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耕耘】【八一】悠悠山水情(散文)
一
傍晚时分,打开QQ,发现社团文友乡笛的头像变成了一幅竹林图,那一根根粗壮的竹子笔直挺立,青翠欲滴,远处的阳光烘托出温暖明媚的背景,清新动人。
当乡笛告诉我这是他家乡的竹子时,我的脑海倏地展现出一幅画卷:“村后的一座大山,门前的一条小河,还有麻窝田里的一片竹林,那涤荡着心灵的一丝微风,扫拂了城市的喧嚣。”这是乡笛在《故乡情》中勾画出的美丽的家乡。山环水绕,开门见竹林,风景优美。大抵多竹子的缘故,这个村取名“小竹苗村”,乡笛打小生活在这里,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
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山里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练就了他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格,就像他家门前的竹子,具有坚劲之节,不屈不挠。
乡笛很早就跟随父亲学会了打田、插秧等劳动技巧,辛劳的汗水也换来了丰收的喜悦。就像他在《麻窝田》中写的那样:“是它让我流汗,让我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了美好生活。”感恩生活的馈赠,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
他高中毕业后,在村小做了一名代课老师。原以为会当一辈子“孩子王”,没想到几年后被王家坪信用社录取,成为一名信贷员,负责西安村和红岩村的收存贷款工作。 这两个村一南一北,山路弯弯,行走艰难,他每天三更起,打着手电赶往村里,走东家到西家,负责群众收款贷款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短短三个月,跑遍两村500多户人家,对每家每户情况了如指掌。
六个多月后,乡里让他兼任团委副书记,承担两村的帮村联点工作。他不辞辛苦,业绩突出 ,第二年五月,被上级提拔为乡武装部长。从此更加勤勉踏实,兢兢业业。
有一次,他和同事下乡,恰遇一农户木房子突然失火。他立马赶到现场,组织村民奋力灭火。救火过程中,被滚滚浓烟熏晕,摔下高坎,伤势非常严重,幸亏送医院抢救及时,才脱离生命危险。事后因工作出色,表现良好,被党组织吸纳,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以后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先后担任多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他扎根基层,深入实际,足迹踏遍息烽县的山山水水,在脱贫致富路上急群众之所急,为乡亲们办实事。他在《党在我心中》一文中写道:“多年来,我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从未辜负爸妈的期望,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在养龙司乡任乡党委书记时,因地制宜,帮助群众找致富新路子。种菜比种粮收益高,当两千亩莴笋喜获丰收,销路又成为问题。不能让群众辛辛苦苦种植的莴笋烂在地里,乡笛决定带领乡镇干部一起帮乡亲们销售莴笋。在省农贸市场,他们拉来的莴笋因为品质好很快被抢购一空。之后,许多商贩慕名而来,追随到田间地头订购,签订合同付定金,方便了群众卖菜,他们逐渐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买菜的书记》一文详细介绍了当时他们帮群众卖菜之事,在当时轰动一时,被《贵州日报》《每日电讯》等多家知名新闻媒体采访。
西望山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仅有几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连接着外面世界。生活靠肩挑背驮,赶一回集,两头摸黑走夜路。遇上急病重病,只能靠人抬,在崎岖的山路上,与死神赛跑。有些危重病人还没来得及送到医院,就在半路上停止了呼吸,让人唏嘘难过。
1996年6月,乡笛调县上担任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局长。到任不久,他马不停蹄,多次到县交通局找领导,又辗转到县有关农业部门去游说,请求修老家公路。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筹集到6万元修路款。经过乡亲们齐心协力,终于修建了一条约15公里的乡村公路。
他在文章《故乡的路》中描写了当时修路的情景:“终于到了动工那天,寨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纷纷来到工地,你挖地他抬土,在村干部和技术员的指导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大家有说有笑,边说边做,那场景真是比过年还要热闹。”要想富,先修路,从此老家人不但出行方便快捷,而且山里很多农产品也及时运到山外销售,乡亲们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宽,越顺畅。
二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乡笛情系大山里那一片热土,始终不忘为群众服务的初心,三十多年如一日,悠悠山水陪伴他走过每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为他的业余爱好——写作带来了灵感,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1989年5月6日,对乡笛来说,是一个欢天喜地的日子,他写的新闻稿《黑神庙区共青团组织积极培育科技小星火带头人》在《贵州科技报》发表了。从此,他喜欢上了写作,就像决堤的河水一发不可收拾。
无论多忙,乡笛总是随身揣着一个工作笔记本、一个写作采访本,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晚上加班整理,写成文章,不断地给省、市、县广播电视台、报刊投稿。”确保每天写1篇稿件,每月有1篇以上文章见报。“多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写作丰富了他的业余生活,已深深融入到他的生命里。
“我认为写作要根植于群众之中,切实反映老百姓的心声。”他的文章秉承正义之道,鞭挞丑恶,弘扬正能量,不畏强权,不随波逐流。有些揭露真相的文章发表后,还遭到恶人报复,但他毫不畏惧,运用法律武器维权。他拥有做人的良知,字里行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对一个领导来说,尤为可贵。
去年春天,乡笛经熟人介绍,扣开了江山文学的大门。因为他曾经担任过乡武装部长,喜欢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于是毫不犹豫选择“八一文学”。又想到自己出生在大山深处,对老家的一山一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于是就以“乡笛”作为江山ID进行注册。竹笛声声,让他想起老家门前那一片竹林,竹叶沙沙响,那是熟悉的乡音。
乡笛后来说,他第一眼就喜欢上江山文学,是因为主页上的清新脱俗的山水画深深吸引了他。那幅画就像他故乡的山水,既熟悉又唯美,进入江山,感觉就像回到自己的故乡,有踏实安稳之感。吾心安处是吾乡,我对他的话确信无疑。江山文学以独特的魅力成为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乡笛有较深厚的写作功底,写文章速度快,让人惊叹。去年四月份,发文七篇,当第四篇《故乡情》获得精品时,更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江山文学,先阅读几篇精绝品,然后开始写文。他对写作如痴如醉,甚至达到忘我境界。
他将业余时间全部投放到写作中。去年冬天一次,他患了感冒,头昏脑胀,还不忘写稿。写着写着突然昏倒在电脑旁,家人吓坏了,急忙将他送往医院。住院期间,医生叮嘱他得了重感冒,要好好休息,千万别劳累。妻子也劝他,写作又不是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没必要那么拼命。他说:“给社团一周投稿一篇, 这是自己心中做出的承诺,必须守信,要不然我心里难受。”感冒还没有好利索,他又钻进电脑,开始写文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跟自己较劲。第二天,当文章《买房那些事》缀上红豆时,他的感冒竟然一下子轻松了。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不曾想写文亦如药也,竟然可以治感冒。他自我调侃道。
节假日对很多人来说,是难得的放松机会。去年国庆节放假,几位难得一见的好友约乡笛去一个新开发的景点旅游,借此机会让他放松一下。但他婉言谢绝,一心一意爬格子,因为他要完成一周至少给社团写一篇文章的写作任务。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乡笛在基层工作几十年,深深懂得调研的重要性,写文章也是如此。为了让《故乡古井》《那年过年》等文章更贴近生活,真实可信,他经常深入老家大山村,和乡亲们交谈,获取真实资料。文章发表后,获得知情人一致好评。
江山的精品制度对作者是一种激励,但是,如果连续好几篇文章没有被加精,作者写文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有一次,乡笛老师问《二哥的婚事》未加精的原因,我怕伤他自尊,温婉地告诉他,一般来说,散文要求情景交融,能引起读者强烈共鸣。他又打破砂锅问到底,让我指出文中具体存在的问题。看他认真诚恳的样子,我直言不讳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是语言表达不够生动形象;二是叙事成分重,情感平淡。并具体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但是习惯成自然,有些问题短时间内难以纠正,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还需一个过程。
三
咬定青山不放松,乡笛对文学的执着和坚韧,让人心生敬意。有时,我看他修改过的文章,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就亲自操刀。乡笛收到修改稿后会认真和原稿对比,一个字也不放过。之后,还会说出自己的看法,偶尔还会对我修改的地方提出质疑。他对文章一丝不苟,务真求实态度,令人刮目相看。
一篇文章需要多次修改,乡笛不耻下问,向社团优秀作者请教写作技巧。他修改《浪子回头金不换》时,经莲儿指导后,领悟出文章选材要精当,突出主题,详略得当等写作要领。之后,在他的文章中,选材不再有问题。
他创作出多篇散文后,又尝试写小说,乡笛第一篇小说《错爱》新鲜出炉后,让燕山客帮忙指正。燕山客擅长写小说,他快人快语,对《错爱》进行了修改后,并直截了当指出乡笛写过的文章普遍症结:文章像写工作总结,公文意味较浓。这可能是乡笛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缘故,这一锤敲得很重,让乡笛呲牙咧嘴,但他心悦诚服。从那以后,他下定决心改正根深蒂固的毛病。几个月后,当《记忆中的理发》发表后,大家惊喜地发现,乡笛文章表达简洁生动,情感真挚厚重,比以前文章更富有感染力了。
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乡笛修改文章的能力日渐增强。他现在能独立修文,每完成一篇文章,自己先仔细阅读,修改几遍后才投稿。我开玩笑问他其中缘由,他说这是拜社团文友所赐,还和当编辑分不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乡笛老师编辑文章时,认真研读作品写作技巧,取其精华,不断吸收应用。他身兼八一社团编辑,白忙工作忙,晚上才有时间编发文章。好多次,他给我发消息说,晚上还要开会,社团文章可能要迟发。我建议让其他编辑老师帮忙,但他坚持自己完成。“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他经常用这句名言自勉。无论晚上休息多晚,他都能写好编按,保证第二天按时发表。
没有辛勤的耕耘,哪有丰收的喜悦?乡笛来江山不到一年半时间,创作文章66篇,精品达46篇,获得“江山之星”荣誉称号。多篇文章在江山微信推广,点击量均超过一千。自从担任编辑一职以来,他每个季度都被江山评为“优秀编辑”。
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乡笛的笔尖变成了优美流畅的文字,而他对家乡的热爱也如故乡的小河般,在字里行间缓缓流淌。他临近退休,却幸运地在江山找到了新的舞台。他的文学创作,如同埋藏地下的种子,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生根发芽,焕发出蓬勃生机。
江山无限,有很多感动的人和事需要理解和挖掘,乡笛老师的工作经历丰富多彩,他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勤勉自律,吃苦耐劳,让人感动。在江山辛勤耕耘,有目共睹,不到一年半时间,写出了近五十篇精品,让人羡慕,值得学习。
再次感谢老师辛苦编辑,祝秋日快乐!佳作不断!

老师留言情感真挚动人,鼓舞人心,让人感动。祝老师秋日安好!创编愉快!


乡笛老师不管是对工作还是写作都很认真、执着,精神难能可贵。
老师文章让人爱不释手,是学习的典范。感谢老师热情鼓励,祝老师秋日安好!期待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