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李白的敬亭山(散文)
一
如果你要去宣城,最好带一把伞。因为我知道你到了宣城,一定会去敬亭山。夏日的敬亭山,风来得快,雨行得慢,太多的时候阳光灿烂,没有一朵云为你遮蔽阳光。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观赏敬亭山,你在行走之余,最好找个地方坐下来。
天宝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53年,李白来到宣城,来到敬亭山。敬亭山,古名昭亭山,为黄山余脉,绵延百余里。山上林木葱茏,谷幽泉清,景色诱人。在盛唐之前,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游历,并留下墨宝名篇。南朝大诗人谢眺任宣州太守时,常常在山间游历,写下不少描绘山间美景的诗篇。其中谢眺的《游敬亭山诗》:“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带逥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脍炙人口,为李白所激赏。当时,谢眺望山的北楼还在,李白登楼望山,无限感慨。大笔一挥,诗情澎湃: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吐多年的不得意,豪迈之情表露无遗。他提议将北楼改名为谢眺楼。一座普通的望山楼,由此成了千古名楼。名人就是名人,名人效应即使过了千年,在科学与文明昌明的二十一世纪,仍旧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李白是带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来到敬亭山的。之前,他仗剑出川,游历天下,凭借诗名漫游齐鲁、湖湘、江浙、两淮,诗名日盛,却没有得到一官半职。看似潇洒四处游,却是仕途无望到处碰壁。这让心怀天下,要成就一番伟业的李白甚是郁闷。四十多岁时,忽然有一天,唐玄宗和他的爱妃杨玉环读到了他的诗作,觉得他是一个奇才。皇帝把他的诗句给大臣们看了,既然皇帝说好,大臣们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拍马屁的机会,自然是叫好声一片。既然都说好,那就赶快把这个人才请来吧。玄宗皇帝一锤定音。
此时的李白正穿着道服与一个道士在江南畅游,他整日喝得醉醺醺的。接到诏书酒就醒了,立马奔向京都长安。他写的诗句里,有着掩饰不住的得意之形: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蒿蓬人!
李白到了长安,唐玄宗任命他为供奉翰林。李白不是个笨人,他的诗才让贵妃杨玉环对他另眼相看。他在长安待了三年,写了三首好诗,全是拍杨贵妃的马屁。其一是: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皇上宠爱,贵妃欣喜。诗人李白看似大好前程一片锦绣,但毕竟只是个诗人,他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却真不是个玩政治的行家里手。诗人本就狂放,到此更加得意。朝堂之上,他让贵妃的堂兄,后来的宰相杨国忠给他研磨,让唐明皇的首席大宦官高力士给他脱靴。别人在翰林院当差,结党营私,拉拢权贵,为的是日后飞黄腾达。而李白在长安三年,一千多天里,有八百天醉倒在酒肆中。他不愿与奸臣佞人为伍,却在京城吃喝玩乐、斗鸡走马,堂堂李翰林,四十几岁年纪了,竟然像个老顽童。皇帝只要他写诗伴和,却不会给他真正的权威职能。玩乐够了,吃喝够了,人也得罪够了。玄宗皇帝听人告状,耳朵上都起了膙子,于是“赐金还山”——走人吧你!从山野中来,还回山野中去。
李白被权贵们赶出京城,怀着满心失望,一腔悲愤,浪迹江湖又是十年。这天,他又登临敬亭山,只见云雾缭绕、翠绿环抱。望着悠悠而来,缓缓而去的片片白云,写下了千古绝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诗人,忧国忧民,想搞政治,但在政治上又是那么幼稚,他的失意是注定的。正如现在国际政治中,一个在镜头前饰演总统的演员,却真的当起了总统,他的失败似乎也是注定的。这与他的善良无关,与他的政治成熟度成正比。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渴望着为国家建功立业,渴望着政治清明,但他在京都,在官场上看到的是满眼物欲横流,是官场上的明争暗斗,是为争夺高官女人金钱的不择手段,是权钱交易的互相利用,他失望了,愤怒了,世上再没有什么能打动他的真情,相看两不厌的只有眼前的敬亭山。只有大山的崇高、溪水的清明,飞鸟的孤高,白云的洁净。
二
千年之后的夏日,蒙蒙细雨中,我们一行人擎着花伞,踏着李白当年的足迹,攀上了久已向往的敬亭山。我们穿过道道山岚云影,走过条条陡崖深谷,山间小径满山水滴,满目葱绿。当地人说,旧时,这里原有李白题书的“云根”刻石,有一座拥翠亭,还有“李白独坐处”,这些都在历史的烟云中湮灭了。好在山顶上还有一座“李白独坐楼”耸立山巅,可以登临望远,体味李白当年在这里独坐吟诗的心境,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苏东坡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午后,我们退下山来,在溪水长流的林间撑起雨伞,像李白当年一样,遥遥望着敬亭山。希望这山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一段风情。
说实在话,我们这行人,也都是穿行江南数十年的老“驴友”,已经见惯了春月秋风,丽水秀峰。平心而论,敬亭山比起黄山、庐山、九华山、雁荡山、天台上、紫金山、天目山等等名山大川,就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山而已,它既没有重峦叠嶂的宏伟气势,也没有秀丽挺拔的山势风光。我想,它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人文背景,在于谢眺、李白们赋予它的精神风骚,更在于它的深幽娴静,正好满足了风尘游子们安身立命的家国梦。
据说李白当年来宣城敬亭山之前,曾经逗留长城口外的边城幽州。他对朝廷的昏庸黑暗、骄奢淫逸是深有体会的,在幽州他以诗人的敏感,也洞悉到胡将安禄山有起兵叛变的可能。眼看“齐家平天下”的理想成为泡影,想见到一旦胡骑踏入中原,将掀起腥风血雨。李白来到燕昭王当年拜将的黄金台,对天长嚎。他想将他的担忧告诉朝廷,但昏庸的朝廷竟然将告密者送给安禄山处理。无奈之下,他脱离安禄山控制的幽州虎穴,接受从弟李昭的邀请,来到江南宣城。
来到敬亭山的李白,暂时放下了他的家国梦,过起了隐居生活。在他的眼里,江南的宣城与他的故乡西蜀有许多相似之处,敬亭山宛若匡山,宛溪像极了盘江。这里有家乡一样的满坡杜鹃花,有一样的竹海临风,有一样的羊肠小道,有一样的飞鸟临空。平时的生活还不错,诗人的盛名,使得他的家中总是高朋满座。曾经翰林供奉的官位,也让当地大小官员们不敢怠慢他。况且,他在这里还结识了一位开“老春”酒店的好友纪叟,那香醇的老酒,总能在夜夜笙歌里温暖他的心房。没有应酬时,他就登上谢眺楼,让四野的山风抹平心灵的创伤;独坐山野,面对敬亭山,看流云、听鸟鸣,闻水声,让天籁之声,抚平过往的伤痕。
坐在李白曾经遥望敬亭山的地方,我们感受到了天地间特有的清静。林涛阵阵,溪流喧哗,天籁隐约若笛声,在无思无想的当口,真能让人感到“四大皆空”“六根清静”。生命回到最本质的属性,天地升华到最原始的定义。天人合一,生命永恒。饶是这样,诗仙李白,也就成就了他的神仙梦。
然而,一生以悬壶济世为己任的李白,没有这样的好命。他诗人的浪漫,任侠的本性,使得他不可能清静度过余生,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就要继续折腾。
三
安史之乱,如期爆发了。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大唐著名战将哥舒翰战死,京城长安陷落,唐玄宗落跑西蜀,杨国忠、杨贵妃兄妹死于乱兵之中。这时的李白已经是一个寻常百姓,一个隐居在敬亭山下的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放在常人,朝廷的事,与他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但噩耗传来时,李白却号啕大哭,哭得敬亭山夜夜战栗风萧萧,哭得宛溪水日日波涛凝寒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白拄着拐杖,走下山岭,投奔到永王李璘幕下。他觉得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抱负的机会又一次来了。他准备这一次一定要为朝廷效力,消灭叛军,重整河山。
然而,历史又一次跟他开了个玩笑,一个大玩笑。
唐玄宗落跑西蜀,他的太子李亨在甘肃即位,史称唐肃宗。当时,他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相当于全军总司令。而玄宗的第十六子李璘负责长江流域的防务,相当于江防司令。兵荒马乱之时,李璘却有野心,大敌当前,却想着太子李亨的皇帝龙椅。李白在永王府,大受重用,参加了好几场重要军事会议后,他得意之时,诗兴大发:“二帝巡游俱未归,五菱松柏使人哀。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这首为永王拍马屁的诗,日后成了他参与叛乱的罪证。
两个月后,在唐肃宗和弟弟永王的权力争夺战中,永王战败被俘,李白也做了囚徒。五十七岁一把老骨头的诗人,差点被以叛匪的名义砍了头。好在有削平“安史之乱”的大将军郭子仪出手相救,李白捡了条小命,被流放贵州。李白被押送时,儿子在山东,老婆在江西只有妻弟送他上路。原本想为国家平乱出力,却成了人人皆曰可杀的叛军头目,李白真是比窦娥还要冤。他做诗人聪明,当政客糊涂。
李白从浔阳江口走到白帝城,忽然传来皇帝大赦的诏书。他喜出望外,立马调转船头,从灰头土脸中,又一次恢复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篇在二十一世纪,还选在小学课本里的诗篇,是那样活泼、轻快、鲜活,却不知这是李白身为囚徒时所写。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生命已到了尾声。
李白再回敬亭山的时候,宣城已是物是人非。他想买醉,庆祝自己生还,但“老春”酒店已在战火中成为一片瓦砾,酒店的老板纪叟也死于乱兵之中。李白酒没喝成,只能以哭当歌:“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李白再次相对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李白。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垂泪肃立,宛溪河饮泣无语。李白独坐在夜风里,风在呜呜地刮,雨在潇潇地下。六十二岁的老翁,实在撑不住了,倒在自己的泪水里。
历史走到二十世纪,共和国元帅诗人陈毅来到敬亭山,写下一首绝句:
敬亭山下桨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波万年愁。
四
李白死了,诗仙死了。千古奇才岂能死得平常稀松?于是中国善良的老百姓,李白千百年来的一代代粉丝们传说,李白是醉酒而死,李白是水中捉月而死。唐人在诗歌里,宋人在笔记里都这样说,文人墨客、山野樵夫也这样说。人们将李白墓修在临江傍山的采石矶上,山上一轮月,江中一轮月,李白入水捉月,也是攀山摘月,李白成仙了。是为诗仙。
我们下山时,经过大片的茶园,据说敬亭山的茶叫做“敬亭绿雪”,是上品的好茶。茶园的周边,有大片的梨树,据说每到春日,梨花如雪。我们沿着宛溪和句溪走下山去,沿途修竹滴翠,松涛如歌。
李白的确在晚年找到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敬亭山,是李白的敬亭山,山以李白而名世,李白因山而不朽。敬亭山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吸引着天下诗人一代代来朝拜。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说古道今,洋洋洒洒,脉络井井,有文化气息的寻“仙”之旅啊。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个豪放不羁的酒仙。想必本文作者的性情也一定有跟诗人相似之处,期待拜读您更多好作品。梦想有一天,跟着您的寻仙之路,也能独坐敬亭山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