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秋语】秋天,走进植物园(散文)
一
住在宝鸡,却像个过客。这个秋天我光荣离岗了,终于可以放慢脚步,仔细目睹这座古城秋日里的芳容。
看宝鸡的秋景,最好的去处非宝鸡植物园莫属。熹微初露时,我沿着渭河大桥进入植物园西门,经过浓荫遮蔽的小道,一条宽阔的水泥路通向前方。道路绵长,不断向两边延伸出岔道,像是大树的主干上不断生发出新的枝桠。
主干道两旁栽种着高大的乔木,有白杨、中国槐、黄山栾、和女贞等自由舒展;灌木丛团起在路边,高丛的有紫薇、商陆、连翘,矮丛的有枸杞、迎春、绒线菊,错落有致,远看像堆砌起一团团高高低低的烟雾,透射出一种朦胧美。
道路一边是平坦的草坪,不知名的细叶草毛绒绒的铺了厚厚一层,偶尔草坪边会长出一丛蒲苇,白色的芦穗下垂,像一面面旗帜高扬在晨风里。簇拥着它的有菖蒲、葱兰、石竹,不定还会出现几朵太阳花的身影。一堆碎石隐在绿地里,不远处的一块巨石如半开的书页,那些平行的纹路该不会是它倔强的年轮吧?
有窄窄的石阶通往山坡。山坡上,秋海棠的红果在枝上串起密密的珍珠,杜梨树的果儿和它大小相仿,却长成黄绿色,仿佛要和海棠果做个比照。洒金珊瑚的尖桃心叶子很丰满,叶子上落满了大大小小的黄色斑点,就像是泥水匠干活不小心滴落的小泥点。枫树的躯干虬枝盘旋,五角星状的叶儿有微黄、金黄,有性急的叶儿已经染了秋霜,叶面上泛起了红晕。
上坡路越走越陡,最后变成拾阶而上,坡顶上是挤挤挨挨的松树林,雪松、白松、油松,一根根针形的叶子,油绿、尖锐,四面放射成圆形的花冠,生机勃勃。
再往前走才发现,主道其实是绕着更远处的湖泊环行的,湖泊是植物园的中心,园林则是环湖泊向四面衍生的绿地。
一条青石小道,通向密林深处。这是一片竹林,竹枝修长,枝顶竹叶密不透风,浓云般覆盖在竹干上。林中有小径把竹林切割成几大块,小径两旁的栅栏,就地取材,用竹片交叉插起。远远望去,竹林像一块温润的碧玉,又像巨型的绿蛋糕。林间幽暗,风吹竹叶飒飒作响,硬挤进竹的世界,我是不受欢迎的外客。林间幽暗,风吹竹叶飒飒作响,那是竹的絮语:“出去!快出去!”
与竹林不同,不远处的石榴树集体静默。韩愈有《题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石榴花明耀眼时,也不愿炫耀,如今落英尽扫,更归于宁谧。
传说石榴的故乡原在西域。张骞出使西域,住在安石国宾馆,窗前有株半枯的石榴树,张骞便日日浇水,不久,石榴树又焕发了生机。张骞回国时,安石国王便把这棵石榴树赠给了他。
归途遥远,张骞半路遭遇了匈奴人截杀,石榴树遗落了。
张骞历尽千辛万苦回到长安,汉武帝率领百官迎接。忽然一位红衣绿裙的女子远远追赶而来:“奴不愿离弃天使,只为报昔日浇灌活命之恩。”“扑”地跪倒在张骞面前不见了,地上却出现了一棵石榴树,叶绿欲滴,花红胜火……
这石榴林里怕都是那位石榴精的子孙吧?石榴树从远涉中原,并没有水土不服。一棵树,既能随遇而安,又不忘保持本真,这是生存的智慧。
二
自然!这两个字是植物园的风骨,也是它的灵魂。
水泥路渐渐被碎石路替代,碎石路又慢慢过渡到泥土路。道旁出现几株高大的法桐,榆树与白蜡影影绰绰,有鞑靼忍冬和望春玉兰的枝条旁逸斜出,又与它们身后的石榴、丁香树纠缠,最终,与更远处的原野连成一片植物园。
到了湖水的另一岸,又踏上了宽宽的水泥路面。苦楝树、槭树、皂荚树在道旁列队,丹桂米粒般的花朵散发着幽香,紫薇一嘟噜一嘟噜的紫色花絮在枝头闪耀,暴马丁香纤细的藤条在头顶攀缘。
走进阳光灿烂处,是低矮的绿丛,密密的一蔟翠竹中间伸出一棵云衫的靓影,几朵紫色的喇叭花在它怀里喧闹。她们的脚下,铺一层细碎的金钱草,金橘色、亮黄色的非洲菊在绿毯上竞相怒放,旁边却散漫着几株万年青,又或许是鸢尾花。
我看着园区示意图:月季园、碧桃园、牡丹园、石榴园、竹园、木兰园、玉簪园……但花们并不理会这些划分,它们生长的边界犬牙交错,胶着在一起的情况也屡屡可见。
植物园南门东侧就是月季园,灌木丛外墙与环湖路围起的园子呈半月状,鹅卵石铺设的小径纵横交错。月季枝头还挂着稀疏的花朵,重瓣的、单瓣的,姿态各异。橘黄的、玫红的,色彩斑斓。巨型月季如一座绿丘扣在地上,矮枝月季匍匐在地表摇曳生姿。小径旁,火棘树的果实一挂一挂的,在绿叶间红红火火。另一条小径的出口处,几株翠竹的枝条纠缠在一起,竟绾成一道绿色拱门,任凭游人出出进进。
玉簪园里曾经多么热闹。那些白色的小精灵,像纤细的白玉簪,又像欲飞的白蝴蝶,翩然在润泽发亮的叶丛间。如今,花儿都已隐匿,依旧青绿的叶子,铺满林地。一丛连翘盘踞在叶丛里,美人蕉披一身丰腴的翠绿,一棵红叶李与一棵白蜡树隔园对望。
这些树和花草,想怎样长就怎样长,想长在哪里就长在哪里。人类生存法则于它们也很适用,阳光与雨水均等,环境与机遇相同,怎么长,长成什么样,全看自我奋斗的能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就是不矫揉,不做作,仿佛率性、随意,却又不失本真,既守规则,又不拘泥于规则。
平湖如镜,这是水的自然,恣意,率真。
湖泊一直是植物园的中心。湖水依势成形,湖岸曲曲折折,由不规则的大石堆砌,摆放很随意,却又很坚实。最阔处呈扁圆形,绿柳高低参差,明镜澄澈,风帘翠幕,让人心归宁静。
湖面狭窄处,有桥连接两岸。一座石拱桥面上,一条蛟龙跃跃欲飞,桥下的月拱门,映着半轮骄阳,一只小船“咿咿呀呀”驶过,划破朝阳,任湖面金色涟漪荡漾。
远望另一座石桥,飞檐翘角的八角亭子横空出世,两翼跨出的台阶渐次降低,又与两边的湖岸连接起来。
湖岸最窄处,则仅有几块巨石散乱地摆放在湖中,有浅浅的水流从石缝间流过。
三
牡丹园位于南门西侧,栽种着近三万株牡丹,“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辉煌已经过去,偌大园中只剩一丛丛枝叶。牡丹们从道旁平地一直绵延到高处的斜坡,最后被坡边嶙峋的巨石挡住。石间有几棵绰约的竹枝摇曳,下坡有小径,径旁几株铃兰花朵蔫了,叶子却像支支利剑直刺天空。
牡丹园的中心有一组白色雕塑,那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她的侍从女官们。
传说,一个雪天的夜晚,酒酣的女皇下了一道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第二天,女皇与百官游上林苑,寒风凛冽,苑中却繁花盛开,唯独牡丹一枝未发。女皇大怒,命人火烧牡丹。哪想到了第二年春天,牡丹烧得焦黑的枯枝上,花开得更娇艳!女皇的任性成就了牡丹“国色天香”的艳名。
秋日的牡丹园,富贵花不见踪迹,枝叶也多半枯焦,但她们仍挺立在秋风里,端庄大气,这是从“焦骨牡丹”继承的遗风吧。花开绚烂是美丽,花谢凋零也是美丽。不自卑,不感伤,不恋过往,不羡他人,强大自己,活在当下。没有繁盛与过气的感伤,没有美丽与丑陋的区分,牡丹花,分明活出了花中之王的自信从容!
月季开花月月红,那些西风里的缤纷惊艳了我。怪不得宋代张耒赞叹“月季只应天上物,四时荣谢色常同。可怜摇落西风里,又放寒枝数点红”。但当我低头细看的时候,惊艳却变成了惊讶,草地上插着一个个小标牌,标注着“小白兔”“香魔”“天堂”“扬基歌”“现代艺术”“绿野”“北斗”,想不到吧,这都是月季的芳名!从花名,也能猜得出月季们的前世今生,但现在,不管是古老的、现代的、外国的、本土的月季,不分血统、种族,她们组成了月季家族和睦的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地生活在一起。
信步闲庭,我发现园中有许多珍稀树种花木,甚至还有许多珍贵的药用树种。花木的世界,是不讲究门第高低的。一朵花,一棵树,是不会有高贵卑贱的想法的。在这里,没有稗子和稻谷的区分,生成一棵稗子,不用提心吊胆,长成一棵稻子,也不预示着丰收在望。有用和无用,只是人类把自我的功利思想强加在花木身上。花木们的心思很单纯,是花,就开出一朵花。做树,长成一棵树就行。
你看,银杏与构树并肩站在一起,杜仲树谦逊地站在一棵木瓜树旁边,金桂与心叶榕做了邻居。道旁的花坛里,金边麦冬顶一头紫色花穗,细叶麦冬窄窄的细叶间,几朵狗尾巴般的花絮在招摇,它们的边缘上围了一圈香茅草,香茅草花序下垂,像猎猎旗帜在晨风里张扬。
狗尾草三叶草泰然自若占据了万年青的领地。满天星米粒大的小花朵映衬在深红的鸡冠花旁边,石楠站成一道翠屏,绿叶间发出鸟嘴般的红芽也没有什么不妥。
湖面的一处,挤挤挨挨的,那是水植的世界。“花中仙子”荷花,已经没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绿波连绵的气势,荷已凋谢,叶也半枯。枯黄的荷叶间偶尔冒出一只莲蓬,茎杆也是焦枯。
水芙蓉的叶子墨绿发亮,重叠浮在水面,蓬蓬勃勃大有扩展地盘的趋势。
像巨大的碧玉盘浮在水面,那是王莲。王莲原产南美洲,是水植里的王者,它的叶片肥厚硕大,据说一片王莲叶可以浮起一个成年人。王莲的花在傍晚开放,花开之后,第一天白色,第二天红色,第三天却变成深紫色……真是个“善变的女神”啊!如今它们却被水芙蓉逼退一隅,居于水域的逼仄处。花儿们不像人活得那么累,不重名气,不看门第,只靠各自实力比拼。
自然,就是舒展自如,自由平等,释放自己,不墨守成规,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四
阳光普照,晨练的人们三三两两,植物园苏醒了。
公园广场的人自然分成几大板块,有跳扇子舞的,舞彩练的,拉提琴的,吹笛子的,也有绕湖岸慢跑的。更多的则在西边的场地上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在运动器材上健身,吊单杠、拉肩背、蹬健身车。
晨练者大都是老年人,头发已经斑白,脸颊上也刻下了岁月深深的印痕,但姿态很放松,自然而然。他们穿着很随意,以运动装休闲装为主,追求一个舒适自在。
练舞的,舞姿并不追求完美,尽力就好;弹奏的,不算优美动听,愉悦自己就好;锻炼的,也不一定姿势标准,适度就好。
你要练这个器材,好,我让给你。你这个姿势不对,会伤身体。旁边有人会热心做指导。听话的人一脸诚恳,指导的人越发热心。如果他不听,也没关系,继续自己的锻炼就行了。
在这里,大家都恢复了自然人的身份,“李局长”“刘主任”“崔老师”的称呼变成了“老李”“大刘”“小崔”。荣耀属于昨日,职衔都是虚名,功成名就也好,碌碌无为也好,过去的都成了历史,往事都成浮云。管他昨夜星辰还是明日黄花,尘封历史,关注眼前,活得简单活得舒服。
这里的人际关系很单纯,没那么多计较,没那么多算计,人与人相处很友善,又很淡然。
在自然的秋天里,我和他们一样,也步入了生命的秋天。秋天,意味着成熟,成熟是智慧的沉淀,是经验的积累。哲人早就总结出“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成熟的人生是通透,是包容,是不惧未来,不念过往,不困于心,不扰于情,取悦自己,活得舒服,活出生命的自然!
不知不觉,我走出植物园西门,一切都自然而然,在秋的门槛,参悟一下“道法自然”的玄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