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采访裘妈妈(随笔)
【题记】:尽管,此事早就过去了30多年,然记忆犹新,仿佛昨日一般:历历在目、晃来晃去和怎么也无法抹去、释怀不了的也?!
裘慧英(1917~1992),又名裘兰芬,浙江嵊县人,出生于一贫苦农民家庭。裘慧英于1959年被评为全国邮电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1985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离休干部,1989年被评为全国邮电系统优秀离休干部,1991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裘慧英,何许人也?对了!您猜对了。她,就是李白夫人。那么,李白,又是谁呢?他就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原型李侠。哦,那么,兰芬,就是裘慧英的原型了?是的。那么,您都见过么?我何止见过了。而且我还采访过她老人家一次呢!
那是30多年前。那时,我还在法院工作。有天,我的一位老同事阿桂(今天的知名风水大师了)就来找我了:
法制报的小王托我找你帮个忙呀!你看看:你几时有空呢?
哦,下周吧!本周没空呀!
好的。那么,周几?
那就周一吧!
好的。我知道了。那么,我通知他了?
可以。
就这样,我根本就没把这事儿、当回事呀!为何?法治报,系每周一出版的。再说了,这个小王,我根本就不认识、也不知道他在报社是干啥的?
周一下午,我无庭。不久,阿桂,就带着小王(背着相机)来了。随后,小王就递给我一张名片(《上海法制报》/摄影记者)了。
牛老师,还是要请您亲自出马了!
没事的,谁叫你是阿桂的朋友呢?
多谢多谢!
不客气。说吧,叫我做何事?我就喜欢直截了当的。最看不惯那种欲言又止、扭扭捏捏的?
哦……是这样的,牛老师:您能不能代我去采访一下裘慧英、裘妈妈?
啥——裘慧英、裘妈妈是谁呀?
就是李白的夫人呀!李白、李侠,知道么?
知道的。李白,系唐朝的大诗人么!李侠么,就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地下党、由孙道临主演的呀……怎么啦?有关系么!
牛老师,那您搞错了!李白、就是李侠,都是一个人呀……这个李白,不是唐朝的李白呀。
哦……我知道了。十分惭愧呀!为何?李侠,就是李白,我还是头一回听说的呀?还有,裘慧英、裘妈妈,我不知道了。我都甚不好意思了!
不久,小王又拿出了一本杂志《退休生活》(是黑龙江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杂志,创刊于1983年。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题写刊名,是全国第一家老年期刊。)
这是——
您先看看吧!他们主编托我的。
哦……我知道了。
于是,小王就将采访要求、文字和主题等等,详尽地和我说了。
好的。我知道了。我试试看吧!小王。
对不起啊!牛老师:不是试试看的,而是一定要完成的!下一期,就要出来的,版面都留好呢。
哦……这个么,我恐怕不行的呀!我不免有些个担心起来了。为何?这倒不是我采访不到、担心写不好了,而是裘慧英是谁?到哪里去找,我都不知道呀?
没问题的,牛老师!您,肯定没问题的。在报上,我见过您的许多大作的。没问题的、肯定没问题的!
啥?真的——
真的。您,绝对是没问题的!阿桂都和我说啦!您的经历,还有您的实力呀。此事,非您莫属呀!
哦……我知道了。于是,我不免有些个洋洋得意起来了!为何?是人,都是喜欢赞美和赞誉的;都是喜欢戴高帽子的。年轻呀;无知者、无畏呀!我都不知道是咋回事儿了,我就接下来了。今天看来,都是那么的没头脑呀?
是的。我很清楚:我是几斤几两的。对于那实力和能力等等,还是有些个把握的。只是,我到何处去寻找裘妈妈的呢?这一下,我倒是犯难了。于是,利用我有限的资源?不行。利用我有限的人脉?也不行。那么,就利用我的老本行、老职业和老革命的警察关系吧!对。就是这样的。行动方案设定好之后,我就开始行动了。
几天之后。
下班了,我专门来到了黄渡路107弄15号“李白故居”。此时,大门紧闭着?我敲了半天门,可是,始终无人应答了。为何?早就下班、没人了。正当我准备要走的时候,旁边的邻居开门了:你找谁呀?
我找裘妈妈呀!
哦……她,不在呀!你明天再来看看吧。最好早一点来呀!
好的。我知道了。多谢多谢!我说千恩万谢的。于是,我也只好悻悻然地回家了。
次日,一上班。安排好工作之后,我就赶过来了。为何?我这人就是这样的:一旦答应人家了,那么,就要把事情做好!否则,我就不答应了。
还好,有人。“李白故居”的工作人员,在得知我的来意之后,自然,我是在出示过我的工作证的以后。他们才肯就告诉我了:明天下午,在区政府的地下室里,裘妈妈要给他们武装部的人员作报告的。您去那里找她吧!
好啦!多谢多谢啦!我这个激动呀、兴奋呀和高兴呀?仿佛,我早就完成了任务似的。看来,踏破铁鞋无觅处呀?
次日下午,我早早地赶到了海南路40号(原来的区政府)。刚一踏入地下室时,我就听见了一个洪亮的声音:我们那个时候苦啊……但是,我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不怕、什么都不怕的啦……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坚决地、不折不扣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呀……
是的。我静静地坐在最后一排。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和生怕漏掉一个字地聆听着、记录着和回味着。两个多小时之后,报告终于结束了。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早就说明一切的啦!
武装部的领导执意要送裘妈妈。可是,她老人家说啥也不肯。没事的、没事的,你们忙吧!我自己会走的。我走回去了!不要送、不要客气了!再见。再见啦——下次,有机会再说吧!
于是,我赶紧迎上前去、插话了。裘妈妈:您好——我是法院的小牛。
法院的……小牛?我,不会去打官司的!
不是。我不是找您打官司。我是找您采访的!随后,我就出示了我的工作证。
哦……法院的,也要来采访么?
不是。我是受朋友之托。还有《退休生活》杂志的委托呀!
哦……知道了。起初,她是不肯的。后来,我就好说歹说……这样吧,今天,我有些个累了。明天吧!明天下午,你到我家里来一趟吧!说着,她就把地址说给我听了。于是,我立马就记下了。
好的。多谢多谢啦!裘妈妈。明天下午,我一定来!
不要太早了,2点以后吧!
好的。我知道了!多谢多谢啦!裘妈妈。我送送您吧?
不用!我自己会走的!还没说完,她老人家就自己噔噔地迈着稳健、坚实的步伐走上去了。
望着她老人家的背影,我想到了许多许多……是啊,原来他们的革命,哪有这一套的呢?都是独来独往的呀!再说了,都是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施舍和搀扶的呀?
小牛,你在这里干啥?突然,司法局的小卢就啪打我了。
哦,小卢呀!我是来采访裘妈妈的。
啥,裘妈妈,她不是刚走么?
是的。我见到了。也约好了。明天下午到她家里去采访了。
哦……你小子真有福气呀!我们要请都请不到呢?要不,明天,我跟你一道去?
不行的。有人了。法治报的小王会陪我一道去的。
哦……那就没有办法了!后会有期啊——小卢,也上去了。呀,成了!我大手一挥,随后我满意地也离开了。
日次下午2:30许。我带着小王(背着相机),如约到了四达路裘妈妈家。
这是一排四层楼的小高层。裘妈妈的家就在二楼,楼道和地板都是那种老式的木制的枣红色的。一看就知道了,非常有年代感呢;房间不大,没有过多的家具和繁杂,但是很整洁、干净,东西也收拾得整整齐齐;书报一沓,摆放的很高很高。裘妈妈坐在靠西的窗台旁、正等着我们的到来了。
我主动地介绍了小王。小王,也赶紧拿出了记者证和采访证等等。随后的采访、记录和拍照等等,都是很顺利、很顺利,很顺利的。裘妈妈很健谈,还告诉我们许多许多鲜为人知的东西了?是的。我都一一地记下了。这个……不能写的啊!
知道了。裘妈妈!我不会写的。
最后,裘妈妈对我们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文章写好之后,她要看看的。这个肯定的!您老就放心吧!其实,她不说,我也会拿来给她老人家看看、审稿和定稿的。不看,那是绝对不能发表的!
第二、能不能给我几本?可以。这是肯定的。肯定要给您的!就是他们不给,我也会帮您要来的。
好啦,谢谢你们了!辛苦你们啦……谢谢、谢谢啦!我们都不能忘本呀……
是的。是的。是的!那是——肯定的!
最后,小王还要带走一些个原始资料。可以的!不过,一定要还给我的。弄丢了,我就没有了!肯定的。这个肯定的!
写张借条给您吧?我忙说。
不要!不用。我相信你们!信人不疑么。裘妈妈的开明、开朗和大度等等呀……这一点,我也是始料不及的呀?
很快。几天之后,我就写好了。随后,寄给了小王。不日,他就打来了电话:可以。很好!我说什么来着?此稿,非您莫属呀!
过奖了。过誉了!那么,你借去的资料拍好了么?
拍好了。
那么,是你送过来、还是我来取?
这样吧,最近,我比较忙呀……还是我寄给您吧!
可以。因那时尚无快递呀!否则,也就快了。
一周之后。我收到了资料。随后,我连同文章一起,再次来到裘妈妈家。奉还资料;呈上文章。资料,您看看、核查一下,对不对?
对的对的。不会有错的!文章么……
怎么样?
这样吧,你先放着,等我看完了、最迟后天给你答复。
好的。多谢多谢了!裘妈妈。这样吧,还是我打过来吧?文章,您就不用给我了。我有底稿的。您就告诉我要修改么?修改处等等,就可以了。我一定会按照您的要求去修改的!你就放心吧。
知道了。谢谢你!辛苦你了……小牛!
没事。应该的。多谢多谢啦!裘妈妈,您要保重身体呀!是的。裘妈妈几乎是只字未改也!这,也是我始料不及的了?!
是的。一个月之后。文章,就真的刊登出来了。小王,给我寄来了4本杂志。还问我:那稿费呢?不要啦!其实,我是将他的名字都放在前面的。我还在乎那稿费的么?我将那4本杂志全部送给了裘妈妈。并再次表示感谢!这一次,裘妈妈非要送我到大门口。
要感谢的是你们呀……
没有。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记住了,请你一定要记住了!
啥——
我们千万千万不能忘本啊……
知道了。多谢多谢啦!裘妈妈,我走了。您老多保重呀!
当我走到小区的拐角处、回眸张望裘妈妈时,她老人家还在原地、不停地在向我招手呀……直至我拐过去了、再也看不见为止。
是啊,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和此情此物,我是多么的感慨、激动和惆怅的呀!为何?下次,我几时再来拜访裘妈妈的呢?
此后,我也就再也没有见过和采访过裘妈妈了。1991年,我离开了法院。谁知,次年,裘妈妈也走了……不过,我没有遗憾了。为何?毕竟,我面对面地采访过裘妈妈了,也面对面地亲耳聆听过她老人家的亲切的教诲了。那么,此生无悔也!同时,我还是有些许遗憾的啦!那是啥玩呢?
该杂志,我至今都没有呀!因多次搬家和婚变等等原因,就连那底稿,我都找不到了。更遗憾的是:我没有和裘妈妈合一张影了……这,就是我这次采访的最最、最大的遗憾呀!
那么,今后,我还有这个机会么?还有弥补的机会么?还有……是的是的。再也没有了。
不过,我再也没有遗憾啦!为何?因我知道、深深地知道:人生。即:遗憾;遗憾。即:人生也。
这就是:
采访过程很一般,
斑斑血泪不可半?
半亩方塘谁人开,
在你在她在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