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那些曾经的相谈甚欢,到最后都成了浮光掠影(随笔三章)

编辑推荐 【家园】那些曾经的相谈甚欢,到最后都成了浮光掠影(随笔三章)


作者:书为故人 白丁,4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70发表时间:2022-09-07 11:44:09


   一、那些曾经的相谈甚欢,到最后都成了浮光掠影
   也许秉性难移就是形容我这样的人吧。我终究还是喜欢按照自己最真实的意愿行事,而不愿考虑太多世俗的东西。也许会有短暂的的犹豫徘徊,会在某个时段有一定的顾忌,于是举棋不定,但最终会遵从自己的内心,毅然决然去做某件事。我还是决定尊重我自己的想法,不勉强自己去关注网络中的某些人事。诚然,有些人确实让我感受到了乍见之欢,但那一时的相谈甚欢终究只是生命中的浮光掠影,那些曾经出现在我视线中的过客,纵然让我感受到了一丝温情,也终究只是铁路沿线的风景,当列车向前高速奔驰,我这个凝眸车窗外的风景的旅人,只能在惊鸿一瞥中感受刹那惊艳,然后任凭一切在脑海中渐渐地了无痕迹。
   曾经的我,也是想过要和那些主动向我表达善意、对我不吝赞美的路人并肩走向一个又一个明天的,于是我也关注了他们,也曾带上由衷欣赏的虔诚去与之互动。
   但时间告诉我,我终究只是一个轻信表象的、未褪去该死的天真的人。或许是我对一时的相谈甚欢解读过度,才让我以为只要我不那么清高矜持,只要我主动回应那些曾向我表达善意的人,那他们一定会成为我的朋友,灵魂的摆渡人。
   然而我终究还是不喜欢停留在礼尚往来这一层面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多少带着一种拧巴的成份,那文章后面的一个个赞,又有几分由衷的欣赏呢?然而我又拿什么彻底征服别人的心,让他人发自内心的认可、钦敬?我只是一个才疏学浅的普通人,不能像满腹经纶的学者大咖那样语出惊人、文采斐然、观点清奇,让众人折服于渊博的学识、不俗的才情,我凭什么能让别人对我一时的好感继续下去呢?如果为了与他人的互动保持热度,必须要我隔三岔五地去赞美、奉承某些人,那我宁愿因为我的疏于走动而让自己被别人冷落。
   曾以为与什么大咖互动会有助于自己认知的提升,也以为某些大咖关注了我,就一定会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会对我不吝指教,而事实上,我还是想多了。那些到网络中来亮相的大咖毕竟不是闲人,本身就是置身于名利场的人,自顾不暇,又怎会把时间、精力浪费在与无名小卒毫无意义的交流上呢。我终究也不是千里马,所以别想遇上伯乐。而真正慧眼识良驹的伯乐也许正如淡泊名利的隐士,又怎会热衷于到这喧嚣纷扰之境来闲逛遛达?
   我终究还是把那些一时的赞美过多解读了,其实仔细想想后就会清醒。我写的某篇文章在无意进入某些人的视线,恰好还对了某些人的口味,于是这些人就像餐馆里就餐的食客,在吃到合口味的美食时,一时兴起,于是盛赞了厨师的厨艺,还信誓旦旦下次会再来光临,但酒足饭饱后,前一秒移步出了餐馆,后一秒就不记得这家餐馆的名称了。
   有些时候,你想得有点多,有点不着边际,才让你被那些闲愁闲恼所纠缠。不是所有的相谈甚欢、一时投缘都能演绎成为生命中的经典故事,值得记忆自动储存。那些曾经的相谈甚欢,终究只是生命中的浮光掠影,让我的记忆模糊。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因为冥冥之中已注定,孤独是常态,所以我将习惯一路的冷清。
   二、杂感.小记
   用古圣贤的标准来衡量今人,那你会感觉人人面目可憎、内心龌龊,而你自己也不例外,连你自己都会讨厌自己。用古圣贤的标准来要求今人的人品无可挑剔,这本身就是一种偏执,结果就是:你终其一生也遇不到真正的圣贤,却被层出不穷的伪君子蒙骗一生。
   当你拿一些教条来作准绳衡量别人时,你要先想想自身是否经得起推敲,如果你和别人也只是半斤对八两,又何必五十步笑百步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存在诸多令人仰慕的传奇人物,也存在刀光剑影、毁誉纷争。当赞美与鲜花纷至沓来的时候,也是谤贬与芒刺尾随而至的时候。陷阱只与无知和贪婪有关;而云淡风轻的心境也只与内心的收放自如和坦荡光明有关。
   一个人唯有心向阳光,才不会无差别地把他人视为洪水猛兽;唯有心向阳光,才不会因为对任何人心怀敌意而拒人以千里之外;唯有心向阳光,才不会冷血到对他人的疾苦忧患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擅长诡辩,只能说是一种术,与道无关,唯真正得道者不屑于用术。
   三、平安何来?与念经无关
   一部《平安经》让人笑掉大牙的同时,也陷入沉思,让人联想到某些为官者的荒诞不经,某些马屁精的谄媚无度,一句话概括:《平安经》的出版发行,说明某些官场中人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以致上演出如此荒唐透顶的闹剧。
   一句“祝你平安”虽然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一种衷心的祝福,但愿望、祝福与现实生活是两回事,因为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可抗的灾难降临,如果把“平安”当作“经”来念,企图消灾去祸,那就显得肤浅可笑了。渴求平安虽是人的本能,但更需知道平安不是靠念经求来的,而是尽可能做到未雨绸缪,尽早规避风险。
   在国家层面,唯有强大的军队、战无不胜的勇士才能保国之平安,不让来犯之敌得逞,把豺狼虎豹驱逐,让民众享受太平,得以安居乐业。
   而国家的平安,首先靠的是足以震慑敌人的强大武器,那么打造利器者远比念平安经的人值得敬仰,因为前者更务实更智慧,他知道有备无患的道理,只有自己的国家足够强大,民众的平安才有保障,所以我更敬仰钱学森、邓稼先、程开甲……这些为国家国防事业鞠躬尽瘁的老一辈!是他们让强盗流氓不敢轻举妄动,我们国家的国民才能在平平安安中度过。
   国家的平安,靠的是无数为国家驻守边疆,把青春与热血融入边境的人民解放军,靠的是忠诚的海陆空守护者为国家平安付出一切。
   国家的平安,靠的是无数英雄警察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让蠢蠢欲动的恶人有所忌惮,让犯罪者难逃法网,继而保证了大部分民众的人身安全。
   国家的平安,靠的消防员的舍生忘死,在大灾降临时,勇往直前奔向火海激流,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挽救一个个陷入危机的生命,以他们的血与汗换得众人的平安……
   国家的平安,靠的是在疫情爆发时,义无反顾接触诊治大批感柒者的白衣战士,用妙手仁心挽救病患生命的医护人员、用自己的不休不眠、连轴转的辛苦工作换得众人平安的抗疫人员。
   国家的平安,靠的是成千上万子弟兵在抗洪救灾时的日夜奋战,用足以震撼人心的赤诚为他们的青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也让灾区人民在平安中感念他们的救命之恩、相助之情。
   就个人而言,个人的平安在于自己的安分守己、遵纪守法,不寻衅滋事,不逞强好事,不起害人之心,懂得谨言慎行,铭记古训“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让贪欲膨胀,不让放纵代替了自律,管住自己的身体与嘴巴,不给自己埋下祸患。
   总之,平安,决不是靠念经得来。荒谬的《平安经》只是为世人徒增笑料而已。
  

共 26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随笔三章,细腻的文笔,厚重的意蕴,有着深刻的感悟。那些曾经的相谈甚欢,到最后都成了浮光掠影,这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和感悟。杂感.小记,感悟唯有心向阳光,生活才能幸福。平安何来?与念经无关,这是对《平安经》的批判。内涵厚重的文字,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2-09-07 12:34:46
  内涵厚重的文字,有着深刻的感悟。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书为故人        2022-09-07 12:53:16
  谢谢秋觅老师编辑我的拙作,您辛苦了!向您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