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故乡的那条沟(散文)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几度山花开,几度潮水平,以往的幻境依然在梦中……”乡村广播又在播放这首耳熟能详的《故乡情》,亲切地唤起了我的乡愁。
一
故乡有一条沟,尽管现在已经无法找到那条沟曾经的影子,但我还是要努力用记忆,还原它的样子。
那条沟很浅很窄也很长,离老家有一里多路。那条沟一年四季清泉淙淙,水声悦耳,水的源头就在大山里,从没见它累过,没见它歇息过,沟里收留着它的欢快。沟的最窄处一米来宽,最宽处也不过两米,大人一大步完全可以跨过去。沟中央水深也不过两尺,弯弯曲曲的水沟流水很快,一路欢快跳跃到几百米远的渫水河(湖南澧水支流),沿途还可以灌溉农田。这条沟伴随着高耸入云的山峰走势,山似一条腾飞的青龙,横空出世,沟水就像是给山峰围了一条发亮的带子,闪着光,亮着眼。蜿蜒曲折的山峰,像是对着这条沟诉说着往事,倾诉着情感。也有人叫这条沟是小溪的,可我总觉得小溪是一种小家碧玉的样子,而这条沟显得粗野狂放,沿途的沟边长着扭曲的怪树,间插着嶙峋的怪石,没有小溪那么精致漂亮。就像农村人给孩子取个名字叫“狗剩”,觉得亲切,我也习惯叫沟。
二
这条沟附近的人,都姓袁,可沟的名字却叫“周家沟”。大人们如此叫,小孩也就跟着这样叫,不知道有人追究过这名字的由来没,反正我不知道,也没听大人们提起。大概是若干年前这里是周姓人居住的吧,后面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
这条沟的出水洞口很小,人无法进去。站在外面,只闻其水声,不见洞内的样子,里面黑黑的,森森的,有些骇人,有点深不可测,秘不可探,强光手电筒也只能照见几米远。洞口有好些个怪石把门,有的倒立,有的躬着,很多石头悬在洞壁的上空,层层叠叠,有的棱角分明像巨牙,有的像手爪,有的猪狗牲畜,奇形怪状,很不规则流水的。流水口处,大小石头众多,长年累月泡在水里,附着青苔,干净光滑。有时候还能看到寸许的小鱼,在清澈见底的水里自由自在游玩。水流出来跌石成花,独自悄然而开,这些是孩子们的洞天福地。
这条沟,冬暖夏凉,清甜爽心。它除供给周围百来家人的日常生活用水外,很多人常年在这里洗衣洗菜。因为一条沟,人们有了聚集,这里充满了欢乐,真有桃花源的美妙。
我家有一块山坡地就在这沟的左上方,寒暑假时,只要是妈妈到这地里干活,我便会同往。其实我并不想去干点活,而是想到周家沟里玩水。妈妈知道我的想法,每次便会装一篮子衣服,让我在沟里边玩边洗。也是从那时学会了洗衣,而且还感觉洗衣是最富情调的事,一天不见水,心中就少了点什么似的。
挑水吃的地方与洗衣服的地方还有几米远的距离。挑水处,是紧挨着洞口出水的地方,专门砌有一个不大的水坑,左右两边有两个搁水桶的石头,无论是左手上前还是右手上前,扁担不离肩,水桶往下一偏一按水便满,再一提,一桶水便稳稳当当搁到石头上,然后将另一水桶同样一偏一按一提,顺肩挑着便走。这坑里是不准洗衣服或者洗菜的,经过这个坑流到外面的沟里才可以洗。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谁也不会坏规矩。我很喜欢在这里挑水,仿佛是一种舞蹈,一按一提,那动作很轻盈,有时候甚至还哼着小曲,把那个美的滋味弄出来。
沟边还有几棵大树,可以遮阴。洗衣服时,沿沟的两边有十多个可以坐下来洗衣用的石头凳子。洗衣服的人,你来他去,沟里一天到晚都有棒槌拍拍打打的声音,有洗衣人的说话声和笑声。离洞口越近越凉快,因此洗衣服的人都会靠近洞口。只是有时候不巧,“好地方”被早到者占领了,只好往下排。如果有谁真有特别脏的衣服,也会很自觉地坐在离洞口远的地方,甘愿“洗下水”。其实沟里的水流速度很快,即使有十分脏的泥巴衣服在水里几抖几摆几搓,几秒钟的工夫,脏水便很快流走。源头有活水,总是清澈见底,有时候沿边坐着洗衣的人多了,没有位子,就干脆在后面坐下来,人照在清水里,看着自己的样子出神,也是蛮有情调的。
热天里在这沟里洗衣服是一种享受。坐在石头上,两脚泡在水里,或者光着脚丫顺沟走来走去,小石粒在脚心像挠痒痒一样,感觉特别好玩。玩得冒汗了,用手浇些水往脸上一刷,凉爽劲儿就像电流一样传遍全身,好美。
家乡,总有一处几处地方记录着我们的幸福。哪怕只是普通的一条沟,因为承载着我们的生活,于是就难以忘记。爱家乡,总会唤醒曾经的故事,哪怕故事没有多少动人的情节,在热爱家乡的人心中都是生动的。
三
周家沟,也是人们休息聊天的场所,乡邻干活累了,便会坐到沟边休息,从洞口吹出来的一股股凉风,撩衣爽人,大热天的,要不了两三分钟便可解凉去汗,那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室外中央空调,可比人工降温强许多倍。乡里乡亲的总有许多共同话题,说不完。与洗衣服的人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里种的啥,去年挖了多少红薯,田里的水稻长势咋样,地里的黄豆等几天要砍了等等,都是他们的大事。稍微有些凉快,起身干活去时,会在沟里喝足凉水再走。喝水时,很少有手捧来喝,觉得这样喝水太慢,不过瘾。几乎是同一个姿势和动作,两手撑在沟旁的石头上,弯腰俯身下去,嘴直接与沟里的流水接触,这样喝水那才是爽歪歪。这个动作看起来简单,要顺利喝到水又不被呛着,还是有点难度的。嘴唇挨着水面,而鼻孔又不能挨着水,额头得使劲往上翘起,下巴尽量往下伸,喝水的嘴要跟着波浪的起伏掌握好节奏。小孩子嘛,好奇心都强,大人们退身,我便会模仿大人们的动作,玩个开心,喝水多了还要喝,不光是为了喝水了。那时,没有冰箱,更没有冰水,这天然冰水是大自然的馈赠。人们常怀感恩之心,沟里是从来不准谁故意捣乱的,人人都是监督员,个个都是执行者,发现有谁家孩子往沟里撒尿,那是不得了的事,一定要告诉家长,好好教育。
冬天里,北风大,温度低,但沿沟还是冒着腾腾热气,愈往洞口里边,热气更浓,那片小天地,便成了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常常一些爱玩的孩子们,还模仿电影里仙女下凡的动作,唱着《天仙配》的曲儿,咿咿呀呀手舞足蹈。我也喜欢在那里唱歌哼调的,可惜那个时候没有相机没有手机,没留下个美景图。
附近的人,煮饭烧菜,烧水洗澡,或提或挑洞口的温水,可以节省不少的柴火。特别是在那艰苦的日子,柴草奇缺,这沟里的水,就成了热水源。这条沟给人们带来的实惠,永远被乡邻记住。
二十一世纪初,为了支持国家的水利工程建设,沿河五个乡镇的人全部搬离了原来的故土,曾经的故乡已经沉到了水底,周家沟的泉水已和渫水河合为一体,洞口已在水底几十米的深处了,现在的具体位置很难寻,唯一的踪迹,就是山上较高处的石头,是曾经的那条沟的见证。
故乡的那条沟,曾经装着乡邻的日子,流淌着欢乐,如今,沧海桑田,世事巨变,我们只能从记忆里寻找曾经的影子了。
世界上太多的东西都可以埋葬,可以消弭,唯有感情不能被掩埋,尤其是乡愁,只要有一点线索,就可以唤起。远望那条沟上的山石,我总把它当作乡愁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