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马兰头有大用(散文)
马兰头是遍布乡野的山菜。以它为食材,可做很多佳肴。用它治病,可包治百病。这可不是吹嘘的,它有大用,名副其实。
一
乡野里,淅淅沥沥的春雨洒过,马兰头那逗人的绿叶使劲从土里探出头来。起初是在老田埂边泛绿,在一阵春风里,在不知不觉中,和地里的麦叶已平分春色,它也是春风中很妖冶的风景。
又是一阵春雨,满世界的绿从鹅黄开始,变成嫩绿、水绿、新绿,马兰头饱胀地吮吸着,忍不住变得张扬起来,把整条整条的老田埂都占为已有。
仁明六岁的儿子小宝这几天没跟其他孩子在村庄里疯跑,蔫蔫地,嘴唇也变得红润起来,晚上睡觉也翻来复去的,仁明总认为是枯春头,是孩子动身长的时候,也没在意。
细心奶奶还发现孩子手心比手背热,估计是要生病了。生拽硬拉地将他乖乖拖到赤脚医生那里。赤脚医生看了一下孩子的舌苔,摸了饱胀的小肚气,面带微笑地说:还好,还好!然后对奶奶说去面前荡的老田埂去挖去马兰头的根回来,熬汤给他喝。
赤脚医生分明是个坏蛋,总是找些又苦又涩的野草让孩子们吃喝,分明是将村庄里的人当成他家圈里的猪。
谁不生气,只能放在心里,见到他还得客气地叫声“先生”。本身小朋友就生病没劲,他竟然让大人捏住鼻子强行地灌汤剂,灌得你那股说不尽的味道从嘴里喝进,再反冲到鼻孔喷出。
奶奶是个土厨子,春天里,她会提着篮子,到地铲猪草,一铲一篮子,圈里的猪被她喂得大耳朵直扇。那天,邻村的亲戚上街路过,在地里碰到奶奶,奶奶很热情地挽留他进村吃饭。
走到面前荡时,奶奶发现一簇簇马兰头,赶紧弯腰铲起来。边铲边说:今天弄道好菜待客。
二
春天来得太快了,在乡村,时令蔬菜根本吃不过来,谁还会吃猪草呀?你看,菠菜、青菜,再不吃,它们就会疯了似的,起薹。
唯独这马兰头,在乡村里的老人那里,就是赛过菜园里所有的菜蔬。如果没有马兰头掺和着园里的菜蔬,就觉得不够味。
奶奶用水洗净马兰头后,烧开水,倒入马兰头焯熟捞出,用凉水过凉,捞出切碎,随后从抽屉里取出四只鸡蛋磕入碗内,点了两三滴大麦酒,洒些葱花打匀,倒入热锅中爆炒八分熟,放入马兰头,再炒几铲,出锅。这碗特别土的菜肴端上桌子,扒拉着米饭,将马兰头炒鸡蛋一起送入口中,只觉得丝丝清香,特别合胃口。口感上还有微涩,一下子将米香也唤醒了,孩子、大人在这顿饭面前喜不自胜。也使得小宝的积食消了,还待了一回客。一举两得,好不得意!
马兰头味辛,性微寒。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膳价值。其根及茎叶全部作为草药,有消化积食、利小便、消肿止疼等作用。
奶奶也知道马兰头的好处,只是她说得不地道,赤脚医生一解释,奶奶就笑着直点头。
那年,村庄里的小孩子多数患上单侧或者双侧的腮帮子肿大、疼痛的毛病,出现了呕吐、发高烧、吃不下东西的症状。喜欢扎堆疯癫的我,肯定逃不了。那天母亲领着捂住脸的我到赤脚医生家,屏住呼吸,凝视着他,生怕他从消毒盒里取针筒。其实一进赤脚医生家门,他就看见我捂着腮帮子,眼睛扫了扫,便知晓个大概。于是,他跑到水井边提来半桶水,慢悠悠地将双手伸进去搓洗起来,才不管你几天没吃,腮帮肿多大,他的白晢的双手终于从水桶里抽出来,依旧是不慌不忙地倒了一杯水,搁着,然后与其他人聊起天来。
这操作,让我真的不解,反正与治病有关。
水杯里少了许多雾气,他似乎才缓过神来招呼,让我来到天井的中央坐在板凳上,脸朝着太阳,自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漱了一下口咽下,再喝口水朝我的腮帮喷去,一股凉水迅速射到我的颈脖上。他嘱咐母亲千万不要让我吃发性的食物,回去配点马兰头根熬汤喝,会好得快。
第二天,我腮帮子的肿块变小了许多,疼痛感明显减轻,几口马兰头清汤喝下,也很想吃东西了。喝了三天,我又开始活蹦乱跳起来。
我估计他的疗法应该没有太多的医学道理可言,只是用凉水给我降温而已。
现如今,我的身体很棒,估计与小时候吃了百草有关。有个头疼脑热的,我的母亲也学着用马兰头烧水喝,居然很应验。有时候我不喜欢喝那汤水,母亲就切碎了马兰头,打一个鸡蛋,在锅里一煮,做成好吃的鸡蛋糕。
母亲也常提起那时满地找草熬给我们喝的事,治发烧、敷皮肤、涂肿块,都用到马兰头,似乎是万能药。在上个世纪,缺医少药的年代,赤脚医生到县里接受的是短期培训,利用乡村的一些偏方、草药进行治病救人。我想,用凉水降温,可能是他独出心裁的办法。乡村里的孩子生病时,赤脚医生都会翻开《本草纲目》《医疗手册》《千家妙方》……生怕耽搁孩子,会让村民花最少的钱,赶快治好病。
听了母亲的话,心里酸酸的,也不再觉得赤脚医生是个“坏蛋”。
马兰头在做草时,无人问津,他有着不被人知的妙用,于是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视它为宝贝。
仿写几句诗: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马兰头却在一片绿色中。
马兰头,有大用,别小看它长在荒山野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