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冰城夏都”哈尔滨之印象(散文)
一
哈尔滨,是一座富有诗意的城市,粗犷中透着柔情,豪放中带着婉约,景色秀美,风光旖旎。如果说祖国大陆的版图像一只雄鸡,它就是“雄鸡”清亮而深邃的眼睛,守望着这片神奇辽阔的土地,是中国东北“大动脉”的交通咽喉,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哈尔滨鲜明的气候特点,冬冷夏凉。冬天,东北大地被冰雪覆盖,形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此时到哈尔滨,可以欣赏美轮美奂的冰雕艺术。而哈尔滨的夏天,则更加风情万种,绚丽迷人,空气湿润清新,适宜人居住,人称“冰城夏都”。它夏季气温在18到22度之间,不高不低,舒适惬意,是人们消暑避夏的胜地。它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广,拥有大面积的城市湿地,是天然的大氧吧。黄金水道松花江穿城而过,两岸绿植茂盛,江中波涛汹涌,犹如一条巨幅的彩带,缠绕着美丽的哈尔滨,给这座森林之城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情调。
我对这片黑土地有着浓浓的情结,缘于我的父母开发北大荒,他们的青春是在这里度过的。从小我就听父母讲这片神奇的黑土地,因为路途遥远,哈尔滨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无法到达的梦,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能走进它。
也许是机缘巧合,我和哈尔滨不期而遇了。今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坐上了通往哈尔滨的列车,来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同事随公婆到哈尔滨探亲,我和女儿随她一起到哈尔滨游玩,希望能在祖国的东北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天。火车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晚上六点多钟,带着满心的希望我们终于来到了哈尔滨。出了火车站,一阵凉爽的风轻轻地拂过我的面颊,算是这座城市和我打个招呼,顿时感觉非常神清气爽,让我有一种人在秋天的错觉。别具一格的哈尔滨火车站,背景是邮政绿,上面挂着老式的钟表,一切如梦幻一般,我一下子便沉浸在异乡的风情里。
同事的公婆非常豪爽,请我们吃了当地的名吃“东北大饺子”和“锅包肉”。味道独特,鲜香可口,让人回味无穷。初到哈尔滨,让我们先感受了一下东北人的热情好客。
爱上一座城,也许只需要一眼,便心生欢喜,铭记于心。
二
哈尔滨是建筑艺术的殿堂,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各式各样的建筑令人眼花缭乱,中西合璧,东西文化兼容,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最有名的街道是中央大街,到哈尔滨,一定到中央大街走一走,看一看。据说只有到过中央大街,才算真正到过冰城哈尔滨。
中央大街位于哈尔滨的道里区,古色古香的大门,立于街口,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宾朋。这是一条历史文化街,也是商业步行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到新阳广场,全长1400多米,街道上人来人往,繁华热闹,处处都充满了浓郁的欧洲风情。它原名叫中国大街,是一百年前修建而成,被称为“亚洲第一街”。荟萃了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拜占庭等欧洲各大建筑流派,显示着各自独特的美,犹如舞台上的时装展,竞相出镜,华丽亮相,步行街头,时不时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小惊喜”,让你忍不住在一幢别致的建筑旁边,停下脚步,抬头看了又看,嘴里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每一处建筑,都是一种艺术之花的完美绽放,保留着旧日记忆和老味道。中央大街57号的皇家珠宝店,是一栋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建筑。穹顶的建筑主体,加入古典柱式和半圆形拱券,回廊精致典雅,阳台温馨迷人,加上花草点缀,轮廓鲜明,雍容华贵,色彩绚丽又富于变化。
每一处建筑都像一首或古典,或清新的诗,特立独行,不拘一格。中央大街120号的“教育书店”位于街角,它的历史悠久,始建于1918年,每一个窗洞外都装饰着精美的浮雕,立体感强,呼之欲出。出挑的半圆形阳台犹如花朵盛开,圆弧形的连接,浑然天成,自成一体,具有和谐之美。最顶端红色的阁楼,与灰色的楼体形成对比,色彩明艳,夺人眼球,整体上看,犹如挂在中央大街的一幅静雅的风景画。
中央大街的石板路是由花岗岩雕铸的方石,据说是俄国工程师设计,每一块砖都被岁月磨得很光滑,犹如一块块小巧的面包,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中央大街的中央,行人从上面漫步走过,像进入了一条长长的艺术长廊。
这里商铺林立,以俄罗斯产品居多。形态各异、制作精美的俄罗斯套娃,上面设计的是穿着彩装的漂亮女娃和花朵,一层套一层,大的套小的,工艺精湛,从三层、五层、到十多层不等,让人惊喜不断。它还有一个令人感动的传奇故事呢!据说是放羊的哥哥丢失了妹妹,由于兄妹情深,哥哥非常想念妹妹,就刻了一个木头娃娃带在身边,他长大了一些,想着妹妹也应该长大了,不断地想象妹妹的样子,刻出一个又一个木头女娃。思念的时候,就一层层打开来看,就如同妹妹在自己身边。套娃具有异国风情,是很好的旅游纪念品。
在中央大街上自由随意地行走,无拘无束,仿佛融入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它展现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也许由于疫情的原因,经营商铺生意的大多是哈尔滨人,马迭尔冰棍是当地著名的冷饮,特别受欢迎,甜而不腻,冰中带香。河南的蜜雪冰城竟然开到了哈尔滨,价格也不贵,在这个清凉的夏日特别受欢迎,顾客盈门,门庭若市。
中央大街,不愧为哈尔滨市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象征,更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灵魂。
三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当年,郑绪岚一曲《太阳岛上》让哈尔滨的太阳岛一下子火遍全国。如今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再聆听这首歌,熟悉的旋律勾起了多少人美好的回忆和遐想。
这天,天气晴朗,但非常凉爽舒适。我和女儿一大早就坐地铁来到太阳岛上。
太阳岛,是哈尔滨的一张响亮的名片。它碧水环绕,景色迷人,在这里,人们可以带着帐篷来露营野餐,尽情地放松自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享受太阳岛夏日所特有的清凉。远远望去,一块巨石立于太阳岛广场中央,“太阳岛”三个红色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赵朴初题的字,成了太阳岛最醒目的标志,许多人在石前照相留念。
它位于哈尔滨市区的松花江北岸,东西长约十公里,与斯大林公园隔水相望,是一处湿地景观,是最理想的避暑胜地。欧式建筑掩映在绿色的丛林之中。里面景点甚多,像花卉园、天鹅湖、水阁云天、笨熊乐园……笨熊乐园里有孩子喜欢的游乐场,像过山车,旋转木马,大摆锤。
“江中绿岛岛中湖,阁云湖边景色殊。”水阁云天,是太阳岛著名的景点,始建于1980年,主要采用现代园林造景手法 ,门前是一棵巨型的铁树,枝繁叶茂,寓意深刻。水阁云天依水而建,由长廊、边廊和方阁三部分组成。进门是“影翠庭芳”的影壁墙,造型独特,像一个别致的取景框,引得游人争相留影。往里走,湖旁设有石凳、石椅,供游人乘凉休息。登上水阁,可欣赏层台叠翠、飞阁流丹、鱼翔水底,尽情享受“扶栏观鱼跃,仰首看云天”的美妙意境。湖面上,一只只小船快活得犹如一只只展翅欲飞的美丽的白天鹅。伴随着《太阳岛上》这首动听的歌谣,在水面上慢慢地划行,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远处湖光山色两相和,山是太阳山,湖是太阳湖,五湖环绕着湖心岛,垂柳依依,亭桥如画,令人赞叹。
和水阁云天相对着的是太阳岛风情一条街。这里有一排美食流动大篷车,各种美食琳琅满目,各具特色,整齐有序,味道诱人,让人挪不开眼,迈不开腿,唯恐一不小心会错过。哈尔滨红肠,风味各异,总有你喜欢吃的一味。
俄罗斯风情小镇,像一枚小巧精致的钻石,镶嵌在美丽的太阳岛上。百年原味的俄罗斯建筑风情,对外地人极具诱惑力。它向人们展示了俄乔文化生活的场景,田园式的风格,花园式的庭院,木制的小屋和雕花的窗子,诙谐幽默之中又不乏庄重质朴,给人以独特之美。
太阳岛与松花江相偎相依,是哈尔滨的最美风景画,是浪漫休闲的人间天堂。如果想俯瞰松花江,就乘坐过江索道缆车,感受哈尔滨缤纷多彩的夏日之美。
四
如果说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那定是圣·索菲亚教堂。在中央大街上,就能看到圣.索菲亚教堂神秘的倩影。它是世界三大闻名的大教堂之一,见证了哈尔滨的历史变迁,是一抹永恒的历史印记。
远远地望去,绿色的穹顶被托得极高,设计巧妙,给人一种次第升腾的美感和神秘感。
走近教堂广场,一群和平鸽在广场上走来走去。它们一点也不怕人,甚至看到有人吃东西,它会凑到跟前。只有受到威胁了,它才会飞起。而庄严的教堂因为白色的和平鸽而生动起来。
教堂高53米多,可容纳两千多人。七座乐钟恰似七个音符,上面铺着清一色的深色红砖,老旧中透着悠久的气息,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厚重过往。抬头仰望,显得雄伟壮观。它始于1907清光绪年间,是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的一座随军教堂。一开始为全木结构,后来外部砌了一层砖墙,形成砖木结构式教堂。
上有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四个楼层之间楼楼相连,四面有四个门可以出入。金色的十字架与红砖绿顶交相辉映,显得金碧辉煌,格外庄重。
教堂像一位历经沧桑的百岁老人,是闹市里的一处静谧的心灵净地。我们买了门票进去,看到教堂的墙面斑驳,据里面的工作人员介绍,重修时保留了原有的风格。正中间是《最后的晚餐》画像,个个人物形象鲜活,栩栩如生。教堂顶端是有九盏吊灯,穹顶天窗透出的光,给人以肃穆和神圣之感,充满了浪漫的艺术气息。
教堂内正进行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油画展。里面挂着一幅幅由俄罗斯画家和中国画家绘制的油彩画。艺术是相通的,每一幅作品都有着时代的印记,显示出每一位画家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对理想的信念和热情,展现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的自然风光之美,还有文化交融、情感互通的人文社会之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炎热的一天》这幅油画。松花江畔,绿草如茵,一群马儿悠闲自在地在江畔吃草,饮水,江畔的花、草、马倒映在水中,清澈透明,与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无以言表的清新通透之美。
哈尔滨,不愧是冰城夏都!风格迥异的建筑,带给人一场绝无仅有的艺术盛宴;独特清爽的夏日风情,宛如一位优雅知性的女子,徜徉其中,让人沉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