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橘子瓣(散文)
一
我在这里说的橘子瓣,不是水果,是一种散装的糖块,就像橘子瓣一样,还拥有一股清香的橘子味,吃上一块,就感觉吃了一个大橘子一样。曾经的七十年代,物资是很匮乏的,橘子瓣糖的价廉物美,便顺应了人们的消费需求。
那时候,快过年的时候,母亲才会去供销社称回二斤橘子瓣糖。买回的糖谁也看不见踪影,便锁进了她的大箱子里。这是一个暗红色的曲柳花纹的木箱子,是当时最流行的物件,差不多家家都有,并且摆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这个木箱差不多相当于保险柜,有它在那里,让母亲的秘密上了等级,我对此只能敬畏,同时有充满无限的幻想。那里储藏的东西,无时无刻在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让人为之迷醉。
这个木箱在年三十那天打开了,母亲笑盈盈地把里面的好东西一件件地往外拿,都摆在桌子上,好像那是装满宝物的宝箱。这些好东西有橘子瓣糖、葵花籽、大麻花、还有不多见的“牛舌头”饼干。牛舌头,是形容这种饼干的形状和长度,活脱脱的一个牛舌头,金黄金黄的,吃一个差不多就垫个半饱。
橘子瓣糖是用包装纸包起来的,轻轻地打开包装纸,橘黄色的糖块便露了出来。与平时吃饭时一样的程序,要母亲把这些好东西一样样地分发到每个人的手里。平时吃饭都是母亲坐在饭盆旁,谁吃完一碗饭,都要把饭碗交到她的手里,由她一勺一勺地添加。一碗饭有两勺饭,吃完还可以再把碗交到她的手里。只是这天,分到手里的橘子瓣糖,只有两块,再没有添加。
我的嘴够快,分到嘴里的两块糖,扔进嘴里,“嘎嘣”几声便嚼进肚里,然后是两块牛舌头饼干和一根大麻花。百米赛跑,这些东西是经不起咀嚼的,我好像在和谁比赛,此时的嘴比兔子跑得还快,三口两口就没了踪影。
自己的那份吃完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有滋有味地品尝,这时候,我才明白,一块糖含在嘴里,在舌尖上一点点融化,是多么的香甜。我不由地陷入了困苦之中,为什么会这样大嚼,为什么这样快速,是因为从来就没有吃过吗?从小我就是这样的急性子,不管干什么都是急吼吼的,就没有慢条斯理,像老牛破车那样,任你喊破喉咙,依旧我行我素。人都说,从小看大,这个定论,我信。
那时候,姥姥还在我家过年,那时她已经快八十岁了,她是个小脚,虽然行走不便,可是生活自理是没有问题的。
她也分了两块糖,因为牙口不好,她是推脱不要的。母亲这样说,新年了,要沾沾新年的喜庆,姥姥便接在手里,却一直没有含到嘴里,见我吃得如此快速,便悄悄地塞到了我的手里。我不觉一愣,忍不住看了她一眼。她白发苍苍,慈眉善目,满脸都是细密的皱纹,笑一笑,便如盛开的一朵菊花。
二
橘子瓣糖在供销社所售卖的糖果里,是最廉价的,也是最畅销的。在糖果销售的栏柜里,一个个空格分装着不同的糖果。“大白兔”和“金猴”是奶糖,分装在不同的栏柜里。它们的价格昂贵,所以栏柜里的货,基本没有多少消耗。橘子瓣糖却不同,装糖的格子里,在不停地添加着,盘称一直都放在那里,基本是不用动的。
包糖用的包装纸是黄褐色的,大张的,有一米见方的样子。厚厚的一沓,卖给我们的时候,就这么一张张扯过来,像是母亲在扯一张张煎饼似的。
他们用包装纸,就要裁开了,才能用。我看见两个年轻的男售货员,用一个像铡刀一样的切割机,一沓纸放到上面,用力一压,便齐刷刷地切割下来。这两个售货员有点手忙脚乱,不得章法,纸切得有些慢,供不上卖糖的需求。看见买糖的人排成了队,两个人满头是汗,越供不上,越着急。
那时候,烧纸也是用这个包装纸来代替,不像现在,烧纸已经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个时候,去赶白事的礼,都习惯送纸,每个人的胳肢窝都夹着这么一个长长的纸筒,好像不是去送纸,倒像是去送一根长长的木杠子。
二斤糖果不是在春节里吃完的,母亲有她自己的盘算。过了“破五”,就撵我们兄弟上山捞柴禾,并且一人发两块糖作为鼓励。那个时候,我的所有聪明才智都被糖分调动了起来。我家有一个小糖罐,里面的白糖是用来给外甥沏奶用的,那里面的白糖能调动我的所有积极性。
外甥很小的时候便送来我家,全家人便开始围绕着他来进行生活。他还小,要喝羊奶,羊奶里面放些白糖,是很甜润的。糖分的获取是愉悦人心的,糖分是能调节一个人的兴奋度的,这是我最为深刻的理解。日子清苦,没有什么可以调动味蕾,味蕾的兴奋感让人无法抗拒。那时候自身的满足感,不需要多少,却也不可或缺。
平时上山,怀里有一块玉米面的大饼子,因为粗粝让人难以下咽,如果,那块难以下咽的大饼子,蘸到了一点点白糖,大饼子便立刻来了个华丽转身。当然,不能蘸多,一点点,还能让母亲看不出来,这样便能充分的愉悦到自己。
母亲如此尖刻的做法,到我长大了才理解她。她这样刻薄我们,仅仅用两块糖便让我们甘愿冒着严寒,去山上捞柴禾。如果用等量交换来衡量这件事,是极其不平衡的。她一直在这样严格地要求我们,便让我们滋生了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像样板戏《红灯记》里唱到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吃苦耐劳的品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从小就吃到生活的苦,才能磨练出这样的品质。
三
姥姥的小脚让她走路非常的慢。她的个子不高,还佝偻着身子,便更加低矮了。平时,我挨着她睡觉,她的觉很轻,呼吸声几乎听不到,并且,很少翻身,我常常感觉不到她的存在。
她在家不干什么,其实,她想干,可是母亲却不让她插手。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姥姥因此很喜欢我。那天晚上,她悄悄地塞给一个钢镚儿,竟然是五分硬币。我愣住了,她居然有钱,她告诉我是在大街上遛弯捡到的。让我吃惊的是,她这么大岁数了,眼神还这么好。这与她佝偻着腰有直接关系,她让我去买糖吃,我满心欢喜地答应了。
我在糖果栏柜前犹豫了,第一次有支配钱的权力,我觉得自己应该换一种想法了。橘子瓣糖固然好吃,只是这五分钱的橘子瓣糖能在分分秒秒间就吃完。我转来转去,转到小人书的栏柜,我看到这样一本小人书,封面是一团烈火,里面有一个战士,在进行着淬炼。那张坚毅的脸,像钢铁一样坚硬,那是英雄邱少云的故事。
我非常喜欢战斗影片,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已经看了不少。看这样的电影,我都会忍不住发抖,那是发自内心的激动,让浑身颤瑟。那时候,我已经知道了邱少云和黄继光的名字,他们早已是我心中的偶像。邱少云在烈火中牺牲,他的名字让人无限的崇敬。
我向售货员打听了一下,那本小人书需要七分钱。我只有五分钱,还缺两分钱。我心里升起一股强烈的欲望,一定要卖到这本小人书,至少我觉得这个比买糖更有意义。
我立刻跑回家,很认真地向母亲讨要两分钱。母亲见我理直气壮的样子,有些吃惊。她为她的孩子长大了而高兴,能不去买糖,就是一个大的改变,终于知道怎么去花钱,是个不小的进步,她当然支持。
很快,我便把小人书买回来。我把它交到姥姥的手里,她看不清又还回来。我能看清,却还不识字,正在着急时,哥哥放学回来了。
哥哥把小人书接过来,认真给我们读。我被小人书的故事情节感染到了,姥姥也是,她还流下了眼泪。
我以为她只是被故事感染到,哪里知道她竟然还有别的事情。她一边流泪一边说着,她有个亲侄子,是她亲自送去朝鲜战场的,可是,至今都没有回来。送他走的时候,还不满二十岁……
没想到,小人书里的故事能涉及姥姥。她的眼泪无声地流着,只能这样看着她伤心,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她。
姥姥没有在我家住多长时间,便让母亲送她走。老家那边的事情一直都让她挂念着,实在放心不下。她一去便没有回来,不久便去世了。叶落归根,她好像知道这个,所以去的也安详。
我之所以一直没有忘记她,是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那么的完美,虽然与她接触的时间并不长,可是,她所给予我的美好,至今都刻骨铭心。
妻常看我的文章,她便这样问我,为什么总是写过去?现在就没有什么可写的吗?
这句话把我问住了,仔细地归纳了一下,觉得有这样的感受,让我总是不能忘记过去。现在的生活太安逸了,让人不记得什么。相反,过去的苦难让人学会怎样去生活,让人懂得了什么是苦,什么是甜。珍惜过去的时光,才能品味出今天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