都,这次二话没费,直接就在宴席上抓捕侯安都,并赐死侯安都于午门之外。照说有勇有谋的侯安都不至于连伴君如伴虎都晓得,然而,侯安都最大的缺点就是个性张扬,当初,陈霸先就提醒过他,只是后来竟然功高盖主,目中无人,这才给他自己召来杀身之祸。

共 12724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滔滔不绝的江水,一望无际,引出多少故事。这首词便以此开篇,道出无数历史人物、事件、朝堂争端等等,无论与否,江山社稷几易其主,更朝换代。整组诗词文笔简洁、意境大气,将历史融入词句当中,彰显出一种浑然天成的厚重感。欣赏学习,感谢赐稿东北,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子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