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处暑,迎来一场雨(散文)
很少为一场雨做过评论,更不会为之纠结,可今年处暑迎来一场雨,一下子调动了人们的情绪,我也跟着为雨而喝彩。
一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经历了今夏高温折磨的人们,也多么希望“秋老虎”早点滚开。祈祷一场大雨到来,只为大地苍生。
出暑这天,天边果然飘来一朵云,先是白云,慢慢变灰色、紫色、黑色,渐渐移动、扩散。终于乌云滚滚而来,如同千军万马,可又滚滚而去,怎么退兵了?长时间没有下雨,天庭还在酝酿什么大动作?
路上熟人见面,满脸兴奋地说:“天快下雨了!”
“是啊,看这天势,快下了。”恰逢久违的雨,就像遇到喜事一般,相互招呼,以示庆贺。
过了中午,天色越来越暗,宇宙似乎要坍塌下来,雨,就是下不了。午后,突然刮起了风,一阵紧一阵,路上的灰尘、树叶随风卷起,四处乱串。风,吹到身上,就像火风扇一样吹得烫人。
直到傍晚时分,西边突然一道闪电,接着,雷声炸开,好像从地底下引爆出来,闷声轰隆,震得大地摇晃,紧接着,雷声又追着闪电跑,噼里啪啦,十分骇人。不一会儿,瓢泼大雨,发泄一般,扯天扯地疯狂扫射下来,不到半个时辰,路上、场地,浊水横流,一群孩子在路边暴雨中蹦啊、跳啊、唱啊、闹啊!大人在屋里看着孩子们,也咧着嘴笑,笑得是那么开心,那么幸福。
俗话说:“立秋三天雨,遍地出黄金。”可今年是晚上立秋,正应了所谓“晚立秋,热死牛”。一个夏天,天空像海洋一般无边无际的湛蓝,见不到一丝云彩。每天,白花花的太阳悬在空中,大地的肌肤已经被连续的高温烤焦了,裂开了一道道深深的伤口,田地的禾苗,与同战场上的士兵一样,正和高温进行着一场殊死搏斗。
几个朋友凑在一起,多是说天气,生活满足了,天气不中用了,怪来怪去,最后还是归结到环境上。说到底,我们对那个晚上立秋就应该热的说法持否定态度。不懂得碳中和碳达峰,但我们懂得绿水青山,所以,还是说到了我们对环境爱惜不够,才导致少雨干旱的发生。
二
立秋无雨,处暑还是下了,谢天谢地,天无绝人之路啊!我们只能去庆祝侥幸,希望用良好的情绪感染老天,感动环境。
处暑之夜,一场磅礴大雨,熄灭了灼灼的暑气,浇透了干裂的大地。田里的稻子、园子蔬菜、山地里红薯、花生、黄豆等农作物喝饱了雨水,犹如病人输液,正待恢复身体。
处暑之夜,房间里温度由三十几度降到二十几度,终于关掉空调,安稳地、踏实地、舒服地睡上一觉。
第二天,早早起床,经过雨水的洗礼,大地焕发了生机。田间的水稻绿了,园子蔬菜,地里的禾苗抬起了头,腰杆也挺了起来。树叶也舒展开了,路边的小草也精神了许多。各种鸟儿也跳出来呼朋引伴,就连小猫小狗也跑到路边逛趟子了。小风吹来,凉飕飕的,好舒服。一场大雨把秋的模样送了回来。
最不能错过的就是雨后赏景,用风景的清新感动自己,也是发泄那种多日炎热的愤怒。
沿着尧城走一圈,享受久违的秋风凉,身心彻底放松。边走边思考着:小时候,早上喜鹊闹喳喳,夜里野鸭叫嘎嘎,春来蛙声不断,田沟里鱼虾随处可见。现在,许多鸟儿销声匿迹,春来水田里听不到蛙鼓声,沟渠见不到鱼虾的影子,成了死水一潭。试想一下,从播种到出苗,从青稞到灌浆一直到抽穗,农药一打到底。田生杂草,就用除草剂。虫是死了,病是治好了,草是死了,但其他的生物也随之而去。
大自然间形成一种生物链,很多时候,一种物种的活,就影响着另一个物种的生,一个物种的毁灭,甚至影响许多物种的生存。哪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它的生命也同样是宝贵的,有着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假如小草死了,那片土地成了荒原,经久爆嗮,尘土飞扬,那片土地就成了荒芜的沙漠。
古人靠天吃饭。民间有“瑞雪兆丰年”,“春打六九头,穷人苦出头”等说法。气象、气候条件对农业是有影响,殊不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是残酷的封建制度。更多麻木的封建农民祭天拜神,以求得风调雨顺。
而今,科技发达,凭借科技手段防御和应对自然天灾,如地震、泥石流、雪灾等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点,但科技不能凌驾于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上,过度地开发,砍伐森林,像大寨县狼窝掌开山造田一样,破坏生态平衡,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蚕食得千疮百孔。人类必将受到惩罚。今夏,前所未有的炎热,冰川开始融化,海平面急剧上升,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是在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提醒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平相处。还是习主席说得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场秋雨一阵凉,一片秋叶一种伤。秋未至,草木枯黄,这就是大自然的一种内伤。
经过今年高温煎熬,虽身体疲乏,盛火窝心,但也思考很多,感悟很多。
但愿风雨后秋凉很宜人。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网于2022年8月25日
问好好老师!
问好岚亮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