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好习惯比考满分重要(随笔)
早在二十几年前,我部门一位领导,有一次问隔壁办公室一位三十多岁,身高还不到165CM的编辑说,如果有一种方法能让你再长高10CM,你愿意花多少钱?编辑当时的职位是总编,条件不错,交通工具是本田王摩托车。他回答说,如果能让自己再长高10CM,自己愿意出10万块钱,大家听后哈哈大笑。
虽然那时的10万元,可以买好几套房子,但我们都认为他说的是真话。大家都说,总编的唯一的缺陷就是身高,如果真有一种药或者一种方法能让他再长高10CM,我们相信,他会舍得。这说明身高在人们的审美方面,简直就是无可替代的一项硬标准。后来从各种消息得知,当时还真有人花钱去做“长高手术”,大概方案是打断脚骨头拉长身高,具体是什么样的手术,我不清楚,不过光听到手术这样残忍和血腥就被吓倒了。别说没钱,即使有钱,我也不会考虑,当然,总编也没考虑。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2022年六一儿童节刚过,孩子学校组织了一场由全体家长参与的专家讲座,讲座题目为《如何让孩子的身高多长十公分》,得知这个消息,我第一时间按要求在钉钉上提交了听课的预约申请。早年网络上有句流行语叫“自己不是富二代,那就想办法让孩子成为富二代”。我把这句话进行了延伸,叫做“自己不是高个子,那就想办法让孩子成为高个子”。于是,娶妻生孩子后,孩子的身高就成了我与妻子的重要关注点。生活中,无论是饮食,还是运动,都紧紧围绕“身高”这个主题进行,千方百计让孩子的身高能“长江后浪推前浪”,以期在身高方面,能让孩子们的人生少一个遗憾。一听说有这样的讲座,我就非常重视。
5巧的是,孩子的班主任似乎很能“洞察”家长的心理活动,在讲座开播前,老师私信我,让我听完讲座后,写一篇心得交给她。我觉得,关于身高这个话题,自己还真有话可说,于是欣欣然,接下了老师交给的任务。
讲座由温籍专家潘慧教授主讲,“恐矮时代”是他的开篇定义。潘教授说,现在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长高,绞尽脑汁去想办法。有些孩子发育早,家长就害怕,频繁求医,吃药,打针,能用上手段无所不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能让孩子长高,花再多的钱也愿意。潘教授说,给孩子打激素针是不科学的行为,不可取。我女儿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发育,当时也很担心,医院、民间诊所,到处求医。各种测骨龄,结果给出的判断终极身高153CM,医生也建议我们选择打针,每月打一针,一针1000元,连续打五年,算下来费用六七万,我觉得这种针打下去可能会将孩子打坏掉,所以我毫不犹豫予以拒绝。我女儿现在165CM,算是女孩子的标准身高,超过我一公分(不经意间暴露了我自己的身高)。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妻子成为许多家长纷纷要取经的对象,询问我们的女儿长过她爸爸的秘诀。其实我们做的很多都是潘教授接下来讲的。
首先是饮食,潘教授要求孩子们的饮食营养要均衡。我女儿从小不挑食,给她什么吃什么,即便是现在,有时候米买错了,煮熟的饭口感太不好,我自己都横挑眉毛了,女儿却吃得津津有味,说“没觉得啊!”这是从小养成的不挑不拣的习惯,包括桌子上的菜,家长摆上什么她就吃什么,从不自己提吃的要求。如果说一定要列举几样食物出来,那么她牛奶喝得比较多,海鲜吃得比肉多。
潘教授讲的第二点就是运动对身高的重要性。还是拿我女儿来做案例,我女儿从幼儿园大班起就被九山游泳学校挑过去学游泳,游泳学会后曾一口气游120米,在她这个级别中算是很不错的水平,教练做过我不少思想工作,叫我将女儿送到他们学校去读小学,打算往游泳运动员方向培养。后来我觉得自己也就二等残废的身高,没信心走游泳这条路,最后只是将游泳当做兴趣爱好坚持下来。为此我认为,游泳运动对孩子的身高影响最具体、最有效、最直观。
潘教授说的第三点影响身高的因素是睡眠。他说睡眠质量越高,生长激素分泌越多。这一点在我女儿身上能非常明确找到答案,我女儿整个小学阶段,学习都很“休闲”。她有足够睡眠时间,晚上基本九点睡下,次日六点半起床,而且睡眠质量也很好。
潘教授的讲座内容,其实很多家长平时也可能听过,只是鉴于孩子们的个体不同,做起来不太容易,因为有的孩子也不十分配合。比如睡觉,像我的儿子,明面上都是十点前逼他上床睡觉,但是我们家长却玩兴正浓,都没有同时睡下。这样的环境,很多孩子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入睡的。为此,我经常会在儿子进入自己房间躺下来后,回头将自己房间的门重重关上,给孩子一种惊觉,一种“大家都已经睡觉了”的直觉,以给孩子一个“表面公平”的假象。等感觉孩子差不多睡着了,再拿手机,当然我拿手机也是看书。
我女儿身高的逆袭,也仅仅是个案,不能拿个例当普遍真理。但是,饮食均衡营养、运动科学合理、睡眠充足的说法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当下个性十分强烈,说起来理论一套又一套的孩子们,我们当家长的要学会恩威并重,软硬兼施,尽可能给孩子一些心灵的启迪和感悟,让他们懂得青少年阶段是长身高的黄金时期,知道“错过这个店就没有下个村”的生长规律,并多举例子,让他们懂得身材矮小将会客观上带来不自信。
我们温州人有句民间俗语,叫“赢了讲赢话,输了讲输话”,如果我们家长和孩子都努力了,但鉴于先天因素的影响,最终依然没有长到理想的身高怎么办呢?很简单,咱们得认,要退一步想,身体健康就好。
潘教授说,好的生活习惯比考试考满分重要。我说,健康与快乐比身高重要。除非你两者可以兼得,否则,我选择健康。
是啊!还有什么能比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更重要的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