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塑料皮笔记本里的流年(散文)
1982年“六一”儿童节,上幼儿园的我被评为了“好孩子”,公社不仅给我颁发了一张鲜红的奖状,而且奖励一个塑料皮笔记本。这东西在当时绝对稀罕,天蓝色的封皮上镶嵌着一朵金色的菊花,摸上去光滑细腻,让人爱不释手,弟弟给它起名“皮本子”。
这个“皮本子”成了我家的宝贝,被放在黑板柜里锁起来。家里卖一窝猪崽的收入,交售烤烟的一笔笔钱数,父亲都详细地记在“皮本子”里。大人的选民证,交公粮的收据,布票、粮票、棉花票、煤油票等都夹在“皮本子”里。这个漂亮的笔记本,是我家的百宝箱。
后来我读小学也得奖,但奖品多是一个生字本或者牛皮纸封面的工作笔记本。那时候,纸张和本子都非常短缺,农村孩子只有正式作业本用买来的新本子,用黄纸或者白纸包上封皮,低年级的同学由老师郑重其事地统一书写班级和姓名。这个活儿非常考验老师的书法水平,你写得一笔一画,学生瞧不起你,都不会写“挽笔字”(“行书”这个词当时不存在我们的脑海);如果写得张牙舞爪没章法,村子里颇通文墨的老先生会嗤之以鼻。如今电脑普及,师范学校不大重视书法教育,许多年轻老师不是提不起毛笔,就是钢笔字写得不过关,板书更让“老先生”笑掉大牙。那时正式作业本用完了反面做练习,演算数学,抄写生字。反面写完了也不能扔,上厕所擦屁股还用呢。物尽其用,是那个年代的特点。
没想到上了初中,学校每次发奖都是塑料皮笔记本。初中在县城,这是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大堡子。中期考试结束,学校颁奖很大气,奖品是一大摞塑料皮笔记本,花花绿绿。
拿到这些本子,第一件事情是看里面的插图。插图有名山胜景,让人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花卉系列,让你认识牡丹、芍药、仙客来等名花异草,增长知识;也有时装模特,造型各异,穿着我们平日里见不到的衣服,在那里搔首弄姿。中学生最喜欢明星照,八七版《红楼梦》主要演员的剧照最是赏心悦目:黛玉葬花,弱柳扶风;宝黛共读西厢,如痴如醉;宝钗扑蝶,人面红花相映红,百看不厌。大多数同学喜欢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剧照,黄日华饰演的靖哥哥憨厚,翁美玲饰演的蓉儿精灵古怪。可惜翁美玲自杀了,香消玉殒,让多少少男少女扼腕叹息。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笔记本里面印制了奥运冠军的照片,并附上了简短的介绍。我从此记住了李月久、郎平、许海峰等名字,也领略了奥运冠军的风采。笔记本里的郎平,一身红色运动服,胸前佩带着金牌,英姿飒爽。那时候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一个个塑料皮笔记本,为少年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这些好看的笔记本,更多时候记载着我们的青春岁月。蓝皮笔记本记下重要的单词、句式,红皮笔记本抄写化学方程式,绿色笔记本积累写作素材。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用圆珠笔圈画重点,用黑色波浪线标注难点。能把自己精心整理的笔记借给你看的同学,那关系肯定不一般。班级成绩前十名同学的笔记本,从来不互相传阅。其中原因,你懂的。
听课时偶尔百无聊赖,手闲得发痒,用黑色墨水钢笔给塑料皮笔记本里的女明星画两撇胡子,为孙悟空戴一副眼镜,也是常有的事。
当然了,青春期的女孩子,谁还没有一个写满秘密的日记本呢?有一个时期流行带锁的日记本,那些写满心思的笔记本,那些精致的锁子,在岁月的风沙中,不知被吹落到了那个角落?是否落满了灰尘?
上了师范之后,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塑料皮歌本,上面一行抄谱子,下面一行对应着抄歌词。抄完了,还煞有其事地写上一个“完”,带上括号。课余时间,人手一册歌本,在宿舍里齐声合唱:“昨天下了一夜雨,走起路来脚挂泥……”如今翻开这些笔记本,那些如晨露一样闪光的日子又浮现在眼前。
其实,塑料皮笔记本还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好朋友过生日了,精挑细选一个,字斟句酌写上美好的祝福送给她;朝夕相处的小伙伴转学了,用一个塑料皮笔记本见证友谊长存。
赠某某同学:愿友谊地久天长,祝福你宏图大展!
末尾署名,异性同学带上姓氏,同性别的免去姓,以示关系亲密。
更多的时候,我们用塑料皮笔记本夹着捡来的树叶,或者将明星头像剪下来贴上。没事的时候对着他,发发呆,做做梦。长相再普通的女孩,心中都有个“华仔”;默默不语的男孩,脑海中都曾装过一个“苏妲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各种培训和会议,会发各式各样的塑料皮笔记本。抄写笔记,应对检查,和笔记本打交道的日子,是一部反复上演《人在囧途》,像中年人的幽默——黑色无奈。
笔记还得写,发际线保卫战还得打,工作生活还得继续。换个发型,换种心情,才发现黑色塑料皮庄重严肃,咖色高端大气上档次,红色热情如火信念坚定。我喜欢把自己钟情的诗歌,一字一句抄写在笔记本上,隔段时间去阅读,如同品味一壶陈年普洱。我喜欢把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一笔一画地写在笔记本上,在写中慢慢领悟其深邃的思想内涵。2019年的5月,我按照要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作为语文老师,我突然想到伟大的五四精神会不会成为今年高考的作文材料呢?我将讲话的六点希望,为侄女逐一讲解。果然,当年全国二卷作文以五四运动为话题,其中一项要求考生写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啊呀,老赵当时可傲娇了。那个塑料皮笔记本,功不可没。
60、70后小时候穷日子过惯了,夏季吃剩的饭菜一定要放在第二顿馊了才倒掉,穿旧的衣服一定是洗净了搁到柜子里往外溢才依依不舍地清理,笔记本写不完绝对不和废书废纸啤酒瓶一起卖掉。
虽说现在学习办公倡导无纸化,但是记笔记仍是许多中年人的不二选择。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那天走在街道,隔壁王校长问我:“开会去呀!”“你咋知道呢?”他笑了:“你手里拿着笔记本嘛!”哦,中山装兜里插钢笔是知识分子的标志,书包是学生身份的象征,手拿笔记本是开会的标配。
一摞摞塑料皮笔记本,承载着一代人的学习生活记忆。今天,让我们利用碎片时间,在那些精美的塑料皮笔记本上,记录所思所想。有一天,当你老了,翻一翻,看一看,也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