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弘扬奋斗精神,永葆青春活力(随笔)
人们都羡慕青春,向往青春,也都有过青春,曾为青春的灿烂辉煌而自豪和骄傲;也为青春的随意挥霍而痛悔。青春虽短暂,却极其可贵。
我国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富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
青春啊!正如一头智醒的狮,一团智慧的火!智醒的狮,为理性的美丽而吼;智慧的火,为理想的美而燃,寄托无限的希望。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这样赞美青春韶华:“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可足见青春的重要,韶华的可贵,它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
青春,从形式上说,只代表青年时期,青年人的年龄。体现在生理上,青春期:男性14至16岁,女性13至14岁。所以有哲人说,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他早已消失无踪。青春是不耐久藏的东西。从本质上讲,青春不只是人生某一时期的标志,它是人应有的心理状态。要永葆青春,必须让青春充满奋斗精神,让你的灵魂富有生命活力,既要有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想象和激荡的热情,还需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决不向困难妥协而敢于去冒险的希求;让心中架起接收青春信号的线,使生命保持在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最佳状态,这才是闪光的青春,与时代并驾齐驱的不负重托的青春。
说起青春,别以为只有年轻人才拥有,其实,它是可以不断延续扩张的,不管是那个年龄段的人,只要紧跟时代,不懈奋斗,就可让青春保鲜,永不老去!
让精神永驻,就可永葆青春,焕发活力。青春只是表象,精神才是本质。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是否活跃、焕发、振作,将定位人生、充实生活,决定作为。“当青春的光彩渐渐消逝,永不衰老的内在个性却在一个人的脸上和眼睛上更加明显地表露出来,好像是在同一地方久住了的结果。”(印度诗人泰戈尔语)。我国画家徐悲鸿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躯体被埋葬了,生命仍可延续。每个人对国家、对事业以至对家庭所作的努力和贡献,将长久地留在后人的心中。”永葆青春,就要学习、奋斗、拼搏、奉献。一个人,无论十八岁还是八十岁,一旦停止学习,就会变老;一旦停止奋斗,就会衰退。每天都学习新东西,他就永远年轻。青春的光辉在创造中迸射,在安逸中熄灭。美丽的花朵只有舍得凋谢,才能结出丰硕之果;宝贵的青春只有甘愿奉献,才能闪烁灿烂之花。我国大作家魏巍说过:“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淡无奇,也可以射出英雄的火化;可以因虚度而懊恼,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向光辉壮丽的成年。”只就要看你是否怀抱一颗奋斗的心,努力前行!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烈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能永远保持青春的人,便是一个伟大的人、不凡的人,起码是个有所作为不甘平庸的人。青春保不住我们的容颜,黄金守不住生命的衰腐。要让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就要让奋斗精神永驻。充满了奋斗精神的青春,是不会那么轻易消失的!
那么,怎样让奋斗精神永驻呢?应该从理想、信念、信仰、信心、追求、希望与坚持等诸多方面努力,造就一种丰富的内心强大的素质与志向,一种执着的人生态度与精神。理想是人生的太阳与导航仪,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有理想的人,生活向上;有志气的人,人身闪光。信念是指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这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可以推动你去做“超越能力”的事情,一个人信念越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信仰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重要支柱,似灯把你引向光明,似桥把你引向成功。信心是我们战无不胜的力量,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一个人的追求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人生不怕没成就,就怕没追求。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希望是生命的灵魂、心灵的灯塔、成功的向导。把握希望,一路阳光。坚持能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勇敢。成大事者不在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坚持是恒心、毅力、勇气和魄力,是成功的铁律,坚持就是胜利!
我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靠的就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神谱系,有一系列奋斗精神作引导支撑。一个人,要永葆青春不衰、富有活力,有所作为,必须始终具有奋斗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奋进不息。中央领导教诲和勉励青年:要“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风云变幻,唯有精神不变;岁月沧桑,只有青春不老。惟愿精神永驻,永葆青春。不论是少年、青年、中年或是老年,都应该把自己看作是时代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焕发青春活力,创造人生价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2年6月4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5周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