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那个岗那道坎(散文)

精品 【东篱】那个岗那道坎(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490.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51发表时间:2022-10-11 08:11:14
摘要:乱葬岗,是我们记忆里最灰色的风景,几番想努力抹去那些痕迹,而不能,于是我借文字,记下浅色的一笔,算是永远的告别。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的我,有一张百日照。奢侈吧?
   少年的我,也曾狂放无忌,母亲给我讲百日照的来历,那可是“蝼蚁性命投乱岗”,如今逢人可说我幸运。某个晚上做了一个梦——
   那个岗,不远,老家东面二里许,其下是一片水稻田。风高月黑之夜,水稻田里簌簌作响,如旷地旋风吹起有人疾走,马上,从岗前拉起一道稻草绳,不允我经过。梦中的我,居然说着豪横的浑话——
   我道,此处不留我,自有留我处。
   少年不敢妄称“爷”,只言“我”。我被拦下,到了南桥北山脚下一老屋。梦醒时分,天已大亮。
   这个故事说与母亲听,母亲喜极而泣,唇动无语,缓过神来,只说“我儿命大”四个字。其实,是父母倾囊救我一条小命,命大有因。那时,我并不知跪谢父母恩,觉得生命至此,就像春来播种,随便就可长一地好苗。命运多舛,可苍天有眼。大旱不灼我这颗弱苗,大灾躲着我绕行。
   出生三日,生母离世,90日,患脑膜炎,生父无力抚养,托人寻一家夫妻,就像收下一件应该被抛弃却没舍得扔的东西,从此,夫妻有儿是我。收下便用一块很破的襁褓,放进石岛医院,医院拒收,不是缺钱,而是断定缺命。据说,父母抱着我,如获至宝,态度十分强硬。
   我有钱,死马可当活马医!父母有什么钱,这样说,是一种底气,一种决心。后来知道,父母为我到处筹措医疗费,负债累累,日子一直在拮据中度过。
   有道士接了钱,便出了一招。可照相一张,闪光灯可驱病魔。于是,有了那张百日照。
   活过来了,我总是在想我的生命起点——那个岗。那个岗,我不想说清,其实就是乱葬岗。曾经,几乎每个村寨,都要设一处乱葬岗,死于非命,或是夭折,乱葬岗大包大揽,一并收下。没有收下我,没有什么理由,不是小鬼不忍所为,而是父母的力挽狂澜。泰山之重,不如命重,莫如父母恩重。
   是啊,我始终觉得无法解释,就是命大不死,是亲子之暖,给了那颗孱弱的小心脏以跳动的活力。求道迷信,那是懦弱怯者的宗教,对生命没有一点点呵护之功,徒增无稽的笑料而已。
  
   二
   尽管这样说,面对村东的乱葬岗,我还是心存敬畏,更多的还是害怕。
   乱葬岗,有十亩之大,夹在南北土山之间,是一片相对开阔的平地。曾坐在北山巅看,那里野草丛生,杨树耸直,若是不告诉,谁也不知这里是一块生命的禁区,是死亡的标签。
   不敢去数那个岗内有多少坟墓,说不清,小小的土堆,起伏连绵,土堆前有几块石头,石头的存在证明着这里有尸骨,那时,我就认为,夭折者的命很硬,是不甘不屈的,才变成了石头,也认为,石头是有生命的东西,曾经走进去,但不敢用脚碰每一块石头,觉得石头会疼,会呻吟,甚至可能石头站起,和我较量。
   生命啊,又是都是卑微低贱的,我家的院墙就是说不清的小石头砌成的,石头怎么可以代表生命呢?我怀疑。对生命的探索,总是想弄明白来龙去脉。乱葬岗的那些石头,没有我的命大,父母也这样说,门口邻居贵叔家就曾把一个儿子送给了乱葬岗,我毛骨悚然,曾经从散石墙上拿过一块石头,揣在怀中,久久不能放下,我觉得,那石头就是贵叔的儿。这种心思不敢对人说,我只希望命硬如石头。
   因为乱葬岗,我曾对“岗”还是“冈”反复琢磨过。乱葬岗没有山,怎么可以用“岗”,可“冈”明明指的就是山之脊。哦,只是一个名字而已,我从村中老书底那里得知,人死多了,堆成了山岗,这就是“乱葬”成岗。那个岗,不是一座山;那个冈,也不是一道梁。但那是一道多少生命迈不过去的一道坎。洼地埋亡灵,堆成小山岗,落成一道山梁,是这样的意思吗?我越是解读,心中越是怆然,仿佛一把刀子划破我的血管,只能任血液流淌。
   在漫长无际的时空,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落,一片土地,一个民族,走来,是经过了瘟疫和命运的筛选。父亲曾跟我说,他小时候就遭逢一场大瘟疫,是老鼠闹腾的,那时候死去的人多,都齐聚乱葬岗,万户萧瑟,千村哀鸣,这不是文学作品里的夸大之辞。我的父亲,也是在那场大疫之后的某年,也是为生活所迫,他只身逃离,直奔东北,辗转丹东,前往朝鲜的新义州。或者大疫只是他出走的一个背景,或者有点关系,大疫面前,多少代人,只能选择背井离乡。那些无法逃避者,只能选择落叶归根,落在那片令人惊悚的乱葬岗。不必求一个位置,不必抽一个签,重重叠叠,密密匝匝,不想成为风景却成了一道令人可怕的风景。乱葬岗,曾经是多少人的梦魇,多少父母的深潭。
   小时候记得,哪个孩子调皮捣蛋,喜欢哭,父母都是拿“乱葬岗”三个字吓唬,立马息声。胶东人,将小鬼说成“老墓吼子”,解释不了字义,而乱葬岗比那几个字还凌厉,听到,仿佛后背发凉,耳畔阴风阵阵。父母是用恐惧来震慑恐惧,在苦难中生出顽强心,是想通过诅咒,来躲避魔鬼。无奈和无助中,诞生坚强,这样的逻辑,饱含着血泪。
  
   三
   我回老家,总是转转老家的山水,但乱葬岗我躲避着,那是个不祥的符号,尽管我的生命起点是从告别那里开始,但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之后,我心中更有了敬畏,我只能畏而远之。父亲曾经说,所有的亡灵都是行善的,我还是不敢相信亡灵。乱葬岗南山有一果园,我曾经为园主担心,尤其是雪夜,白雪皑皑的,月亮格外苍白,半残了的月牙,目睹着那片死寂之地,就是“鬼片”也没有这样的恐怖。果园中有灯火,灯火太暗淡,月亮不与灯盏语,唯在乱葬岗划出一道道雪痕。这个画面,也给我破除魔咒的希望,我觉得那是曾经时代的影子,早就影斜痕淡了,不必害怕。
   其实,我的村子,一直平安,躲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再没有无辜死人,特别是孩子,夭折的更是神话了。我记得父亲活着的时候有病在身,日日含药片,天天要打针,他处在农村合作医疗时期,尽管家贫,却吃药也报销不少。不然,他不劳动,光是吃药的钱就应该不剩分文。苍凉的世界总有个尽头,乱葬岗早就划上了一个句号,封存在那块安静的地方。
   因为乱葬岗是我生命出发的起点,我还是想去看看了。看了。粗壮的杨树还在,杨树下的骇人土丘,早就被草坪覆盖,找不到死亡的痕迹。桃树满山脚,秋苹果树正花繁,那里已经被一道大门拦住了路,门开着,我是可以进去的,但我还是想瞭望,心中总是有禁忌。
   看门人认识我,我却那么眼生。说起曾经的事,我们便熟络了,他的父辈曾经和我都有渊源。他告诉我,这里现在是五百亩的“砚山山庄”,我不敢问那块乱葬岗,或许他的年龄就根本不懂得这几个字。他却指着那片地说,合适的时候,你再来,来采蓝莓吃。三十亩蓝莓,一笔大收入。一个村的,可以缴小费采摘,并不贵。
   换了人间。这句话,我最喜欢,此地应该是“换了阴间”。
   回避不了,他居然跟我谈起了乱葬岗,他也知道?他说,那是我们全村人的痛,是一道至今难以愈合的伤疤。我相信,美好是可以传递的,但痛也会延续,不能忘记。
   我笑了。他问我笑什么?是不相信?我慌忙摆手。我笑自己是一个幸运儿,一个被乱葬岗不签收的孩子。
   那个岗,那道坎,曾经是多少生命的坎,不是高山,不是巅峰,就是迈不过去,我们叹息生命的脆弱,我们感叹时代的兜兜转转,就是走不出那个岗,越不过那道坎。
   乱葬岗,已经退出了生命的舞台,用不上了。今年的中秋节在这里还有迎月赏月夜,主要是凑在一起吃月饼,我没有回老家,是一个遗憾啊。有些变化,是颠覆性的,不是始料未及,是根本就想不到。在同一块土地上,上演的剧目,总要推陈出新。
   谈疫情而色变。我老家一带,也是这座山庄的主人,也遇到一股疫情阴风,他为了招工解决用工荒,从南方拉回三五十外来打工者,居然半月后有几人显阳性。我想起春末曾封城,我往老家方向走,路口都是守关人。
   控制住了。就像潮来总会落。山庄主人,拿出一个亿,为防疫助力。他不肯用“捐”字,说是“自罚”。山庄主人说,过去的损失由乱葬岗接着,如今的防疫责任,我不能推卸。
   作为病毒,它选择伤害的目标总是那些疏于防范的人,一个人疏忽了,染上了病毒,再传染,令人恐惧。在病毒肆虐的时候,从乱葬岗捡回一条命的我,更懂得遵守规定的重要,做好防护,这是一份社会责任。耳畔有时会响起老家乱葬岗那道恐怖的阴风,犀利而乖戾,如今,老家的疫情早就停息了,我常陷入思考,若退回五六十年,乱葬岗又该哀声低徊了。可今天,岂是昔日的惨况可席卷而来?党的领导,严防死守,为了人民的安康,付出了巨大代价,渺小的个体生命本来就像狂风巨浪中的一叶孤舟,无法左右生命的来去,只有靠全民防疫的力量,才能泅渡那片沼泽,越过那个岗,踏过那道坎。“清零”,一个付出代价的词语,彰显了时代的大作为。新冠疫情这道坎,时长已达三四年了,但生活在继续,我们终将越过这道坎,走向新生活。乱葬岗,永远是一个历史名词,它终将消亡。
   那个岗,不,应该说是那个园。曾经的亡灵,一朝发芽,长满一园的蓝莓树。历史的确没有相似,曾经的背景可能有些相近,但经过已经大为不同了。
   四季看门三季闲,我看着他的门房里墙壁上挂着一把二胡,他说,喜欢拉几段京剧段子,也喜欢民歌,喜欢那种高亢的韵律,会拉《日落西山刚过岗》,喜欢“那个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岗……”“一道道坡来一道道梁……”
   山川大好,正如我记忆里最深的“大好河山”几个字,刻在古城门上,也印在我的心中。大好河山,听得见山河交响,难忘山河曾经的底色并不阳光,忆旧思昔,心生幸运,更加热爱。
   抹去吧,那道灰色的印记。
   愿人间无恙,世间没有那个岗。
   那个岗,华丽变身一片庄园。
   但愿留给我们后人的,永远是庄园的富华美丽。
  
   2022年10月1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8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究竟是怎样的岗怎样的坎,让怀才老师刻骨铭心,那岗那坎对作者有过怎样的影响?这文题不免让读者产生诸多疑惑,进而引发强烈的阅读兴趣。此文基调有些沉重,情感沉厚,我是含着泪读完的,最强烈的感觉是怀才老师的出生伴随着深重的磨难与痛楚,活下来真不容易,但作者又何其幸运,遇到了视同己出、疼他入骨的养父母。这份没有血缘的关联,已远胜亲生父母的给予,作者心中泛起的何止感动感激,对养父母的爱和怀念早已植入骨髓、融入血脉里,那是浓得化不开的深情啊,此生不忘,祈盼来生再续亲情。每每想起养父母,作者总是与逝去的影像“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作者提到的那岗,即“乱葬岗”,听起来都汗毛直竖,在已逝去的久远的岁月里,那儿可是死于非命者的尸骨存放处,其中不少是因病早夭者。文中的“我”与那座岗可以说是擦肩而过,看着出生才三个月、连医院都拒诊的“我”,养父母心急如焚,心痛如刀割,他们无计可施,只得听道士的话,为“我”拍一张百日照以驱除病魔,神奇的是“我”真的活下来了,“我”深知,创造生命奇迹的绝不是道士的道法,道法再高又怎么高过养父母的再造之恩?“我”曾经走进那岗,觉得里面的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生命的,都不忍触碰,怕石头会疼痛,会呻吟,会落泪。父亲曾告诉“我”,他小时候遇见一场铺天盖地的鼠疫,导致乡民多少人的生命画上了休止符,齐聚于乱葬岗。侥幸活下来的父亲此后赴天南海北谋生。“我”回老家总是避开那个生命的禁区,以为是不祥的符号,其实那里早就安静了,多年来村里再也没有夭折者。再后来,那里被人开垦成了占地五百亩的“砚山山庄”,丰盛繁茂,“阴间”摇身一变,换成人间果园。曾经的阴森恐怖已遁去,丰收的喜悦荡漾在山庄的各个角落。老家在新冠疫情肆虐之际,也曾遭病毒“阴风”袭击,但时代不一样,政府政策英明,防护措施果断,疫情很快得到强有力的扼制,没有人因疫亡故而入“乱葬岗”。曾经的那岗,是一道生命不可逾越的坎,如今已彻底消失。文末歌词升华了文意,讴歌了盛世太平之景象,赞美了时代的发展。忆昔抚今,作者感慨万千,珍惜与感恩之情溢于言表。该文写得深沉而厚重,作者饱蘸情感、和着血泪研磨而成的墨汁挥洒于素笺,文字如泣如诉,记录了作者不想回望却又时时回望的出生经历,那分明是一场噩梦,好在善良至极的养父母以命相搏,护作者以周全,让作者虽经苦难却仍以顽强的生命力活着,活着就是幸运,活着就是希望。作者对养父母的似海恩情无以为报,将满腔感动怀念之情寄托于文字中,让人读罢深切动容,产生强烈的共鸣。作者人生坎坷,遭遇困境时能披荆斩棘,劈波斩浪,渐渐锤炼出坚韧、执着、豁达与乐观的品性,心怀慈悲,让人敬仰感佩不已。作者通过新旧对比,深觉日子好了,应忘却灰色,抹去创伤,记住父母亲人的好,珍惜当下,感恩时代。该文构思巧妙,先抑后扬,文笔娴熟洗练,情动辞发,字字抒怀,句句感念,直抵人心,启人怀思!盛赞才情,倾力荐读,问候怀才老师创作辛苦了,谨祝深秋安康!【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01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2-10-11 12:57:59
  读罢此文心中涌起无限波澜和思绪。怀才老师文中的“岗”,在我童年少年时代的家乡也有,我叔叔家一个没出满月夭折的女婴就是破布一包丢在村子后边的乱葬岗里的。这些岗是过去时代乡村的疼,也是时代的疼,怀才老师差一点就过不了这道岗这道坎。但怀才老师又是幸运的,遇到了平凡却可爱伟大的养父养母,历经磨难,自强不息,赢得人生的福报取得非凡的成功。怀才老师始终以感恩的心,感恩时代感恩父母,始终以明朗的心,来看待这一切,对待一切。祝愿和相信怀才老师今后的日子会一如既往地幸福安好!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11 14:28:35
  东风老师好,我们这个年龄可能都有过这样悲惨的记忆,那个时代要谈什么生命权,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生命没有保障,更不能期待,只能随波逐流。如今,人们的幸福指数在提高,生命面前不再是无奈,可以让生命更出彩了。珍惜美好吧,时光的暖,给生命一道迷人的光环。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快乐。
12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10-11 15:34:29
  想不到怀才老师的命运如此多舛。出生三日生母离世,这是多大的痛啊。直面如此之痛需要多大的勇气!能够把生命之痛用文字表述,本身就叫人佩服!老师又是幸运的,养父母视为己出呵护一生。正如老师所言,现在国家家强大人们的生命得到保障再也不会有那么钻心的疼痛发生了!
   有一句话说:今天你走过了所有弯路,从此以后尽是坦途。磨难并没有阻碍老师前进的脚步,相反却让老师内心无比强大宽阔如大海。风雨过后,终有所成。祈愿老师从此以后,一切安顺!被世事温柔以待!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11 15:47:34
  月亮老师好,谢谢你的 祝福,致敬给你!是啊,我本不想写出这段苦难的经历,生命走过这么一段曲折,满满的都是痛,尤其是我没能回报我的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胜其悲。不管怎么样,过去了就过去了,感恩当下这个时代,我们毕竟过着幸福的生活,乱葬岗不再奈我何,所以就当是一次庄严的告别吧。遥握,问候秋祺。
13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10-11 15:42:08
  后福绵长!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11 15:48:09
  这四个字好,我喜欢,谢谢祝福。愿你也幸福绵长。遥握,问候安好!
14 楼        文友:白玄        2022-10-11 16:03:05
  沧桑巨变,世事变迁,原来的“乱葬岗”阴风怒号,哀声遍地,是人们的忌讳,大人是绝不允许孩子去那地方的,因为是埋病死或意外死亡孩子尸体的地方。现在乱葬岗已成“砚山山庄”,种植蓝莓、苹果等水果,花果飘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从阴间变成人间乐园。歌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同时也是歌颂党的防疫措施得力,全民投入这一战役,山庄主人捐助一个亿抗疫,令人敬佩!文章从自己小时候从乱葬岗里死里逃生起笔,感恩养父母的全力救护,才从得以逃离死亡线,感恩养父母的培育,也感恩新时代的伟大。感情诚挚,思路清晰,选材典型,构思精巧,既感恩亲情的伟大,也感恩党恩的浩大!问候作者,拜读欣赏。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11 16:16:13
  谢谢白玄老师的精彩解读。的确如你所言,世事变化很快,曾经的苦难,一去不返,今天的中国,生命权得到最大的呵护,人们幸福生活着,我写到乱葬岗,不想为自己的身世抹泪,只想感慨一番,天有不测风云,依然有意外发生,但今非昔比,日子一天天好,疾病很少会马上多去人的生命,不再会出现千村悲歌万户哀的局面,牢记过去的一幕,珍惜今天的幸福,这是本文的意旨。遥握,问候秋祺,谨祝编创快乐。
15 楼        文友:简柔        2022-10-11 16:16:35
  一座岗的前世今生,承接着父辈的苦难,涌动着怀才老师痛楚的生命记忆。时代是春风,吹绿了乱葬岗,让它变得美丽,焕发着生机和温暖。文章写得深沉有力,有泪点,有痛点,有温情,有力量,人生的意绪都浓缩在一座岗中。怀才老师身世悲苦,却是有福之人。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11 16:19:18
  谢谢简柔老师的祝福,愿每一个生命都是幸运幸福的。过去了,那一幕本不应该再现,哪怕是用文字,但看如今那块地,我感慨良多,于是就忍不住写出来。希望时光温好,善待每一个生命。遥握,问候简柔老师秋祺,谨祝快乐,期待佳作连连!
16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2-10-11 17:14:21
  读得让人伤感流泪,时间的变迁,那个坎坷让老师想家人的催泪。母亲的爱在每个人心中极及的所能,母亲在整个家庭心中是一个最重要的人爱,同时也呵护着他人,母亲的品德影响着一家人,时间过去了,不要想这么多,老师保重身!祝老师秋季安康!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11 17:20:13
  谢谢蓝色老师美评。那段不堪的日子早就过去了,父母恩德难忘,感激生命中因为父母的努力坚持。感恩时代的好,快乐生活吧。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快乐。
17 楼        文友:成敏        2022-10-12 07:11:38
  老师的出生经历竟然和我如此相像!我出生也是得了一种病,医生都摇头了。可母亲抱着我四处打听,一个老太太会收魂,她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给我配了一副药,说吃了好了也别高兴,死了也别难过,这要看他的命。结果我真的活了。母亲经常提起这件事,让我千万别忘了那个老太太。我们村也有个乱坟岗,从小就怕去那里,走路也绕着走。听说那里埋葬了很多孤魂野鬼。原来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有很多死人都埋在这里。还有困难时期,冻死饿死的一些外地人,也被埋在这里,据说还有一些死孩子,也被埋在这里。我还听说过,自然灾害时期,村里的人都饿得走不动,死人太多,有的家里死光了,成了绝户。村里人都实在没有力气把他们抬到很远的坟地,就把他们埋在了乱坟岗。那时候的狗都饿得皮包骨,就把尸体拖了出来。我每次想起这个传说,心里就害怕。看老师的文章,非常亲切,仿佛就是写的我们这里!
回复1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12 07:23:15
  成敏社长好,谢谢你留言点评。我们可能年龄差不多,所见和经历相似,乱葬岗是曾经那个时代的一个产物,医疗条件差,得病不能治,只能听天由命,所以那里成为人们的梦魇。现在时代好了,生命有了保障,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巨变,有的人就是看不到这些,我想,不应该忘记过去,应该对比着看,所以就有感而发写作了这篇文章。但愿人们都健康,遥握,问候社长秋祺,谨祝创作快乐。
18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22-10-13 23:15:47
  生活,哪有一马平川,总是有这道岗,那道坎,沟沟坎坎构成我们波浪起伏的岁月。只是没有想到,怀才老师生命的坎,与常人想比,真的惊险又艰难。出生三日,生母离世,三个月大时,遭遇凶险的脑膜炎疾病,这在50年代,医学远没有如今的发达,脑膜炎随时可危及生命。幸好养父母一直不放弃,硬是用爱创造了奇迹,护住了一个幼小孩子的生命。怀才老师闯过了让人色变的乱葬岗,所谓大难不死 ,必有后福。尽管生命一辈子都在闯关,但是,乱葬岗都闯过了,还有什么不敢闯不能闯的岗呢?养父也是闯过鼠疫大关的人,两代人都曾经历经生死劫难,往后余生,都会是晴川万里阳光朗朗。疫情是人类又一大坎,新冠疫情陆续蔓延三年,遍及全球。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抗疫成为全民运动,面对这道坎,中国人民向世界交出了最合格的答卷。文章开头写个人命运的坎,感恩父母,尤其是养父母如山一般厚重的爱,后面笔锋一转,写时代的坎,由个人情感转向家国情怀,感恩我们有幸生于华夏,有祖国母亲的护佑,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正如曾经让多少人恐怖的乱葬岗,早已经变成绿树碧海的花园,成为乡村建设的重点。全文先抑后扬,基调由沉重转向明快,我想,这才是作者行文的主要目标。感恩父母,歌颂祖国,紧贴时代脉搏,情真意切。敢于直面曾经多舛的身世,向大众挑开命运的大门,这是勇气,也是一种放下。祝怀才老师往后余生,岁月静好,万事如意。
以我心,写我字。纤指一动,素语如馨
回复1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14 06:56:10
  谢谢素心老师精美的点评,辛苦了!老师所言极是,生命中的坎过去了,还有什么坎不能越过,但愿如此。如今人类遇到的疫情,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但疫情被遏制,没有发作,没有太大的伤害,对比时代,不能不感恩,不能不感慨。我们虽远隔,但因为喜欢文学而相聚,好像近在迟尺,这种感觉,我很珍惜,愿素心老师在东篱创作收获更多的满足和快乐。遥握。
19 楼        文友:刘春        2022-10-14 12:56:00
  这自身传奇,坎坷,痛处,唏嘘不已,令人感叹!
老兵
回复1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14 15:04:37
  谢谢刘春老师的关注留评。其实,本不想提及这段痛点,但有感于当下疫情,觉得写出,对人生今天,可能有帮助,所以就忍痛而为。谢谢关注。期待刘老师的佳作,遥握,问候秋祺。
共 19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