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炒面香(散文)

精品 【东篱】炒面香(散文)


作者:丁文书 布衣,13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21发表时间:2022-08-15 17:55:37
摘要:夏日的傍晚,天气炎热,散步后信步走进超市,意外看到了多年不见的炒面粉。家乡有吃炒面的传说故事;老母亲在炎炎夏日为家人炒制面粉;上中学时饥肠辘辘的时候又是炒面帮助解了饥饿之苦。回家吃着炒面,我不由得再一次想到了家中年逾鲐背之年的老母亲。

【东篱】炒面香(散文) 炒面?真的是炒面?在超市的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从古老岁月走来的炒面!炒面,有着简易的真空包装,上面的字迹虽小,但瞬间就锁定了我的目光。里面略显焦黄的面状物,分明就是久违的温暖啊!我眼睛泛亮,小心地捧起一袋,仔细端详起来,许多久违的画面拂过脑海。
  
   一
   老家淮安很早就有六月初六吃炒面的习俗。相传,淮安东门外就是大海,穿城而过的“废黄河”扑向大海,那里是古黄河的入海口。那时黄河年年泛滥成灾,人们以为是海龙王作怪,就修建龙王庙,敬起龙王爷。结果,庙修了又冲了,冲了再修,花费了许多钱物,还是无济于事。应了那句话“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求神不如求己,一次大灾过后,人们痛定思痛,开始疏浚河道,修筑堤坝。
   修坝是一项辛苦的工程,男人们由于长期在河边干活,湿气大,带去食用的面馍,放不了几天就变味变质。后来,有个叫善姑的姑娘想出办法,她把面粉炒干,让筑堤的家人们带去用开水冲着吃,果然能存放很长时间。从此,人们都学着善姑的做法,每逢“六月六”,即入伏的第一天,家家户户制作“炒面”,以备漫长夏日的不时之需。于是,古城淮安的每一个角落就经常能闻到“炒面”的诱人香味了。
   传说无法考究虚实,但炎炎夏日,炒面不易变质,的确是真的。乡亲们在田间辛勤劳作,回家省却抱柴做饭的辛劳,冲水稀释一碗炒面,方便且耐饿,那倒是毋庸置疑的。
   家中兄妹五人,我年纪最小。哥哥姐姐们上学的上学,干活的干活,五六岁的我成天像影子一样紧跟在母亲身后,所以能经常看到母亲炒制面粉的情景。老家厨房不大,只容得下三四个人站立其间。老母亲左肩搭着湿毛巾,点着灶膛里的柴火,把锅洗净烧热,再把半面盆面粉倒进锅里,然后挥动锅铲用力翻炒起来。锅铲是炒面的指挥棒,炒面一团,很不好指挥,但在锅铲的麾下,很听话,铲子和锅底碰撞出悦耳的声音,也给炒面上了柔和的颜色,炒面渐渐变色,看着就有了食欲。添火要少添,起火要软,翻炒要勤,铲翻得匀,母亲在灶膛间、锅台前不停地忙碌,时不时用毛巾擦拭一下满脸的汗水。我最喜欢看锅中面粉的颜色的悄然变化,香气也逐渐飘满了整个厨房。渐渐地,面粉全都变成焦黄状,母亲这才停止炒制,将熟透的炒面重又装进干燥的面盆中,摊开,进行冷却。她不放过炒面的香,深嗅几口,却就是不舍得吃。一切忙得妥当后,母亲拿来一只小瓷碗,放进半碗炒熟的面粉、半勺白糖,又倒进开水,慢慢拌匀,小心端到堂屋的桌上,开着玩笑嘱咐我:“先喂喂我家小馋猫,慢一些吃,别烫着!”我有滋有味地吃着,母亲坐在旁边的凳子上,轻摇着芭蕉扇,凉风习习,吹过了母亲,又吹到了我的脸上和身上,驱赶着蚊虫和暑气。我也失意母亲吃,母亲就像没有看见,自顾摇着扇子,生怕香气也跑了,希望香气也进了我的肚子。
  
   二
   上了中学,伙食很差,基本上都是早晚一块馒头、一碗加了碱粉熬花的米粥,中午半盒米饭、一碗青菜豆腐汤,难得在清汤寡水上面见到一两片薄薄的肥肉片。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哪里够?一天中多半都处于饥肠辘辘的状态之中。上课时,经常能听到“左邻右舍”肚子里发出咕咕的叫唤声。每逢星期六下午大多数同学都已没有心思听课,一心巴望着能早些放学,早些回家,早些填饱空瘪的肚皮了。
   在家加了餐,鼓胀了肚皮,星期日下午精神抖擞地回到学校。此时我的书包里除了课本外,还多了不少零食,一年四季带的最多的便是母亲亲手备好的炒面。晚自习后,同宿舍要好的几个人,兴致勃勃地冲好炒面,就着大头菜、咸萝卜条,津津有味地吃着,冲好的炒面,在每个人面前轮流过目,大家说笑着、品尝着,还时不时到别人的碗里抢一勺,再到他的钵子里捞一筷,那兴奋劲就好像吃了山珍海味一样。因为人多的缘故,这样的美好时光也只能维持一两个晚上,紧接着便是下一个周期的轮回了。
   炒面,黏糊了同学间的感情,曾经遇到同宿舍的同学,他就说,想起当初吃炒面的前景,就好像闻到了炒面的香。我的炒面曾经就毫不吝啬地冲给他喝过,因为他家还赶不上我家,吃炒面也算奢侈。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迅速改善,曾经风靡一时的方便面都已渐渐落伍,“宅急送”“美团”“饿了么”早已成为年轻人的新宠,他们当中,能有几个人知道炒面、吃过炒面的呢?今天在超市里能和炒面偶遇,我发自内心地感到亲切和惊喜。
  
   三
   走出超市,回到出租屋,我没有停歇,迅速冲泡了半碗炒面。夫人疑惑不解:“晚饭吃那么多,这么快就饿啦?”我笑而未答,夫人家条件比较好,她哪知道我和炒面之间的那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呢?
   没有蜂蜜、没有白糖,就着榨菜丝我细心品尝起来,小麦的清香味瞬间在我的鼻息间、口腔里萦绕。吃着吃着,我突然萌发了一个念想:乌鸦尚知反哺,我就不能抽时间回到老家,也给年逾鲐背之年的老母亲冲泡一碗这样的炒面吗?
   母亲会炒炒面,可从未饱餐一顿炒面。她过了一辈子的穷日子,但对儿女的饮食却从不将就,炒面是哪个时代可以拿得出手的美食,母亲曾说,别说那些桃酥点心,无非就是掺点水弄成个样子,炒面一点也不比桃酥差。妻子问我买那么多炒面,要吃多少天,我告诉她,回去和母亲一起吃炒面,回到曾经温暖时。
  

共 20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质的散文。作者侨居镇江,超市闲逛,无意中发现久违的家乡淮安美味——炒面,引起了作者的回忆。文章先是介绍了炒面由来的传说,再讲述母亲为家人制作炒面的过程,满屋炒面飘香,母亲为“我”先冲上一碗,此刻独占着母爱,心中窃喜;过些年,作者已是少年郎,在外求学,宿舍里大家分享者各自带回地美食,作者带的最多的是炒面。超市回来,“我”迫不及待的冲上一碗炒面寻找儿时的味道,炒面馨香,母亲的面庞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作者有了立马回到90老母身边,为母亲冲上一碗炒面的冲动。心心念念的炒面啊,孩子无论长多大,走多远,也永远走不出母亲制作,冲泡的味道!文章布局合理,介绍详尽,以“炒面”为文眼,串联起童年时,少年时与炒面的不解之缘,突出了情亲,是一篇不错的散文,推荐阅读,感谢赐稿东篱,问您文丰笔健。【东篱编辑:天方夜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820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8-15 18:07:30
  每个人都走不出童年,走不出母亲做出的饭菜香。一碗简单的炒面,说尽历史由来,制作过程,宿舍温情,母亲老了,“我”要为母亲调制一碗炒面,一起回忆曾经的柴房,舔着锅底的火苗,和火苗映衬弯着腰,翻动炒面,母亲慈爱的面庞。祝老师秋琪!
回复1 楼        文友:丁文书        2022-08-16 10:27:18
  谢谢老师的用心编辑和精彩点评!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8-15 18:53:14
  炒面,是曾经的一道美食,如今,炒面只是作为一种怀旧而存在,怀念曾经的香,感恩当下的好。美食的概念,不应该只是好吃,犒劳着舌尖,还有一种情感在其中,母亲的味道往往决定了美食的味道。这个说法我同意。怀才抱器拜读。问候作者秋祺,谢谢投稿东篱,希望在东篱收获创作的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丁文书        2022-08-16 10:33:56
  感谢社长!祝夏日愉快!
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08-15 21:12:31
  炒面,也经常吃,吃的就是面的味道,然而作者赋予情感在里面,就不仅仅是面的味道了,而有母亲的味道了好文,向作者学习,问好作者。
4 楼        文友:白玄        2022-08-15 21:52:47
  由超市的炒面联想到家乡的炒面,再回想家乡的炒面在那吃不饱的年代给我带来的喜悦雨满足感,与同学分享的快乐,再想到带一些城里炒面给母亲尝尝,是不是家乡炒面的味道。叙事真实,感情诚挚,描写细致,内涵丰富。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08-16 11:16:06
  我也吃过炒面,那是一种特有的香,现在吃,可能吃的是一种情怀。文章感情真挚,叙述沉稳,文风朴实,好文,欣赏,学习,祝秋安!
带着影子散步。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8-16 14:39:20
  此文篇幅虽短小,但内容精干,语言凝练,情感饱满,是一篇难得的好散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秋好,期待佳作不断!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8-16 17:00:14
  读着读着,便闻着炒面香了。一篇不错的短小精悍的散文,儿时的记忆是永远挥不去,炒面香的味道——母亲的味道已经刻骨铭心,拜读好文,学习点赞。祝安!
8 楼        文友:丁文书        2022-08-28 08:18:17
  由衷感谢各位老师的厚爱!
用文字记录生活,抒发情感!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