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甘霖(散文)

精品 【东篱】甘霖(散文)


作者:红花草 举人,414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07发表时间:2022-07-13 06:55:58
摘要:久旱遇甘霖,是农民的期盼。

【东篱】甘霖(散文) 农村虽有“人勤地不懒”之说,还必须有老天爷的襄助。老天爷若是顺了毛,脾气好,会给农民事半功倍的效益,若不然,将农民给整趴下了,也没打算偿命。
   大旱时节,天降甘霖,那才是农人可以奔走相告欢天喜地的世界级大事。
  
   一
   文化档次不是很高的农民,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干农活,农活就是他们的日子。他们很大一部分人,即使有后人给买了智能手机,也不敢玩,怕不小心玩多了流量,要多交话费。因此,他们的消息来源是电视。他们对那些搂搂抱抱你亲我爱的电视剧,有时候会破口大骂;对那些唱歌跳舞的娱乐节目不感兴趣;对一些时政要闻、国家大事,他们也很少上心,他们觉得管好自己的田地就行了,许多事情不是他们有能力管的。他们最关心的是每天的天气走向,他们要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因此每天的天气预报,是必看的节目,且风雨无阻。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诸葛亮万分之一的本事,诸葛亮看了看日月星辰,便能掐算出日后几天的天气如何,可他们不会;也不懂阴阳五行,用天文地理知识来推测天气;更不懂飞禽走兽的语言对天气的预测作用。他们的农活安排很多时候的依靠,就是电视里面的天气预报。
   二十天前,水稻田里,正是早稻灌浆、中稻疯长之时。旱地里的黄豆、花生、玉米、芝麻等正是生长正旺时。此时此刻,各种农作物需要大量的水份满足它们的生长发育。此时,也正是栽红薯的最佳时间。老天爷很给力,连续下了两天不大不小的雨,地里湿润度,刚好。我们这里的人,几乎是一窝蜂地开始栽红薯。红薯的生命力非常强,只要地里潮湿,红薯藤的茎贴着土便会生根发芽。天气预报说,阴雨连绵的日子还有一个多星期,真是天赐良机!
  
   二
   五十多岁的方伯是个生产能手,承包的田地也比较多。那天,他清早便到稻田看了看,田里已经有一层水,水稻长势不错,然后又到玉米地里、黄豆地里、花生地里都看了看,很是满意。心里盘算着,要是不出什么意外,田地里的所有收入,今年估计也该有一万多块钱。天气好,还有一亩多地的红薯,得赶紧栽了。家里的三头小猪,下半年,给它们吃红薯,可以多长膘长肉,既有肉吃,还可以卖钱增加一些收入。因此他赶紧回家吃完早饭,交待老伴剪红薯藤,他先去挖红薯坑。
   老百姓都知道,种农作物,上午比下午好;若是移栽,下午比上午更容易成活。别人家里的红薯都只栽几十到一百多根藤,就是为了自己家里人吃个新鲜,他们一般一两个小时便完工,而方伯起码要忙活几天。
   方伯夫妇上午做好了准备,下午开始栽红薯。上午的天气还真如预报员说的,下了几滴猫尿当阵雨,然后立马变成好天。下午看天空的云彩,已经没有下雨的迹象,温度也上升了很多。剪的红薯藤栽着栽着就蔫蔫了,方伯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心里祈祷着,希望明后天能下些雨。
   傍晚,方伯算好时间,回家听天气预报,为了了解更详尽,中央台,地方台全都听了一遍。看到预报里的图片在本地方闪烁的雨滴,连续三天都是有雨经过这里,便放心了。
   第二天计划继续栽红薯,抓住好天,赶在这几天把红薯栽完。
  
   三
   第二天一早,天空蒙蒙的,虽然每天都是生活在蓝天下,但和老天爷还是不熟,没有它的联系方式,看不出老天爷今天到底怎么样给天气予以定论,它的真实意图无法揣摩。方伯还是选择相信天气预报的工作人员有雨的播报,依然是上午挖红薯坑,老伴剪红薯藤,下午继续栽红薯。老伴剪着剪着觉得天气不对,先前还是灰色的天,能见度也不是很好,不到一小时,太阳从那山头已经冒了出来,大有将天空一箭射穿的势头。方伯快速挖呀挖着,先前还不是很热,没两分钟,汗水便开始从毛孔里渗出,不时要擦汗。猛一抬头,与迎面射来的太阳巨光撞了个满怀,碰得头晕眼花了一会。天空的云,淡淡的、薄薄的、散散的,方伯心里犯着嘀咕,难道天气预报又说谎话了不成?不过,他还是相信有“天变一时”的可能,天气预报说的是阵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阵”来了。
   下午,温度飙升,太阳老大,地下的湿度也非常大,方伯夫妇全身衣服被汗水湿透,仍然坚持栽着红薯,不时地抬头看看天空,希望空中的白云能聚拢到一块儿,变成黑云,起起风,来一阵雨。可这些白白的云根本就不懂他们的心思,在高高的空中根本就没有聚拢的迹象,我行我素,它们轻轻地飘着、走着,悠闲自得,就连太阳的光几乎没有丝毫遮挡。方伯栽在地里的红薯藤,那些良叶(藤上的主叶片),不一会儿就被太阳抽走了水分,可怜巴巴地趴在滚烫的地面,只有那埋了多半截到地里的长茎坚强地支撑着。红薯是个贱命物,方伯他知道它们不会全部死掉,即使是出大太阳,也会成活一部分,因为地底下的土还有一丝丝潮湿。
   农民的乐趣,很大一部分来自土地,来自天气,那些期待,那些预判,简直就是祈祷,他们最希望的是嘴里少说老天爷的坏话,就是天气不作美,也忍着,觉得总有顺心顺地情的时候。
   晚上回家,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看天气预报怎么说,还好,天气预报说本地方确实是有雨,方伯放下了心,心想,栽的红薯应该没多大问题。
  
   四
   第三天的清早,就热得受不了。望眼欲穿,比前几天温度更上升了,方伯家里没栽完的红薯,也不敢继续栽,便和老伴商量,栽的红薯应该挑水泼一泼,保险一些。可思量着,距挑水的堰塘有两百多米远,还有很长一段四十多度的上坡路,老伴心疼方伯:算了吧,听天由命,老天爷不下雨,挑水泼,也不是个法子,温度这样高,岁数这么大,身体会受不了的。方伯再次望了望天,觉得今天下雨得可能性不大,天气预报又出错了,他叹了口气,最后还是决定挑水泼红薯苗。
   他们两人,两担水桶,一个人挑一个人泼,一担水,来回二十分钟。从早上六点一直泼到临近上午十点,所栽的红薯,最多泼了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旁边,他的兄弟锄黄豆草,劝他,水路太远,天气太热,挑水泼,体力消耗太大,人会受不了的。确实如此,没多久,方伯终于吃不消了,特别是挑着水爬上坡时,更是匀不过来气,张大嘴巴,嘴里似乎会腾出火来,迈一步哼一声。他老婆赶紧劝他:我们回家吧,若累出病来,就费力不讨好了。方伯正要说话,只感觉胸口突然难受得紧,随即便要作呕。老婆取下草帽一边给他扇风,一边要他蹲下休息,他干呕了好大一会,十分钟后,他们回家了。
   回到家,方伯面色更加苍白,摁着胸口说不舒服。他老婆,赶紧给当地医生打电话,要医生来看看。医生一检查,说是温度高,体力消耗太大,中暑了。开药、吊水、聊天,交待他往后不要这么拼命地干,人的命总归比那些红薯值钱。
   一连几天,每天的预报还是说有雨,可每天都没有下。有人说,有的地方还是有下阵雨的,只是地方太大,不是每个地方都有。
   这里的温度一天比一天高,刺眼的太阳连看也不敢看,那瘦坡地里的黄豆花生芝麻等,早上和上午还有一丝丝生气,下午的时候便是蔫头耷脑,没了活力,只剩下半条命努力地眨巴眨巴,它们谁也不想就这么碌碌无为地死去。栽的红薯,叶子已是枯干枯干,一碰便成末,光光的茎很大一部分已经是干憋干憋。主人辛苦地把它栽到地里,它们本打算立马施展拳脚,生根发芽,在往后的几个月里努力膨大,给主人高效益,以报主人的知遇之恩。不曾想,刚到地里,就被火红的太阳灼烫得奄奄一息,如果继续下去,生命力再强,也只能是夭亡。
   方伯三天没有外出,虽然担心农作物,但还是更担心自己的身体。往后的每天就是清早到处走走,看看。他继续关注着天气预报,其他人也在铁板烧的地面上谈论着天气。每天的预报还是说第二天有雨,可到第二天又变了口气,也不知道这些雨下到了哪里。真的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老百姓蒙圈了,也没有可行的办法可以想,三四十度的持续高温,人在阴凉处都受不了,何况没地方可以躲的农作物。堰塘,前几天还是满满的一堰水,只一个星期,不断地抽或者放,被上下田里的水稻喝得快要底朝天了,再不下雨,堰里的鱼性命不保,今年的水稻收成会受很大的影响。
  
   五
   十多天后,就在人们几乎绝望的时候;在那些旱地作物,早上都是蔫蔫的,吸不到露水的时候;在水稻田已经没有水来灌溉,田里正开裂的时候;也在天气预报不再说有雨、说高温仍将持续的时候,居然下雨了,还断断续续下了两天的中到大雨!旱地里的作物大口大口地喝着水,饱了;方伯的红薯苗已经死了近一半,其它还剩半口气的红薯苗吸允着甘露,笑了;堰塘里又有了一满堰水,几乎不保命的鱼儿,乐了;稻田里见了新鲜的雨水,一改前几天的郁闷,杨花的早稻、疯长的中稻,开心了!就连好几天没下蛋的母鸡,也躲在屋檐下唱起了歌……
   方伯与其他老农站在一块,望着下雨的天,无限感慨:“这就是甘霖,就是钱啊!田里地里的作物活了,人也活了,一切都活过来了,原来老天爷没有忘记这里还有一方百姓!”
   方伯的病也一下子好起来了。
   街头,人们相聚一起,谈论的话题只有这场雨,一场甘霖。
   我们就是沉不住气,老天爷终归不会看着大地裂口子吧?有人来了事后诸葛亮,好像有什么先见之明。
   抗旱挑水也不是白干的,起码是感动了老天爷,来一场甘霖,甘霖是我们用水桶祈来的。人们对自己的努力还是不肯否定,一定要拿出来说道一下。
   我们老农民的病,只要打个雷下个甘霖,一定会好,用不着医院输液挂瓶子。这话明显是对方伯说的,方伯听着也舒服。
   一场甘霖,湿润了土地,也润泽了人们的心情。
  

共 37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民以食为天”,农民、农村、农事关乎民生,是顶要紧的大题材。红花草老师选择了一个小切入点来写这样一个大题材。文章深入生活,观察细腻,开头农村社会环境的描写一下子把读者带入到那片热土,“他们的消息来源是电视。他们对那些搂搂抱抱你亲我爱的电视剧,有时候会破口大骂;对那些唱歌跳舞的娱乐节目不感兴趣;对一些时政要闻、国家大事,他们也很少上心,他们觉得管好自己的田地就行了”对农民心理的描述真切动人,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透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了我的父辈们的生活剪影,无限感慨。“自己没有诸葛亮万分之一的本事,诸葛亮看了看日月星辰,便能恰算出日后几天的天气如何,可他们不会;也不懂阴阳五行,用天文地理知识来推测天气;更不懂飞禽走兽的语言对天气的预测知识。”这段评书式的讲述让我联想到了《小二黑结婚》,乡土乡音,生动传神。 文章没有只满足于讲述方伯一家的农田悲喜,而是在时代的进程中关照广大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现实悲辛,这是更大的人文情怀。文章以天气预报为叙事线索,既点出了农民靠天吃饭的不易,也串联了故事情节的起伏,读者和方伯一家一样,都在等天气预报,也都在期待什么时候天降甘霖,这就使叙事一波三折,同时又从闭塞的环境中生发出一种和外界、和时代的空间联系,使作品有了想象的空间。 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幽默,富有乡土气息,大量的方言词汇,评书式的民间语言,结尾处“其它还剩半口气的红薯苗吸允着甘露,笑了;堰塘里又有了一满堰水,几乎不保命的鱼儿,乐了;稻田里见了新鲜的雨水,一改前几天的郁闷,杨花的早稻、疯长的中稻,开心了!就连好几天没下蛋的母鸡,也躲在屋檐下唱起了歌”,生动的拟人中透着幽默,有幸读到这样一篇活泼生动,又真实恳切的作品,期待老师更多的佳作,遥祝夏祺!【东篱编辑:粗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7201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7-13 15:01:34
  很喜欢红花老师的文章,接地气,充满了乡土气息。我一边读着老师的文章,一边忍不住瞅向窗外,看是否在变天。我已经不知道我有多久没有为农作物而关注天气了。我差点忘了本。今天读着红花老师的文,唤醒着我回忆农业,再次闻到泥土的清香。好文!湘莉拜读学习。遥握问候老师,谨祝夏祺!
回复1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7-13 15:48:00
  老师绝不是忘本之人,生活在大城市里,根本就看到农田,看不到庄稼,每天的工作那么累,哪里能抽出时间来关注太多,感谢老师的鼓励与精美点评,祝安!
1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7-13 20:30:44
  文章很接地气,大平原上可以享受现代化的便利,山地,丘陵地方老百姓靠天吃饭,老一辈的农民不会算计种地赚多少,只是朴素的认为地不能闲着,谁家的地撂荒了是一件可耻的事。我们北方无霜期短,载红薯秧跟南方可能不太一样,先要“炕红薯炕”,就是支一个小型暖棚,让用小的红薯发芽,全村大概也就有一两家就够了,筷子那样长的红薯芽对外出售,天气对路了再去栽种。很喜欢这样的的文章,拜读!
回复1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7-14 13:12:56
  老师对农事也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南方与北方确实是有些不同,就拿种红薯栽红薯来说,我们这里春节过后就开始育种,在自家菜园地里,用塑料地膜捂住保温,待温度升高在后解开塑料膜,遇降温下雨又盖好,得精心管理。栽红薯时,方法一样,都是剪成筷子长短,一般至少要有三到四个小结,这样利于藤生根发芽。谢谢老师精彩点评,祝福老师!
13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7-13 20:38:51
  一个农民对土地的热爱,时老天不甘霖的期盼,你一个农民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些久违的乡土韵味 ,随着这些生动活泼的文字,跟随着幽默欢快笔风。让我们重温了那些原汁原味的农村。这是我们一代人的情节 ,每个故事都温暖的我们!
回复1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7-14 13:15:46
  谢谢老师百忙之中抽空来点评,我们这里是丘陵地区,栽红薯还是以前的老方法,没多少改变,唯一改变的是许多人已经不栽红薯,要吃就买一些。谢谢,祝福老师!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