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郑州二七塔·汲县大礼堂(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郑州二七塔·汲县大礼堂(随笔)


作者:严真 秀才,137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64发表时间:2022-08-16 14:20:40

日前,卫辉(汲县)大礼堂前,一纸赫然扎目的公告:卫辉市大礼堂已经权威部门安全鉴定为危房,请勿靠近!后果自负!一石激起千层浪,舆论一片哗然.
   卫辉大礼堂原名汲县大礼堂,建成于1959年12月31日,距今已经63年。在激情燃烧、如火如荼的大跃进年月施工建设,竣工后,与卫辉人民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初的饥荒岁月,目睹了文革的动乱,又见证了改革开放,汲县华丽转身为卫辉市,从而走向今天现代辉煌的铿锵步伐。虽然现在像个日暮沧桑的落寞老人,偏安老城一隅,但仍以“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心态,遥望着大禹湖那边,新城区蓬勃崛起的繁荣与喧闹。
   可以说,一座汲县大礼堂,半部卫辉现代史。既然鉴定为了危房,那么,是拆?是修?是留?是新建?前途未卜,怎能不牵动每一个卫辉人的心,牵动客居他乡卫籍儿女的心呀!
   卫辉大礼堂曾经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上甘岭》《小兵张嘎》《卖花姑娘》《少林寺》……至少是两代人的美好记忆;欢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大会、伟大领袖逝世的追悼、粉碎“四人帮”的喜庆爆竹、迎接中越自卫反击英雄凯旋的胜利锣鼓……每次重大历史转折,风雨之后的彩虹,都在大礼堂前的广场上空横空出世。大礼堂不仅是城市的标识,也是卫辉人心里的图腾。因此,我在浏览当地卫辉大礼堂封闭!是危房!的新闻报道,看到读者网民的留言,几乎众口一词,要求修缮,保留大礼堂,有人甚至说,谁拆谁是卫辉罪人,遗臭万年。云云。
   大礼堂已鉴定为危房,人命关天,安全无小事。面对现实,何去何从?
   1964年我来到郑州落户至今,曾目睹了郑州二七塔,经历的风雨沧桑,二七塔和大礼堂都是城市标识,郑州、卫辉人民对城市象征,都有近似的崇敬和热爱。过去二七塔是个15米高的简易木塔,据说是解放初,为举办一次农副产品交易会搭建的,因为在二七大罢工烈士就义处。从此,人民群众把木塔作为了缅怀二七烈士的纪念塔,口口相传,家喻户晓,对这座木塔,郑州人有着笃厚的感情。1971年木塔朽木难支,郑州市政府时称革委会,准备拆除,相当一些市民群众出于难以割舍的感情,希望不要拆除,如果新建,也应保持原貌,结果,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建成了现在宏伟壮观的二七塔。旧的木塔无与伦比,相形见绌,钢混塔同样被郑州人民所认可,所敬仰,所热爱,感情有加。之后,历届政府充分发挥二七塔的品牌效应,知名度效应,围绕二七塔,不断拓展商业文化圈,现在,这里既是革命教育基地和郑州人的乡愁记忆,也是寸土寸金的商业宝地,实现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大跃进年代建造的汲县大礼堂,修缮加固,修旧如旧,是卫辉人的共同期望。但是,能否如愿以偿,需要专家的意见。我认为一旦无力回天,让大礼堂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像郑州,拆除二七木塔,重建宏伟壮观的钢混塔那样,也不失明智之举。尽管我在有关回忆大礼堂的文章里,抒发过“汲县人民大礼堂挺住,别倒下!”的呐喊以及“大礼堂,珍重!”的深情。
   试看中华文明悠悠几千年,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名胜古迹、城市标识遍布神州,但由于岁月久远,风雨侵蚀,战火兵燹,重修重建的不胜枚举。例如,范仲淹“豋斯楼也”之岳阳楼,乃是滕子京贬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遂修的;再如,“昔人已乘黄鹤去”的黄鹤楼,因为1955年建武汉长江大桥,连地址都搬了家,1985年笔者出差,看到建在江边的蛇山上,许多游览者还信以为真这就是原汁原味原址的千古名楼呢!此外,“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滕王阁,也是1989年仿古的钢筋水泥建筑。恕我不恭,咱们卫辉的吕祖阁,同样是拆旧布新的嘛!因此,大礼堂拆除旧的重建新的未尝不可,同样可以是城市标识,同样是人们凭吊的乡愁记忆。
   不过,我认为,如果大礼堂经论证确实需要拆除,那片土地招标,也应该规划为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用地,不宜挪做他用,比如房地产开发。至于建设什么项目,最好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其实,开发商的智商都很高,不会干赔本的生意,大礼堂历经60多年,创立积累的品牌效益,价值连城,他们心如明镜,不会弃之如敝履。结合改建郑州二七塔的成功经验,以新建大礼堂那一片为中心,打造卫辉新的商圈,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非无迹可循。从而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一举两得,老板何乐而不为呢?
   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由于卫辉人民和大礼堂特有的感情,政府对大礼堂前途的决策,一定要慎之又慎,责任重于泰山。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内乡县古衙有副脍炙人口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凭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休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郑州市1971年改建二七塔的一届政府领导,至今仍被市民百姓念念不忘,衷心希望卫辉,今天对大礼堂正确决策的官员,青史留名。

共 19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细腻的笔墨,抒发了在家乡——卫辉大礼堂面临拆迁的时刻,发自内心的感慨。卫辉市大礼堂,经权威部门鉴定成了危房,市政府发出了赫然公告,警告百姓不要靠近礼堂,否则后果自负。家乡人对这个大礼堂有着深厚的感情,大礼堂的命运牵动着当地百姓的心。这里曾给当地百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从礼堂放映的许多老电影中,百姓得到了精神的力量,度过了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礼堂前的广场上见证了许多重大事件的横空出世。拆除它,会给百姓造成伤害,也不得民心。笔者从别城市中著名建筑的保留中,呼吁政府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保留下这个和百姓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建筑,让它成为当地的一个名片,为城市留下一处历史的记忆,成为百姓感情的寄托,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散文从历史的角度,博古通今,阐述自己的观点,为保护古建筑摇旗呐喊,很有见识度,精辟深刻,令人口服心服,产生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8-16 14:21:23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夏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8-16 14:23:22
  保护古建筑,为子孙留下一笔宝贵财富!支持老师的建议!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8-16 14:24:49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严真        2022-08-17 09:03:27
  感谢刘社长推荐拙文,辛苦了。祝老师健康幸福!
5 楼        文友:林火杉        2022-08-19 15:01:23
  文化的底蕴来源于历史。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回复5 楼        文友:严真        2022-08-20 09:51:32
  感谢林老师留言,祝健康幸福!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