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半夏阳光(散文)
昨晚看到一则一天前的新闻:7月21日22时03分,四川省阿坝州理县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理县地震?我一激灵。我们7月4日离开理县,至今不到二十天。那个城市的样子还历历在目,小巧,秀气,群山环抱,一水穿城。城市顺山势而建,依地势倾斜。那个闲适的小城,不知道受到地震破坏没有?
上网查了一下,大于3级、小于4.5级的地震虽然是有感地震,但一般不会有破坏力。给半夏阳光的女主人发了条问候微信,她回答“一切都好”。虽然如此,我猜想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她们和住宿旅客免不了会慌乱。因为那一刻没有人知道地震的级别、地震会有多大的破坏力。
半夏阳光是我们川西行第二晚所宿的一处客栈,位于理县县城一隅。7月3日,我们游玩了都江堰、卧龙大熊猫基地、桃坪羌寨后,按计划宿理县县城。为什么要宿理县,除了理县是藏羌走廊的要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海拔不高,1800多米的海拔不至于让人感到不适。我们这一路,最要紧的是避开高海拔城市住宿,这是大家的共识。
水沿山走,路沿河行。群山掬出的杂谷脑河贴一面山体流过,不知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傍晚时分,我们到达理县县城。我们预定的民宿所在片区看起来像一个人口不多的小镇,紧临河岸,紧贴山体。整个片区不是客栈就是饭店,还贴心地在街角醒目处立了石刻示意图。车子沿导航开到客栈门前。瘦高个子文质彬彬的店主出来迎接我们,并指挥着停好车子,引导我们进屋去到前厅。我这才发现停车处是客栈后门,厅的另一侧有个很有设计感的小院儿。半人多高的石头院墙,不是羌人那样由薄石片砌就,而是铁丝焊网,以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填充。墙头橙色的旱金莲大朵小朵开得正好,像听到唤门声的女子,施施然探出头来。花簇旁嵌一块儿黑底白字的匾额,书汉语和藏语“半夏阳光”两行字。这几个字真好。半夏,没有初夏的冷热不定,也没有夏尽时的燥气与疲惫。半夏是夏的鼎盛时期,就那么夏木阴阴,生机盎然。半夏阳光,明明很炫目,却因为一个“半”字而多了温和,多了谦恭。居然还有logo,是一只小猫。小猫勾头回望,面前投下一片颇有意趣的影子。院顶搭了花架,院内做了铁丝网隔断。隔断根部砌了水槽,里面种着不知名的花卉,近旁种着金钱草、墨兰、绣球等。墙上栽种花草的小花盆一只只整齐排列,小猴子一样吊在墙头。到处是花草,让人眼花缭乱。细细看,又处处匠心。院内的铁丝网隔断上一块木头匾额,书红色“半夏”二字,黑色的logo下方是宋代王炎的一句诗:“好花迎客亦嫣然”。
厅里也颇有艺术气息。蓝色的家织布帘子素朴而有质感,原木的茶几和长凳无不保留着木头的原貌,却锃光瓦亮。前台刻意设计了下嵌式,看上去包容性很好,又不会给客人以高高在上之感。总之,院里院外,很艺术,还有点儿私人会所的低调和奢华。
我没有上楼看房间。我在杭州住过民宿,简约,干净,只是空间有些局促,想来这里也差不多。但就旅游来说,惠而不贵,就是最好的。再说,这庭院如此幽雅,真是加分。只是没有空调。
晚上怕你们会觉得冷呢。女主人说。
这院子里全是花花草草,蚊子也多吧?
没有蚊子的。蟑螂什么的都没有。
这么好的地方?虽然有些疑惑,但没理由不相信,毕竟晚上我们就可以来验证这些。
我们决定先出去吃晚饭。沿途经过其他家民宿,虽然风格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点:花花草草多。俯仰皆风景,这个小区,让人赏心悦目。
客栈老板推荐的天麻火锅鸡居然又便宜又好吃。鸡肉鲜嫩,鸡汤鲜美,还有香香的辣椒蘸料。同行的大美女小美女早把节食减肥忘到九霄云外了,一任味蕾开花舞蹈。吃完了才感慨:没想到在这充满异乡风情的偏僻县城,能吃到这么好的火锅鸡!不如我们回去也开个店吧。
后来听客栈女主人说,还真有人加盟了那家火锅鸡,把店主请过去培训了一段时间。
“不过那个蘸料方子没有给出去,都是从这里发过去的。”
这是必须的。保留一点儿独家秘方,方能保护自家生意的市场竞争力。好吃又不贵,已经算得上良心商家了。
出了饭店,天飘起了小雨。我们怕雨下大,快速回了客栈。途中看到房檐下一排妇人闲坐聊天,若无其事,心中有些疑惑。到客栈,女主人说,我们这里就这样,几乎天天有雨,晚上下早上晴。方明白那些人为何看到下雨无动于衷。
我们终究是有些不放心,从客栈拿了两把伞出去。夜色清幽,街上行人了了。当街十字路口也并未安装红绿灯。我们往河边走去,一路回味着鸡汤的美味,闲聊小城的闲适,猜测县城的人口。有当地帅哥听到了,说理县共有四万多人。这么少!虽是意料之中,还是有些感慨川西山区的地广人稀。
还未过马路,便听到哗哗的水声。杂谷脑河河床深陷,岸上装了护栏。铁栏杆上雨水未干,给人一种错觉,仿佛是河里溅起的水雾。山风顺河道吹来,原本清凉的夜又多了几分寒意。举目天空幽深莫测,回看人间夜色阑珊。忽然想到故乡的村庄和小河,记忆与惆怅也像那河水,开始哗哗流淌。
终于回到客栈,终于进到我们的房间,城市宾馆大床房一样的配置,可打眼看去又那么与众不同:洗漱台上方很随意地横了一根枯枝,挂着一方园镜。许是觉得镜子背面不够艺术,用绳子绕了个古朴的底衬,从背面看便又是一件古朴的饰品。居家样的花色床品多了些温馨,床头灯是少了尖顶的斗笠,富有年代感的黄褐色对开花格木门虚掩,古朴的梳妆台安于一隅。室内温度适宜,当真无需空调。打开木门,是规整的木条围挡、半敞开的阳台,与山隔路相对,分明触手可及。阳台上躺椅圆几,兀自惬意。我打个寒噤,急忙回屋。
先生却走了出去,说,你不出来坐会儿吗?
太冷了。
有那么冷?
我不语,随他去。果然不出所料,五分钟后他便进了屋,关上木门说,这山里也真奇怪,屋里屋外温差那么大。
次日晨,我穿好外衣推开木门,果然是个大晴天。这周围的山上植被似乎不够茂盛,可对面山上却有几棵大树,树后隐约可见建筑一角,整洁的台阶一路上去,亦被大树遮挡,不知是什么所在。后听同伴说是理县烈士陵园,他们早上去看过了。网上查了一下,理县烈士陵园是为纪念成阿公路(成都至阿坝)修筑时牺牲的筑路者而建。成阿公路是阿坝通往外界的第一条公路,由三万多工人历时四年零八个月建城,从而结束了阿坝地区“无一寸公路”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91名筑路者牺牲,平均每推进两公里半就有一名工人献出宝贵生命。
唉,大山啊……如今,理县百姓面山而居,却无出入之迂。愚公到底没有把山移走,愚公到底也把山给移走了。
我们收拾好行装,和客栈男主人告别。这一处宅院,前院种花,后门种花还种菜。丝瓜藤沿竖杆向上爬,卷心菜像绿色的花朵,伸展着花瓣拥抱阳光。这里的人们,在挖空的木头里种花,在水泥砌就的池子里种菜,把每一寸泥土利用到极致,他们守着不多的田地,经营着生活,也经营着心情。
我想起那种叫半夏的药草,有一个别名就叫守田,适合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半夏生于夏至日前后,阳光足够充足时缓缓醒来,欣欣然钻出地面,啜饮雨露,饱餐阳光。忽然觉得,那一处缓坡地带很美、很有情调、很适合居住的唤作半夏阳光的小客栈,和那种叫半夏的药草很有几分相像,无论生存环境,还是生存状态。岂止客栈,理县县城也是如此。
我们一路上行,去找核酸检测点,顺路感受了一下白天的理县县城。这个受四面群山呵护的小城刚刚从梦中醒来,开始迎接第一缕晨曦。杂谷脑河穿城而过,高高的理县大桥沟通两岸。阳光照亮了山体,公路和杂谷脑河隐藏在阴影里,像两条并行的巨龙,匍匐于地,深陷于渊。
理县,一个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城镇,一个现代旅游藏羌走廊的驿站,没有漫天要价的商业气,让人感受到的依然是淳朴的民风。虽然只有一宿之缘,我还是因此认定那些经营者的抱诚守真,并因此喜欢上了那个城市,记住了那个城市。
祝贺石语妹妹又一篇佳作诞生。顺致夏安!
川西处处美景,但因为一直在路上,真可谓走马观花。我们时间还是紧了些,要深度游才好。
大哥中午也不休息,辛苦了,感谢!遥祝夏安!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谢谢二姐,二姐的游记更大气,也希望能读到更多二姐的游记。早安!
游记文,不够深刻,希望能刻下一点时光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