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备 考(散文)
刚到三楼,便看见办公室门口放了两大杯百香果。我今天没有点外卖呀?再说,就是点外卖也只能送到一楼不给上来的呀?满心疑惑,赶紧到对面办公室一探究竟。
杨主任说他们办公室的同事也是每人一份,刚送到不过几分钟,应该是小徐点的,她的实习期今天结束了。赶紧把饮料杯子拿起来看,果然,上面贴着一张手写的小纸条:杨叔叔、姐姐,多谢照顾,请喝饮料。落款即是小徐。很简洁的几个文字,却能给予你满满的真情。
小徐是年初开始到单位实习的一个小姑娘,东至本地人,平时主要在办公室帮一些忙,在一起工作久了也便成了好朋友。日常聊天的时候也了解到,小徐回来实习是父母要求的,让她在锻炼成长的同时好好准备今年的公务员考试。机关部门日常工作中每个人每天需要读与写的文字材料都很多,与公众打交道也很频繁,提前进入熟悉基本流程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字水平和交流能力,对于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和面试都会很有帮助。
这就是传说中的备考。
只是,如此简单的阐述居然能够给我带来如此浓厚的熟悉感?这好像是十四年前的我吧?
08年毕业的时候,因为在学校附近没有找到工作老爸也让我回家到中学代课。代课老师虽然工资很低,但每天的课数不多,工作压力也不是太大,这样就会有时间和精力认真看书做试卷,为第二年的公务员考试好好做准备。
刚开始,作为一个对社会现实还不太了解的大学初毕业生,我并没有把公务员考试当成一个重要的目标去努力,工作也没有用认真的态度去面对。每天玩玩电脑,追追剧,倒也十分轻松自在。
“小丁老师,你怎么会想到回乡下代课呀?应该留在外面大城市呀,吃的地方多,玩的地方更多,没事还可以逛逛街买买衣服,多好呀!”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这是当年每一场谈话固定的开场白。刚开始,嘻嘻哈哈即可带过,完全的不在意。听的次数多了,也开始会试着去反问自己:一个乡下人努力考大学出去,为什么毕业了又立马跑回来呢?支持家乡建设?连自己的工作都没有做到用心用力却解决,以一个代课老师的身份你好像没有说出这句话的底气吧?
英语,每个单元必考。每周一,同一年级的老师们都会聚在一起讨论本周的教学安排,这时必提及的上周考试成绩会让我开始莫名自我怀疑:丁向荣,当初安排工作时校长重点强调的那一句“以代课老师的身份尽好授课老师的职责”你做到了吗?
生活中的压力更大。虽说,现在的我已经开始可以理解老妈在日常生活中的絮絮叨叨了。但那时,“隔壁村***的儿子好厉害哦,今年考上研究生了耶”、“小姨家边上那户人家女儿好厉害哦,在上海一家银行上班呢”……慈母列出了太多的优秀模范与对手,尚未开窍的我不具备足以应对的强大心力。
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阴暗期。终于沉静下来的时候,尝试着去分析问题,但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源于同一个答案:没有固定工作。开始认识到备考的重要性,也试着去探寻考试的技巧性。
向中学老师们请教他们当初考编的经验,他们都说没有技巧性,只有多看书多做卷子。不过,他们也都强调公考与教师考编不同,考试的内容不一样,面试的方法也不一样。大家都建议我好好向镇政府的年轻领导们请教一下。
张姐是我在镇政府认识的第一个好朋友,也是当时最新考入的公务员。在和她沟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公考的高难度,也意识到了每天做好一份卷子打好第一关笔试的重要性。于是,不爱看书写作业的我,《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与《申论》做起来。
当时的《行测》试卷题型分为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等五大类,140题,120分钟。《申论》则是几个不一样的案例,对照文字分析,给出自己的理解与对策。两份试卷均不需要死记硬背,做题时用心用脑即可达到要求。对于一个“翻白眼”背了三年政史地的文科女来说,这太可贵了,所以也多了很多做试卷的热情。
笔试成绩不错,进入了第二轮面试。
好的笔试成绩得到了同事们的肯定与赞赏,也让自己莫名多了几分飘飘然。自我感觉作为一个天天站在讲台上为几十个孩子们上课的老师,面对几位考官的提问肯定没有问题吧。面试仅仅是从书上学习了几条技巧与重点注意事项,在网络上看了一些模拟视频,试着去搜索了一下可能列入考题的热点话题。没有仔细去分析面试中应该注意的要点与细节,更并没有参加培训。
考场与教室,严肃紧张与热闹活泼,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地方,两种完全不同的氛围。陌生感带来全身的紧张,掌握不到问题要点而无法给出准确答案,甚至因为不熟悉考试具体流程而无法控制好答题的时间安排……太多的失误让我的面试成绩连小组前10名都没有进到。所幸笔试成绩不错,终是通过了。
凡事预则立,考后静思,原来,凡事皆需有备。(作者:丁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