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无聊的对话(随笔)
【题记】:看似无聊,却是有意;看似有意,却是道理;看似道理,都是真理也!
无聊:
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
无聊是人为主体时特有的形容状态的词语。
无聊感的产生主要归咎于两个因素:一是外部的刺激;二是自身的调节能力。一种注意力倾注的对象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时的心理体验。情绪对无聊感的产生也有影响,拥有积极自我意识的人很少会觉得无聊;相反,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就会深陷在“无聊”的深渊中。
对话:
汉语词语。对话,指两个或更多的人用语言交谈,多指小说或戏剧里的人物之间的。
对话也是主持人采访形式对话,面对面交流。
那天,到菜场去买菜。5点40许,我便到了,为的是早去早回了。可是,只见进出口的两扇网状的大铁门,还是拉着的、没有开门?咦,原本不是5点就开门的么,结果改到6点才开门了。于是,我还是先来到进口旁的大饼摊买大饼、油条的吧,省的出来时再买了。
是的。前面已有五六位顾客在排队了。于是,我也就排在了最后面。摊位不大,最多也就五六平米吧?硕大的一张案板放在中央,占据了真个门面的空间;左面放着油炉,两位小姑娘戴着口罩正在有条不紊地炸着油条;一个做着、一个煎炸,配合得十分默契、协调,没有丝毫的缝隙。右面的一位高大魁梧的小伙子正在和面、分面和擀面做着大饼;他的前面就是一只大大肚子的煤炉,他在不停地放进去、再取出来等等。
不久,依次排着的前面的几位都买好、走了。此时,只剩下我前面的一位大哥和我还在等候。随后,我就问大哥了:
你为何不买呢?
在等甜的。
哦,我也是。于是,我们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
您是菜场里面的?
是的。他戴着口罩点点头。以前,我也做过的。
哦,也是做大饼么?
不是。是葱油饼!
哦,那是一样的。这是上海的特色,四大金刚呀!
对!大饼、油条、粢饭糕和豆浆。小伙子边做边答。
是的。那么,你怎么没做下去呢?
做不下去了……我都花了1万多来学的,后来,总算学会了。
哦,那您应该要坚持下去呀!
没有。起初,没有摊位。后来,有了,又要装修了、搬家了……再后来,我就改行了。烦都烦死了!
哪个不烦呢?眼睛,一睁开来就是烦呢……活受罪、活受罪,活着,就是受罪呀!
是的。这个就是赚的辛苦钱呢!在做的小伙子也加入了进来。这个原料,你一定要好呀!
对!原料不好,没人要的。上海,是不缺钱的!缺的是质量呢。
这个么,就是跑量呀!薄利多销呀。你不辛苦,到哪里去赚钱呢?您看看:人家小伙子都懂得生意经呀!
其实,我在学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没有工资,还要拼命地干活呀……我整整给人家老板白干了1年多呢!后来,才学会的。最后,人家才把精髓都教给我的!
您听听:人家小伙子多卖力、多实干呢?
只要你原料好,慢慢来……到最后,总会有生意的!
看见了么?人家小伙子多好呀!
那是那是,他运气好呀!大哥感叹道。
运气,那是要靠你自己来创造的呀……你不努力、你没有准备好,那么,运气来了,你也抓不住了!
是的。您听听:人家小伙子才是悟出道道来了!
后来,小伙子,就给大哥上起课来了。可是,他根本就听不进去呀?还说:你超时了,扣你1毛钱。再后来,又问小伙子:钟点工,你要不要呀?早上,我来干2个小时的呀等等。
小伙子,只是一边在干活、一边在笑笑,没有回答他。手里的活计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地熟练、麻利和卖力气了。戴着口罩、满脸都是汗水?于是,他赶忙拿餐巾纸给擦干了,生怕掉进面里面了。
此时,小伙子将一炉的甜大饼也出炉了。于是,大哥拿上就进去了。随后,我忙说:这位大哥不行!就凭这……他,不是做生意的人呀!
对的。做生意不能急的。一定要有耐心的,一定要慢慢来的!没有耐心、恒心,那是做不成生意的!
没错。说的太好啦!随后,我也拿到了两副(一根油条/一只甜大饼)之后,就和小伙子和两位姑娘(始终没有搭话/只是微笑着低头在干活了)道谢、道别,也就从西门(大哥告诉我的)进去买菜了。
那么,这个大饼和油条,为何生意始终都是这么好的呢?源自于他们都是用传统的老粉来发面了。他们的品种,还有麻球、粢饭糕;还有陷饺和咸大饼等等了。
还有,就是这个做人和做生意的实诚:童叟无欺、妇孺皆是;原料讲究、工艺不减;操作规范、程序不减;干活透明、卫生干净;微信现金、付款自如;油品极高、从不敷衍;热情主动、积极配合;坚持数年、始终如一呀等等。
那么,他们为何能成功的呢?
其实,他们成功的秘笈,没有什么;生意的道道,也是没有什么;做人的人品,更是没有什么;生意的兴隆,都是、还是和就是没有什么的也……
那么,您说呢——这是不是一次无聊的对话呢?
这就是:
看似简单不简单,
大饼油条也上天?
薄利多销跑量快,
百姓需求道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