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耕耘】【东篱】人生兴奋中 (散文)
无论是谁,在什么时候,都需要有一股精神力量来支撑当时的生活,不再萎靡,不再忧郁,人生正在兴奋中,这是多么快意的啊。
一
这天,农活干完,我忙三火四地往家赶。隔壁余妹,在半路将我拦住,要与我闲扯八卦。我没停下脚步径直走,她问,急的啥名堂?我故作神秘:“回到家才有网,我要在我的一块小田地里,干我的私人行当。”不是我故作神秘状,我异常兴奋,顾不得和她说了。
她疑惑不解地看着我:“怎么回事,听不懂。”我微微一笑,也觉得她能听懂才怪,不过还是回了声:“我加入了一个文学网站,是练笔写作的好地方,我在这里得花些时间。”她愣愣地,像是在看怪物似地看着我走远。
在她看来我是怪物,于我而言,那可是一次华丽变身的开始。
其实,我就是一插田种地的农民,没读多少书,文化底子薄,根本就不懂什么文字文学。说练笔写文,也就是老鼠爬秤钩——自称自的一种自我嘲笑,找找自我陶醉的感觉。之所以喜欢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给寂寞的心灵找个安放之处,让空虚的灵魂有个归宿,让一直心灵贫困的我,找回一些自信,让自己的精神状态渐渐好起来。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在需要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现在的我,就与有的人爱钓鱼、有的人爱赛车、有的人爱跳舞、有的人爱弹琴、有的人爱打牌一样,我就爱猪鼻子插葱——装象,冒充个文人。我在最近几年像是着了魔,喜欢在网上写些不叫诗的诗,写些称不上文的文,且一发不可收拾,每天乐此不疲,像受了蛊毒,越陷越深。戒不掉了,也没打算戒,还想继续疯癫下去!
自从爱好文字游戏后,我感觉比以前更会说话,更懂他人了。看周围的人越来越顺眼,所做的事情也越来越顺心,精神面貌也好了很多,更加明白人要明事理,常感恩。我知道舞文弄墨不比插田种地,脑力劳动的强度比体力劳动的强度,往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横撇竖捺、阴阳上去等认识汉字的基本功不到位,就弄不懂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语法修辞等基本技巧,也弄不懂写诗写文该如何谋篇布局,更弄不懂文中的意境与内涵,更抓不住读者的心了。我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份爱好,从没有想过要出人头地、当什么诗人或者作家。没事的时候,开开心心地利用分秒,时常慢慢琢磨慢慢啃。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也有颜如玉,陶醉在自己的小小区域,耕耘自己的小田地,就足够。
生活的状态一旦改变,一旦向好,能不兴奋吗?老公说我换了一个人,是的,我的内涵在变化,变得秀气起来。
二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娘家是,婆家也是。我在田地里已经苦苦经营了大半辈子。田地里耕耘,老百姓都知道,若是风调雨顺还好,一份耕耘还能有一份收获。若遇到老天爷耍脾气,它会颠覆你对“人勤地不懒,秋后粮满仓”的认知,如果突然来个暴风雨,来个洪水猛兽,有可能将已经到手的农作物毁于一旦,辛苦劳动几个月或者几年的成果,它只需几个小时或者几分钟,秒变穷光蛋,甚至还背上巨额债务。如果来上数十日的持续高温,将即将成熟的作物直接灼烧、烤熟,必定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往往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欲哭无泪的滋味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真懂。
同情农人,同情我自己,所以,我要用文学表现农民的生活,创造一种新希望,给我们的农事添加浪漫的色彩。天气天象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对待农事的态度,我兴奋地投入,希望也把这份兴奋之情带给我的老乡,让他们看到有人在用文学关注着他们的生活。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不去劳动,不去耕种,就连一丁点希望都不会有。人,靠希望才有活路;心,怀希望才有坚持。心中有阳光,不怕黑暗使坏。在苦涩的生活中,记住给自己加块糖,让糟糕的心情变得舒畅,路也会随着变顺畅。
其实耕耘,不单单只是针对农民,工人是如此,汗水滴在工作台上;科技工作者把智慧放在他的科研领域;文化工作者的舞台搭建在人民群众中;保家卫国的军人的使命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只是分工不一样而已。每一种劳动都是一种前进的力量,不同的劳动流着相同的汗水,相同的汗水怀着不同的希望,揣着各自的梦想,都是为了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构筑和谐人生。
我对文学的热爱,我对农民的工作也有了崭新的认知。认识的提高,让我感到兴奋,就像口中含着薄荷糖,是麻麻的甜,是清爽的口感。
三
我五十岁后才重新拿笔写诗写文,我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脸皮有些厚。开始不少人笑话我,说我老了老了还发神经,做些不切实际的梦,年轻时干嘛去了。我心里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年龄不是问题,可悲的是浑浑噩噩地等老等死。我知道,我明白得确实有些晚了,但迟到了总比永远缺席、永不醒来的好!因此,我的脸皮不得不厚一些,即使是无盐无油的诗文,我也是鼓起勇气往各个群里发,相信总会有人指点一二。许多时候,居然还有人点赞,嘿嘿,甭管他人是出于什么心思给我点赞,我的心情都会变得超好,就当是善意的谎言吧,我也当感激不尽。见他人写得杠杠的绝句律诗,我也照葫芦画瓢学着写。有好心老师告诉我,何处当仄,何处应平,这里几个字改成什么字,会更好,有老师说了,我怀着感恩的心仔细琢磨。刚开始,他们说的“仄”和“平”,我根本就不懂是咋回事,常常质疑一些古人真是没事干,还弄出什么平水韵、词林正韵等,现代人还整出一套中华通韵中华新韵,把我们这些没水平的人懵得云里雾里,晕头转向。反正我开始是不管韵不韵,平不平,仄不仄的,先就写大白话的顺口溜,写了就往群里发。
一个人一旦投入,觉得好玩,就不会有什么顾及了,人在兴奋中,哪管什么流言蜚语,仿佛只有自己,这种状态,不是旁若无人,而是把自己重新锻造了一番,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每一天。
一次,有人写“喝火令”的词牌,我从来没见过,觉得很是稀奇,便在几百人的群里认真地问:既然有“喝火令”,是不是还有“喝水令”?当即有不少人笑侃逗乐,说还有“喝粥令”、“喝汤令”、“喝茶令”,甚至有人说还有“喝药令”,一下子,因为我的文学无知将群里的气氛给调动起来了!嗨,我才不管别人笑不笑呢,我本就是打赤脚的泥腿子,对文学知识几乎就是空白。也管不了那些大咖们怎么看我,同在一个群,彼此就是平等,我相信,有文化的人大都有很高涵养。正因为我不懂,才请教才学嘛。
我就在这些写文吟诗群里,晃来晃去。他们一般都很低调,正能量足。渐渐感觉,我受了他们的影响,我做人的素质在不断提高中,写诗写文在不断进步中。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拿笔发抖的手,不再发抖。忘记了的字也记起了很多,读书时读过的知识也记起了不少。练笔写文时,上下句子也能逐渐连贯一些了,也开始学着用修辞手法,琢磨文章的意境和内涵。虽然比那些作家诗人还差十万八千里,但起码每天都在进步中,自我感觉比刚开始强了千倍万倍。
我是农民的身份,在网上是公开的。曾有好心人劝我,说写简介时,不要写是农民,免得别人看不起。这个好心的建议,我一直没有采纳。我心想,看不起农民的人,只能证明他的人品有问题;我若以假面具识人,也证明了我的虚荣心太强,人品也有问题。我虽是农村女子,也当光明磊落,身为农民,我没必要自卑,相反,我代表了生活在底层的草根,当高兴才是!
农民有农民的兴奋事,兴奋的事情不会因为身份的关系而觉得来与不来,相反,我体会到了一个农民从未有过的兴奋感和幸福感,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身份呢?甚至可以说,我是农民,更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农民和文学没有隔阂,有的是不断融合。
四
我这个农民,飘来飘去,居然还飘到了大型文学网站——江山文学网。刚注册成功那会儿,几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全身心都是轻飘飘的。点击里面的文,里面居然有写长篇小说的大咖,还有连载小说的作者,写剧本的、写小品、写诗写词写曲的等等,都是大咖级别的作者,水平都特别高,有些实在太深奥,我根本就看不懂,更不用说能理解了。我的天啦!我也太幸运了吧,居然和这些国内外的文学佼佼者同在一个屋檐下,我有如获至宝、久旱逢甘霖的感觉。当即决定,再也不东游西荡,就在这里安家,认真学习。我虽然不敢有当作家当诗人的梦,但起码能够陶冶自己的情操,长人生的智慧,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品味。经常看他们的文,看编者按,看他人的评论,通过自己认真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近赤者红,想不进步都难。我相信,在这里,我的水平肯定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我的这份自信,并不是想当然,是有底气有根据的。江山文学网站有我的文学启蒙恩师黄金山老师,虽然与他不在同一个社团,但同在一个网站,他写的文,我随时可以点开学习。平时有看不懂的,可以及时向他请教,黄老师从来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些年,他一直都是免费给我补习文学知识,他的人品我信得过,他的写作水平在江山文学网站来说,是佼佼者,更重要的是,他每天坚持写作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让我不能懈怠。我写的文,黄老师每次都是从鼓励的角度出发,首先给我肯定,然后指出不足,他当文学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怎么忙,他是每天必写几千上万字的文,他是各个体裁都有研究,写作很内行。他是真正热爱文学给我帮助最大的好老师。
江山是交友学艺的好地方,这股纯正的文风,让我投身其中感到满足和得意。当然黄金山老师是众多高手中的一员,得遇是幸运,幸运在江山成为一种必然。我常常处于兴奋中,每一次黄金山老师修改了我的文章,我都半天半天地看,兴奋劲不去,我相信这种情绪对我的好,年轻了,心脏跳得更有节奏了。
五
如果说加入江山,我找到了家,那么我加入东篱采菊社团,便觉得找对了自己的房间。这是一个非常团结友爱、积极上进的团体。他们从来不拿有色眼镜看我,相反,他们还时刻鼓励我帮助我。将我的文加以修改润色,非常中肯地提出修改意见,我每天都在感动中度过。本社团里的老师,整体写作水平都比较高,投稿的文,各编辑会认真对待每一位作者,写出的评论也都是从文中内容出发,给予肯定的同时也会给出小小建议。融入这个社团,让我兴奋异常,每天早晨起床,赶快打开江山的东篱社团网页,寻找作品,看看哪篇文章获得精品,看看自己的文章谁给了美评,所有的好事都来了,不兴奋吗?
我在东篱社团,压力还是很大的,就怕给社团拖后腿。但是,又一想,水因受阻而出声,人因有压力才产生动力。为了对得起未来的自己,面对抉择,必须坚定信心不彷徨;努力学习,昂首阔步大胆往前走;坚持练笔,力争不要掉队太远。我不能一味地陶醉在兴奋的情绪里,我也很镇定,经常想怎样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不负年华,不负读者,不负东篱人。
社长怀才抱器老师的写作水平,毫无疑问是一流,每个月他写的文最多,获得的精品数绝品数也最多。他为了提高社团其他成员的写作水平,不遗余力地给予点评、指导。他以身作则,经常号召社员多看多写多练。我觉得他是百事通,啥也难不倒他,不知道他大脑里的知识库怎么就那么强大,如此多的知识是怎么装下的。副社长李湘莉老师的写作水平也是杠杠的,她的文字非常优美,遣词造句的能力非一般人所及。还有副社长鸿雁南飞老师钟情于徽州文化的写作和传播。总编琳达如菊老师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格外的生活现状、风土人情。枫桦老师将东北的世界搬到了东篱,精彩纷呈。白玄老师回忆过往的日子,写出大山的伟岸和敦厚。罗莲香老师的美评,给人激情似火的鼓舞。雪胎梅骨老师出语不凡,总能抓住文章要点,一针见血。天方夜谭勤于创作,将一股热情带给了东篱。他们都是社团创作的高手,我是望尘莫及,他们要么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动笔写文,但只要动笔就是成功的精品文。我在这里,每天如获至宝一般,日夜不睡都有看不完学不完的知识。我当自己已经掉进了知识宝库,就看我如何把握了。社团里每天都有精彩的文章发表,时刻让我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不能自拔。
东篱社团的人,有个性,有本事,有他们的风采,他们在我的眼前,一字排开,我乐见他们,见了就情绪激昂,他们给了我创作的动力,他们让我的创作热情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
到江山在东篱,我得到了第一篇精品红豆,我兴奋了,那个夜晚,我真的没有睡意了,不知打开那片文章多少次,反复看,出自自己笔下,却好像不认识了,因为这颗红豆,我兴奋了,社团群里也兴奋了,老师们飞来祝贺的图,闪闪发亮,催人兴奋。这次激励,让我觉得未来可期,这话本来应该别人对我说,但我还是想自己告诉自己,给自己一个美美的希望和期待。
感谢网络平台,感谢江山,感谢东篱,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和朋友,是你们给了我学习成长的机会,让我结识的这么多正能量的老师。我失去得太多,觉醒得太晚,我只有在自己狭小的田地里,更加勤奋努力地耕耘,争取不断进步,写出更美的文字来报答这些帮助过我的老师与朋友。
很多人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淡淡过一生,是的,平淡的心,才是生活心,但生活离不开感动,给自己的人生来一剂兴奋剂,那多么有劲,多么爽!我告诉你,我正处人生兴奋中,因为我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