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积德行善传家久(随笔)
人的品德是随着气量的增长而提升,而人的气量,则由他的见识而增长。如果想让自己的品德获得提升,就得使自己气量变得更加宽宏。要想让自己气量更加宽宏,就得多积德行善。
心存善念,口出善言,常做善事,广结善缘,心作良田,善为至宝!在日常生活中我谨遵家训,乐于助人,积德行善。平时遇到问路的,我总是热情帮助。遇到发生小摩擦吵架的,我也是主动出面调解,一般情况下总能握手言和。有一次我正在公路边散步,有一个买鲜桃的老汉,三轮车胎跑气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在路边愁眉不展,急得满头大汗。我见此情景忙安慰老汉,并帮他联系了修补轮胎的师傅,解决了燃眉之急。这虽然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体现的是积德行善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美德,善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每天点点滴滴的累积,是真与善本性的必然。
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诏书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事虽小,体现的是社会风尚,社会美德,好家风的传承。多做善事,日行一善,其福必厚。心存善意就是一种修行,善恶只是一念之间,即便是微不足道也会影响他人,影响社会。心存善念,口出善言,常做善事,广结善缘。
好的家风需要善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来自亲人语言伤害的杀伤力往往最大。一句无心之语,可能都会成为对方心头久久难愈的伤痕。家人更需要温柔以待。去赞扬和感谢,不要觉得理所当然;去鼓励和肯定,不要讥讽和嘲笑;去商量和建议,去走心地回应,不要敷衍了事。沟通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最好钥匙。大至国家矛盾,小至个人误解,无不是通过友好的沟通化干戈为玉帛的。
好的家风需要善行。古人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厚德载物,厚德养家。”范仲淹很小的时候,曾经找过一个算命先生。他见面就问:“你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
算命先生吓了一跳。就问范仲淹:“小小年纪,如何口气这么大?”
范仲淹很不好意思地说:“那你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有些纳闷地问:“为什么这俩志向差这么多。”范仲淹回答:“因为只有良相跟良医可以救人。”算命先生听后,很是感动,对范仲淹说:“你有这样一颗善心,将来一定可以当宰相。”范仲淹后来成为朝廷重臣,他救济学子,减少徭役,建立义田,善行惠泽天下。还利用自己多年节省下来的俸禄,在老家创办了义庄。其后代绵延,并将他的善行作为家风延续下去,代代相传,人丁兴旺,家族成材者无数,家业兴旺发达。
行善之人心充实,积德行善无灾祸,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内心善良的人,往往能塑造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刘伯温隐居后,有一次夏日赶路,十分口渴,正好路过一户人家,于是向女主人讨水喝。结果女主人舀了一瓢水,却在水中撒了一把秕谷皮。本来赶路就已经十分口渴,还要被女主人如此捉弄,可是怎奈方圆几里只有这一户人家,刘伯温只好一边吹一边慢慢喝。休息好后,女主人得知他会看风水,就请他帮忙选择一块好地方,他想着女主人如此对自己,就随手指了一处不好的地方。
十几年之后,因缘巧合,他再次经过那个地方,却看到当年那户人家家富儿孝,他很是奇怪。这时女主人认出了这就是当年给自己指点风水的先生,对他千恩万谢,还把他请进了家门。在席间刘伯温问起当年为何撒秕谷之事,这时女主人笑着解释道:当年看你赶路着急,又是满头大汗,若是让你猛灌解渴,不仅解不了渴,还会让你生病,因此撒秕谷让你缓缓气,慢慢喝。
听了女主人的话,刘伯温才知道自己是误会了。感叹道,善良之家不用看风水,哪里都是有风水的福兴宝地!其实,风水好坏与外物无关,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人品。再坏的风水,都抵挡不住人的光辉。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便笑,你哭它也哭。心存善念,便会迎来更多美好事物。日日行善!福报不断!日日行善!理得心安。你的善良里藏着你的福气,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都是正人君子,仁爱慈善。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社会更加美好灿烂!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人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行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积德不但有利于家庭兴旺发达,还有利于家庭成员走入社会,获得更多的好机会。谨遵家风,多积德行善。家风是日积月累,代代相传的精华。饭后饭余,抽出时间整理一下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积德行善也包括施恩勿念,受恩莫忘。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一个善心,一份善念,那只能是积攒一份功德的福报,那么如果每天发善心,每天都会有一份功德的福报。
家风是一个大家族的传承根本,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家风是家庭的立足之基。良好的家风对下一辈人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决定着子女们出门在外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底气。好的家风、家训才是家庭真正不贬值的遗产。爱出爱返,福往福来,替人着想,广结善缘,行善积德惠及子孙后代!
积德行善传家久远!
写于2022年0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