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海参崴漫步(散文)
一
我有早起跑步的习惯,来到海参崴的第一个早晨便起来。我们所住的旅馆,是栋三层楼房,曾经是一所学校,一条长长的走廊,一个门挨着一个门,出门可得记住房间号码,不然,是很容易走错房间的。
学校怎么改成了旅馆呢?原因很简单,孩子少了,生源出现问题,学校便失去办下去的意义。游客大批涌来,课堂变成旅馆,不过是课桌搬走,安上床的过程,用秃子装扮和尚,可以将就着材料。
我欲出门,发觉大门上了锁。看看表,刚刚三点半,所有的人尚在睡梦之中呢,有谁像我这样,大脑兴奋过度睡不着呢?我只能站在楼道里,静静地等待着。不一会儿,外面有人敲门。
老板娘是一位身材臃肿的俄罗斯女人,她一脸惺忪地从值班室出来,一边慵懒地伸展着身子,一边慢腾腾地去开门。门开了,进来了一位花季少女。只见她黄黄的头发,高高的鼻梁,白白的皮肤,怎么看怎么像个洋娃娃。两个人应该是一对母女,她们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俄罗斯女人的婚前与婚后的反差巨大,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我借此机会,赶紧出门。
街道有些昏暗,虽然有路灯,却分布稀落。街道的布局有些混乱,几乎找不到主要街道,跑了几次死胡同,好在是锻炼,无所谓往返。我从街面的车印碾压程度,很快找到了正道,一路跑下去,果然再无折返。
正在奔跑着,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并且很快便超过我。借助晨色,可以看清是几个青年男女,一身的运动衣裤,身材极其健美,步伐轻盈,训练有素。
海参崴位于阿穆尔半岛的最南端,临近日本海。整个城市依岛而建,起伏落差是很大的。前边不远就是一个长长的陡坡,差不多有四十五度的样子,在这里需要足够的耐力和体力,才能翻越过去。超越过去的青年男女们,在这里遇到了挑战,跑不到几十米便跑不动,只能慢下来。我便在这时候,加快了脚步,赶上并超过了他们。
擦肩而过时,彼此都对望了一眼,发觉他们的眼神有些异样。当我们站在高坡之上,都不由自主停下脚步。此时,东方露出熹微的亮色,眼前的城市静谧而安逸。大海母亲在拥抱着、摇晃着、呵护着这座城,好像是她的好宝宝一样。跨海大桥更像一根长长的引管,伸进茫茫的大海深处,在吮吸着来自于大海母亲身上的营养。
有人要和我击掌。我对此反应有些迟钝。大概是惺惺相惜吧,她笑盈盈地站在我的面前,向我亮出纤细的手掌。她虽然戴着顶棒球帽,留着小伙子的寸头,我还是辨认出她是个女孩子。她灿然一笑,露出洁白的牙,击过掌,好像是一个仪式,我便正式加入了他们的团队似的,前边有更多的健步跑人群,我们便汇入其中。
二
如果想感受一座城市的质感,就去跑步,这是我一贯的做法。每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总是要去跑上一段,这座城市的脉络以及心跳,便可以感知的到。
清晨里所传来的气息,仿佛是城市呼吸而出的气息。此刻的微微海风,吹拂着脸庞,也很自然地呼吸到嘴里,竟然可以品味到咸湿的气息,这是海参崴特有的气息。被大海拥入怀里的城,也不由自主地熏染到大海的色彩。碧海白帆,是大海的不二之选,看吧,这座城市便是海的拥戴者,沿街的楼阁庭院,多以白色为基调,白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好像这里隐藏着无数的白帆,随时都可以竞帆出航。
俄罗斯的文化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很早便听说,他们的城市雕塑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当然,海参崴也不例外。我刚刚跑过一个街角,便见街边站立着一位。开初,我以为是谁家的父亲,在那里等待着孩子的归来呢。临近了,才发觉是一座雕塑。只见他一脸的大胡子,手臂上挽着一件衣服,正在凝神远望呢。因为是按照正常人的比例雕塑的,便给人以错觉。
不知道他是谁,俄罗斯的塑像大多以人物见多,基本都是些知名人士,有伟人、有学者、有英雄。又向前跑一段,街边有一位形象猥琐的人,一只手向路过的人们伸出,另一只手却攥着一个空酒瓶。造型挺奇特啊!只是他在动,是个活人,不是雕塑。看他醉醺醺的样子,是在乞讨酒钱呢。酒鬼在俄罗斯是很多的,这里的全境都地处高寒,抵御严寒最好的东西,就是伏特加酒了。因此而产生大批的酒鬼,也见怪不怪。
我曾经在列夫•托尔斯泰以及高尔基的文学作品里,读过有关描写酒鬼的文字。文学为大众服务,可是,真正能因文学而正其身的人,还是少得可怜。眼前的酒鬼的手,就这么伸着,路过的人们都视而不见。此时,如果谁给这个酒鬼酒钱,一定会遭到人们的鄙夷。我认真地看他两眼,微闭双眼,似睡非睡,耷拉着脑袋,一副爱给不给的样子,让人有些哭笑不得。我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想法,以他为原型塑成像,以这种令人作呕的姿态,揭示酒后的丑态,去警醒世人,是不是更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呢?
三
我们经过列宁广场,远远便看见这位伟人的身影。他依旧那么的伟岸,抬起的右手永远都指向远方。那里有什么呢?或许有曾经的梦想与期待吧。
海参崴还保留着列宁的塑像,他的形象感召着我,不能不重新拾取过去的时光。我所认识的列宁,只是在那些老影片之中。《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年》,在我们中国那个曾经的年月里,反复放映着,把列宁的形象深深地镌刻在心灵深处。
“请列宁同志先行!”这句台词充分地体现了人们对列宁同志的衷心爱戴,也成为那个年月的标志语。列宁曾经对沙皇俄国侵略我们中国,表示过自己的痛恨,他曾经许诺过要归还属于我们的全部领土。对于列宁,我们充满过无限的畅想,只是这些太过遥远,他的灵魂不能跨越时空,来到这里,空留一个塑像。眼神凝固了,手势凝固了,思想当然也凝固了,我挺立在他的身边不远,想往远处想一想,可是,由不得我去想,还是随着跑步的人们而去。
来到海参崴的市中心广场,那座高大的红军战士塑像,是远近闻名的。这位红军战士右手握着红旗,左手拿着号角,目光坚毅,勇猛逼人。来到这里,我不由地停下了脚步。这座塑像的震撼力,着实让人感触心灵,不知道为什么,我认定他就是心中最完美的形象,保尔•柯察金。
保尔•柯察金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他是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锻炼出来的光辉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崇高的道德风貌,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搏斗中,让死神望而却步,表现出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表达出的最高境界。他由此才能在高台之上,久久伫立,接受人民的注目礼。
四
金角湾与名字一般,像一只弯弯的牛角。海边的公路,不知不觉地跑进了港湾之中。一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林,一边是涌动的蓝色波涛,绿色与蓝色在这里交融,是自然之选择。这条深黑色的公路,宛若一条细细的弯眉,勾勒出金角湾的青春俊朗。
军舰与各种船舶同框,让人无限感怀的是,我从来没有看过如此高大威猛的炮舰,它们好像是被海潮硬生生地推到我的面前,也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强行塞进眼眶里一样。受宠若惊啊!两艘炮舰并排在一起停泊着,银色的舰身,高挺的炮筒,都在告诉我,这一切都真真切切地存在着。
零落的屋尖在眼前,远处是一片帆尖、桅尖还有飘飘的旗尖。远远可以看见一排排橙红色的塔吊,在那里矗立。近了近了,那吊臂上印着的几个白色的汉字,吸引了我的目光。“中国山东”,多么壮美,多么震人心魂的大字啊!在此刻是那么的慰贴心肠,让人浑身热烘烘的,充满了无限的力量。远在异国他乡,还能看见中国元素,特别是在曾经的中国领土上,怎么会不让人感慨万千呢?此时,我也说不清自己的心理,自从踏上了这片土地,怎么会有浓情于血的感觉呢?心里从来都没有感觉过,这里是异国他乡,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外人。
我此时读懂这些俄罗斯人的眼神,一个黄种人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回归。这种不可名状的亲和感,是自己的灵魂与这片土地的亲密融合。
在港湾码头上,有中国人在那里工作。很早便听说这里有许多中国的泊位码头,眼见为实,此言不虚。
海鸥真多,在空中飞翔的,在海中觅食的,还有一些在石栏上小憩的。它们与人非常的亲近,一点都不怕人。我经过它们的身边,一起都转头看着我,从它们的眼神里,可以读懂它们的语言。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方式,所以迈出的脚步,才会那么轻盈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