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竹节草,野成自己的风景(散文)
一
到花店里去买花,各种花儿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给。突然,眼前一闪,跳跃着几棵竹节草,这是一种常在野地里,或田间地头,才得见得到的野草呀。这咋还登堂入室了呢?竟然,当成了一棵棵花草来售卖了呢?
对于竹节草,我从来都没有细端详过,甚至看见它,也从不当回事的,因为它是一株野草而俾倪着。以前,在烈日炎炎的田地里劳作,看见了稍大一点的野草,便会用手拔掉或是用锄头除掉,还会恶狠狠地甩得远远的。
别看这小小的竹节草,不太起眼。其实,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如果是雨天或是阴天去田地里除草,对它是没什么作用的,这好像就是给它搬了一下家而已。它绝对不会死亡的,而会在你扔到的地方活过来,继续生长。如果你不把它扔得很远,依旧放在原处,或垄上或垄沟里,那么就似没有拔除一样;几天以后,你会发现它长得比以前更茂盛,更葱绿,好似有意在气你,又好似在和庄稼比拼,说不定心底还会说:哼,你不就是庄稼吗?自己不争气,不能努力长,就别埋怨吃了你!真是的,有能耐,我们比试一下,长呀长呀,不带靠着人类来抬举你,压制着我们呀!
是呢,确是有点不公平。这一次,看见竹节草被当成一株株花草来供养,我才有了这不平的想法。以前真的没把它当回事儿,以为它没有思想也没有什么价值,看见了就该铲除,就该消灭。
花店老板见我对竹节草有兴趣,赶紧来介绍说:“这是我亲手从野外采集来的,不好培养呢。采集了很多,也没有活下来几株,真是比花儿还难养,太倔强了。”旁边的人,有认识竹节草的,也有不认识竹节草的。不认识竹节草的人看着,就说:“是不是小竹子呀,看着一节一节的,好像是竹子,又不太像。”认识竹节草的人,自然就会毫不在乎地说:“这是野草,我们庄稼地里可不少,没人稀罕,看见了就拔了它,把它抛得远远的,不然,几天又会复活了,可讨厌了。”
我站在花室里的竹节草前,心里杂陈五味,说不出的感觉。
看着花店老板对自己的杰作,欣喜若狂,巧舌如簧地兜售,我更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想想,原本就是野草,安安静静地长在野外,与日月、山峦、溪水、草地、庄稼同生在田野里,而人生的际遇却各不相同。庄稼呢,常被人呵护着,不是浇水就是施肥再就是除草、打灭草剂。一遍又一遍的,大型机械、小型机械或人工,不断使出浑天解数来管理着。可是,到了秋天,也不一定就能获得丰收。有时候,依旧歉收。而野草呢?如竹节草的野草比比皆是,什么芨芨草、苍耳、稗草、狗尾巴草、野麦子等多了去了,它们没有人管理,从不施肥也不打药也不用浇水,却生长得如此茂盛,如此生机勃勃,稍不留神,就可能将庄稼吃掉,成为庄稼地里的另一片“风景”。
二
这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应了那句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有这一切的天然成败,都是因为它们是野草。用“野”字,来区别开庄稼,也区别开花卉,也区别它这一生注定是要遭人歧视,遭人厌恶。
而庄稼呢,却是令人喜欢,令人呵护的。
一棵庄稼的生长,从一粒种子到幼苗到成长再到结出籽粒,成为粮食,无一不倾注着人们太多的心血。有些庄稼,还是不争气,总是枯瘦病怏怏的,最后也长不出几粒成熟的籽粒来。这真是令人大失所望,但人们不去怪罪庄稼,却总是从自身找错误,不断总结着是不是地太贫瘠了?是不是二遍水没浇透?是不是杂草没及时铲除呢?
庄稼,野草,或许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区分开来了。想想,从那么久远开始,野草就被歧视着。一颗竹节草被拔起来,被抛得远远的,是不会像庄稼那样年年留出优良的种子来,年年春天播种,而是不断铲除、铲除再铲除。
然而,几千年过去了,不断铲除的那些野草,像竹节草这样的野草,看似柔弱看似经不起风雨的一棵小小野草,依旧存在于世。它长在田野里,长在溪水旁、水湄之上、湖边河岸边等处,从不择地势,也不在乎人们的眼光,快乐地活着;它听得见自然之风轻轻的吟唱,嗅得到自然界的花香草香毫不保留地慢慢打开,或许还能感受到有人翻开的《圣经》里的句子:“看那田野的百合花,也不种也不收,天父尚且养活它。”是的,万物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万物皆在自然的优胜劣败之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环境里,看的就是你的本身,只要你本身不肯退出,不肯宣告自己失败,你自己肯努力,不妥协,你就有机会,就会活得快乐,活成一片风景。
三
那一天,我见到不少人来花店里买了一盆竹节草带回家的。花店老板反复介绍了养竹节草的注意事项,又传授了怎样让竹节草爆缸墨绿的技能。
我也买了一盆,出于怎样的心情呢?
之前,自己一直歧视竹节草,难道是我从来没有发现竹节草原来也这样美,这样有气质,还这样低调吗?凝视着竹节草,我仿佛看到了它卑微里透出的一股子倔强,这是自带光芒,也让它总是信心百倍。
回家的路上,我遇见一位老中医武老先生。他看见竹节草,异常欢喜,他欢喜地告诉我:“你可别小看了这竹节草呀,它是一味药材呢。”阳光下,一盆竹节草被武老一只手捧在胸前,另一只手比划着说,“这竹节草,可以止血利尿消肿,还可以清热解毒。药效可不少呢,我就不跟你唠叨了!”
看着武老爱不释手的样子,就知道,一味药对医者仁心的老中医来说,那是再好不过了。说起竹节草,武老也说,现在田野里经常打农药,竹节草虽然一次次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命运,虽说是死里逃生,存活下来,但作为中药来说,受到污染的,即使采回来,也不敢用的。因此,要采到质好的本草,就要去远离人烟的山里面去采。
从那天起,家里因为有了一盆竹节草,我感觉有所不同了——竹节草依然保存着它的野性,似乎并不甘心就此屈从。每天,它极力望向室外,在心底里一次次重温着野外的生活,或是在想,有朝一日,重回大自然,或与它的同伴一起,与风霜雪雨一起,与野花野流野山一起。它的本性决定了它甘心情愿与野绿融为一体,在自然的风景里,不张扬,不受拘束,自由自在,活得心平气和。
竹节草那么坚强,在最具毒性的百草枯面前,也能坚强挺立着,也要挣扎着不屈服,不退怯,昂首挺立。然而,它在温室里,却抑郁了,慢慢枯萎,慢慢隐去了。
一个秋日的早晨,我看到了它倒在一缸水里。那水缸如何精美,那一汪水如何清澈,都留不住竹节草。它的心不在此处,它宁愿活在阳光充足的野外,宁愿活在风吹雨打的广袤原野,宁愿风餐露宿,也不愿意被限定,不甘心守在一缸室内,任由人们品头论足,供养日常。
我把奄奄一息的竹节草送回到大自然里,放在村后的小河旁的草塘上,我做了记号,想常来看望它,看看它是否还能活过来……
春天又一次来临,忽然,我想起了那株竹节草。我兴冲冲赶到做过记号的小河边草塘上。哦,满眼的绿呀!一片片的竹节草,我早已分不清还是不是我曾经放养的那株了!只有那绿,茵茵的绿,茂盛的翠绿,连绵着草地,成为了田野里的绿霸主,它永远不会死去,而是融入了大自然,活成了自己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