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花】人才说(散文)
从小,我就爱读《三国演义》,知道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故事,也读过西汉《千里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为了人才,曹操还三次贴出招贤榜,广纳人才,以为己用。
女儿会说话时,坐在我的漆盖上,我摇着她,教会了她的第一首背会的诗就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李清照写的这首诗。
“垓下之战”,以“四面楚歌”为基础,“破釜沉舟”最后“背水一战”,最后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军事战例。与“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同辉并熠。
人才,是国之栋梁,战争年代,饥才若渴,唯才是举,慨莫例外。
和平年代,建设时期,更应如此,社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一个国家的发展,靠的就是要掘地三尺,也要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国家才能强大。
如今,中国走向复兴、走向富强、走向强大,不更需要靠人才来振兴吗?
可是如今的中国,如今的一些政治体制,则严重地束缚着人才的发展。
有拍马溜须者,上了,会哭会笑的人,会迎合上级旨意者上了,会见风使舵、说假话者上了。
为了评职称,论文自己不会写,东拼西凑,东拉西扯、东盗西窃,来个“天下文章一把抄”凑了个整数,也应了万全之策。
人才,无非是“三才”的缩写,即口才、内才、外才。
口才,如诸葛亮,有三寸不烂之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满腹经纶,可以寓于表达之中,朗朗上口于传述之表。
内才,指知识之沉淀,学识之厚积,这就是学习,学而知之。学之浩渊,博览群书,广习和涉猎百科之知识,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则为内之沉淀,内之秀也!
外才,指人的长相,譬如:三国的诸葛亮和庞统,即“卧龙”与“凤雏”,卧龙先生里外兼得,内外兼修,而“风雏”则只得内而不得外,外面长得像土行孙,虽有内秀,而无外秀,后来,罗贯中则安排个“落凤坡”中箭,以圆其说。
夫子曰:“三才亦得,斯难全也!”确实如此。
纵观天下之才,三才全得,确实如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可是有三才者,具备三才者,有时又何以得用呢?
腐败的政治,是会把一切拖进死胡同的。
西汉时期,项羽可谓力能拔山兮,可是项羽刚愎自用,沽名钓誉,韩信、萧何、张良、樊哙这些“正国级”的泰斗式人才,在项羽手下却沦在他的帐下无谋,帐下无勇,如一草芥,不得光明。
所以刘邦得天下时曾说:“论理政,我不如萧何;论带兵,我不如韩信;论出谋划策,我不如张良;论勇敢,我不如樊哙,可是,我能把他们四人的智慧和才能凝聚成一身,惟我所用,惟我纳用,所以项羽故然善战、故然英勇,力亦能拔山,但终负于天下,终负于我也,最后终致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也!”。这刘邦之言,言出心声,言出肺腑。
所以说人才是块宝,到老亦闪光。
历朝历代,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农民起义,饥才若渴、得人才者得天下也!
人才的学习的来源途径,无非有两个概念:一是科班,二是自学。
“默默方寸图积取,修得天下无敌身。”这就是人才积取的大政方略。
泥的风采,莫过于水的掺和,这就是哲理,这就是道理。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中诞生伟大、诞生人杰,平凡中缔造伟大,人民脚锯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则为江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所以因此就构造了人才的大烘炉,焙出江山,焙出人才,焙出新世界。
所以说,人才是块宝,任何贤能、德能之士,渴天下之所渴,仰天下之所仰,仰仗乾坤,凝望北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寻得美妙天机,寻得明媚得主,或君王,或皇帝,则可翻江倒海、乾坤倒拧,鲛龙出海,战天斗地,开天辟地,叙得情怀,缀得情怀。
2022.5.20.
写于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