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耕耘】【东篱】在江山修行(散文)
有人步山入寺去修行,我则执笔守望江山,勤奋耕耘以修行。有人“但见修行苦”,我得执笔乐。
一
有一种耕耘叫“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有一种耕耘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一种耕耘叫“像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奉献”;有一种耕耘叫“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果文字是在水一方的伊人,那么笔耕不辍,写文码字就可算“为伊消得人憔悴”了,如果江山是位在水一方的伊人,那么矢志不渝地守望江山就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了。
人生若以五年计,屈指算来,也不过二十个,而今我已走过生命中的第五个五年,正大步流星地走在第六个五年,再过两个多月,我入驻江山也就满五年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着江山走了这么久,我也算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了吧。
我徜徉江山将近五年,虽然没有取得丰硕的成绩,但收获总还是有的。“山高人为峰”,江山告诉我“山高文为峰”,那些名师大咖们所取得的丰硕成绩和在文学创作上的造诣,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山高文为峰”的真谛。记得逝水流年社长“纷飞的雪”曾说,“写作是没有任何捷径的,也没有技巧,唯一可以令自己进步和成长的方式就是读写。”这句话既是一位长年累月侍奉文字的女子所道出的写作秘诀,又间接地说明了勤奋与坚持的重要性。那些名师大咖,我们姑且称之为江山的风流人物,他们就是我们的崇拜。走近他们,纵观他们的文学实践与创作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读与写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们以自己所创作的精美华章很好地诠释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江山告诉我,耕耘了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不耕耘肯定不会有收获。举个简单的例子吧,相信在江山耕耘文字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精品情结。只因精品推荐在江山有很高的分量,它既体现出江山编辑部对于文章的认可与肯定,又蕴含着对作者的勉励与鞭策。江山的精品推荐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流程。随着江山改革的深入,江山的精品审核也日趋严格,相应的获得一篇精品推荐也较之前艰难许多。在江山,写了文章不一定能获得精品推荐,但是不写文章,肯定不会有精品推荐。如果用在江山获得精品与否来作比耕耘与收获,那么在江山耕耘了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不耕耘肯定不会有收获。这是不变的法则。
莫言曾说,“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只因写作本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而修行首先要沉下一颗心来,其次要脚踏实地。沉下心去阅读与积累,脚踏实地去书写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对于爱情的领悟以及对于人生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自己的修为,进而达到更高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去追寻文学的力量,咀嚼物质和精神的味道。
二
徜徉江山最大的收获除了文字上的点滴进步之外,当属修炼了一颗感恩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对于写文码字的人而言尤为重要。如果离开感恩的心,创作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写出来的文字就会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只有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去感恩你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笔尖流淌出来的文字才能够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一种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进而直抵读者的灵魂深处,给予他们以震撼与启迪。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或许《传奇》当中的这句歌词来形容萌芽给我的感觉是恰当且贴切的。记得那年刚来江山,不经意间看到萌芽栏目在举办有奖征文活动,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用稚嫩的文字敲响了萌芽的大门,萌芽出人意料地刊发了拙作,从那以后,我便借征文的名义用萌芽的阳光晾晒自己稚嫩不堪的文字。即使那些文字在今天看来依然稚嫩不堪,可那却是我的青春律动出的美妙音符。
征文总会有结束的时候,征文结束之日便是我告别萌芽之时。未曾想到我会成为一名守望者,守望着让我欣喜、心动、动情以及感动的萌芽。萌芽征文结束后,江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江山系统短篇只保留作品赏析、微型小说和萌芽三个栏目,其余的全部下放社团。面对江山系统的改革,我一时有点茫然失措。因为社团发文要求普遍比系统要高。当时江山系统规定文章字数最低五百字,而社团大多规定最低一千二百字。社团对于文章最低字数的限制让我望而却步,而且那些林立的社团也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正在这时候,心花一瓣老师回归她挚爱的萌芽并出任萌芽栏目的新任主编,可能是由于我在萌芽征文中踊跃投稿,她由此推断出我对于萌芽炽热深沉的喜欢与依恋,真诚地邀请我做萌芽栏目的在线编辑。出于对萌芽栏目的感恩,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因为我在萌芽收获了真诚的肯定与勉励,当然还有深深的感动,我想亲自给予那些后来的萌芽们以真诚的肯定与勉励。就这样,我成为了萌芽栏目的一名编辑,开始守望着江山下那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而今,五年快要过去了,我依然满怀耐心与爱心守望着萌芽这片圣洁的希望之田。如果编辑撰写编者按也算发表文字,那么我于无形之中以另一种方式在萌芽继续发表着我的文字,这也算是对于曾经因不能够再在萌芽发表文字而生的失落的心的一种抚慰吧。我开通编辑权限是在2017年11月25日,而我编发的第一篇稿件也是在那一天。记得我编发的第一篇稿件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写得题为《胜似亲人》的看图写话,她总共写了268字,而我所撰写的编者按则为313字,写完编按之后,我问当时的萌芽主编助理陈万珍老师觉得按语怎么样,她说,“还不错,很用心”。当然我的第一篇稿件也是在她的指导帮助下顺利编发的,如果要形容第一次编发稿件的那种特有的感觉,那么我想“慌乱中夹杂着一丝紧张”是恰当且贴切的。萌芽编辑们的编按语各有特色,心花一瓣老师是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式的,陈万珍老师是拉家常式的,而我则是像当初上学的时候老师让概括中心思想那样去撰写编者按语,可是孩子们从来没有嫌弃过我的“中心思想式”的按语。
三
那时候,萌芽栏目还属于江山短篇系统,而我则为短篇系统编辑。江山编辑部规定系统季度优秀编辑可获200VB奖励,2018年4月30日,我获得了江山编辑部的季度优秀编辑的奖励,在我看来,200VB所兑换的一百人民币可能只够四五个月的网费,但是没有必要去计较钱多钱少,首先,有规定在那里,其次,我们做编辑如果与钱挂钩未免有点俗了。无论多少,那都是江山的一份心意,也是江山编辑部对于自己的编辑工作的肯定与认可。
有人可能会说在萌芽做编辑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什么前途。我不这样认为。首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萌芽作者当中也有值得我学习的人,琴声雨滴的勤奋与坚持,韩光明的散文,冷暖心的诗歌,都值得我耐心咀嚼,细细品味。虽然我身为萌芽编辑,但这并不妨碍我去其他社团游逛,我在编辑稿件之余,依然可以怀一颗淡漠宁静之心学陶渊明去东篱采菊,也可以看柳岸花明的美好风景,还可以在逝水流年里看晓荷亭亭,赏秋月菊韵……徜徉江山将近五年,做萌芽编辑也有四年零七个月的时间了,从编发第一篇稿件到如今的第五百篇稿件,我为萌芽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挥洒了太多的汗水,我只希望那些萌芽们可以茁壮成长,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进而在文字里遇见更好的自己,进而在文字里活成自己和众人期待的模样!我在这里守候,我在这里期待,自始至终。
成长就是遇见更好的自己,书写则是记录成长的最好方式。江山以她温暖可感的人文情怀成为我们书写成长领悟的最好地方,同样,江山以她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我们珍藏人生故事的最好处所。如果说江山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土地,那么我们就是这片土地的守望者。春去秋来,花谢花开,于光阴流转的间隙里,我们一直在广袤无垠的江山种着自己的豆,红豆也好,蓝豆也罢,都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都是我们智慧的结晶。当我们老了,或依偎着炉火,或躺在摇椅上,或斜倚栏干,用那不太灵敏的手指翻看我们留在江山的文字,回味着曾经的点点滴滴,想想都是一件十分惬意而美好的事情。
四
“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江山?我想,唯有那些从一颗感恩的心上流淌出来的文字。
诗人沙岗在《致江山》里写道,“耕耘于斯/斯间繁花丛丛/我来过了/尽管未留只影片踪/我走过了/给自己收获了无尽的美梦”,在冉冉逝去的光阴里,在岁月如歌的年轮中,惟愿每个守望江山并为之辛勤耕耘的人,都能够“给自己收获了无尽的美梦”。在冉冉逝去的光阴里,于岁月如歌的年轮中,我们都在守望着江山下的片片多情的土地,守望着耕耘文字者的初心。往后余生,只愿做偌大江山的一名忠实的守望者,执笔为犁躬耕于文字的田垄,继续着“为伊消得人憔悴”。
辛勤耕耘者可敬,痴情守望者更可敬。因为守望本身就是一种耕耘。海子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说:我只愿面朝江山,痴情守望,辛勤耕耘。
“江山如此多娇”,文学江山亦如是。偌大的江山从不缺辛勤耕耘者,亦不缺痴情守望者,此刻,让我们以耕耘的名义向江山的耕耘者与守望者们致敬!从明天起让我们既做辛勤耕耘者,又做痴情守望者,文学江山值得!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段不断修行的过程,我走江山修行路,独得为文趣。
2022年6月25日于苏州原创首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师担当得起,我们定当以老师为榜样,以一颗悠然自得的心,潜心修行在漫漫文字路上,在文字里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文字里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样!再次谢谢老师来访,愿您泉思喷涌,佳作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