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追风(散文)
一
追风,是件很飒的事。且不说迈开大步,甩开手臂,意气风发向着自己喜欢的目标追赶是多么开心,单单就这风的魅力,只要心头一想,就会让人神魂颠倒。于我,更是无限的神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那裹挟着万里黄沙的风自天涯一路狂奔是何等波澜壮阔!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东风徐徐,花香袭人,此刻的月光花色,廊内廊外,总让我这个北方人想起婆娑妖娆的江南。
最喜欢的是那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它像挂在天上的秋千,让我时不时地想生出双翅凌空飞去,去追逐那浩浩长风,在一朵云里荡苍穹。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多么美的体验!
为了生活,我把双脚插进生活的泥土,成了一棵树。树是不能像风一样自由翱翔的。可骨子里,我又那么喜欢风,我心里装着风,美慕风。我常常仰头看着风。看着它从四面八方凛冽吹来,又潇洒地向四面八方四散追逐。有时候也会觉得风会孤独。但是一想到“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就觉得地上那些提着行李背着背包来去匆匆的过客,都是风。他们都有翅膀,随意飞翔天南地北。有时候,我会随便问一句,出门的心情是不是特别美啊?回答各有千秋,有的说,整天出门,时间都在转车候车等车中度过,累!一个年轻的姑娘说,她每个星期天都会跟团出去,花很少的钱到附近转转。风一样的自由!
二
遇到过最拉风的旅客是一对六十多的老俩口,其貌不扬,穿着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气质,走在大街上,立马就淹没在人群里再也寻不到。但是,他们却像一道美丽风景印在我心里,一直没有褪色。
那天,他们从一个小区出来,去往火车站。路上,和他们聊天。车上,我问,你们这是打算去哪儿?老爷子说,还没定呢,想去上海,又太热。要不,就去东北。我一听,吆,俩人还挺能走呢,去那么远的地方。老爷子接着说,是这样的,年前,我得了一场大病。很麻烦,差点要了我的命!从那以后,我就决定,不攒钱了,挣了钱就出去玩玩,看看。趁现在,俩人都还行。主要是带老婆出去走走。等到七老八十了,两个人如果走一个,再想玩,也没意思了。他还说,以后,他们会经常出去,想去哪儿去哪儿。坐坐火车,坐坐汽车,感受高铁带来的速度,还要坐坐飞机,找找飞天的感觉。
老婆坐在后面,一脸的平静,一言不发。她就是风的动力火车。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们豁然开朗。还好,这些感悟来得还不晚。
多少年过去了,我遇过许许多多的人,听过的话,都像风,来了又去了。唯独这些话,像树,把根扎在了我心里。要想追风,只要一念起。脚步就可以从泥土里拔出来,天南地北,逐风而去。
原来一直以为,风很孤单,千里万里只身漂泊,为此,我这样写过风——
也知闲愁最苦,庭前庭后排排树,却奈何、留不住,一任清风落寞舞。
一朝吹绿江两处,半世浮沉檐下雨。独来去,风流也作断肠处!
斜阳暮,天涯路,倦无数,何处是归宿?
其实,每缕风都有自己的风景。它们是为了心中的风景而心甘情愿做风。那些匆匆忙忙追风的身影,辗转南北,风尘仆仆,舟车劳顿,或求学,或就职。追着风,追着梦,追着自己心中的风景,风也是他们的动力之源。
三
遇到一个男孩子。
又高又瘦。在路的对过招手,我停了车。他从对面跨过来,站在车旁,问,去火车站多少钱?我最讨厌的是这种人,明明就是起步价,还得问多少钱。
“八块。”
“五块,我就五块钱了!”
他这哪儿是讲价,那执拗的口气,简直是绑价嘛,和打劫没两样。他站在那儿,我坐在车里,目光所及正好是他外套的一个斜兜。斜兜的开口处,一行歪歪扭扭的针脚,像一条丑陋的虫子,趴在他的口袋上,谁多看它一眼,它准用它可憎的面目瞪你一下,让你望而却步。
我却像着了魔,怔怔地看着那蹩脚的针脚,眼里忽然模糊不清。肯定是个没妈的孩子。他的口袋与这光鲜亮丽的世界实在是格格不入。看着那黝黑清瘦的脸,地上那两个不大的包裹,我说,上车。
路上,男孩的父亲打来电话。他告诉父亲,他要去青岛。说,汽车票要比火车票贵十块钱,所以他决定坐火车去。
拐过一个弯,他从兜里掏出那张五元的钱,给我,我不要,他拿出跟我讲价的执拗,使劲扔在车上,提着俩包进了火车站。
我不知道,他的兜里,可否有多余的钱,让他下了火车,能够吃上一餐可口的饭。但我知道,不管多难,迈出去的脚步不会停滞。风,在远方,他向前的步履匆匆又坚定。
这是我见过的最帅的追风少年。
每缕风都有自己的风景。每个追风的人,都有自己的梦。
四
背着行囊,用脚步丈量,用身体去体验一场风的来龙去脉,是潇洒的。我自是不能任性,从小城里拔脚飞出去追。所以,对每个从外地来的人,特别是女人,我都特别好奇。中国的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可以像风在外打拼,女人就是留住他们的根。但我却经常遇到来小城追风的女人,有中年女人,也有没有结婚的姑娘。她们不是为了来看风景,是为了追逐更美好的生活。
那一年,在城北的城乡结合部遇到四个四川妹子。她们是跟着老公出来做活的。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收入颇丰。她们嘻嘻哈哈地上了车,要到市里面的服装批发市场买衣服。路上问她们,家里孩子怎么办?提起孩子,笑声戛然而止。沉默了一会,一个笑着说,孩子,奶奶带。
我又问,那你们一年回去几次?
一两次吧。
我轻轻叹口气。为了捡拾地上的“六便士”,她们抛家离子,像风一样漂泊在各个城市。其中一个说,她在孩子六岁的时候就出来了,如今,孩子都十九岁了。我不敢想像,在孩子成长的年纪,这种长久的分离,带给孩子的心理伤害该如何才能弥补?他们像被丟在风中的风筝,孤苦挣扎,那一地的风雨,冲散了父母年年拾拾的金黄。
在她们短暂的沉默里,我看到痛。哪个母亲不疼孩子?留守儿童,又岂是这几个女人的痛?
有时候,追风,并不都那么潇洒。
还有一次,云南一个皮肤黝黑粗糙的年轻姑娘对我说,她的老家有特别高的山,出山进山没有一条平坦的路,都要爬梯子。我差点就惊掉下巴。最后,她无不感慨地说,真羡慕你,不用出门就能挣到钱,不像我,要走这么远。
忽然间,想起卞之琳的《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多年以来,一直为不能像风一样去远方追梦,看风景,我郁闷不已。看到别人背着包拉着行李箱走进车站,我的目光都要跟着走好远,仿佛他们就是我的眼睛,能替我看到很远的风景。我从没想过,会有人羡慕我,从没想过,那些从大山深处吹来的风,残酷地把我的诗意和向往吹得苍白无力。
又是几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个黑黑的云南姑娘生活得怎么样了。自从去年,习主席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12.8万贫困村全部出列,我就知道,那其中肯定有那姑娘的村子。她肯定从那闭塞的山上搬到了新居,那里有平坦的公路,有崭新的住宅和学校。有她心心念念梦想的新生活。
一直以来,我们的国,和我们一样,在追风的道路上从没停止过脚步。
我们都是最飒的追风者。
我们都是那风,只要永远走在自己认准了的路上,就永远是追风少年。只是这一次,让我看到了,月亮这股风,太优雅,太飒爽……
今天全国人民都有些沸腾,党的二十大召开,全网刷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读到这个文,感觉很有意义,因为不仅仅是作者在追风,我在追风,普天之下,我们每个人都在追风,我们的国家在追风,为了神州这块大地,从古至今,多少追风少年,为了心中的理想和梦想,奔赴在追风路上,这风是富国强国之风,是华夏文明之风。
如果不知道抬头看月亮,六便士再多,也变了味道。素心老师是个善解人意的美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