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人,总要有个精神支撑(随笔)
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一样。很多时候脑子里灵光一现,想要用文字连贯下来的时候,却沉思片刻,手停在空中不知所云。左思右想删删写写,手机屏幕上却是寥寥文字后的大片空白,苦恼于不能够准确地捕捉那些倏忽乍现的思想火花,无法满意变成内心所属的流畅语言。于是总要经过一阵思考修改、写写删删,几番努力,方能圆满一个敲定契合点的开头。有了开头,后面的书写方能随着思绪思路徐徐展开,把那些散乱的表达拼接递进推波助澜。我的感觉是,只要打好了开头的基础,后面也就越来越顺利了,也不怕写不下去。怕就怕,因为一开始的种种挣扎,无法敲定一个开端,或时间原因随手一放置,后面有可能就很难再捡拾起来了,乍现的灵感和思想的堆积可能还未来得及挖掘,就已擦肩而过。
而我自己,就是因此种种,思想上的分散与逃避,终于一次又一次的搁浅于文字边缘,越来越难以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时间空间里,去写下一个标题、一个开头。
多怀念初入文学网时,并无丝毫基础与水准,却能够抛开所有私心杂念,屏蔽所有外界喧嚣,可以一整天一整晚的,把整个思绪泡在文字的海洋里,去字斟句酌,去苦苦挖掘,去借鉴模仿,去剖析洞察,却乐于其中不知疲倦。那时候的身体和思想都是清贫的,而对文字的热衷,也是勇敢的单纯的执着的。
而什么时候不再关注文学网了,也不再尝试着写随笔了呢?时间恍然还在昨天,而我内心一直无法安定的这几年,便是我背离文字、不再敲击屏幕的期间。生活逼着我们成长,初心没变,却找不到了初心的快乐,和文字伴随的精神慰藉。再读当年自己写下的文章,有点陌生有点熟悉,也读到了一丝幼稚和惊艳。庆幸那时敢于尝试敢于书写,留下了曾几何时的生活痕迹,也遗憾最终没有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再看到昔日文友依然坚守在文学阵地,多年来笔耕不辍,甚是钦羡甚是敬佩。那需要大量的业余时间,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为加持名誉,不为标榜形象,只为守候内心的一方净土,热爱的事坚持一直一直做下去。
一直坚信,阅读是最好的精神滋养,书写,是自己与世界对话的最好承载。所幸内心的余热还能被激发点燃,于是时间慢下来,等思想的火光再来,然后酝酿、沉淀……
等灵魂与自己对话,等思路慢慢清晰,等闪闪光点在胸中跳跃,一张空白在面前铺展,要先选好核心标题,然后抛砖引玉铺展一个开头,也许下笔有困难,也许总是词不达意经过一番挣扎、拧巴。但终会慢慢云开雾散,顺着起点,一点一点地把思想的源泉自指尖、屏幕涓涓流出,慢慢绽放。遂渐入佳境,或行云如水一气呵成,或推敲斟酌时断时续,如瓜熟蒂落的分娩,最后自己的“孩子”终将诞生。完成创作的过程有时会很煎熬,可是完成之后的那份欣喜与成就感,也只有创作者本人才深有体会。痛并快乐着,思想的沉淀与内心的平静,让沉醉于文字的幸福感有增无减。
就像此时,在最安静的时刻,在手机上编辑下一个一个的文字,斟酌着,记录着,是一天浮华里难得的好时光。把自己融入文字的时刻,是内心的缝补、杂念的清除,是修心,是自我的安宁和纯净。
所以,人呢,总得有个喜欢的事情做做。那是属于一个人的幸福时光,是可以抵御一切苍凉贫瘠的精神支柱,是最好的自我净化和思想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