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乌鸦(散文)
一
秋天的阳光温婉和煦,普照着世间的万事万物。绿树枝头栖息着一对乌鸦,它们含情脉脉地看着对方,低声诉说着爱的絮语,深情款款,爱意绵绵。只听“嗖”的一声,一只乌鸦扑棱着黑色的翅膀,飞离了枝头,轻盈地落到了街对面的一片翠色如茵的草地上,另一只乌鸦也紧紧跟随,翩然地飞落在同一片草地上,落地的位置距离爱侣很近。据说,乌鸦是非常忠贞的鸟儿,一生一世一双鸟,它们生死相随,不离不弃。
我居住的地区风景秀丽,风光旖旎,山多,湖多,树多,鸟也多,而最常见的,就是乌鸦。有时候一出门,低头会看到乌鸦在楼前闲庭信步,抬头会看到位于人行道上空的电线上,几只黑色的乌鸦一字排开,就像士兵列队,等待检阅。每次黄昏时看到乌鸦,我就会想起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对于我这个游子来说,这首小令是多么贴切我当下的心情,不得不叹服古人用词之妙。古人习惯在诗词曲赋中用乌鸦的意象来渲染一种悲凉孤寂的意境,比如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之句,把一个旅人的羁旅之思和家国之忧描摹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我想,可能是源于乌鸦一身黑色的羽毛,黑色属于冷色系,带给人一种悲凉之感,不像红色、绿色、黄色等艳丽的暖色调,让人心旌摇曳,激荡起亢奋欢快的涟漪。
很多人可能对乌鸦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乌鸦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儿,会给人带来一种厄运,乌鸦因而不受人们待见。而人们对乌鸦的同一家族喜鹊的态度却是迥然不同,满心满眼地喜欢。喜鹊在人们的眼里,那可是吉祥的象征,“喜鹊门前叫,喜事要来到”。听到喜鹊在家门前叫,会情不自禁喜上眉梢,笑逐颜开,春风满面。如果听到乌鸦在门前叫,就认为是不祥之兆,仿佛扫把星来了,祸事悲情就要降临,变得惊恐失色,愁眉苦脸,惶惶不安,会神经反射般唾上几口,以除乌鸦带来的晦气。乌鸦的名声因此极其恶劣,简直臭名昭著,人们喜欢赐予乌鸦各种贬义的词语和蕴意,甚至用相关的词汇来指代一些人,比如,对于不正规的队伍,说什么是“乌合之众”,对于说话不中听的人,说什么简直就是“乌鸦嘴”。乌鸦通身乌黑,它也背着与黑色相对应的一口黑锅,里面装满了人们对它的嫌弃和骂名,而大度的乌鸦,哪怕承受着万般的委屈,也不屑去做任何辩驳。
乌鸦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事实并非如此,乌鸦其实身上有很多优点,我的几次所见所感,让我对乌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乌鸦身上有很多让我感动的故事。
二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去家附近的公园散步,当我穿过一条幽僻的小径,快接近一个小花园的时候,听到从枝繁叶茂的高树上传来乌鸦的聒噪,一声接着一声,叫声是那么响亮,又是那么急切,就好像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待我走近才发现,一只乌鸦正趴在围绕花园的小径上,眼睛似睁非睁,身上瑟瑟发抖,奄奄一息,楚楚可怜。我心里终于明白了,原来树上那几只乌鸦声嘶力竭的叫声,是在为这只乌鸦呼救,希望过路的人能救救这只垂死的乌鸦,乌鸦是有灵性的鸟儿,它们用它们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它们内心的情感。
我蹲下来看着这只趴在地上的乌鸦,想看看它是不是从树上摔下来,把腿给摔坏了?我伸出手来想轻轻地抚摸一下它,给它一些心理上的安慰,我的手还未触及这只乌鸦的羽毛,耳边就传来了一个人的声音:“不要去碰它!”我抬起头来,朝着声音的方向望去,看到一位白人婆婆正站在不远处瞅着我,我缓缓地把手缩了回来。
我不能再去触碰这只乌鸦了,如果在国内,我可能会把它带回家慢慢调养,待它完全康复后再放飞。但这是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这里人的观念和我固有的观念还是有差别的,我必须入乡随俗,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虽然我是出于好心,但如果这位婆婆报警的话,我百口莫辩。
我慢慢地站起身来,又看了几眼这只奄奄一息的乌鸦,为自己的爱莫能助感到无奈,我已经没有再继续逛公园的欲望了,带着几许惆怅,我转身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我走出公园,经过十字路口,拐进一条小巷,离公园越来越远了,也离家越来越近了,眼看就要到家了,这时我听到头顶有乌鸦“呱呱呱”的鸣叫声,就在我头顶的上空盘旋着,叫声是那么急切,又是那么凄婉,我忽然意识到,这就是在公园树上呼救的乌鸦,没想到,它竟然一直追着我,要我救救那只奄奄一息的乌鸦,不知那只病弱的乌鸦和这只求救的乌鸦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它的儿女?是它的父母?还是兄弟姐妹?这只乌鸦让我感觉,就好像是病人的家属,对着医生“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地哀求医生,救救那个重病的挚爱亲人。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触动,乌鸦的重情重义让我深受感动。
回到家,我拿起手机,查找到当地的野生动物救助组织的电话,我拨通了电话……
放下电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三
小时候,家门前有一棵高大的杨树,春天时看到两只乌鸦忙着筑巢,它们应该是一对爱侣,在忙着构筑它们的爱巢,它们口里衔着小木棍,一根又一根垒砌,它们不辞劳苦,一次又一次奔波劳碌,风雨无阻,坚持筑巢,最后,一个温暖的鸟巢就筑好了。这对夫妻又对新家进行了一番精美的装修,铺上了绵软的草和温暖漂亮的羽毛,在这对勤劳夫妻的共同努力下,一个舒适又温馨的家就诞生了。
在槐花飘香的季节,从乌鸦的窝里传来了雏鸦的“喳喳喳”的欢快的叫声,不知什么时候,乌鸦妈妈已经孵化出了几只小乌鸦,乌鸦妈妈和爸爸开始哺育这些雏鸦,只见它们口里叼着食物,或是蝗虫,或是蚂蚱,或是蛾类的幼虫,来喂养这几只小乌鸦,温煦的春光照着鸟巢,照着雏鸦,也照着正在哺育幼鸟的乌鸦妈妈,这几只小乌鸦,在爸爸妈妈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地长大。
有一天,我从杨树下经过,看到一只小乌鸦可能因为淘气,不小心从鸟巢中掉落到了地上,它羽毛尚未长全,一只翅膀摔坏了。我用小手托起受伤的小乌鸦,拿回家调养。第二天,我去距离家二里地的田地边挖野菜,看到一只乌鸦就在我的头上盘旋,嘴里不停“呱呱呱”地叫着,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就那样不停地叫啊叫啊,叫得我一阵心烦,突然间我幡然醒悟,这只在我头顶上鸣叫的乌鸦,应该是那只受伤的小乌鸦的妈妈,它在向我要它的孩子呢,那一声声呼唤,是一个妈妈深情的爱的呼唤,那是丢失孩子的母亲,在企盼孩子回家的呼唤。
我本来打算等小乌鸦伤好了再放回窝里,但看到乌鸦妈妈焦急的样子,我给小乌鸦的翅膀上了一些紫药水消炎,然后让哥哥帮着把受伤的小乌鸦放回窝里去,哥哥小心翼翼地把小乌鸦放到小背篓里,他背着小背篓爬上那棵杨树,把小乌鸦从背篓中取出来,放入鸟巢里,看到窝里面还有三只小乌鸦,它们看到这只受伤的小乌鸦,“呱呱呱”地叫着,好像在问:“你去了哪里?妈妈和爸爸都快急死了!”哥哥看着这几只可爱的小乌鸦,开心地笑了。
没想到乌鸦妈妈记性这么好,竟然能记住我的模样,追着我要它的孩子,无论是人类,还是鸟类抑或动物,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让人动容。
四
有一次我去超市购物,在超市一侧的停车场,看到有一个白色的食品盒静静地躺在地上,也不知谁随手扔在了那里,只见一只乌鸦快速地飞过来,落在食品盒的旁边,它先是用它滴溜溜的如黑豆一样的眼睛四下里瞧了瞧,看到没有其它的鸟儿或者小动物和它争抢这盒美味大餐,这才开始放心地用它黑色的喙去叨食品盒。乌鸦很快就叨开了食品盒的盖子,不得不叹服它的智商,记得上小学时学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由此可见,乌鸦是很聪明的鸟类,不可小觑它的聪明才智。
让我好奇的是,它用喙叨开盒盖,看到盒子里的食物,不是马上去吃,而是叼起一块,飞到停车场一隅的角落里去了。我这才注意到,在那里正趴着一只乌鸦,看那样子,好像是一只老乌鸦,应该是这只乌鸦的妈妈,只见这只乌鸦把嘴里的食物送到妈妈的嘴里,“呱呱呱”地叫了几声,好像在和它的妈妈说:“妈妈,您等我一会儿,不要着急,我再去取点食物。”说完,它又飞回食品盒边,再叼起一块飞回去,再喂给它的妈妈,就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直道乌鸦妈妈吃饱了,它才开始吃食品盒里的食物,多么温馨的一幅画面啊!
当今,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被关怀和照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子女都懂得孝顺父母。在网上看到一个事例,独生的儿子把老父亲送到养老院之后,就不管不顾了,老人日日夜夜盼着儿子能去养老院看望他,但直到死也没有看到儿子的身影,老人最后在孤独和绝望中凄凉离世,让人无比痛惜!
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乌鸦反哺,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连乌鸦都懂得孝顺父母,作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是不是更应该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父母为我们呕心沥血,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我们身上,当他们老了,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孝顺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言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趁着父母还健在,好好尽孝吧,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我的二伯母是满族人,她告诉我乌鸦曾经救过她的先祖,在我们家乡还有“乌鸦救主”的美丽传说,满族人视乌鸦为神鸟,所以满族人从来不伤害乌鸦。
乌鸦演绎着动人的生命和故事,它们是有灵性的鸟,乌鸦重情重义,对爱情忠贞不渝,对父母尽心赡养,对子女竭力哺育,乌鸦高贵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尊重和敬畏。希望人们能摒弃对乌鸦的各种偏见,爱惜这些可爱的精灵吧。
乌鸦,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是不吉利的鸟儿,会给人带来厄运,所以不被人待见。而作者却为乌鸦正名。
其一:乌鸦忠于爱情,一生一世一对鸟,生死相随,不离不弃。
其二:乌鸦呼唤路人救同伴,乌鸦有灵性、有同情心、有情有义。
其三:小乌鸦受伤的时候,老乌鸦的母爱精神充分得到体现。
其四:聪明的乌鸦,打开食品盒,把食物送到妈妈嘴里,孝敬父母、知恩图报。
一系列生动典型的事例,乌鸦高尚的品质跃然纸上,令人起敬。
故事生动、内容丰富、语言朴实、层次清晰、情感饱满。好文,认真拜读。秋日里问好如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