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我喜欢太极运动(散文)
诗云:“撑开一片天,划出一片云,欲求阴阳理,入我太极门。”我钟情于太极运动,早被它的魅力慑服。
一
太极拳是中华武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当代仍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人们把它称之为活动的雕塑,优美的山水画,动人的抒情诗。
我练太极拳已有20多年了,可以说这项运动已经融入到我的生活之中,就像阳光空气一样,是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喜欢上这项运动的那天开始,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雪,我坚持练太极拳,始终如一,寒暑不缀。如今年逾古稀,仍然乐此不疲。窃以为,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祛病防身,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是一项充满魅力的健身运动。
太极拳广泛流传在民间的是陈、杨、武、吴、孙氏传统套路。为了适应广大群众练习太极拳的需要,国家体委在50年代,将流行较广的杨式85式套路进行了整理,形成了24式简化太极拳,48式和88式太极拳套路。为了适应比赛又创编了42式太极拳,还有32式、42式太极剑。我每天练习的就是国家体委编的这些套路拳。后来也学习过东岳拳、吴氏太极剑和武当太极剑,还练过推手。
二
闻鸡起舞说的是古人刻苦练功的事情,我虽然没那么勤奋却也坚持每天早早地起来练拳。
迎着晨曦,我来到庭院,在第一缕阳光下开始打拳,练剑。打完这几套拳、剑,需要一个多小时。春夏秋季,天亮得早,可以早起早练,即使上班的那些日子仍有充裕的时间,从不耽搁。打完这些拳和剑的套路后,身体微微出汗,会感到轻松自在,神清气爽,连走路都感到轻松。冬季练太极就不那么淡定了,为了不影响上班,常常要在天还不太亮的时候出去,有时练着练着不知从哪里突然窜出一条狗来,把人吓一大跳;有时还要踩在厚厚的雪地上打拳。如果遇到风雪交加的坏天气,只能在家里轻微活动一下,练练站桩了。
那些年我家距离松花江畔不远,假日的清晨我常常去那里练太极拳。江畔环境幽美安谧,特别是春夏秋之季,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练拳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江畔晨练的人还真不少,也有许多人练太极。三五个或十几个人一群。他们或打拳或舞剑或练太极扇,一招一式认认真真,规规矩矩,完全沉浸在太极的氛围里。我也常常看到一些太极拳辅导班的学员在这里练太极,他们穿着飘逸的太极服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莲,在师傅的带领下,在音乐伴奏下,认真地做动作。他们动如行云流水,静若剥茧抽丝,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轻灵虚无,沉稳潇洒,松柔圆活,常常吸引我驻足观赏学习,从中汲取营养。有一年我也在这里入伙了,只是因当时还在上班就没有坚持下去,现在想想还觉得挺遗憾的。
太极拳看似简单,举手投足慢悠悠的在外行看来好似随意比划,其实不然。太极拳是有套路,有要领的。打拳必须做到“式正招圆”,也就是姿势正确,动作圆满。它有十项基本要求,比如“悬顶正容’,如果低着头,弯着腰就不行;“沉肩坠肘”,是说总扬着胳膊也不行;“含胸拔背”,就不能挺胸塌背,等等。打拳要走猫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样。这些要求看似简单,坚持下去却不易,只能坚持按照标准做动作。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功夫到家,必须坚持苦练,坚持精雕细琢才行。
三
练太极还必须用“心”去练,保持放松状态,努力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以为这是打太极拳的精髓所在。
我打拳时喜欢播放一些古曲,如古琴曲,古筝曲。听着播放器里传出的优雅舒缓的音乐,全身放松,调整好呼吸,身心入静,进入无我的预备状态。静静地,静静地聆听着旋律的流动,心灵会归于一片深邃平静,仿佛时间都停止了。心静了,世界也就静了,似乎只有风,只有树,只有自己存在,此时尘世间的一切繁芜杂事都远离了自己。陶醉其中,可以感受到花开花落,宠辱不惊;可以感受到云舒云卷,去留无意;可以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让身心充分释放在太极的愉悦之中。
静静地体会太极,是心的修炼,是意的怀想,是在探索一门美妙的学问。我深深迷恋打拳时这种心境。
练太极,平心静气,排除杂念,吐故纳新,改善了身体各个脏器的机能,使人体气血充盈,呼吸深细匀长,提高了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有益于增强体质。通过这些年的太极运动,我的家族性高血压,慢支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所改善,古稀之年走路也感到无比的轻松,特别是精气神都有积极的变化。2007年,60岁该退休了,我仍精神饱满地在单位工作了十二年,这也许是得益于长期坚持练太极的缘故吧。
我能够与太极结缘要感谢我的三位师傅。
第一位师傅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她是我们小区的邻居,我称她为大婶。她还是个聋哑人呢,真的,别不信。我们原来就是一条街上的街坊,90年代初我们家住进了改造后的小区便与她成为了邻居。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她年轻时就练太极,受教于一位名师,常年在一个太极团队里打拳练剑,还经常参加比赛。住到了同一个小区后,我常常看到她在小区里练太极。打拳时,她神情专注,步伐沉稳,动作刚柔相济,流畅舒缓,像一处流淌在山涧的清泉。我被她的太极拳深深吸引了。有一次,我在她打完拳后用手比划着表示要向她学习太极拳,开始她没明白我的意思,我就用一根树枝在地上写字,她看了立刻摇摇头,摆摆手,那是表示不同意呗。但我没泄气,过几天我又去看她打拳,有时还悄悄的在她后面跟着她比划一阵。几次过后,她看我死皮赖脸地非要跟她学,便同意收我为徒了。
她从24式简化太极拳开始教我。她在前面做我在后面学,开始时我照猫画虎,像做操一样,她就用手比划,意思是我做的不对,急了还会啊啊地叫几声。有时作弓步后腿蹬不直,她还用脚踢我一下,那是让我记住,下次别再这样了。除了教我做动作,她还把一些要求和打拳的体会用笔写下来,让我仔细琢磨,不明白的地方我也写下来问她。她还借给我一些书籍看。
几年下来我跟她学会了48式,88式太极拳和32式太极剑。是她领我走进了太极之门,让我终身受益,她的恩情我没齿难忘。
前些年她去她儿子家住,再也没有见到她,如今她已经90多岁了,祝愿她健康长寿!
四
我还有一位师傅,其实也是我的拳友。他不在我们小区住,但经常来这里练太极,所以我们就认识了。大约是2002年,他已是90岁高龄了,他个子不高,面颊清瘦,但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一副仙风道骨的气派。他是我的山东老乡又是拳友,所以我们聊得来。他打的是吴氏太极拳,沉稳潇洒,飘逸灵动。他练得剑柔中带刚,开阔大气,让我大开眼界。我和他学习了42式太极剑和吴氏太极剑。他还教我推手,推手讲的是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我当时已是一个中年人却常常被他推倒,足见他功夫之深。
他练太极心沉似水,气定神闲;他为人和蔼可亲,广结人缘,可以说是一个深谙太极之道的老人,让我十分敬佩。有一次我的一个邻居因为一点小事找我吵架,我气不打一处来,师傅见状,赶紧把我拉到一旁只说了一句话:我们是练太极的人。我立刻明白了,练太极讲究的是心气开阔,平静自然,什么事都不要往心里去,一切都是过往的云烟啊!如今师傅已经作古,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始终留在我的心中。
我还有一位师傅,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徳印,他可是武术界的名家啊,你没听错!那些年我买了许多他及他教学生打太极拳剑的光碟。我经常仔细看,观察他打拳的一招一式,这样让我的动作就更加规范了。你说他是不是我的师傅?
这些年我的老伴给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别的不说,我练太极拳时她给我录了许多视频,拍了许多照片,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否则“不识庐山真面目”,又安能进步?感谢老伴儿!
如今,太极已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它使我的内心恬淡与充实,它是我余生最好的陪伴。虽然要领会太极的真谛,要真正豁然贯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享受着运动带给我的那份心怡幸福感,感受着太极运动的魅力,乐在其中,我已经很开心了。
2022.9.21原创首发江山文学网
思年华老师好!小女子才疏学浅胸无点墨笔力浅薄语言苍白,不能很好地诠释您作品内涵,请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