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耕耘】【流年】心灵的家园(散文)
江山文学网,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好像不管我播种什么,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2年6月19日恰好是父亲节,我记得,我发表在江山文学网上的第一篇散文也是写的我父亲《忆春》。那时心情烦闷到只觉人间无路可走那就向网络寻道吧,我抱着试试的态度,没想到那篇小散文会被一个叫“春雨阳光”的编辑认真地编发出来,更没有想到会有人给我留评。然而,就是这一次,仿佛于千万人中寻找与我心心相印的人一样,江山文学网就真的成了我心中神圣的“自留地”,这里长出了一种心灵的植物,叫做“希望”。
如果说,我首先在这块“自留地”播种的是对父亲的思念和爱,那么后来呢?在经历生活无情的磨砺时,我曾望而洒泪,不知播种什么才好,2016年至2019年,脑海就像一条几度欲干涸的溪流,我只能零零星星写下一些文字,证明我还在努力挣扎着。那些挣扎的文字,仿佛荒芜里肆意生长的荆棘杂草,向世人宣告,我还活着,我在顽强地活着。
父亲在世时曾对我说,面对土地,只要辛苦耕耘,总会有收获。2020年,女儿考上大学后,我终于多了一些时间,看着自己在这儿慢腾腾地懒散耕耘,我愧疚地面对江山给我的这块沃土,愧疚地面对我温暖的社团“逝水流年”,于是,我收拾残破不堪的心情,好好治病,重新整装上路。
文学的作用是什么?有人说是心灵的出口,有人说是用文字给灵魂铺一条绝处逢生的路,有人说是反映社会现象。而对于我来说,是我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我与社会中种种人物的交流。在文字中,我读自己,读别人,我梳理自己的情绪,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我想要的答案。相较最初发表文章获稿费的想法,这才是我爱上文字的真正原因。
在江山文学网,我从没想过稿费这两个字。相反,每发表一篇,我却得到了心灵的温暖和慰藉。每次读到逝水流年的兄弟姐妹们发表的佳作,我就好像与同类灵魂面对面地在交谈、倾诉或倾听。我在他们的文章里笑,哭,感慨。我知道,我们都在“不问收获,努力耕耘”。恰恰是这种写作态度,让我们获得许多意外的惊喜。
“妖怪山”老师,是经常获惊喜的那个幸运者。他发表在江山文学网上的文没有获得“精”,他又外投人民日报(海外版),却多次得到发表,我们逝水流年的家人们也跟着他欢喜,狂抢庆贺的红包。
“山地”老师写好多让我读来心潮澎湃的文,有时没有获得精品“红豆”,转眼又在某某刊物发表,捧回让我艳羡的一叠稿费单。
我的小文偶尔也会上纸刊,偶尔得到小稿费,上个刊物封面导读,或被其他刊物转载,我会被这些小惊喜甜蜜好几天呢。
在逝水流年社团里,坚持笔耕不断,是大家成长的法宝。但这种坚持更离不开社团的温暖和凝聚力。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常说网络是假的,可是在这里,情感是真的。开心是真的,忧伤是真的。要是听到谁遇困境,都恨不得钻进网络中手拉手,互相扶持。捐助,鼓励,提醒,安慰,这种真情就像“稀土”一样珍贵。
人们常说人走茶凉,但在逝水流年社团里,申酉大哥因病走了一年多了,至今大家还在以文怀念,常在群里讲起他,仿佛,他根本就没走,依然在大家的心里亲切活着。虽然我没有见过这位大哥,从大家的文字里,我知道他多才多艺,多情而德高望重。于是,我在心里也悄悄喜欢着他,一直怀念着他。我至今记得,山地大哥说,当年他听说申酉大哥病逝的消息时,他停下来,什么也不做,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半天不说一句话。我听后为之动容,如果不是申酉大哥生前用爱将大家的心里填满,他离开时,大家又怎么会有心被掏空的感觉呢?
我爱这里,有空就上网来读他们的文。在文里去认识各位。
我读山地大哥的《爸爸》《铁石》《兰花深深红》,本是有感而发写出赏析,没想到这些赏析文又得以发表,还获得稿费和奖励。这又是意外中的意外收获了。
我原本最喜欢读小说,对逝水流年各个兄弟姐妹的小说特别关注。翟妍,一朵怜幽,山地,妖怪山,永远红梅,山魔,云泥等等,一读,就非得一口气读完。不醉不罢休的感觉。后来又读散文,没有想到,逝水流年社团的散文更是让我着迷,他们的文字仿佛磁铁一样,我一坐在电脑跟前,从早上可以读到窗前昏暗。于是平时上班,我都不敢上江山文学网,怕控制不了自己对文字的贪婪,周末的时候就打牙祭似的上去猛读。为了省时间,留评也来不及。读多了,各个兄弟姐妹的文字气息烙铁一样在我脑中留下烙痕。不看作者名字,光读文,就可猜出这是谁的手笔来。
如果说,读和写是我对文字亲近的两种方式,那么面对如今那么多文学网站,我都不再心动的原因,日久生情,是我对江山文学网逝水流年社团的热爱。
在这里的惊喜远不止上面所说的这些。你知道吗?风逝姐居然记得大家的生日,这得有多细心啊。我连我家里人的生日也常常忘记。她发红包祝贺兄弟姐妹的生日快乐时,我一边感动,一边跟着她的祝贺再祝贺。我觉得我真的有些虚伪,前一年发了生日红包,第二年我不记得谁的生日是哪一天了。唉,有心人,就是不一样。她就像冬日的暖阳,春天的鲜花,夏日里的清风,秋季中的原野上成熟的金黄,让你冷不丁就被感动想给她一个满满的拥抱。
后来,我发现子青姐,玫瑰姐,春光姐,雪社等,也都记得群里兄弟姐妹的生日,仿佛成了家风一样。
家,是因为温暖才成为心的归属。人们常说,房子没有爱,那就只是一种建筑。在这里,鼓励,帮助是常态,而纠错,批评也是常态。没有什么文人相轻。没有什么互相吹捧。二哥,山地大哥,明月大哥,轻舟大哥,说起群里兄弟姐妹文中的缺点来,一个钉子一个眼,绝不含糊。哪怕那文已经获得精品,该批评的仍然会批评。而这,又何尝不是别样的耕耘和别样的收获呢?
大家还经常分享一些写作心得的技巧,恨不得人人都比自己写得好才高兴。绝没有嫉妒。我才深深明白“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真正含义,才深深认识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深刻影响。我想,君子之交,或许就是这样吧。这里,大家都不只是在耕耘文字,还把光努力照进他人前行的路上,以心换心,只管付出,不求回报,携手共进,这也许是逝水流年社团心照不宣的共同心愿。
我爱逝水流年,她以雪的姿态,以冰清玉洁的形象向人展示着纯和真。我也许较孤清,在这里常有一种雪中赏梅红的感觉。我不张扬地悄悄喜欢着这里的兄弟姐妹,喜欢着这里的诗情画意的书写,喜欢着大家笔下的冷暖和人间万象。哪怕读他们的文,我流着泪,也有一种别样的幸福。我爱逝水流年,如果你也爱,那就把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好好耕耘吧。
问好妹妹,祝健康快乐每一天,佳作频出刊文连连!
因为有希望,我们的日子,才常有阳光哺育,春雨滋润。
康心妹妹的文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灵动,意象比喻都非常贴切。
祝贺妹妹的“耕耘”又结出一个硕果。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