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西装革履瓜皮帽(散文) ——卫辉一中新校区楼宇的命名
卫辉市一中,具有120年的辉煌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大学升学率在豫北地区名列前茅,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焕发的青春朝气,让古老而又年轻的卫辉一中,成为当地遐迩闻名的高中学校。
最近,占地600余亩的卫辉一中新校区,历经5年施工建设,已经全面竣工,新学期开学,这里将迎来莘莘学子的笑逐颜开,书声琅琅。从图片上看,新校园现代、优美、恢弘,主楼、教学楼、餐厅楼、寝室楼、文体艺术中心,十五座楼宇错落有致,造型迥异,雄伟典雅,巍然壮观,必将是卫辉城市的亮丽风景和举世瞩目的学校名片。之前,为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广泛向社会、师生征集新区教学楼的名称,经多次座谈、研讨、遴选,最后终于确定,掀开盖头,新鲜出炉了,可喜可贺。
学校在媒体上已经发布了命名确定的公告,按理,法定程序已经走完,但文末称,对以上命名,有什么意见,欢迎评论留言,既如此,笔者冒昧,说点看法。
从全部的楼宇名称综合评价,总体感觉,厚重历史感有余,时代激励感欠缺。楼宇命名全部是从古代文化中演绎引申出来的,例如,主楼曰“帅正堂”,出自《论语.颜渊》,释义:帅,即率先垂范;正,即正人正己,寓教师之道德。6栋教学楼皆以苑相称,如“崇本苑”是学校前身,清末的崇本书院,其他“苑”亦然。宿舍楼,静思楼,出自《荀子.解蔽》,“辟耳目之欲,而远蚊牤之声,闲居静思则通”之静思句。餐厅云,宜淇楼,“宜”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意为菜肴,等等。好在,文体艺术中心、信息中心、实验中心,没有沦陷,仍以其功能命名,否则,进入校园只闭目聆听,真要穿越时空回到百年、千年之前了。
学校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立德育人、国家未来之重责。1983年邓小平为教育的题词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是国家改革开放后,确立的新的教育方针,而一中新校区的楼宇名称,缺乏体现这一内涵的楼宇。千篇一律都是彰显一中悠久历史和不忘乡愁的,当然,牢记初心,无可非议,可是,清一色不是春天,百花齐放才绚丽多彩。因此,窃以为,如果让前瞻、现代和激励的楼名,兼而有之,相辅相成,具有历史、现代和未来色彩的命名,济济一堂和谐共处,也许会更臻美好。毕竟卫辉一中是所与时俱进、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
北大曾有以国学大师胡适和钱穆姓名命名的教学楼,即“适楼”、“穆楼”,通俗易记,朗朗上口,许多以“逸夫”人名命名的教学楼同样脍炙人口,传承百年而不衰。再者,历史和现代并非水火不容,如“未名湖”的名称,把厚重儒雅与竞争拼搏的含义融为一体,不妨借鉴。现在,一中楼名颁布了。但能否得到学子和社会认可,还要看实践,郑州的大玉米是郑州的地标,标识性建筑,不仅郑州即使外省,全国的人,约定俗成皆这样称呼,其实,官方颁布的法定名称是千禧广场,但人们不认账,法不责众,以讹传讹,现在连官方、媒体、路标也改口“大玉米”了。北京的鸟巢,也如此,官名“国家体育中心”,但是,如谁称呼国家体育中心,一定会让人一头雾水。
图片上的卫辉一中洋溢着现代化的朝气,宏伟的楼宇给人以积极进取的力量,不知怎的,连篇累牍从线装书里挖掘出的名称,给我一种西装革履戴瓜皮帽的感觉。杞人忧天吧,以后,真不知道在楼宇上书写镌刻这些名字,是横书还是竖写才合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