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我从秋天来,又到秋天去(散文)
这些年,秋在我心上,是愁,是痛,是荆棘,是不能触碰又不得不走的过程。甚至走个路,都能受伤。
一
下午五点半准时下楼,去走我的每天都要走的六公里的路,为了走路而走的路。
走出小区,走向人行道,忽然发现太阳似乎与往日不同。以前这个时候的太阳是橘红色的,柔和的,圆圆的,远远地挂在天边,像一位娴淑端庄的女神。而那天的太阳像个久病不愈的患者,残白无力萎靡无神,让人想起寒冬里朔风呼啸的傍晚,冰冷而萧索。
西边的天空一片土黄,它映照下的树木,行人,马路,小道,以及路上行驶的车辆,竟然全都黑白入色,一种压抑和沧凉直冲视觉。久违的孤独瞬间包围了我。
天苍苍野茫茫,黄沙漫古道,夕阳西下,枯藤老树昏鸦,伴我形单影只,孤旅天涯……
各种意象环绕,一时走不出那片苍茫与哀伤。完全忘记了就在几分钟之前,我刚刚换上一件淡紫色半长袖的薄羊毛衫。整整一个夏天都是黑白两色,冷不丁换一种颜色竟然让我眼前一亮,再配一条修身的黑色长裤,镜子面前转了几个圈圈,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了一番。今天爱人没时间陪我,可以随心所欲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拿了耳机几乎是一蹦三跳地就出了门。
此时耳机里正响着那首我从十几岁就听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是谁把这版本加进了巴乌演奏,本来飘逸轻柔令人心旷神怡的葫芦丝,突然间因了巴乌的出现一下有了一份不绝如缕的柔情,这种柔软的东西对于一个孤独的人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我更加孤独了,而这孤独里还多了份无望的凄凉。我像被快乐遗忘被现代生活遗弃的流浪汉,可怜兮兮地困在这已经泛黄的历史镜框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中午时分还在念叨那几句“风微寒,日偏暖,叶落入笺续断篇。莫恨春短,月向中秋圆”,准备再给它们凑上几句成章成篇,此时此刻,那些个诗情画意全然消散,化作一缕愁丝与我在这郁郁的黄昏里寂寂而行。
剩下的几公里我走得特别慢。等我回返,路灯已亮。斑驳寂寥的路面上,我的影子影影绰绰跟随于我。一会儿在我前面,一会儿与我平行,一会儿又两个同时出现在左边,成三十度夹角与我共进。
它就这样,一会儿明一会儿暗一会高儿一会低,一会儿胖一会儿瘦,一直跟随我到楼梯口,楼梯口的灯烁烁地亮着,它不见了。
但黄昏还在。傍晚时分,万家灯火……
二
这些年,秋在我的印记里,就这么萧条着。
我在秋天里彳亍而行茕茕孑立,目光掠过长天秋水,风凉叶黄。
直到那一次,一个阳光很好的深秋。
我经过市中心一座桥的下穿通道。桥下,一条涑河由西北向东南,一路蜿蜒,沿河两岸为南北两个方向东西单行。我正沿河由东向西从桥底穿行而过。道路的左侧是一年四季都静静流淌的涑河,右边,是用石头砌成的桥身。石墙从桥底蜿蜒顺地势而上,一直延伸到前面的柏油路。在桥底与路面中间的那截石墙上,一枚鲜红明艳的叶子一下子闪亮了我的眼睛!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打在那枚红叶上,透明鲜亮!在晚秋的微风里,它在灰白的枝茎上霓裳轻舞,典雅而又高贵!
这曾经是一处生机盎然的爬山虎。春夏时节,这里郁郁葱葱,一片片苍翠的绿叶曾给了这条枯燥乏味的柏油路无限的生机。每每经过这里,无论生活多么寻常,这片碧绿总给人一份惊喜和愉悦。而今,每根枝茎都失去了光泽,每一片青绿都变成了灰白,地上满是凋落的枯叶,就在这一片萎靡之上,那枚叶子,用自己单薄的脉络,把太阳的光,调和成了秋天里动人心魄的红!这种红,用任何一种红色来定位都过于单调乏味。它没有因为周围的环境而颓废萎靡,风侵霜染却含而不语,一身青涩变通透,它红得这般深沉,庄重,真挚,深情,灼灼其华,遗世独立!
它永远都不知道,在无边落木萧萧下,满目尽是离别词的深秋,它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憾着我,似乎心有余温,遂悟得:人生至秋,大道至简,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来去皆随缘,去留都心安。
听梧桐,风声,雨声,向来只把平生诉。
看巫山,云散,云聚,相逢何必问归处。
三
朋友在云南,说,过来吧,带你散散心。随后发来一段视频。
视频中,几幢低矮的黄房子掩映在苍苍绿树中间,绿树前面的斜坡上是一望无际的紫柳花,下午的阳光像一双温柔的手,无限柔情地一一抚过那串串紫色的花,微风中,它们轻轻摇曳,仪态万千,风情万种。花海下面是一处开阔的绿草地。阳光透过云层,梦幻般地照在草地上,孩子们笑着跳着跑着,放出手中的长线,把一个个五彩缤纷的风筝送上了云端……
一曲音乐,如山涧清泉,简洁,明朗,舒缓。从天边从容地一路流淌,流过花海流过绿地,在光与影的交错重叠中,辗转,奔流,咏叹,呢喃,一路向前,直至镜头最远处,一潭平静如镜的水面。天光云影,物我两忘,沈醉不知身何处。
这么多年,第一次,秋天不再暗沉孤寂。
我跌落进从没有过的柔软里。如痴如醉。
忽然意识到,我需寻得一处这样的清宁,来滋养我的文字,没有了文字,我的灵魂也将干枯。一具躯壳,何以立命?
我们都是生活的赶路人,都需要这样的清宁之地休养身心。
“必须时常提醒自己,让疲倦的视线从物面上移开,从狭窄而琐碎的槽沟里昂起,向上,向着高远,看一看那巍峨与矗立,看一看那自由与辽阔,澄明与纯净。”这是王开岭在《精神明亮的人》中的一段话。
我向上,向着高远,寻找着自由与辽阔,澄明与纯净。
似乎与秋有着解不开的缘,兜兜转转,立秋后的第二天,梦里几多见南山,终到东篱步履缓。
缓缓地,我看东篱,感受东篱。
东篱的天空燃烧着火一样的激情,东篱的大地飘着蜜一样的清香。那些用文字织成的锦绣,有的耸立如高山,有的低沉如海涛。有的似小溪欢畅,有的如玉女温婉。在这里,树有树的风格,草有草的姿态。一朵花也含幽香,一片叶也擎绿意。
驻足,用心去感受去聆听,东篱也有音乐在流淌,那是一首壮丽的交响乐,时而灵动时而深沉时而柔婉时而刚健,在东篱这块大地上,辗转,奔流,咏叹,呢喃。
我从遥远的秋天来,一下醉倒在东篱的旖旎里。这里流光溢彩,缤纷绚丽,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心生欢喜。
这里也有平常的人间烟火。大家说说笑笑,文字在这里不再是冷冰冰的方块,像一只只玲珑的五彩蝴蝶,上下翩飞,传递着温情与欢乐,和谐与力量。怀才老师在这里带着他一大家子的俊男靓女,辛勤耕耘之外,看四时之景,听天地之音,极致的欢喜,让爱变得纯净美好。
这里就是我心中的清宁之地。
我从秋天来,又到秋天去。
东篱这边菊独好。
终于可以停止流浪的脚步,终于有了家的感觉。终于不再顾影自怜,终于可以仰头看天。
那个昏天黑地的黄昏,再也不会来侵扰我了。
我从秋天来,走到秋天的东篱。
安顿好心情,拂去尘土。这里有一个崭新的秋天在等着我,读书,学习,写作。
喜欢这样的日子,每天忙忙碌碌,却踏实,宁静。
以后,都将是我喜欢的日子,不只是秋天。
遥祝秋安!
秋来了,太阳像个久病不愈的患者,萎靡无神。天苍苍野茫茫,黄沙漫古道,孤旅天涯。一曲《凤尾竹》,化作一缕愁丝,黄昏里,“我”与孤影相随。遂悟得:人生至秋,大道至简,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来去随缘,去留都心安。兜兜转转,终到东篱步履缓。这边菊独好,秋色最宜人。两个秋天,两重景色,两种心情。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人生的秋天找到安放自己灵魂的地方。文章写的真好,寓意深刻,构思独特,情感浓郁,语言活泼。向月亮老师学习,秋日问好老师。
祝老师秋日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