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再别乱流 (组诗)
至少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河流在此交汇
才称得上——乱流
至少有两条甚至两条以上的街道在此纵横
才能叫——乱流
至少有两条和两条以上的历史遗痕在此传世
才配得上——乱流
当动词变成名词
我喜欢把景山称作寨垴山
喜欢红军在此安下营寨
更喜欢把凤掌山称作后方,积草囤粮
只等前方号令,便拔寨而起
——题记
1
有石太线做屏障
古村落,安静异常
我从街上走过,捡拾岁月的留痕
石砌的窑洞,残旧的院落
那些曾经抵御过日寇的标语
被打倒的地富反坏
赢得革命的胜利口号
战天斗地的英雄壮举
依然将火红年代的字根留在墙上
2
至今村里还有人
能唱全套的下河东
他们一直在等,等庙会,等戏台
等把赵匡胤从征北汉的困境中解救出来
等把呼延家的冤案平反昭雪
等他们的年龄,一天比一天的老了
和剧本,一起失传
3
开河寺外,有文字可记
开河寺内,有文字可考
一块碑文从魏书到隶书,一凿就是七十年
一部开河志从古至今,一翻就是一千五百年
翻到北魏的时候,魏齐三窟
便开了乱流的先河
4
不要怪奇石怪柏向寺内张望
想必佛和众生,相信它们都有侧身的机会
才允许石头前倾,允许怪柏横生
上寺有佛,可供清修
下寺有僧,可做守护
佛也相信有一僧
足以赓续来自人世间的香火
5
出了村,乱流又隐没于青山之间
我们继续我们的继续
把一肚子想说的话
久久的,依偎在我们心思上面
【编者按】“乱流”,诗人以此命名,暗喻什么?其实细心一看便知。是指代世事,是说世事纷繁杂乱无以为矩。诗歌上溯魏晋南北朝,以及北宋之开国,下达近代史上的日寇侵华,和解放后那些频繁的阶级斗争。真是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攘攘熙熙闹我中华扰我家园。哀哉!唯其如此,诗人才对清幽的佛寺情有独钟。希望这些“乱流”千万别再乱流了!百姓盼望的是和平稳定没有战争,盼望生活安稳天下太平。诗歌以深沉的笔调,拈史为鉴,借古喻今,紧贴国际国内时事,意义更为深远,诗歌内在的张力使其政治意义更为厚重。大治不忘大乱,国泰须防动荡,此乃诗歌主题弥足珍贵之处。而意像的切取,语言的峭奇,亦使读者对其审美体验愈加具体浓郁。感谢投稿菊韵,期待新的精彩!【编辑:烟花那么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