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小巷幽幽的高椅古村(散文)
初闻高椅古村,是从朋友的口述中获得的。我也见过许多怀化的古村,当然,最熟悉的是老家的十甲院子,也去过中方县的黄溪古村,我想,高椅古村也应该跟这些古村差不多吧。在我脑海里,总有这么一座古村,夕阳下,几座老房子,一条旧弄子,几缕炊烟,三两犬声,几声鸟鸣,就勾勒出一幅古村的画像。
夏花灿烂的流火七月,我有幸参加了会同县文联组织的“粟裕大将故里行”文学创作笔会。笔会的最后一站,便是参观游览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村”和“民俗博物馆”的高椅古村。
从会同县城驶出的车辆穿梭在崇山峻岭中。连绵起伏的山峦,葱茏逶迤。白云下,远山如黛,涓涓的溪水,流淌着盛夏清欢的音符,时而高亢,时而婉约。还没到高椅古村,这窗外的风景,就迷住了我。
巫水河如一条蓝丝带一样,缠绕在车外的山脚下,波光轻盈。忽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高椅到了”。映入眼前的是一宽阔的水潭,从水潭往山里去,是一座座徽派风格的房子,灰墙黛瓦,檐尖高跷,一条条幽深的小巷,恍若把我带进了一段江南水乡的旧时光。
站在高椅古村的最佳观景台上,只见整个古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果然如一把高大的椅子。大家纷纷赞叹着,太像了,太像一把椅子了。这时有人开玩笑说,这种风水,会出两种人,要么出当官的,要么出懒人,因为这种椅子,太舒适了。也有人说,村前这个回水潭,积财,这里的人适宜经商,会发财的。陪同我们的导游说,高椅古村,明清时期,有许多人经商发了财,不然怎么能修得起那么好的房子啊。高椅的人经商富裕了,也不忘培养后代读书,因而在明清时期,这里走出了许多达官贵人。即使现在,自高考恢复以来,高椅古村考出来的大学生,人数也是名列会同县的前茅。
一排穿着鲜艳侗族服装的姑娘,每人端着一碗拦门酒,站在高椅古村的大门口,拦着我们喝一碗侗乡美酒。“更腊伴腊介,啦介应嗳(歌词大意:欢迎大家到美丽的高椅古村做客)”,歌声清脆,曲调悠扬,酒醇微甜,喝一口,顿觉绵绵爽口,高椅人的热情就如这一碗甜酒,缓缓地入了我的心。
从大门口的那条古小巷往里走,不远处就是高椅民俗博物馆,它是高椅古村民间收藏家杨国大私人博物馆。门头上悬挂烫金的“江南古村第一楼”牌匾,让我感觉这里不仅仅是博物馆,更是收藏着高椅古村曾经的辉煌历史,以及先辈门在这里生生息息的过往。杨国大指着一件件藏品,向我们详细地介绍藏品里面的历史故事,以及高椅古村的一些传说。典雅精致的雕花床,盘龙错节的根雕,布满尘埃的铜锁,旧货柜里的古书,一件件,一座座,无不散发着一缕缕历史的尘烟,让我恍若置身于高椅古村那段远去的旧时光里。
听人说,高椅古村的人,不一定就能走出那曲径幽幽的小巷,足见高椅古村的巷陌是多么的复杂。一块块散发着淡淡青光的青石板,引领着我走进了高椅古村的深处。巷子里的窨子屋,一座连着一座,静静地迎着我们的脚步。风火马头墙里的木屋,窗棂精巧,雕刻栩栩如生。窗棂上的每一个生灵雕刻,都寄托了房屋主人的美好愿望。如仙鹤,寓意着家世显赫,两只老鼠,寓意着家庭数(鼠)一数(鼠)二,兔子谐音读书,牛寓意耕地,耕读传家是高椅古村推崇的家风。有些窨子屋的大门后面,还有一个中门,这个中门平常不会开,只有来了贵客,或者家住有红白喜事的时候,才会开启。打开中门迎贵客,展现了高椅人热情好客的习俗。
一阵阵清风在这幽幽小巷吹着,一座座关西门第的窨子屋,犹如一扇扇历史的大门,向我们徐徐地打开。踏过门槛,就走进了关西门第的历史锦画。杨氏是高椅古村的大姓,始迁祖杨盛隆,杨盛榜,系东汉“清廉史”杨震(史称“关西夫子”“四知先生”)的28代裔孙,因而高椅古村的杨氏村民都是杨震的后代。
杨震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为弘扬祖德,激励后人,高椅杨姓世家多在院门的门额上写有“关西门第”、“关西世家”、“清白世家”等字样或匾牌,以告诫后人必须“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中华清廉美德在高椅古村,作为一种家风传承了下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散发出愈久弥香的魅力。
醉月楼是高椅古村最典型的窨子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原房屋主人,善作诗画,喜以文交友,遂将自家楼房改建,专供文人学士集会饮酒、对月吟诗,故名为“醉月楼”。一弯如勾冷月,悬挂在醉月楼的后山,霜风徐来,月辉如水般地洒落在酒杯。这样的风花,这样的月夜,不知吟唱出了多少千古情愁。此时,我们若能抛却繁华世态,接受时光往返的轮回,一定会踱入到这精致的高椅古村,在悠悠岁月中,闲看落花,坐看云起,细数着自己淡泊如水的日子。
来到高椅古村,必须要看一场侗家傩戏,才能体验出它的古村魅力。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古村,是没有生命力的。傩戏,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高椅人出去经商,主要是通过巫水河往洞庭湖贩运木材,因路途凶险,故出去以前,都要请会驱鬼捉鬼的老士来家里做法事,以祈祷自己生意顺风顺水。
在高椅古村,傩戏有乡傩和私傩之分。私傩是在家里表演,主要是驱鬼捉鬼为主,老士做法事,为家主驱邪避灾。乡傩以表演历史和神话故事为主,在家族祠堂的戏台上表演,观赏性强。今天给我们表演的,是高椅古村的乡傩队。
随着一阵阵高亢的器乐奏响,带着木制面具的盘古、王母娘娘和六点子一起过会心桥,去做一堂法事,为家主驱鬼除鬼。夸张的面具,耀彩的戏服,诙谐的台词,精彩的表演,让本来有点惊悚的捉鬼场面,也引来观众阵阵笑声。
法事的开坛仪式在一声声雄厚的牛角号声中开启,鼓乐齐鸣,举着火把,带着狰狞木制面具的老士,不时往火把上面喷着,一团火焰霎时腾空而起,什么大鬼、小鬼,都被驱赶的无影无踪。挥舞着斩鬼剑的老士,时而向前刺去,时而往下劈来,短促高亢的咒语,夸张的驱鬼场面,急促的鼓点,清扬的器乐,仿佛把我置身在高椅古村最神秘的场景里。文化的魅力胜过一切,因为有厚重的文化氛围,所以高椅古村才声名远播,被大家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中国传统村落,它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暮色中,高椅古村纵横交错的幽幽小巷,有如一条条历史的脉络,它连承着古村的过往历史,流淌着淡淡的文化墨香,在今天的美丽乡村发展中,在巫水河畔,依旧绽放着独有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