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群议“了凡改命”【15】(小说) ——谦德之效
(上接第14集)学习时间一到,心灵驿站微信群的老友们,个个显得非常兴奋。
笑容可掬的群主高老说:“大家好啊!大凡德才双修之人,做什么事,都有个讲究,那就是:开头的印象,给人的感觉很重要;最后的印象,给人的感觉很深刻。今天下午,我们专门学习研讨了凡改命的最后一部分——谦德之效。好吧,先请大家鼓掌,再请蔡老校长开讲!”
【主讲】蔡校长:诚谢各位师友!在讲完立命、改过、行善三篇基础上,为让儿孙不忘谦虚二字,了凡专列一章,先是引经据典,接连又举了五个真人实例,可谓言辞凿凿,诲人不倦啊!
接着,了凡对儿子天启说:《易经·谦卦》上讲:“上天之道,是使自满者亏损,而补偿未满者;大地之道,是使自满者溢出,而流向未满者;神明之道,是损害自满者,而福荫未满者;人事之道,是厌恶自满者,而喜好未自满者。”因此,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六爻都是吉利的。《书经》上也讲:“自满遭到损害,自谦受到益处。”
我多次与同学一起参加考试,经常看到那些将要考中的寒门学子,满脸洋溢着一片谦和安详的光采,仿佛能用手捧住。
1571年,我们嘉善同乡十个举人,一起到京城参加会试,其中丁敬宇年龄虽然最轻,但是他为人却极其谦虚。
我对同往的费锦坡说:“此兄今年一定考中。”
费问:“何以见得?”
我说:“只有谦虚的人,才能承受福报。敬宇诚实厚道、不抢人先,恭恭敬敬、逆来顺受、小心谨慎,受人侮辱却不回应,被人诽谤又不争辩。你看这些方面,在我们十个人中,还有谁能赶上敬宇的?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天地神明,也会保佑他,岂有不发达的道理?”等到放榜时,敬宇果然考中了。
1577年,我在京城里,和老友冯开之住在一起,见他整天总是虚心自谦,面容和顺,大大改变了小时的习气。他有一位正直诚实的朋友季霁岩,经常当面指责他的缺点,他都能平心静气地接受,从来不反驳一句。
我告诉冯说:“一个人有福一定有福的根源;有祸也一定有祸的先兆。只要能够谦虚,上天都会帮他的。兄台今年定能登科!”那一年,冯开之果然考中了。
赵裕峰,名光远,山东冠县人,不满二十岁时,就中了举人,后来参加会试,却多次不中。后来裕峰的父亲,来嘉善县做主薄,他也随父来嘉善。
裕峰非常倾慕嘉善名士钱明吾的学问,就拿自己的文章去请教。哪知钱老竟将他的文章都涂掉了。可裕峰不但不生气,还心服口服赶忙修改了自己的文章。第二年,裕峰就考中了。
1592年,我入京城朝见皇帝,后与夏建所会面,见他虚怀若谷,满脸谦光照人。我回来告诉朋友说:“凡是老天爷要让人发达,在没有降福给他之前,一定先让他智慧开发。一个人智慧开了,原本性情浮滑,就会变得沉稳实在;原本放肆妄为,也会变得约束收敛。建所能做到如此谦卑温良,一定是上天给他开启的,他的福报就要到喽!”放榜那天,果然建所有名。
还有一个人,江阴的张畏岩,学问深厚,文章非常好,在读书人当中颇有名声。1594年南京乡试时,他借住在一寺院里。结果放榜时,不见他的名字,他便大骂考官瞎了眼。
当时正巧有一道长在旁微笑,张畏岩马上就把怒火烧到了道长身上。道长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
张生愤怒地反问道:“你又没看到我的文章,怎么知道不好?”
道长说:“我听说做文章啊,最要紧的是要心平气和。听到你在大骂考官,说明你的心,已经十分浮躁了,那文章怎么会好呢?”张听后不觉内心屈服了,就转过头来,向道长请教。
道长告诉他:“考取功名,全靠命运,命里没有的,文章再好也没用。你若真想考中,自己一定要有一个大的转变。”
张又问:“既然是命,又怎能转变呢?”
道长说:“造命虽然在天,但立命却在你自己。只要你肯努力去做善事,多积阴德,什么福求不到呢?”
张不解地问:“我一个穷书生,能做什么善事呢?”
道长说:“行善事,积阴功,都是从你内心开始的。只要能有经常行善的这颗心,那功德就无量无边了。就如谦虚这等事,又不要你花钱,为何不自我反省,却去大骂考官呢?”
张听了道士的话,从此谦卑自牧,善行日日加修,德行日日加厚。到了1597年,他又参加了会考,考中第一百零五名。
由此看来,举头三尺,定有神明。趋吉避凶,绝对由我决定。只有存善心,行善事,丝毫不要得罪天地神明。只要做到,谦虚自处,屈己助人,天地神明,就会时时哀怜我,这样才有纳受福报的根基。
那些心高气傲的人,一定难成大器;纵然侥幸发达,也不会长久。稍有见识的人,必定不忍将自己的心量,变得越来越狭小,以致阻断应得的福报。只有谦虚的人,才会有广阔的胸襟,才会接受他人的教导,才会不断学习他人的善行,尤其是修身进德的人,更不可缺少谦虚的品格。
古语说:“有心求取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求得富贵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贵。”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就像树木有了根一样。坚定确立了这样伟大的志向,就必须在每一念上虚怀若谷,即使碰到灰尘一样小的事情,也能做到与人方便。果真如此,自然会感动天地,而改命造福的根源,全在我自己身上。
可惜现在那些求取功名的人,当初哪有坚志真心,只不过是一时的兴致罢了。心血来潮就去求,兴致退了就停止。
孟子说:“大王这么喜好音乐,如能推广开去,让国人都能快乐起来,那么齐国也应该是很兴旺了吧!”
我看追求功名,也是这样的道理。要将个人求取功名的狭隘私心,转变为利益大众的广大胸怀,并真正落实到改过行善积德上,那么你的命运与福报,也就一定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群议】
程老主席不无感慨地说:中华文化,五千年辉煌,仅一谦德,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了凡将谦德之效,单列一则,作为《了凡四训》的收官之篇,可见他对子孙修积谦德,是何等的用心!
为阐明谦德之效,了凡一开始就引用了《易经》上话:“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神明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从四个维度揭示了宇宙人生的根本大法。
盈者,满也,在这里,更有自满、傲慢的意思;“谦”字,由“言”与“兼”构成,要义是,当一个人说话时,能把他人的想法,一并加以考虑,那就能替对方着想,自然就能谦虚了。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大自然永远不变的规律。
天道亏盈而益谦。比如天上的月亮,满月后的亮光,必定是一天一天地减少,这就叫“亏盈”;而月满前,光明自然是一天一天地增加。这就是"益谦"。
地道变盈而流谦。比如大地上的流水,哪里流满了,水就要即刻改变方向,往低洼的地方流动。
神明害盈而福谦。神明看到一个人得志自满了,就会给他增加烦恼,让他在折磨中成长;而一个人虚心谦卑时,神明也会怜悯地帮他一把。
人道恶盈而好谦。自大傲慢的人,没有一个人不厌恶;谦虚谨慎的人,没有一个人不喜欢。
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为啥?我们知道,山长在地上,而且高高在上。若果真是山在地上之象,在《易经》中,就成了剥卦,那就必须格外小心了;然谦卦之象,是地山卦,反着来。山有那么高大的德能,却心甘情愿屈居大地之下,喻含着多么大的谦卑啊!
王老主任也是深有感触。他说:了凡的谦德,贯穿于他曲折、传奇和精彩的人生全过程。“立命”“改过”“积善”,着力自身多方位的修行;而谦虚,则是与人相处的基本态度,对改变人的命运,有着极其重要的功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忌满,裒多益寡。我们老人,都是阅人无数,我觉得:一个人,什么时候张狂,什么时候嘚瑟,什么时候飘飘然,那他倒霉的时候就要到了。嘚瑟,预示着快要出事;张狂,预示着快有意外之灾。
做人一辈子,务必要谦卑。无论当多大的官,有多大的权;还是办多大的公司,发多大的财,永远都不可翘尾巴,永远都要尊重人。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杨老院长更是不甘落后,他说:大家发现没有,了凡有个难得的好习惯:与人打交道,必先观其象,再论具体事。他讲的五位学子故事,或是亲自观察,或借道长之口,都能从每个人的言行气象中,看出其命运祸福走势。
道吾善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这两句古话,虽然有点难听,但是很受用。看看今天,尤其老人当中,为啥经常发生上当受骗的痛苦事呢?我想,主要还是我们光顾谈交易,而不会看人了,光想听悦耳的赞美声,而对忠言逆耳却嗤之以鼻。
买广告保健品也好,与人合作事情也罢,我们务必要跟有福的人多交往。那些花言巧语的人,傲慢自大的人,一定是没福之人,要看清不接触;一些木讷谦卑的人,不太会说话的人,未必不是有福之人。我们要向了凡先生好好学习观人的本事,因为盛衰在气象。
方医师说:学习谦德之效,我对“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两句话,觉得既对又不对。说对,是适合我们这些无大善、无大恶的一般人;说错,是指那些不一般的人。比如,有的人,本来命里有福报,祖上有德,自己又有天赋,但由于不知修身,又侍才傲物,不谦虚,不行善,总在折损阴德,那一定没有好结果。
每个人的命运,各不相同,需要善于观察把握各自的命运,做到扬长优势;我们不管身处何位,都有自己独特的天分,特别的才华,都是世界的唯一。
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人择业,扬长避短,无需都吊在一棵树上,只要将自己的天分用到极致,那都是世界第一。
一个人,如果喜欢清闲自在的生活,我看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求啥得啥嘛,那也要低调做人,安于平淡,切不可再想入非非,自寻额外烦恼。
于芹说:我们的建国伟人,早就告诫咱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此时,我想到了两个“逼人”:一是了凡先生故事中的夏建所的“气虚意下,谦光逼人”;一是平时我所遇到的,那些不可一世的“咄咄逼人”。这两个“逼人”,让我一直在反思自己。
一个人,只有谦恭虚下,才能保持福德;如骄奢纵欲,即使做了再多的善事,恐怕也是另有所图,终将枉然。一个人修为如何,主要看他待人处事,能否做到谦虚谨慎。
在政界想升官,办公司想发财,这是正常的事。但有的人,光想着求神仙,拜佛菩萨,能有用吗?神仙能给你一个厅长宝座?佛菩萨能给你一大箱人民币?给你送来一笔大生意?一个人,只有做到谦卑自敛,常行改过积善,老天爷才会降福;反之,那就是真正的迷信了。
了凡先生说: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发啥慧?应该就是遇上了贵人,把我一个糊涂虫,变成了一个明白人,把我从错误的泥坑里,带到正道上来。贵人不是给我送钱来的,贵人是来给我指路的,关键是看我有没有真诚求教的谦卑心!
三年来,我能紧随在座的各位贵人,学习圣贤教诲,享用我华夏特有的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精神食粮,滋养融润自己的心灵,抚慰引领全公司人心,这次又能深入学习了凡改命,我真是三生有幸啊!
结束前,高老问:梁迅先生还有什么要给我们开解的?
梁迅说:喔,关于谦德之效这一篇,我已写了篇学习心得,待修改后,再发到群里,请大家审阅把关吧。
高老接着说:衷心感谢各位同仁!了凡改命的故事,现在告一段落了。多日来,主讲人蔡老校长,为精准解读每句经文,我想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来形容;各位同修,也是念兹在兹,存乎一心,开解精辟啊!大家辛苦了!作为群主,现在我向老友们躹个躬,以表深深敬意!
但是,要把《了凡四训》中的大智慧,落实到我等晚年生活,落实到我们的家庭,落实到社会上的有缘人,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长远看,每个人要改变命运,必须经常对照经典,至少要修十年;近期看,我们首先要整理好宣讲脚本,这件事还要烦劳梁迅先生喽!
另外,我还有一个计划,等宣讲本子出来,我打算再修改成一个剧本,用我们本地的淮戏,将了凡改变命运的故事,走向百姓大舞台,这个我已请教过市淮剧团的团长了,他是十分的支持啊!
于芹急着问:高老啊,那什么时候,才到我们公司宣讲了凡改命的故事啊?
高老笑道:哈哈!先让大家休息一下好吗?我想等会在于董公司食堂吃晚饭时,我们再议具体的安排吧!
……
(全文结束,谢谢阅读!壬寅年四月二十六)

古稀黄大师,天天发虎威!
心灵驿站留,常学虎师文;
了凡四训在,多念虎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