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梅街诗意浓(散文) ——池州市诗联学会采风纪实
一
凉风起,秋意浓,丹桂飘香,采风最爽。9月24日,市诗联学会与秋天有约,迎着飒爽秋风,踏上厚重的古道,来贵池区梅街镇采风。去寻找远古诗人的足迹,去一睹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风采。
一群诗人,衣着红色“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标志的短袖衬衫,徜徉在五彩缤纷的深秋怀抱里,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
在梅街镇镇长陈玉伟的带领下,第一站向乌石村进发。乌石村,一个诗一样的名字,心怀期待。一路上,镇长情绪高昂,一一向我们介绍梅街镇的前世今生。
梅街镇,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南部,是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副总理姚依林同志的故乡。近年来先后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森林城镇等称号。
梅街文化厚重。境内古桥、古民居、古祠堂随处可见。虾湖、太白楼、盛唐时冶铜炉等古代遗址比比皆是。素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傩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辖刘街社区是池州傩发源地之一。手狮舞、目连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特色鲜明。
梅街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有金、银、铜、铁、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大理石等多个矿种,品质高、储量大、易开采。全镇目前落户有东方钙业、贵兴非矿、九华金峰等规模以上矿山及矿产品深加工企业13家,深加工年产能达180万吨。2021年实现财税收入1.02亿元。
梅街物产富饶。拥有林地面积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盛产香菇、木耳、高山有机绿茶等特色农产品。近年来,梅街镇围绕“产业兴旺”这一根本,依托林地资源优势,加快土地流转,实施农林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陈镇长谈起梅街镇的发展情况,脸泛红光,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我们被他情绪所感染,竟然忘了沿途的风景。
我们一行,早就被梅街的诗情画意包围了,无论是梅街厚重的历史,惊人的发展变化,还是陈镇长的侃侃而谈,都让我觉得耳畔响着平仄之声。
二
踏上乌石村地界,乌石村领导热情迎接我们。
乌石村位于梅街镇西部,四面环山,龙舒河穿村而过,乌石建村至今已逾千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市级非物质化遗产—手狮舞传承至今,依然兴盛。唐代诗人李白在乌石村水车岭留下千古名篇《秋浦歌•其八》。
乌石毗水成村,流水潺潺,龙舒河由南至北伴村而过,沿岸百年以上的古树千姿百态、绿荫葱葱。唐天宝十三年,诗人李白朔秋浦河而上,游经乌石水车岭时,看到此地山势多姿,陡峻临渊,山下有潭一泓,波光粼粼。诗人不禁发出了“水车岭最奇”的惊叹!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乌石村不断推深落实,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徜徉在乌石村,满目皆风景,美不胜收。
非物质化遗产手狮舞由当年士兵习武动作演变而来,在表演形式上,由多个小狮围着狮球群嬉,小狮由单人独舞,在锣鼓点的指引下,穿梭打斗,翻滚进退,利落而精神抖擞,可爱又烘托了喜庆的气氛!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锣鼓开道,鞭炮齐鸣,家家户户争相请手狮舞来家里演绎,祈祷新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宅平安。
乌石村领导是一位出色的讲解员,思路清晰,睿智、充满朝气,那满满的自豪感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让我们敬佩不已。
当我们被引到乌石村史馆时,我被恢弘的史馆建筑所震撼。一个村建史馆,这是第一次见到。史馆徽派建筑,“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门楣,窗楣突出,楣脚上翘,仿佛从远古时空款款飞来的雄鹰。二层楼阁,顶层偌大的横匾上书写“乌石村史馆”几个大字,庄严肃穆,引人注目。
一个村落,已经摆脱了简单的农耕模式,他们有了自己的文化,也有了承载文化的载体,我所见到的那些村民,脸上都写着高兴,见面是点头,离开是鞠躬,一个讲究礼仪的村子,或许,那些文化对村民的影响吧,或许就是千年的传承才如此。丰厚的人文底蕴,才是诗意的内涵。
三
进入史馆,正面是接待厅,接待厅的左边是农耕文化展览厅,历代农耕工具记载着悠悠的乡愁。右边是历史文化展览时,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墙上偌大的电视屏滚动播放乌石村的历史、文化。接待厅的里面是一个能容纳一百多人报告厅,金碧辉煌,装饰一流。二楼是介绍乌石村历史演变的过程。乌石村以吴氏姓氏居多,吴氏为乌石的名门望族,吴氏家风正、家道兴,先辈立家规,谆谆教导,才使得乌石历久弥新,薪火相传,代代辈出。有被崇祯皇帝敕封为武进士的吴尊周;有被乾隆皇帝敕奖雅尚素风的灵璧县训导吴道宏,有曾被毛泽东等几代领导人接见的英雄模范江绍华。这些名人先贤给乌石村以深远的人文影响,也使得吴氏家族在这片土地生生不息。
诗人们在展厅的驻足不前,被乌石村的历史所打动。村史是留住的乡愁、激活的记忆、传承文化的重要窗口。寻找乡村的记忆,重温励志初心,为使乌石村后代鉴往知来,砥砺前行。
出了史馆,环顾四周,被锦绣山水吸引。
乌石村四面环山,龙舒河绕村而过,流水潺潺、风景如画。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山川若盆地,龙溪生紫烟。雷雨惊春梦,朝腾白云圈”是诗人追寻的境地。浪漫诗人李白曾五游秋浦,三上九华,游经乌石水车石岭时,看到此地山势陡峭,如临深渊,写下了千古绝句:“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明成化年间吴氏祖先为纪念诗仙李白,在水车岭旁建起了宏伟壮观的太白楼。迹以名重,地以人传,名由诗美,乌石村也因李白的千古名篇《水车岭》而声名远播,引得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观光登楼题赋。靳方融就曾题诗:“士人景仰起高楼,云是诗祖曾一顾。至今楼外一何有?落霞河上飞孤鹜”。如今虽人去楼无,站在废墟前,一位诗人豪迈地说,古人留诗,今天我也来畅吟一首吧:“水车岭上遗仙迹,花径林中隐虎城。特产茗茶陶墨子,地方糕点醉诗兄。古村新貌缠游客,手舞雄狮跃八纮。”
这是一个产生诗歌的地方,一个被诗人喜欢的地方,这里人杰地灵,简单地说,这里会触发诗人的灵感,不然,我身边的人,据我所知,写个散文还行,突然也生出诗意,吟出那么精美的诗句,真令我刮目相看啊。
离开乌石村,镇长前面引路,向北,约二十里到达姚坡村。
桃坡村是梅街镇的北大门,区位优势明显,齐石公路穿境而过,东连里山街道杨街村,南头是广袤的山区,西边河西大桥往铺庄、乌石直达殷汇镇,北邻里山街道白洋村。
四
诗人们听说李白也到过桃坡,最想寻找李白的灵感。下了车,寻找诗仙足迹。
当年李白路过桃坡时,被桃坡的环境所陶醉,写下了“桃坡一步地、了了语声闻,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诗人们到了境地,见到李白的五绝,有位诗人兴致即来:“桃坡任我游,公路贯通头。古往人丁旺,由来品学优。青山储宝藏,老屋伴新楼。心向更高处,先锋拓主流”。
桃坡村资源丰富,可谓是“地下宝藏丰,山上绿如翠”。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林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应有尽有。改革开放以来,桃坡人敢为人先,建厂办企业,尤其是水泥生产,一时走进全市先列,为桃坡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桃坡过去的发展模式也不适应新的形势。为此,桃坡人民积极应对,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按照“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要求,淘汰落后产业,积极发展符合国家产业规定和环保要求的工业,积极探索观光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镇长见诗人们对企业感兴趣,立即抓住时机,说:“我带你们到‘金隆钙业’公司去看看”。
到了公司门口,公司准备了安全帽和矿泉水。操作间厂房很大,里面堆满了破碎的矿石,碎石机隆隆有韵。一派勃勃繁忙景象。
一位老师傅告诉我们:“金隆钙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位于贵池区梅街镇梅街村。公司占地面积60余亩,厂房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研发楼等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现有职工72人。项目总投资2.2亿元人民币。公司主要依托贵池区丰富优质的石灰岩矿产资源,主要生产销售氧化钙、氢氧化钙、纳米材料。所生产的系列钙产品广泛用于医药、石油化工、塑料、橡胶、金属冶炼、环保中的空气净化、水处理、农产品加工、装饰材料等行业。
2021年公司年产值达1.23亿元,实现净利润1120万元,税收610万元。
“哇,净利润1120万元,税收610万元,了不起”,一位诗人竖起大拇指点赞,然后高亢一首:“初到金隆陪覚神,龙头企业现真身。一年产值数千万,拔地烟囱不扰茵”,立即,掌声四起。
镇里安排采风也具有诗意,告别了隆隆、隆隆有韵的机器声后,带着诗人们进入白洋河畔幽静的古村落------梅街镇刘街社区。
刘街社区,是“中国传统古村落”、全国森林乡村、安徽省绿色社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主要发源地。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同志更是刘街人民的骄傲。
五
诗人们重点参观梅街傩文化展示馆,展示馆位于村西边,远远望见高大古朴的朝门。门眉上写道:“古傩新韵”四个大字,朝门两边烫金的长联,很有气势。进了朝门,是一个矩形大广场,正北面,便是一排三层楼的“傩文化展示馆”。展示馆讲解员是一位充满朝气的年轻小伙,他口若悬河,述说着傩文化的由来和经历。
“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
刘街傩文化展示馆,致力于收集原本散落、零碎的乡傩元素,全方位展现这一文化瑰宝历久弥新的魅力,进而勾画乡村文化振兴的崭新篇章。梅街傩文化展示馆设有展示厅、陈列厅和传习所三个区域,其中展示厅有“历史渊源”“众社云集、精彩纷呈、“傩舞”、“傩戏”、“傩仪”等展区10余块。主要展示梅街13个傩戏会的傩仪、傩舞、傩戏等盛大的傩事活动以及国内外演出情况,陈列明清以来的各类傩神形象、傩面具、傩的服装、道具、砌末等实物,从不同角度展现梅街傩文化的古朴原貌,是研究傩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更设有传习所,主要目的在于傩文化的传承、研究、创新和发展。
诗人们面对讲解员,听得入迷,也被眼前存列的各种道具所惊讶。手机滴滴声传来,微信群里又传新诗:“粉墨春秋情未了,唱腔面具忆犹新。耳旁回响咚喈锵,应是梅街傩戏人。”、“源自商周兴盛间,距今已达数千年。祭神求福平安吉,跳鬼驱瘟幸福欢。人气旺,寿康全。风调雨顺艳阳天。自然崇拜村庄兴,信仰图腾企梦圆”。
采风到梅街镇,最美新村在姚街村。夕阳西下,诗人吵着要抓紧时间到姚街村走走。
姚街村历史悠久,古称虾湖,因群山环抱中原有大片湖泊,盛产白虾而闻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是几度慕名漫游至此,朝行暮宿,吟诗会友,流连忘返。
诗人们情绪很高,串村走户,欣赏姚街村风采。
民宅大部分为平房,白墙黛瓦,古朴干净。房子错落有致,小路回环,初到村里如入迷宫。房前有花圃,屋后有围墙。花圃里有红、黄、白、蓝、紫等多种颜色的花,争相斗艳,似乎家家留住了春天。围墙用一个个鹅卵石垒成。墙顶上,用小鹅卵石做成棋子状,“棋子”上或写着村规民约,或写上名言警句。白壁粉墙,按照图案镂空白墙,便成一画,很有创意。村口空地,建成休闲场地,路边树下,有回廊亭谢。村后是一条大河,尽管今年夏秋无雨,河水依然潺潺流淌。两岸柳树成荫,风景如画。
“诗文墙上画,湖泊有鱼虾。绿化乡村美,秋风结硕瓜”;“拾得乡村美丽藏,一街一景好风光。姚街作客无须酒,诗赋吟成句更香”;“美丽乡村谁绘作?画师皆是民选贤。齐心协力抒壮志,敢教日月换新颜”。一村一景皆成画。一花一草也成诗。荡里姚村,美丽新村建设的确令人感叹不已,诗人在这里陶醉,出口成章,诗篇连连。
梅街镇,从乌石村、姚坡村、梅街村、刘街社区,最后到姚街村,采风走了一圈,画了一个圆。看到锦绣山水,看到美丽新村,看到梅街人的精神风貌。诗意萌发,也为梅街人感到自豪。
归途中,诗人讨论着同一个话题,梅街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这么好?是因为梅街镇,村村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他们有智慧、有能力、有情怀、有开拓创新精神。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化传承、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诗人们预言: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梅街明天的发展会更好!
什么是诗,什么是诗意?我想,不仅仅是梅街有着让人流连的美景,那些惊人的发展变化,才是最大的诗意,多少诗句歌咏得尽?我记住了“梅街”这个诗意满满的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