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城市里的露天电影(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城市里的露天电影(散文)


作者:严真 秀才,137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87发表时间:2022-05-29 14:02:58

家乡是个小县城,却是“南通十省,北拱神京”的水陆交通枢纽,县城里除了大名鼎鼎的华新纱厂工人多,便数搬运装卸工人多了。我小的时候,工会的主要职能似乎就是让工人唱歌跳舞和演电影。那时候文化生活贫乏,县城大礼堂的电影需要买票,而纱厂和搬运工会的露天电影不要钱,大树底下好乘凉,工会演的电影,福荫了全县城的老百姓。
   华新纱厂在厂门口的广场演,搬运工会在他们停放架子车的后院演。一条大河穿越县城,纱厂和搬运工会,分别位于桥北、桥南区域,因而两个地方演电影,桥南边街道的人群朝纱厂方向去,桥北的人流往搬运工会涌,泾渭分明。我家住桥北,记忆里的露天电影都是在搬运工会看的。
   小时候,盼演电影,几乎与盼过年一样心情热切。那时候露天电影是工人会员的福利,不像现在商业运作,广告海报宣传招揽,唯恐观众不知道,而露天电影哪天演,演啥名都是专利,内部人才能获悉,近似秘密。我爸在搬运工会上班,消息灵通。星期六中午,只要他回家,我总会问:“爸今天演不演?演啥?”一旦得到消息,就去告诉关系亲密的小伙伴,还嘱咐保密,因此我是个颇受欢迎的小人物。其实,没有不透风的墙,口口相传,星火燎原,只要搬运工会演电影,不到天黑,便家喻户晓了。露天电影如果演,一般是在星期六,但并非每周都演,空跑的现象时有发生,失落而归的人往往自我解嘲,“不亏,看了一场《渡江侦察记》”或称“不错,电影名是《今夜星光灿烂》”云云。
   演电影那天,尽管晚饭比平时早,但太阳没落,就有人迫不及待去占位。搬运工会后院,栽着两根挂银幕的木杆子,杆子前后的适中位置,小板凳、砖头块早早就有人画地为牢。不过,临近开演,如果没人坐,别人占了去,争吵起来屡见不鲜。放映机旁最受小孩子青睐,除了就近看放映员操作外,换片时,电灯一亮,就是全场关注的中心。那时候单机放映,一部电影换十几回片子,小孩子站起来欢呼雀跃把自己脑袋、手掌的影子映照在银幕上,一次次像电影明星般向观众挥手,出尽风头,可以自豪骄傲好几天哩。
   那时候,国产战斗故事片最受欢迎,老式的放映机吱吱嘎嘎作响,只要强烈的光束照射到风帆样鼓胀的银幕上,偌大的场地吵闹声,便戛然而止鸦雀无声,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伴着银幕上八一电影制片厂光芒四射的厂徽出现,顿时又会掌声雷鸣,人们兴奋不已。露天电影都是老片,《上甘岭》《平原游击队》《地道战》虽然老掉了牙,看了一遍又一遍,仍喜闻乐见。
   纱厂和搬运工会之间的露天电影相互跑片,跑片员的自行车后架,左右搭着灰色的帆布袋,装电影胶片,“影片未到”的事情经常发生,正演到节骨眼时,灯亮了,一片唏嘘,当看到跑片员抱着一大摞胶片盒,风风火火跑进场时,便会一阵欢呼,正襟危坐翘首以待了。
   记得,有次傍晚起风了,愈刮愈烈,但场地里仍坐满了人,纹丝不动,放映员无奈,只得放映,风把银幕上的人刮得左摆右晃,看不清鼻子脸,人们仍不散去,一会儿像要下雨,放映员害怕淋坏机器,果断停演,收拾器材,汲县搬运工会主席,姓席,他站在场里宣布,第二天补演,人们才怏怏散去。
   我娘是个传统的家庭妇女,户口本上的名字,就是我父亲的姓和娘家姓之后,加个“氏”字而已。母亲恪守妇道,宅家为德。搬运工会演电影,距离我家仅4、5百米的路,但是,如果不是我的堂婶三番五次到我家邀请,她也不会去看。我娘第一次看的是豫剧片《花木兰》,看过后她既高兴又惊奇,除了夸常香玉花木兰唱得好,只是奇怪,一道灯光照到白布上,出来的人怎么能说能笑,和真人一模一样呢?后来我上初中,学了物理才明白,原来胶片上的人并不会动,电影机每秒转动24格,观众因为视觉虚幻,就活动起来了。过去,家乡人把演电影叫玩电影,“玩”者,股掌之上诡异变化也。在科技没有普及的时代,电影能够在白布上玩出人物和故事花样来,人们自然觉得不可思议。
   我曾在放映机的桌子下,偶然捡到一截两寸多长的胶片,和照片底板一样,如获至宝,对着太阳或灯光看,电影里的人在画面里,别的同学如果看,必须用小人书,或者玩具什么的来交换才行,因为拥有了一截电影胶片,我的身价因之倍增。
   长大后我离开县城来了郑州,进了电缆厂,是个大国企,家属院里得天独厚有个大广场,可以容纳三、四千人,每周六演露天电影,厂里配有放映机、放映员,周围郊区的农民扶老携幼也来看,熙熙攘攘,场中间的人坐着,旁边站着,水泄不通,里面的人如果想方便,挤都难挤出来,方便过后也休想再归位。两三层的家属楼上,也有观众,场面热烈壮观。
   文革开始后,所有国产电影都被停演,电影演的全是苏联等外国片,当时有句顺口溜“朝鲜电影哭哭笑笑,印度电影搂搂抱抱,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柬埔寨亲王西哈努克成为了银幕上的电影明星。1969年WG极左登峰造极之时,中央WG号召革命大批判,确定在我们厂,露天电影放映50年代已经禁演的《清宫秘史》和《武训传》,轰动整个郑州市。之所以选择在我们厂放映,是因为我们厂是工人阶级集中的大厂,工人路线觉悟高,并且是河南省斗批改试点,电影演了两场就不演了,结果大批判的文章没写出几篇,有幸一饱眼福的人啧啧称赞,赵丹把武训演绝了,清宫秘史的故事让人耳目一新。这与棍子工厂的秀才们的初衷大相径庭。
   粉碎“四人帮”不久,我们厂露天电影放映《朝阳沟》,河南人对豫剧情有独钟,对朝阳沟更是百听不厌,压抑了十几年的戏瘾,如洪水决堤,汹涌澎湃,四面八方的人都往电缆厂家属院汇聚,露天广场人山人海,那时个体商贩已崭露头角,从家属院的大门口到广场的路道两边,摆满了卖水果瓜子玩具的地摊,叫卖声声,露天电影俨成了个农村集贸会。
   改革开放后“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有工会工厂演电影的一统天下被打破,农村婚丧嫁娶,孩子考上了名学名校等,也流行演电影招待乡里了,据说老家县城亦然,农村地方宽绰,而个人在街巷里演,逼仄的街巷咋演电影呢?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数字电影、手机电影、网络电影目不暇接,日新月异,露天电影渐行渐远,走进了历史,但是露天电影是五、六十年代人特有的印记,值得记忆珍藏。在年轻人看来,我记录的露天电影,也许匪夷所思,但确实是我们那代人的亲身经历,我们那代人,当时主要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

共 25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细腻的笔墨,叙述了“我”小时候在家乡看露天电影的场景。小时候,因为文化生活匮乏,看露天电影成了人们的渴望。那是因为爸爸在搬运工会上班,而露天电影是在那里放映的,每到放露天电影的时候,我总是先得到消息。到了演电影那天,搬运工会院子里热闹非凡,孩子们更是异常兴奋,做着各种古怪动作,把放映场地的气氛抬上了天。国产战斗片子最受欢迎,即是遇到刮风下雨天,放映员也会宣布改天补演,不让人们失望。我娘和婶婶经常在一起议论电影里的故事和人物,给她们带来了生活乐趣。我偶然捡到一截电影胶片,如获至宝,被同学们争相观看,他们用小人书,或者玩具什么的来交换才行,我的身价因之倍增。后来参加工作,在郑州的国企,家属院也曾放映露天电影,那热闹的场面也是热烈壮观。那时,我们对一些历史影片和著名演员是啧啧称赞,耳目一新。尤其是粉碎四人帮后的《朝阳沟》更是让人百看不厌,过足了戏瘾。随着社会的发展,露天电影渐渐远离我们,但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散文通过回忆小时候露天电影的场景,反映出过去的年代,电影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享受,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散文很有时代特征,给人回忆,令人感慨万千,产生共鸣!欣赏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5-29 14:05:12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夏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5-29 14:06:02
  散文通过回忆小时候露天电影的场景,反映出过去的年代,电影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享受,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散文很有时代特征,给人回忆,令人感慨万千,产生共鸣!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5-29 14:06:32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严真        2022-05-31 11:02:44
  感谢刘社长推荐拙作,祝老师健康幸福!今后努力添彩柳岸。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