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塑佛寻龙(散文)

精品 【东篱】塑佛寻龙(散文)


作者:岚亮 探花,12327.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012发表时间:2022-07-06 04:14:53

【东篱】塑佛寻龙(散文)
   2015年12月9日,距圣诞节还有16天。
   荷兰。乌特勒支。
   寒风凛冽。冬意正浓。阳光淡淡的,从白莲花似的云朵间穿泻下来,如同佛光,普照在城市临街一座回字形的寺庙里。不远处,蓝色的莱茵河在缓缓流淌,是碧玉涌动的模样。这个季节,郁金香尚未开放。风车不疾不徐地在草地上转着。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天气再冷,一些该开的花儿还是开了,预示着万紫千红的春天即将来临。暗香趁虚而入,涌入处于院子后退正中央的佛堂,浩浩荡荡。于是,佛堂里香气袅袅,禅意无限。三宝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二弟子:阿难·迦叶;四大菩萨: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善贤菩萨以及2888尊小观音像,与拜佛的人和塑佛的人全被禅香淹埋了。
   “你塑的佛像真美,绝不亚于国内任何一座名山宝刹的佛像。华人信佛,现在全国有八千多万华人华侨侨居在世界各地,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信仰。从此以后,我们荷兰的华侨拜佛方便了,你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如果可以的话,今后你就待在国外塑佛吧。”荷兰龙泉大悲寺开光的那一天,原荷兰华侨总会会长、著名侨领胡志光先生这样对墨渊说。胡先生说这话的时候,双手合十,向墨渊深鞠了一躬,满脸虔诚,仿佛墨渊就是一尊大慈大悲的活佛。
   龙泉大悲寺是迄今为止华人在国外建造的首座寺庙。西欧那片天地,一直是耶酥统治的天下。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猛不丁的,佛祖从东方蹓跶到西方来了,寺庙竣工开光了,这个消息在荷兰乃至欧洲,是爆炸性的。一石击起千层浪。开光那天,吸引了大批前来拜佛的人。佛堂里人头攒动,拜佛的人下跪,磕头,站起,又跪下,磕头,站起,犹如潮涨潮落。来者源源不断,有男有女,有老有小,大多是黄皮肤黑头发的龙的子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还来了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其间不乏有基督教的信徒。在国内,基督教徒视佛殿若雷池,是绝不会光顾的,这叫井水不犯河水。但老外并不忌讳,于他们而言,佛堂开光了,无疑是天外飞仙,是一件新鲜事,他们来凑热闹来了。
   彼时,墨渊就站在佛堂的一角,默默地看人们拜佛,看自己塑的佛像。佛祖的金身端坐在佛殿的宝座上,慈眉善目,智慧圆满,目视众生,胸怀世界。佛像从来沉默不语,内心是空的,却充满自信,十分淡定。是啊,不论是在天涯海角,还是在东方和西方,到哪他不是佛啊!天下谁人不识君?只要认识他的人,哪一个不对他毕恭毕敬,顶礼膜拜呢。
   墨渊是个塑佛的人。他一生塑过很多的佛。正因为塑得太多了,以至于使他已经忘记这是他所塑的第几尊佛了。他只知道,这是他为国外佛堂所塑造的第一尊佛像。这尊佛像,高达五米,宝相庄严,泰然自若,随遇而安。对他来说,塑这么一尊佛像,并非难事,前后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大功告成了。与塑造任何一尊佛像一样,在塑佛之前,他先沐浴更衣,端来一盆清水,伸出食指,往水里虚写一个“云”字,又在云字下面虚写“神、水、精、明”四个字,曰为“净水”。然后给场地、材料和参与塑佛的人员洒水,曰为“洒净”。接着开始炼泥巴。塑物的泥土是有讲究的,必须是纯天然的黄泥土,不得参带任何杂质。选好泥土,他挑选十个炼泥巴的人。炼泥巴的人,须是洁身如玉的处子。他们往泥土里冲水,搅拌均匀,然后用脚去反复踩踏,用木锤去反复击捣,犹如俗人炼瓦泥,农人捣糍粑。待泥巴成黏稠的胶酱了,他便开始塑佛。塑佛的日子,他天天喝净水,内心始终保持宁静。他首塑金刚座、莲花台,然后塑金身、背光摩尼镜。他手艺好,不出一个星期,“泥佛”塑好了。接下来是掠晒风干,给佛像上玻璃钢(树脂),之后再打磨,绘彩,涂金,就这样,一尊佛像就塑成了。
   佛像——来自草木和泥土——这是不是秘密的秘密,却也神秘。
   从一堆普普通通的泥巴和草木成为一尊让芸芸众生仰视膜拜的佛像,其间经历远比人们念佛信佛成佛要简单得多。让草木到达彼岸,让泥土升到极乐世界,其时间跨度全掌握在塑佛人的手里。因此,我说墨渊是一个传奇,是一个能使泥土草木化不朽的神人。神人自然受人尊敬,但他深知自己的根在哪里。面对侨胞的热情挽留,他以笑了之。那天,开光仪式一结束,他就来到了莱茵河畔。
   他看到了风车,没有看见郁金香。荷兰是郁金香的国度。暮春的日子,郁金香才会开放,开在屋前屋后,开在小河畔,开在原野上。紫的像夕阳之血,红的像旭日之魂,黄的像金子之心,白的像白雪之灵,一朵朵状若鸡冠,一片片如霞似海,说不尽的妩媚,娇艳。看不到郁金香,他并不遗憾。那一刻,他竟想起了家乡的原野,他的眼眸开满了火红的杜鹃花,漫山遍野,如火如荼。望着那些在野上旋转不停的风车,他的思绪却回到了苦难的童年,还有那一座在小桥流水畔日夜吱吱呀呀在唱的老水车。
  
   二
   旋风始于青萍之末。
   墨渊本名胡志很,号南田隐士,墨渊是他的字。世界万事,皆有渊源,我喜欢他的字。
   他出生在江南小镇边的一个小村庄里。两山夹一川,村傍两条水。溪流一条大,一条小。大的叫玉泉溪,从东向西流,在村子的右手边。小的流过门前,源自枫树龙,自南往北去。这一带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国外,主要是在西欧经商、打工、办工场、开餐馆。在国内年残月欠的年代,据说外国的月亮是银打的,月光从天空的悬岩上洒落下来,遍地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因此,但凡是有华侨的家庭,英镑、法郎、里拉大把大把地花,都是富得流油的人家。但墨渊家不是,他家里没有一个人在国外。若论穷,在村里他家若排第二,绝不会有人出来争第一。
   儿时的他是个顽主,特皮。母亲曾请算命先生给他占了一卦。眯眼尖下巴的胡半仙说:“这孩子太聪明,管教好了是条龙,管教不好是枚虫,得多让他受些皮肉之苦。”很有点“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意思。没文化的母亲特别信命。因此,母亲从小就对他十分严厉。
   木房子。黑沉沉。空荡荡。
   冬夜,寒风刮得整座房子嘎嘎作响。他和哥哥睡在二楼。二楼没有地板,只有一张木床,四周空洞洞的。哥哥是个鬼头刀,说:“弟弟,五岁的孩子睡觉是要脱光睡的。”他说:“脱光就脱光。”床上的睡垫是稻草和篾席,盖一条漏絮的粗纱被,冷嗖嗖的,天未亮他就被冻醒了。他发现自己光着身子,被子全被哥哥卷走了,便转身拉回一角。哥哥醒了,又把被子拉走,他又拉回来,最终俩人就踹起了脚头。他踹不过哥哥,索性就抱起稻草和竹席扑向哥哥。母亲闻况,噌噌噌地冲上楼,看到篾席已不成形,棉絮像花花肠子露出被外,不由大怒,拿起竹枝嗖嗖嗖地朝他们披头盖脸地抽。哥哥故伎重演,像猴子般爬骑到梁上去了,呼啸的竹枝全抽在墨渊身上。他耐不住疼,纵身跳下楼,居然没伤着。此时,天刚蒙蒙亮,只见一片白雪覆盖了大地。他逃到屋边的竹林下,见母亲没有追出来,就放心地撒了一泡尿,热气腾腾的尿水将地上的积雪融开了一个深洞。他光着身子继续往前走,躲在溪边的一个水涵洞里。洞里结着冰,阴风阵阵,异常的寒冷,他很快就被冻僵了。这次,幸好他父亲找到了他,不然,那个幽深的水涵洞就成了他的坟墓。
   一次,为了一把木制手枪,他和堂哥吵架了,双方叉着腰,瞪着眼,互相大骂。母亲从山上劳动回来,一放下担子,操起竹枝便朝他扑将过来。他见状撒腿就跑。跑到山顶,他站在山崖上大骂堂兄,站累了,坐下来继续骂,一直骂到黄昏。他不敢回家,睡在山上。是六月的天气,他仅穿一条短裤,光着上身,钻在番薯藤下睡觉。山上蚊子多,咬他,浑身奇痒难熬,睡不着,他便坐起来看山。四周黑漆漆的,天上闪着三五颗星星,像几叶白帆在深海里打转。黑暗中,有黄铃在叫,嘟嘟嘟;有山蝉在鸣,嘶嘶嘶;有怪鸟在啼,咕咕咕。他怕。不远处,就是大猫(老虎)塆。风起时,草影间有磷火在飘移,他以为那就是老虎的眼睛,老虎朝他扑过来了,想吃他。他跑。跑过一山又一山,一直跑到天亮。
   七岁,父亲到山上砍了两担柴,卖了几块钱,供他上学。学校是村校,窗朽墙倾。在校期间,他只干两件事,临帖练字,画画。每次考试,没有一门功课能超过二十分。读到四年级,一天上课铃声刚响,学校的围墙突然塌了,碗大的石头一咕隆落在他的头上,身上。他命大,活着。他被一位高年级同学扶回教室,趴在课桌上一动不动,像一条死狗。这是他入学以来最乖的一节课,没吵没闹,也没有做小动作开小差,昏睡了。醒来后,学校已放学,教室里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一个人理他。那一刻,他伤心极了,几近绝望。他拎起花布书包,跌跌撞撞地回家。回家的路不远,但那天他感到特别漫长。他遍体鳞伤,血迹斑斑。路上行人匆匆,疾步如飞。他平时走路像小鸟飞翔,这次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他的脚步很重,走得很慢。
   “我不想读书了。”回到家,他说。
   母亲以为他又闯祸了,按例举起了竹枝。竹枝是干的,无竹叶,只有竹丝,打人很痛。当母亲得知原委,抱住了他,流泪。他说:“阿妈,你别哭了,我知道咱家没钱给我治伤,你放心,我的伤会自己好的,只是这书我真的不想读了。”父亲在一旁巴达巴达地抽着旱烟。父亲想,这孩子实在太皮,得让他吃点苦头,否则,根本就读不好书,便接腔道:“如果不读书,你就去放牛吧。”
   距村子三十里外,有一个叫下漈头的地方。一道碧水,蜿蜒着流过山峡,忽然下坠,形成两个瀑布,下漈头就处于下个瀑布的崖顶上。那里有一个叫钦伯伯的,是父亲的柴友,他认得。钦伯伯家里养有五头牛,父亲叫他去牵一头来养。次日,他赶到下漈头。钦伯伯说:“你太小,牛太大,山路太长,想养牛,叫你爸亲自来。”好说歹说,钦伯伯就是不放心。他没招,只好返回。途中,他坐在凹门岭的一块大石头上歇力,感到非常失望,想哭又哭不出来。空山只闻鸟鸣,不见人影。他在石头上坐了大半天,不觉天已变黑,浓云滚滚地从山顶翻涌下来,骤然间,山里狂风大作,飞砂走石,电闪雷鸣,大雨滂沱。他孤身在无边的黑暗和暴雨之中狂奔。回到家,已是一灯如豆。
   牛养不成了,他很沮丧。父亲说:“上坑底的广弟伯伯养有二十多只羊,明天你去牵只来养,他肯定同意的。”第二天,他果真到上坑底牵来了一只羊。从此,他成了一个牧羊娃。羊,是一只小羊羔,红宝石的眼睛,雪白白的羊毛,逢人便咩咩叫,甚是招人喜欢。他开始视其为宝贝疙瘩,亲自动手给它圈了一个羊房,天天牵着它到山上吃草。父亲说湿草羊是不能吃的,吃了会肚子痛,他就烘干了再让羊吃。两个月过去,新鲜感消失,他烦了,便叫哥哥和弟弟去牧,但他们都不愿意。他又想请姐姐代劳,却又说不出口。上个星期,他刚刚与姐姐打了一架,被她一把推到在石头尖上撞破了眼角,尚结着疤痂呢。于是,他开始恨这只自己牵来的羊,把一肚子气全撒在羊身上,举起鞭子不停地抽打它。羊挣开绳子跑了。跑就跑了吧,他不理睬。过了许久,忽闻山上传来了一阵骂声。是羊儿吃了人家的菜。他撇下羊,径自回家。夜里,他又挨了母亲的一顿痛打。这次,他没跑,也没哭,任竹枝像雨点般落在身上。母亲见他犯倔,越打越气,越气越打,把他打成了一只血团鱼。他在床上躺了三天,不喝不吃。那只羊关在圈子里,也饿了三天。第四天,他撑不住了,起来喝了一碗粥,把羊赶回了上坑底。
   回来后,父亲对他说:“志很,你还是去上学吧,穷点苦点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没文化。”他听了父亲的话,去学校,一复学就直接上五年级。在学校,他照样我行我素,不论上什么课,他都在画画。在小学阶段,他唯一得过的奖是书法,他代表全镇学生参加全县小学生书法比赛,荣获一等奖。其它学科,惨不忍睹。考初中时,他文化科一共考了二十一分。到了开学季,伙伴们都到镇上的中学读初中了,他打算留在家里割草砍柴,帮父亲干农活。父亲摸着他的脑袋说:“这咋行,古话说,黄金不值乌金贵,你必须要去读书。”他说:“我初中没考上,学校不要我。”父亲说:“你再去读小学。”
   他来到学校,不料被人轰了出来。老师说:“你已经小学毕业了,想读书,就到初中去读吧。”他说:“我只考了二十一分,毕不了业。”老师说:“我说你毕业就毕业了,你回去吧。”他回家告诉父亲,学校不收他。父亲说:“这是因为你平时太淘气了,所以学校才不想要你,下午你再去,假如不行明天你再去,佛祖会保佑你的。”之后,他又去了五趟学校,但皆被学校拒了回来。第六次,他找到了校长。校长说:“你回去写份保证书吧,你得保证今后不再调皮捣蛋,认真学习,考上初中,否则,你就别来。”于是,他写了保证书,终于又回到了学校。复读的这一年,他十分用功。白天,他在学校学,晚上,他在家里自学,连村里放电影也不去看。他从姐姐的床下掏出了两本复习用书,把整个小学的知识恶补了一遍。

共 1351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虽寥寥数语,但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为读者勾勤了一幅生动的冬景图。虽是寒冷的冬季,但在作者的笔下却萌动着春的气息,令人心生暖意。龙泉大悲寺是迄今为止华人在国外建造的首座寺庙,西欧的那片天地,一直是耶酥统治的天下,寺庙开光的那天,吸引了大批前来拜佛的人。墨渊是个塑佛的人,他一生塑过很多的佛,他只知道为国外佛堂塑佛是第一次。他是一个能使泥土化不朽的神人。可他面对侨胞的热情挽留,以笑了之。开光仪式一结束,他就来到了菜茵河畔,想起了家乡的原野,回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小时候,家境贫寒,加上自己顽皮,胡半仙说他要么是条龙,要么是只虫,母亲深信胡半仙的话,对他管教十分严厉,非骂即打。多次因受不了母亲的毒打,离家出走,幸好都被父亲及时找回。有一次学校围墙倒塌,他被砸的遍体鳞伤,血迹斑斑,却无人过问,回到家中被母亲误会又挨了一顿毒打,让他动了不想读书的念头。父亲为了磨练他,让他养牛,养羊。由于羊吃了人家的菜,又挨了母亲的一顿毒打,打成了一只血团鱼,在床上不吃不喝躺了三天三夜,后来还是决定去上学。由于平时太顽皮,学校拒收,在跑第六次时校长要求他写下不再调皮捣蛋的保证书后才收下。他通过努力,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初中。镇子边有座金钟山,山上有寺庙,父亲经常带他去拜佛,使他学会了坚强与忍耐。关于画画源自父亲说过的一句话,由于在拜佛时,墨渊饥饿难耐,父亲让他去寺外“画饼充饥”。从此,与画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想啥画啥,画啥像啥。后来又玩起了泥塑,塑虎塑龙,塑人塑佛。十七岁那年跟着画师到乡村游画。高中毕业后,开了画店,巧遇老板推荐进了中国美院做了一位旁听生。因老板欲纳他为女婿,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从此浪迹天涯。十年后重回佛堂,由画师转型为一个塑佛的人。2014年,被邀到菏兰塑佛,看在弘扬佛法的份上,便答应了。但他没有被国外丰厚的待遇所动心,还是回到了家乡,自己出资建起了书院,免费向社会提供琴棋书画培训,传授诸子百家知识。墨渊用自己的所觉所悟,用一颗大爱之心,倾其所有,努力地为家乡人民服务。文章灵动飞扬,泼墨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在人物塑造上,更是妙手所为,作者以回忆入笔,朴素无华却传神地表现出一位顽劣孩童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道尽了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不易。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所写人物像浮雕一样“定格”在读者眼前,可见作者功夫之深厚。文章内容博大、意旨深远,充满了正能量,启迪着人们如何正确引领孩子,启示着读者去思索人生的价值。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精彩!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706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施云南        2022-07-09 10:28:58
  美且真,真是一篇好文章。
   一开始以为是游记,看后面才知道原来是介绍墨渊这个人。这篇文章让我了解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人,而且,对他产生了情感。
   写人,但是又不单单写人,我觉得,此文写的是“人生”,写的是墨渊那一类人,写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人生。
   这真是一篇值得给孩子们看的文章。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回复11 楼        文友:岚亮        2022-07-18 23:51:28
  施老师好!好久没登江山了,今见老师留言,甚是高兴。此文源自主人公的叙述,我略为加工而已。得到老师的注目,我十分欣慰。多谢了,敬茶!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