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父亲的退休金(散文·外一篇)
(一)父亲的退休金
那年,父亲办理退休手续的时候,母亲唠叨了好几遍:“你不是说当年抗日战争的时候,你就是村里的儿童团员了吗?咋不向组织上证明一下,争取一个离休;不争取,就是退休;争取了,就是离休。这可不是一个钱的问题,还牵扯到孩子们的政治前途,将来孩子们入党、提干,都要调查家庭背景的。作为普通百姓家,这不就是大事吗?”
父亲想一想,感觉也有道理。记得自己在抗日战争时期,给八路军送情报,站岗,放哨,查路条,表现可积极呢!这段历史村里的老支书应该是知道的。于是父亲打点行装,决定回老家一趟找一找村里的老支书。可是进村就打听到了,村支书已经去世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他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一起当儿童团员的山娃子。两个当年的儿童团员,经过半个世纪后重逢,那喜悦之情无以言表,完全冲淡了父亲此行的设想。于是乎,两个人打开一瓶老白干喝起来。酒至半酣,父亲问起山娃子的近况。才知道山娃子无儿无女,如今成了“五保户”。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过着无依无靠的、缺衣少吃的生活。父亲堵在喉头的话,终于没有说出口。
山娃子说,当年的儿童团长已经去世了。那些年他受苦了,被日本鬼子抓去,打断了腿,好不容易熬到日本鬼子投降了,他出来又被自己人怀疑是叛徒,每次运动都被修理一番。直拖到全部运动都结束了,县里编撰县志的时候,才弄清楚他是抗日英雄,可是这时候他已经贫病交加,奄奄一息了。
山娃子执意要带着父亲去山坡上看看那些儿童团员的墓地,祭拜一下他们的亡灵。父亲跟着去了,在那里,父亲看到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可是他们都不能说话了,他们长眠于太行山大地上,唯一能够享受到的待遇就是:每年清明节少先队员的祭扫。
谁来证明他们是不是离休干部呢?父亲望着那一个一个战友们的墓地,他沉默了。还有必要再找谁证明自己的儿童团身份吗?他感觉自己的面颊有些发烧,与这些为共和国的建立而牺牲了生命的人相比较,自己的离休待遇又算了了什么?
父亲对着他那些似乎熟悉又似乎不熟悉的战友的墓地,三鞠躬又三鞠躬。他含着眼泪,怀着不平静的心情沉默地回到家里。从抽屉里拿出一些钱,送给山娃子。父亲恋恋不舍地告别了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回到单位,办理了退休手续。
父亲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当年的儿童团员,我还有一条未了的心愿,回老家,亲自出力气,为改变家乡的面貌流血流汗。”从那以后父亲在太行山来家务农,架桥修路,一直到失去劳动能力!
可是在我心中,父亲不仅仅是享受退休金待遇的老党员,同时是我敬重的革命老前辈。他生前在村里救济过的乡亲们,至今怀念我父亲的为人正直。
如今父亲去世已经15年了,乡亲们还会指点着我家的老房子说:“这家的主人是老党员。他的退休金救助了许多村里人。”听到这话,我泪如雨下……
(二)老战友的钢笔
我有一个老战友,我们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于是关系不一般。他有什么话都愿意对我说,了解他就像了解我自己。
老战友离开家之前,母亲送给他一只钢笔,老战友问:“去兵团是亦兵亦农,要这个干啥?”母亲给他整理了一下军容军帽,温和地说:“有空的时候练习写字,写好了字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的。”
老战友突然想起来了,在他读小学的时候,妈妈也说过这句话,母亲识字不多,总是用这句话教育儿子。只是那些年花都谢了,草也蔫了,大学也不招生了,写字的事情也撂荒了。
去部队前,老战友听了母亲的话,小心翼翼地收起来钢笔。一边收起钢笔一边想,等三年后回家探亲,一定焕然一新出现在母亲面前,给她一个惊喜。
在火车站,老战友加入那个穿军装的队伍,留给母亲一个背影,一个军绿色的背影。母亲一下子找不到他了,看看那些稚气的脸庞,每一个都像是自己的孩子。老战友加入队伍后,回头看看母亲,感觉母亲的形象高大起来,她不再“是爱流泪的娘”,而是一位坚强的母亲!他想我一定要保家卫国,报答母亲!
老战友和我们一起作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汽车,终于来到内蒙古草原的深处。那里离家很远,而且交通极其不方便,回家很难,很难,老战友一心一意地工作,他再也没有回家。
指导员在迎接新兵的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讲了我们所处的战略位置:我们身后就是我们的祖国,面前就是我们祖国的敌人,我们不能放松警惕,我们是祖国边疆的哨兵。同时我们也是农民,我们要自给自足,满足生存的需要,所以这就是亦兵亦农。
指导员的话语,叫我们热血沸腾,情绪激动,没想到我们肩负的担子这样重,我们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我们是士兵,中华民族共和国的士兵。我们感觉这个艰巨又光荣的使命就是“保家卫国”。小学的课文里就学习过的文字,今天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中了,一种自豪感悠然而生。
接下来的日子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训练,打井,训练,脱土坯,训练,盖房子,训练,收麦子,训练,我们顾不上想家,也顾不上回家探亲。
空闲的间隙里,老战友想起母亲的话,他开始用母亲送的钢笔写字:“建设边疆,保卫边境,为党和人民站岗放哨。”这就是他经常书写的词汇。
时间快得如一把锋利的镰刀,收割了我们的稚嫩,催熟了我们的斗志。老战友很快的成长为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草原大火的救火现场,老战友牺牲了。整理他的遗物时,我们发现了那只钢笔,还有一个塑料皮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听党的话,跟党走,保家卫国,屯垦戌边,用母亲送的钢笔,书写壮丽的人生!”
所有的人都被感动了,平时默默无语的老战友,原来有一颗火热的心。这就是老战友,他用行动书写了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