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乐亭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乐亭】人死后到哪里去?(随笔)

编辑推荐 【乐亭】人死后到哪里去?(随笔)


作者:黄金山 进士,8535.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63发表时间:2022-06-15 09:53:44

人总是要死的。无论你是帝王将相,权贵小人,君子百姓、浪荡游子,都难逃大自然设置的这一道法网。
   孔子孟子、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康熙乾隆,希特勒、英•甘地,东条英机……这些历史上的伟人,圣人,战犯,小人都是显赫一时,如今看起来也还都有一个共同点——全是死人。无论你生前多么风光,死后都是一团“烂肉”。这个大自然的定律无法修改。
   对于习惯受压迫的平民百姓来说,做“烂肉”没有啥,而对于那些素来高高在上的官人权贵来说,死后与庶民平起平坐,那他是绝对接受不了的。他们还会想到死后要继续延续身前的荣华富贵,继续当官掌权。但是能行吗?死后他们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对于死后的想象,大多是缘于一种宗教。信佛教的人相信轮回转世;基督教相信天堂地狱。然而这两种教都是外国传进来,不是国人的体验。那么中国人又是怎么个“死”法的呢?
   早些年出土的汉代马王堆,有帛画显示,汉朝人将宇宙分为三层,有点和基督教的“天堂,地狱”类似,其实流程是不一样的。基督教的人死后先埋在地下等着,等什么呢?就是等世界末日那一天,到了这一天,天使就会吹起喇叭把埋在地里的人叫醒,人后跟每个人算总账,就是根据“生前的业绩,为人的好坏”给他发放去天堂或去地狱的门票。而同时期的中国人,死法则不太一样。古人认为人是由“魂”和 “魄”组成的。人死后,魂魄分离,魂往上,魄往下,也就是魂归于天,魄归于地。马王堆古尸的辛追夫人的身体就是穿过屋顶往上飘,飘到天界去?想到天界去继续当贵妇人,过花天酒地的好生活。但是天国是那么好进去的吗?如果很好进去,那又有什么尊贵可言?所以人死后要进入天国还比较难,要想继续当“公务员”会更难。
   根据文献记载,东汉以后的人又把宇宙分为四层:天、仙、人、地下。马王堆的帛画里就有多了一个境界——仙界,而仙界就在人间,通常是在一个遥远的大山中,或者某个遥远的海岛上,比如昆仑山和蓬莱……哪里有连接天界和人间的入口,叫“天门”。所以按照规定的程序,人要先寻到仙界,(有的是生前寻到,大多数是死后寻到)成为仙界的一员后,再等待升天的机会。当然做个神仙也就很不错了。但是这个神仙也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还是挺复杂的,首先得要有缘分,有缘分的人就自然有神仙来度你接你,而不是你成天东奔西跑的寻找神仙。
   人要升到天上,首先就要做神仙。如何能够做神仙,那第一个条件就是要长生不老。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当今活过70岁的人也不到50%)一般人哪里能够长生不老呢?因此有条件地就来修炼仙丹,吃大补丸子,或者采集阴阳之气来补足身体,达到长生不老。不过凭这个方法成为神仙的,历史上记载少得可怜,那些海外寻仙草仙丹的大都没有归来……。不过有一个高人可以传授你的不老长生大法。这个人就在魏晋时期的古墓里神秘的出现过,也在当时的铜器花纹上出现过,在《山海经》里也记载着,这个人就是仙界的总负责人——西王母。西王母雍容华贵,最早的形态却是一头怪兽。《山海经》里记载西王母的形象是:她住在昆仑山,长者老虎的牙齿豹子的尾巴,没有事的时候就爱说大话。这样的一只“母老虎”如何当上仙界神坛,从怪兽变成女王的呢?就是因为她有一套绝技——让人长生不老。《西游记》里也有记载,西王母开蟠桃大会,请神仙吃她的三千年一熟的蟠桃,吃了就延年益寿。因此各路神仙都要去参加送礼,争取吃到西王母的蟠桃。孙悟空官太小,不够吃蟠桃的级别,因此没有发给请帖,于是孙猴子就发气,搅乱了蟠桃会,大闹了天公。看来我们这些凡人是吃不到蟠桃了,也就不能长生不老了。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受到西王母的优待,是谁?就是汉武帝。汉武帝时,西王母就成了拥有绝世容颜的女神,某年的七月七日深夜二更,她驾临汉武帝后宫,与汉武帝邂逅相遇,一次性送给了汉武帝三千年一熟的大蟠桃七个,吃一个延寿三千年,汉武帝一下就可以增加寿命二万一千年,如此算来,这个汉武帝今天还活着,就是隐居在那个仙岛上当神仙,当上神仙就是“老不死”,不过也没有听说汉武帝升天当上公务员的消息。如此说来,凡人要进入天堂那几乎是没有门的,就是当个“老不死”的神仙也难!
   “升仙”这道程序其实就是做给活人看的。你活过七十岁了,还要争取获得长生不老的能力,继续上升,还要经过一个“羽化”过程,就是求得西王母坐下的鸟儿来度你,求得来你就可以活过一百岁,求不来也就最多活到九十九岁半。因此古墓中的壁画上常有“鸟人”的形象,只有你会到了“鸟人”,你才达到神仙的一半。
   因此我们的人活着,就要为自己的“升天”做准备,给自己的升天打下基础,搭上梯子。这些“梯子”饱含你的道德诚信,勤劳善良,忠厚孝顺等等,你把这些做好了,就能在人间获得“好人”的评介。有了众口皆碑的“好人”的评价,你就会被仙界记上一笔,到时就有仙人来接引你去“跨鹤登仙”。“好人”这个标准每个时代不一样,在汉代就是一个“仁”字,这个“仁”包涵“忠”“孝”“节”“义”四个大项目,这几个项目都在墓室,祠堂的壁画故事中体现。就是后来的“好人”也大多没有离开这些忠孝节义的。
   每天都有很多人死去。人也固然是要死的,但是只要有条件,谁都想活得长久一些。无论是活了九十多岁的金庸,还是活了五十来岁的李咏,都是还想活一段日子的。“人到死时真想活”,就是这个心态。尤其是生活安逸,待遇优厚的人,他们不会老是憋着劲的想着死后“升天”,而是单纯的不想死,想着的是多玩乐逍遥几年。或者说他死后还有生前的快乐。
   写道这里,对于死后想到哪里去?大慨你已经有了初步的明确。你想得到升天的门票,先要去求得当神仙的资格,要有当神仙的资格,那你就要争取做个好人,在生前的每一步每件事都要好好的作为,讲究“忠孝节义”,讲究“真善美”,先把“好人”做好了,死后就有好的归宿了。记住:做人绝对不可违背天理良心,不可亏心。只要一亏心,人的好人运气就没有了。那也就没有“升天”的希望了。那就只有早早到“十八层地狱”去报道吧!
   至于这些话是不是真的,毕竟没有死过一回的人来做正确答案。不过我还是要说:人死后如何去向,取决你生前的活得怎样!
   【2022年6月14日卧薪斋原创首发 】
  
  

共 24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不管什么人,到头来都是要死的,自然规律不可违抗!至于自然规律是谁定的,我说不清楚。但是一个人死后到哪里?到何处生活?那就是值得关心的话题了。民间和宗教有多种说法,有的说人死后跨鹤升天,有的说拖入十八层地狱,本文还依据资料说要先成仙,再升天。不管升天还是下地狱,人总是多想活几年,谁也不想早点死。于是为了这个多活几年,有的就千方百计的保健,有的运动,有的吃补药,有的吃仙丹,有的醉生梦死的大吃大喝……可是这些都难以保证死后可以上天堂,弄不好还是要下地狱的。作者提出死后要有好的去处,那就要实行做“仁”向善,有孝心,多为人民做好事,“做人绝对不可违背天理良心,不可亏心。只要一亏心,人的好人运气就没有了。那也就没有“升天”的希望了。”人死后如何去向,取决你生前的活得怎样!很好的生死观文章!推荐欣赏!【编辑:野山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野山梅        2022-06-15 09:54:28
  人死后如何去向,取决你生前的活得怎样!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6-15 09:57:14
  谢谢编辑编按推荐!树立正确生死观,多为人民和社会做好事,死后才安宁!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6-15 13:45:12
  人死如灯灭,到底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不过,反正人都是要死的,在世上对得起天地良心,下对得起祖辈子孙,做个好人,死时也会走得心平气和。好文,学习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6-15 18:20:19
  人要死后有个好的去处,那么他生前就要树立道德,为人民多做好事,获得个好人的口碑,然后去成仙,最后去升天,不然就是一下到十八层地狱里去!谢谢关注!
4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6-16 13:11:30
  太厉害了!大师妙文,道透了做人极其重要的生死观!正因长期缺乏这样的教育,所以好多人才不知敬畏,才无法无天,才丧尽天良,这是当下一切混乱的根源!
回复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6-17 15:53:02
  死后如何看生前,生前一定要做个好人,先生就是一个大好人,德才兼备很高尚,一定会成神仙的,还可以吃到大蟠桃!祝福!
5 楼        文友:傅光炯        2022-06-16 21:42:11
  其实昆仑山西王母实有其人,但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又一代的母系氏族首领。周穆王就亲自与一个西王母往来过。他上过昆仑山去见过西王母,西王母也来镐京回访过他。后来周穆王命令史官作《记》,后人又根据《记》写成《穆天子传》,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小说,与《竹书纪年》一道被盗墓者发掘问世。可见神话也是有所根据的。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6-17 15:54:28
  说的很对!王母就是母系氏族的首领!西王母很有才华,因此人人都敬畏她!谢谢先生光临鼓励!
6 楼        文友:野山梅        2022-06-17 09:20:21
  问好周五!吉祥!
7 楼        文友:鲁芒        2023-04-22 09:14:26
  有很强的知识性,阅读后收获颇丰。语言流畅自然,行云流水,调子幽默,饶有趣味。篇末点睛,有一定教育意义。学习了!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