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蓉城】重登丫髻山(古文) ——张阿杰
摘要:壬辰年秋,初登丫髻。同行五人寻橙。大雾,云锁群峰, 雾绕诸蟾,景不可尽观者,实为憾也! 时至辛丑桂月,天朗气清。闻有冬桃,未得啖,乃重登丫髻山, 故书以志。
壬辰年秋,初登丫髻。同行五人矣,寻橙耳。大雾,云锁群峰,雾绕诸蟾,景不可尽观者,实为憾也!
时至辛丑桂月,天朗气清。闻有冬桃,未得啖,乃重登丫髻山,
故书以志。
丫髻山,位于城郊乡,周家村东。上有一石,彷佛人形,其形似
髻,故得名。宋时既有庵,名曰\\\'善化寺’,至元、明以后,失于火,
清乃重修,建莲池以延。
自龙腾御城乘舆而至,跻冰蹬阶,气弱且虚。俯瞰山坳之下,虬
松欹南,峻峰若嶂。复行一里,有瓜。越梯磴,山岈,飞禽莫敢稽。
余咤,既返,西南而望,嵯峨廉利,嶙峋彻目。缘孔道而下,抵桃林,
其叶霭霭,又行数十步,幽谷黯黯,忧忧怛怛。下夹墀,峻岩巉,
瘦峰特起,山之西麓,壁窦如窝。
未时过,风悚沨沨,雨至,滉漾霏微。遂讶,未敢带也。道别银
花,略览而去,故秉笔不尽,实慊慊也!
辛丑年,丁酉月,辛未日,张某记。
【编者按】长恨身边无觅处,春光转入此篇中,《丫髻山》,几乎荡尽人间风烟,又似乎超脱心外心灵的安顿。它是清幽和稚拙,繁杂与寂静,世间的绝缘。仿佛要把世间一切“色”的内容都占为己有。是要突出《丫髻山》特色。这一波化尘世间的风烟,在山不动水不流的超凡脱俗境界中。寓示出俗世和真境两种不同的境域。感谢赐稿蜀秀蓉城,祝创作快乐!【责任编辑:上官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