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耕耘】【流年】一朵别致的花(散文)
初秋时,我将一盆文心兰拍照上传到朋友圈。兰花种类繁多,而文心兰花姿势优雅舒展,花香沁心怡人,是兰花中最快乐的精灵。我尤爱花名——文心兰,一颗文心藏在花蕊中,似乎与写作息息相关。
江山文学是一处繁花盛开的文学花园,小说散文诗歌古韵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四十家社团在大花园里竞相争艳,其乐融融,更有数百名编辑、评论员在这片沃土上锄草,浇灌。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人生的季节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景。在文学的百花园里,评论或点评也许不起眼,但她却像是一朵别致的花独自盛开,也是我最爱的风景,耕耘其中,同样收获满满。
在江山,我欣赏到最旖旎的风景,结识最真诚的同伴,发现最有趣的灵魂。同时,在流年,我耕耘着,快乐着。
①首联:《月光倾城》
日子,像一条大河,奔流不息;生活如一叶轻舟,在水中漂浮,偶尔也会溅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2015年10月2日,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承蒙逝水流年社团副社长山地老师的厚爱与鼓励,让我进入流年这个文学味浓浓的大家庭学习,担任社团评论员。
初来社团,作为一名专职评论员,我想最主要的工作还是把评论写好。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因此,写好加入流年社团的第一则评论文字,对我来说很重要。虽然,以前在QQ空间,随手写过一些评论,但那是自我欣赏,自我评价。在江山文学网,就不一样,因为这里有许多专家的目光在注视。做事,我喜欢从难处着手,那么第一篇评论文字,就从江山文学的绝品开始吧,那时,我在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
《月光倾城》是流年社团推荐的第一号绝品小说,经社长纷飞的雪推荐,一颗好奇心,我点开了这篇小说的链接。
《月光倾城》讲述了一个令人黯然落泪的故事:自小受到父亲兴趣爱好熏陶的“我”即茶店女老板,喜欢茶艺,也喜爱文学创作,经常写一些与“茶”有关的散文。一次,在自己经营的“月光边境”茶艺轩中,邂逅了爱称古筝曲“西江月”且爱喝茶的男子;在投稿过程中,与北方某杂志社的编辑“柳叶”结缘,并互生爱慕之心,隔着千山万水彼此相恋,却因“柳叶”的英年早逝而断了彼此的情缘。“柳叶”去世后,我才发现“柳叶”就是那位爱听“西江月”乐曲且爱喝茶的男子,原来,我们早就见过面。
读完这篇小说,我感慨良多,一段读后记油然而生:世上有一种爱,美到心疼,疼到骨髓,就是那种为爱而隐忍,为爱而牺牲,永无抵达的爱。在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里,我读到了程先生对王琦瑶的爱是这样的爱;再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里也有这种隐忍的爱。
《月光倾城》的爱,不是悲剧;确切地说,不是人为造成的悲剧,不是把高尚、美好打破、撕碎给人们看的悲剧。因为小说里的“我”与“叶”毕竟是相互爱着的,只是因为疾病把这种原本可以抵达的爱而终止了。但整个小说格调是美的,爱情的方式是健康的。
这是我在江山文学网·逝水流年文学社团写下的第一则点评文字,落笔已是深夜。薄凉的秋夜,风从窗的缝隙中钻进来,让我有丝丝的寒意,而我的文心在窗台上摇曳生姿,鲜黄的花瓣,温暖无比。通常来说,写完一则点评文字,我是非常渴望作者的回复,但对于这篇作品发表已经有四年文章,我没有指望作者的回复,我甚至怕打扰了作者的安静。但想不到的第二天上午,我就看到了一朵怜幽的回复:
一早来看到先生赏析的评论,深受感动。早年的拙作,占据了先生的宝贵时间,又深感惶恐。感谢先生入驻流年,愿评论快乐,诸事安顺。
回复非常谦虚,非常贴心。当年一朵怜幽,不仅仅是江山文学优秀作者,还是逝水流年社团总编,她对我评论的肯定,对我当好一个评论员以莫大的鼓励。
一朵怜幽,现在是《安徽文学》杂志社的核心编辑之一,她的写作之路,从流年启程,越来越顺,越来越有成就,她,已经成为流年社团编辑评论员的楷模。
在文学评论的耕耘路上,一朵怜幽是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作家。
②颔联:《怀念鲁迅》
齐鲁青未了(以下简称齐鲁先生),是网名;微信名:有道。一个超级文学发烧友。职业:踩三轮车、摆水果摊的小商人。在他的诸多篇散文中,他写他的日常生活就是踩三轮卖水果,用齐鲁先生自己的话来说,一直过得是起早贪黑、非常辛苦的小商人生活。
劳动之美,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是实践者也是书写者。按理这种职业与阳春白雪的文学评论或赏析是不搭界的。然而,他却把这一朵别致的花培育得鲜艳欲滴,文学赏析的水平,几乎达到专业水平。这从他写的精品随笔《赏析〈学僧〉背后里的故事》可窥见一斑。
我和他第一次“相识”,就在他写的《怀念鲁迅》的散文里。
一次齐鲁先生去图书馆查找鲁迅先生书籍,非常巧合地找到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野草》。在文中,他写道:不学习不知道,鲁迅的散文像波澜壮阔的大海那样深广,时而惊涛裂岸、奔腾呼啸,时而海天一色,水光潋滟,总之就是有气势。
文章发表四天后,我读到这篇文章,有感写了一篇《读后感》。那年,正好我在上海生活。
那天下午,上海的天空阴沉沉,不到五时已觉暮色苍茫,天空飘下了零星的小雨。我一个人来到了鲁迅墓像前,这里安静肃穆,我站在墓前五米前方,用手机拍摄了一张照片。
站在墓像前,当然想了很多。但记起的还是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开头那段鲜活的文字:“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研究鲁迅的专家严家炎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相对于鲁迅的杂文、小说,我更喜欢鲁迅的散文。
齐鲁先生这篇《怀念鲁迅》,前天看到题目,就有阅读的冲动,但因为正在看一篇中篇小说,所以耽搁在今天阅读。写上以上文字,是我的《读后感》。
中午写的评论,下午,齐鲁先生就有了回复:
感谢一海明月的《读后感》,如同茫茫文海,遇到知音的感动。作者,编按,读者就是期待不约而同的相遇和懂得,这种感觉暖暖的。文字通心,以心悟心,实在难得。我来流年,就是喜欢编按的简短确切,还有读者发自内心的留评,有时知己真的不需要太多,能有一两个足矣,幸会好友,顺祝安好。
齐鲁先生的经历也证明了文学创作成功的不二法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读多练,只管耕耘,终有收获。他说,流年,是增长人生阅历,提高写作水平最好的学校。
由此,我们开始了空间文字的互动。
那是2017年的5月,我在流年社团发表了读作家格非的长篇小说《人面桃花》的赏析文,这篇评论文章有近万字,一般读者是很难读下去的。齐鲁先生不仅读了,而且写下了超过五百字的读后感,其中不吝有对我的夸赞。摘要如下:
明月老师是我在网络文学里,遇到的,最让我敬佩的、欣赏的读者“评论家”。多年来一直坚持写读后随记,让作者喜欢感动,让读者学习领悟。明月老师甘心为他人作嫁衣的、热情热心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每一个评家应具备的心态。
评论是非常艰辛艰难的文字工作,不但要有认真细致的阅读,还要有精准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充沛的感情投入,更要有查找相关史料和阅读笔记的定力,用文学史这根线,巧妙自然地衔接恰到好处。这一点,从你读格非的《人面桃花》我感受到了,你把这项工作做得多么优秀完美。
最后祝贺明月老师在读后评论的道路上坚持自我,不断进步,始终做一个有激情,有活力,有理性的读者,温暖作者,坚守初心,我与您同行,互勉互励,共同进步。
在我七年江山文学评论园地耕耘的路上,齐鲁先生是我遇见的最痴情评论的读者。我珍惜这样的文学友情,也因在评论苑林中极为自然的相遇,彼此的坦诚和对文学的敬畏而倍感珍贵。
③颈联:《一生之约》
在网络,在江山文学,在逝水流年,遇见别有洞天(以下简称洞天君),作为一名读者,一名评论员,一名作者,都是幸福的遇见。
流年社长纷飞的雪说,一篇文,能得到洞天君的评,是幸福的。
无独有偶,原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社长独上月楼也有同样的感想。她说,每每得到洞天君的点评,都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喜悦从心底升起。
在江山文学,我还没有发现一个人,把评论员的名望和荣誉做到如此高度。
别有洞天,是谁?是作家,是评论员,是读者,我说,三者都是。但在我眼里,他是江山最优秀的评论员。这里没有之一只有唯一。正如雪社所说,拈起他的文字,犹如拈起一颗又一颗质地高洁的珍珠,颗颗晶莹剔透,总会让人禁不住拿起这颗又端详那颗。凡是得到过他点评的作者,无不叹服其点评之精到,可谓字字入心,句句入味。
我和洞天君最初的相识是在他的中篇小说《一生之约》里面。
一生之约,讲的是走出兵营的青年杨质斌和刚刚逃离婚姻囚笼的徐妍之间的爱情故事。
之所以走进《一生之约》,源于两句话。一句是流年社长纷飞的雪在编者按说的:灵魂的遇见,才是世间最美的相逢;第二句话是小说开篇第一句话:贵州省西南部新贡这个小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而且一旦陷入就不可自拔。
在这篇小说的评论栏里,我先后占据了二楼、四楼、五楼、七楼。读完小说,心情久久难以平复。为此,我用了一个标题《怀念徐妍》来表达我的喜爱:
利用两个足足的晚上,一个上午,一个下午把这篇七万七千多字的中篇小说——《一生之约》看完了。心情依然沉醉在小说故事人物灵魂相遇的美好中,以及这种美好的寂静消失的痛惜中。所以,此时此刻,我必须要用一个题目来表达我的情感。想来想去,我觉得用《怀念徐妍》比较稳妥。因为徐妍,不仅仅值得杨质斌用一生来怀念,也值得每一个读过这篇小说的成年人怀念。
对于我这则有点标题的点评,洞天君用了大篇幅的文字回复,共有九段,我摘要前面三段文字与大家分享,以证明本节文字前面三段素描洞天君形象的正确。
说句实话,对于网络文学上的阅读,我算是认真阅读的人之一,而你对这篇小说作品的认真阅读,的确让我感动,而且在点评中说了那么多字字珠玑且让我心暖的话,佩服,佩服。
同样是作者,同样是读者,这就分晓出差异化。是作者或读者都不分距离,天涯同行,交得其道。朋友不分男女,真知灼同,同日而语。如天空里的星星,努力散发出光芒,或明或暗,只要有那么一点心灵的共鸣和意会,即可。是的,精神上的遇见,可不求得一勺之水,可不施与一粟之食,仅文字的牵引,天涯之远就成心头咫尺,千里之遥也能同醉饮,也可绽放心中一曲欢快的旋律。
从心底谢谢你的认真阅读和中肯的点评,并用《怀念徐妍》这样的题目来为这篇作品泼墨和归结,我由衷地高兴和敬佩。《怀念徐妍》这个题目,画龙点睛,不逊色我的《一生之约》。
总有些人专为我相逢,总有些事专为我发生。真的,在江山文学网遇见洞天君且相知相惜,是一种知己的幸福。
④尾联:《绝句小说》
绝句小说概念众说纷纭,不在本文论述范围。这是一种介于小说和诗歌之间,独立独创的韵文风格、小说格式的新文体。有一个硬性规定:字数必须在300字以内含300字。
2016年7月21日,逝水流年社团刊发了青年作家依米米的作品《扮演》(绝句小说四篇)。
四篇绝句小说语言精练,韵味无穷,内涵丰富,人物简洁,很有深度。为此,我在第一时间写了一则有标题的点评:《人生百年唯情重——读绝句小说四篇随感》。四篇小说,每篇不足三百字,而我的评论却大大超过了三百字:
《扮演》讲了一个情感深重的好男人故事。他,是一位大学老师,学识渊博,自然得到学生的喜爱,不知情的一位女学生,还向他射出了一支丘比特之箭。不过,他是有妇之夫,只因儿子意外伤亡,致使他的妻子精神失常,仿佛中总把与儿子相像的丈夫当做儿子,只有丈夫答应一声,妻子才安心,觉得儿子还在。所以大家都以为疯癫的傻娘就是他的妈妈。他为了妻子心安,不去思念儿子,愿意一辈子给妻子扮演儿子的角色。这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玉鸳鸯》:讲的是一个看似陈世美的故事,但故事让人浮想联翩,简约但不简单。不简单的是,作者用299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长篇故事。
《校园风景线》:这则绝句小说告诉我们,悲伤不能用悲伤来拯救,悲伤依然需要用爱来拯救。一位母亲因为自己的女儿遭遇人贩子拐卖,而精神失常,母亲的儿子用爱在校园门口给母亲搭起一道爱的校园风景线。
《汇款》:血,浓与水的亲情,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母爱大无边,孝子力顶天。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无价之文,岂止是一朵别致的花,宛若嵌入流年史册的珍珠,光闪闪。
圣女的按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