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山塆蓬窟放歌声(散文)
快乐,不是生活的赐予,而是心的领悟。幸福,不是别人的馈赠,而是心的淡然。人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悲伤可以自行料理;然而快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你就必须有分享才行。”少年时,去远山砍柴,有人在山塆蓬窟放声唱山歌,那份旷达的快乐,至今难忘。
一
初听歌声,莫名惊诧。这大山里怎么会有歌声?
十二岁那年,我跟宽叔第一次去到四五十里路外的岩门山砍柴枝,既高兴,又紧张,一切听宽叔安排。晚上,鸡头啼(约晚上一点钟),我系上拦腰、刀鞘,穿上草鞋,戴上箬笠,拿起冲担、棒柱、绳索等,和宽叔一起点着火把出发。我们专心走路,潜行静默,忌讳喧闹,不说忌讳话和不吉利之语,甚至连“酒、肉、血、摔、死、割、砍”等字及谐音字都不能说,因为去大山干活,危险重重,忌讳多多,只求平安如意。
过了几个村后,天才慢慢明亮起来。凉风习习,流水潺潺,云雾缭绕,偶露山尖,恰似仙境。走在山路上,露水很大,草鞋都弄湿了,似乎腾云驾雾,犹如神仙。我好奇地翘着头东看西瞧。宽叔提醒:“不要头翘起来水牛牯似的,看路,路外是岩漈头,万丈深谷!有雾你看不到。”我把放下的心提起来,小心谨慎地走着。穿亭过桥,爬山涉水,经塆绕岗,走四五十里路,经过好几个村,才能到达岩门村,穿过矴步齿,走向四方坑、三板桥一带可以自由砍的山林。一路走来,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熟了,山路任我行,世界我来闯,从未有过的豪迈,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孙行者。
山里的雾气慢慢翻腾退去。我们放下冲担等东西,把饭包挂在树枝上,就上山砍柴。哇!这里山高崖峭,清溪环绕,树高林密,鲜花盛开,鸟语盈耳,人迹罕至,空气清新,是鸟的天堂,鱼的乐园。山因有水的滋润而变得更加翠绿,水因有山的庇护而变得更加清柔。很少看到屋舍,近乎原始森林。前面有砍柴的声音传来,有人比我们还早。真是“春山漠漠淡烟横,阴壑丁丁伐木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遇到有本村和邻村熟悉的人打个招呼,继续往山上走。突然,对面山传来有人唱山歌:“第一劝郎要学勤,陆(陆续积累,俭用剩下)起钱财讨(娶)起亲(老婆)。有钱讨个红花女,冇钱讨个二(没,冇或二嫁)汉亲。二汉亲啊二汉亲,头痛冷热二靠身……”哦,砍柴这么累,谁还有精力唱歌?莫非山上住着神仙?声音洪亮,唱得山响。宽叔说:“不是神仙,是莲头村的大力郑、山歌郑,你认识的。一般人挑柴一百多斤,他可挑三百斤左右,而且整天山歌哦哦的,笑吟吟的。他是业余樵夫,农闲时干一下。人高马大的,浓眉大眼的,经常挑柴到我们村或东坑村卖的。”是的,他很乐观,我认识,但他不一定认识我。
二
山歌飘来,邂逅山歌郑,见了庐山真面目。
一天,我们几个小孩刚从大山上把柴枝溜下山来,把柴枝捆好冲挑完毕,准备吃午饭。山塆蓬窟又响起了山歌:“山歌好听口难开,林檎好吃树难栽……”洪亮的歌声响彻山谷,在山林间悠扬回荡。我们知道是山歌郑下山来了。我们在溪畔路边相遇,只见他伴着歌声一大担柴枝一阵风似地飘了过来,把柴担靠在路边。头戴箬笠,身穿背心短裤,腰系拦腰布,人高马大,皮肤黝黑,浓眉大眼,眼睛炯炯有神,手腿胸肌一股一股的,恰似健美教练,浑身散发出力量。他拿下箬笠扇风凉一下,就拿下饭包吃饭。我的天呀,他的饭包竟然是一大包,我们一家人一天都吃不完,他饭量这么大,难怪力气这么大!要是在古代,肯定是一员叱咤风云大名鼎鼎的武将,只可惜他生错了时代,荣华富贵与他无缘。
通过和他交谈得知,他是莲头村的,我们是富岙桥村的,只隔一个双坑村,属于同一个公社的。他有两个姐姐,男孩就他一根独苗。不然早就被国民党抓壮丁抓走当兵去了,幸亏是独苗,才有幸活下来。他地方上那些被抓壮丁的一个也没有活着回来,死在外面了。与他们比,他说已是够幸福够幸运,该知足了,为什么不快乐地地活着呢?他父亲脚摔断,失去劳动能力。全家十几口人全靠他养活。他是业余樵夫,农闲时才来挑柴枝卖掉补给家用。他没有文化,只靠蛮力劳动艰难地维持全家的生活。他幽默风趣,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了蜘蛛精和老虎精的故事,听得我们入迷。他劝我们有机会一定要读书,做“睁眼瞎”真的很苦,他说他如果有文化,早就是工作同志吃皇粮了。一次,公社领导叫他去瑞安开会,可因没有文化不识字,会议精神记录不了,回来无法传达,就放弃了提干的机会。机会给他,他也干不了,这就是没有文化的命苦啊!只能怨自己的宿命。
他总是很乐观,整天笑吟吟的,我问他:“挑柴这么苦这么累,您为什么还唱山歌?”
他说:“一个人寂寞无聊的时候,唱唱山歌,可以忘记饥渴,忘记疲劳,忘记烦恼,还可以为劳动添力呢!”
“哦,有这么多好处,能不能教教我们唱山歌?”
“可以啊,只要你们肯学,这不是很简单的嘛!我可以马上教你们唱,只是我也唱得不好。”
树林里山蚊子很多,个个被咬得痒痒的,手腿被咬的地方还一块一块地肿起来,他拿出清凉油给我们涂抹。他叫我们到溪滩边,说是风大的地方没有蚊子。我们来到溪滩边石头上,他就扯开喉咙唱《十二生肖歌》:“正月寅生是肖虎喽,生儿哺子在林中。口宽血盘牙齿尖哦,上山落岭快如风。二月卯生是肖兔喽,卯兔出世眼不亮。莫讲卯兔无出息哦,兔毛扎笔做文章……”我们很认真地一段一段跟唱,山歌响彻了整个山谷,惊飞了溪边树上的鸟儿,溪畔的花儿也绽开了笑脸。
突然,“扑通”一声,华唱歌时一用力,得意忘形,没站稳,掉进水里了,真是乐极生悲!山歌郑情急之下急忙下水救人,哪知山歌郑是“旱鸭子”,忘记了自己不会游泳,一个趔趄滑到水深处,直扑腾。我们见势不妙,急忙下水把山歌郑拖上来。想救人反而要被人救。山歌郑不知道我们都会游泳,就他不会游泳。其实,华掉水里自己会游出来的,根本淹不死。有惊无险,我们哈哈大笑。
我们唱着刚学会的山歌,挑着柴担往回走。山歌郑也唱得更欢了。山歌郑挑得很快,我们挑一段路就要短暂歇力,他把柴担换到另一只肩膀继续往前挑。不一会儿,就不见踪影。忽然,他又折回来,我觉得很奇怪,就问:“山歌郑叔叔,您折回来干什么?”他说:“我后面还有一担柴。”我的天呀,他竟然挑两担柴,来来回回,不是要走双倍的路?一担三百斤,两担六百斤,难怪别人叫他“大力郑”。一般大人一天只挑一百多斤,我们小孩只挑七八十斤。他竟然挑六百多斤!大力郑、山歌郑,真是名不虚传啊!奇人,奇人!不一会儿,他的柴担随山歌又飘到我们前面了。他一会儿在我们前面,一会儿在我们后面。当我们轻松地到达莲头亭时,他两担柴都挑到莲头亭了。今天,我们总算见到了庐山真面目,也见证了他的传说是真的。更是切身体验到山歌郑说的“唱山歌可以忘记疲劳,为劳动添力”。莲头亭又飘出了我们齐唱的山歌,白云为我们驻足欣赏,山风为我们吹汗减热,鲜花为我们绽放笑脸,蜂蝶为我们起舞助兴,山泉为我们叮咚伴奏,山塆蓬窟歌声嘹亮,久久回荡山谷天际。
三
危难之处显身手,方见英雄本色。
大山里夏季的天气,像川剧里的“变脸”,说变就变,刚刚太阳似火,晴空万里,白云悠悠,瞬间,伸手不见五指,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把我们浇成“落汤鸡”。山体喝饱了水之后,多余的水就迫不及待流向西坑溪。溪水立马上涨,滚滚而去。有句话说,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这夏季的天气也真是小人一个,阴阳不定,变化无常。这山溪的水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天,当我们吹着山风打着哆嗦挑着柴担到达岩门矴步齿的时候,溪水已漫过矴步齿,不要说挑柴过去,就是空手也不敢走过去。据说,过去有人走到一半矴步齿就被突然涌到的溪水冲走淹死。我们胆颤心惊,不敢迈步,心急如焚,只能耐心等待溪水慢慢退去。
突然,后面山塆飘来了山歌郑的《插田歌》:“春风一吹暖洋洋,插田能手落田垟。秧苗落泥稻根发,秋里定有稻谷香……”我们欣喜若狂,大呼有救了!他靠稳自己的柴担,看看溪水漫过矴步齿的情况,镇定自若地说:“你们别怕,在这等会儿,看溪水涨退情况再走不迟。我先把你们的柴担弄过去,再把你们人渡过去。”只见他两只手各举一担柴,像木偶人悠然飘过去,又悠然飘过来,再过去再回来。第三趟竟然一只手举柴担,一只手搂腰抱一个小孩过矴步齿,像卓别林登登登穿过矴步齿,那样子真是滑稽透了!再回来各手各搂腰抱一个孩子像抱小猪似地轻松过去。把我们都抱过去了,他才舒了口气,回来挑他自己的柴担。我们知道他不会游泳,是冒着很大风险帮我们的。我们对他肃然起敬。然后我们唱着山歌挑着柴担往家走。
在我们到大山挑柴的生涯中,在危难时刻,山歌郑曾多次帮我们脱险。他用智慧帮我们度过矴步齿的情景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他在我们小孩心中就是一位英雄,临危不惧,义气帮人。
山塆蓬窟放歌声的是谁?是山歌郑,也是我们。他的勤劳、乐观、坚毅、助人、厚道,面对艰难困苦,用自信用智慧战胜一切,用山歌自我释放,自我疗伤,也熏染了我们,让我们砥砺前行。他是别人眼中的山歌郑、大力郑,是我们眼中的英雄、神人、快乐王子。他虽然没有登过演艺舞台,但他时时刻刻在生活的舞台上给人带来快乐、让人绽开笑脸。他分享了他用智慧凝聚的快乐,让行云止步,青山静默,树枝鼓掌,流水伴奏、百鸟聆听、蜂蝶起舞……
他粗犷、浑厚、洪亮、悠扬的歌声和着我们的童音在山塆蓬窟时常响起,震撼山川,也在我们脑中时常响起,震撼心魄!那山塆蓬窟放歌声的岁月,妖娆了我们少年的樵夫生活,留下了记忆中快乐的音符,成为我们人生路上勇往直前的冲劲!
山歌悠悠,白云悠悠,山塆悠悠,我们的心绪也悠悠……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网,白玄写于2022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