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巢】风吹叶(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巢】风吹叶(征文·散文)


作者:静雪 布衣,35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190发表时间:2022-10-17 14:36:06

一阵紧似一阵的秋风袭来,静默了一个夏的邢家庄,像被点了启动键一样,一个接一个的院子活络起来。先是小轿车从村口驶入,一进村就落下窗户,准备和惯于在路边晒太阳的老乡亲们打招呼,可秋收不同平时,当下也不同以往,之前热闹的胡同口,已不见了熟悉的老人家们的身影。车行至小院,小院就正式进入了秋收流程。
   田地里的联合收割机若勤劳的蚂蚁,来来回回转上一个晌午。拖拉机、三马车接力运送后,院子里的油布上就堆满了黄绿色外皮的玉米锤,家里的老老少少围坐,说一些外面的故事,讲一些家里的人情。谈笑间,玉米锤被剥去外皮,装入网袋,码放到了院里屋前的檐子下。外来的人儿再换上体面的衣衫,拎着或多或少的礼物,顺着血脉的牵引,走向村庄的深处,疏离一个季的情感也似金黄的玉米般热烈起来。有的院子似乎被遗忘了,仍然静默着,没有一点生气。
   村西边的成二家就是这样。
   四间里生外熟的正房,在村里算是稀有了,一人来高的灰砖院墙,一棵大枣树把着院东南角,院西边的对开木门常年如一日地半敞着。正房是被风尘糊住的木格玻璃窗,使得屋里面的人,看着外面的天,总是灰蒙蒙的,而屋外面的人,则总感觉这屋子和村里很多屋子一样,没有人住了。
   二奶奶,二奶奶在吗?小二他娘拎着一塑料袋东西,走进院子,向屋内探着身子问。
   声音在院子里回荡了几圈,没有回音,小二他娘不死心,试着推开虚掩的屋门,又喊:二奶奶,二奶奶,我是小二他娘呀,二奶奶……她说着,和着秋风一起进了屋。
   冷了不知道多少餐的灶火,锅盖扣住半个锅,铁锅内空空的。另一侧布满灰尘的小木桌上,一碗干巴巴的大酱,一碟看不出是什么的酱菜,这些静物好似在说,别喊了,这家里没人。
   小二他娘总感觉不对劲儿,她壮着胆子撩开门帘,看到内屋炕上,一床黑红色的被子摊开着,被子里蜷缩着一个瘦到几近看不清的身形,和露出来的灰白色头发,让她放下心来。
   二奶奶睡呢?这都快晌午了,别睡了,该做饭了。小二他娘拍了拍二奶奶的肩。许久,二奶奶才睁开混沌的双眼,没戴假牙的凹陷的小嘴巴,黑红的薄唇间,吐出含混的几个字。
   小二他娘也没听清,赶忙说清来意,你家小彩让我给你送吃的来,她打工的地方忙,来不了让你别惦记。
   二奶奶看清袋子里的蛋糕、馒头、火腿、豆奶粉,眼睛里突然显现了一道光,她抓住蛋糕就往嘴里塞,“饿,饿,我饿……我不饿,我有儿,有姑娘……”小二他娘这才听懂二奶奶所说的。
   临走前,小二他娘冲了豆奶放到小炕桌上,把坏了的大酱和咸菜碗碟都刷干净,不忘叮嘱:你少啥缺啥就到我小铺来拿,小彩都给了,不用你掏钱呀。
   小二他娘疾步走出院子后,使劲地拍打衣服,好似想把附着其上的阴凉、悲惨全都抖落。
   可别带到自己的日子里。
   三日后,没等到二奶奶,二奶奶唯一仅存的大儿子,小二他娘的秋大爷来了。看他进了小铺,小二他娘还寻思着,这是去看二奶奶,来买东西啦!都编排人家,这不挺好的嘛!
   小彩给你留钱啦!还有多少?秋大爷的语气好似不善。
   大爷这是啥意思呀,我咋没听懂呢?小二他娘拿一块抹布擦拭着货架子,掩饰着内心里的不安。
   我娘那的吃的不是你送的吗?不是说小彩留钱了吗?她吃不了那么多,你都给我就行,我的娘我来管,小彩人都没了,你咋还拿着钱不给我们,这是安什么心?秋大爷的话,越说越重。
   那个钱不是小彩花的,我也不能给你,人家没多给我。小二他娘的脑子里在快速换算,那个神秘人和二奶奶家,到底什么关系呀!
   不是小彩,你说小彩,到底是咋回事呢?秋大爷看要钱不行,就接连追问,好似马上进他口袋的玉米锤,可不能落入别人家。
   我也不知道,人家微信上找我,让我给二奶奶送吃的,我就送啦!小二他娘边说边想,幸亏秋大爷不会用微信。
   微信?我娘能认识谁?肯定是小彩的钱,你可别昧下。我娘我管的可好呢!有钱花,有饭吃,有新衣裳穿,村里都知道呢!你这冷不丁的送吃的,好像我不管她一样,不行,咱这话得说清楚。秋大爷避重就轻,一条路闷头走到黑,他就想当然的认为,这以利益为上的小铺,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给别人花钱,肯定是有赚头才肯干。
   你家有啥亲戚,自己想想呗,多一个人帮你管老人,不是很好吗?小彩这病来的凶,去的那么快,还丢下三个上学的孩子,她哪有钱留给我呢?大爷你咋想也知道,我那样说,是帮你们瞒二奶奶呢!她要知道小彩没了,原本就有点糊涂,还不一下子真糊涂了呀!我这好心办事,咋还落埋怨呢!小二他娘一口气说了这些,干脆背过身子分装馒头,不搭理秋大爷了。
   秋大爷在小铺门内站了一会儿,又踱到门口站了一会儿,再绕回来,丢下一句“你可别再送了,我娘有我这孝顺儿子,啥都缺不了”的话,嘟囔着骂骂咧咧地走了。
   看那瘦瘦高高的身影走远了,小二他娘才摸出手机,找出最近联系人里的“香”。
   “二奶奶家的秋大爷找我了,让我把余下的钱给他,我没给,我不知道你们是啥关系,反正你知道就好。”
   “谢谢大姐,让你为难了,若你再见你二奶奶,若没别人很方便时,你打一个视频给我,我想见见她,这疫情闹的,我们是真有心,而无力呀!”
   “行,就怕这样,老人说不出自己受罪,儿子自认为很孝顺的,是真没人知道。”
   村庄的大秋,以小麦出了苗算作结束,到这时,大多外面打工专程回来的,早已经离开,村里留下更多的,是老人和孩子。小二他娘家的小铺,算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了。人热闹,消息也热闹。二奶奶家的消息,就像窗外越加清冷的风一样,一阵一阵的,总能吹进大家的耳朵。
   二奶奶当年是带着秋大爷来的咱村,她前面的爷们病死了,咱们二爷爷岁数大了没媳妇,这样凑成一家,又生了三个孩子。二爷爷身体不好,二奶奶虽然性格豁达,能吃苦,但孩子太多了,俩儿子娶不上媳妇,都娶了二婚的,一个带俩儿子,一个带俩女儿,娶了媳妇就当了现成的爹。大姑娘到东北打工,还嫁到了那儿,原本有小女儿嫁到邻村挺好的,可婆家不行呀,看她前面生了俩个女儿,总是对她不好,她又扛着不好的身体,生了第三个。刚生了儿子,她爷们就病了,两三年就死了。她婆婆想让她改嫁给品行不端的大伯哥,她硬是放下家产,带着三个孩子跑出去打工,边打工边照顾三个上学的孩子,还兼顾着家里的老妈妈,这不没几年,胃癌,没了。
   二奶奶纵使性格再好,谁家有事都去帮忙,但架不住她自己心里苦呀。二爷爷刚走,二儿子就得了肺癌,没一年就走了,二儿媳丢下家里的破房子,带着孩子走了,大儿子乐得请受兄弟的房产,但现在村里的房子哪儿值钱呀!人家有媳妇管着,女儿也都嫁人有了家,这家里的娘,从早就没管过,现在管上一点点呀,就感觉自己付出老多了。哎,这一家人呀,原本就是凑到一起的,现在是人越来越少,每一个走了的,也是苦命,剩下的,也是命苦,这一家现在所有的苦呀,都落到了二奶奶身上。
   二奶奶年轻时勤劳呀,啥苦活累活都干,现在八十多了,什么也干不了了,地给了儿子,村里的养老钱也是儿子帮着拿,让她陪着去签字按手印,她总说儿子管,儿子好,可儿子真管吗?
   秋大爷一说照顾二奶奶,真是一句说不出三个好,说二奶奶去他院里,他给馒头不是一个两个的,一口气给三个,给钱不是一块两块的,直接给五块。五块呀,现在到这小铺能买啥?
   能买十二个馒头,按二奶奶的饭量,能吃三五天。小二他娘插了一嘴。
   不吃菜吗?不喝粥吗?不吃肉吗?
   秋大爷认为不用吃就不用吃。二奶奶也不说吃,就不需要吃。
   村人喜欢聊这样的话题,仿佛咀嚼一下别人的苦,自己的日子就甜了起来。有时说着说着就莫名地停了,停了一下再看,是跟话题主人公相关的人来了。那日二奶奶拄着拐颤巍巍地来了,原本还说得热火火的村人,讪讪地找借口散了去。小二他娘赶忙问:二奶奶,你需要点啥呀?
   我,我家小彩跟你联系了不?二奶奶似乎是瘦了,假牙没说两句话,就脱了槽。
   小彩正忙吧,你有一个亲戚想见你,你看看。小二他娘说着,打通了香的微信视频。一串悠长的音乐后,镜头那边出现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小二他娘挺讶异,以为香和自己岁数差不多呢。
   二奶奶,你快来,看,这是谁呀!小二他娘按了免提,把手机举到二奶奶眼前,二奶奶凑到屏幕前,看了又看,眼泪就顺着脸上的沟壑流下来。
   香他娘呀,咋是你呢?你家里都挺好吧,我兄弟好吧,孩子们都好吧。二奶奶双手捧着手机,贴近了大声说。
   这几年疫情呀,谁也出不去,香拐了好几个弯儿找到小铺微信,我们这都好呀,你兄弟——你兄弟他出去遛弯了,你别惦记呀!香她娘说着也流泪了。
   小二他娘倒记得香第一次打来电话时,抽噎着说过,过去两年忙于照顾她爸,一直到终了。怕二奶奶岁数大了,知道了难过,一直瞒着二奶奶。
   小彩呀,小彩忙,她管我钱花,秋孝顺,管我饭吃,我老了,身子还行,你们都放心呀,香她们小时候我没疼过,现在你们还惦记我,我是真有福。二奶奶这话呀,真是咬着牙说的,那不听话的假牙,真是让她急了一头汗。
   你少啥缺啥就来小铺,小彩顾不上,我也能顾,我们有退休工资,日子比你宽松,大姐呀,你年轻时不容易,现在该享福啦!
   有福,有福……说到这儿,二奶奶浑身颤抖着再也说不出话了。
   小二他娘接过手机,按掉免提,听香他娘说:你多受累吧,我这大姐命苦,啥也不知道说,我们管她吃喝用钱,别的,我们也没办法了,秋死脑筋,不转个,他也六十了,能顾好自己就行了。
   行行。小二他娘这样应着,挂断了电话。二奶奶拿了一些馒头、鸡蛋、面条、盐,小二他娘忙去后院拿了冬储的白菜,萝卜,一起拎着送二奶奶回家。
   刚转入胡同,就看到了秋大爷,秋大爷没过来搀扶二奶奶,反倒拉着小二他娘的衣袖追问:是谁花的钱,钱呢?
   小二他娘使劲甩开,紧走几步把东西放到内屋炕上,小跑着走了。是管二奶奶,还是拉住小二他娘,秋大爷一犹豫,两头没顾上,气得骂大街:黑心呀,黑心,死人的钱都贪,不是小彩还能是谁?
   这事在傍晚,村庄的炊烟袅袅升起时,就传遍了村子,二奶奶的远亲知道二奶奶受苦受罪了,秋恼羞成怒了。
   那晚北风嚎了一夜,田地里一行行小麦苗颜色暗了许多,路边白杨树的叶子像毯子一样铺在路上,也有的随着风吹到了地里,吹到了一座没长草的新坟上。
   二奶奶盘腿坐在炕上,眯着眼睛,透过漏风的窗子看窗外那棵枣树,想着当年同样在树下盼着儿女回家的她母亲,香的奶奶。已经离开十六年的她,身边有好几个孩子了,若将来自己也有那一天,能找到她吗?飘了一辈子,还有家吗?

共 42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此篇散文,心情是沉重的。都说养儿防老,吃了一辈子苦的二奶奶,八十高龄了,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不得不说,时代进步的同时,也会遗忘掉一些人,此篇散文中的二奶奶及二奶奶的儿女,如是。他们的命运与时代的进步有关,也与从小无人管教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成长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的。二奶奶是旧时社会里吃苦受累却不得上帝眷顾的典型人物,而她的儿子秋,因父亲的早逝,不读书不进步,不懂得感恩,是无知,也是人性的自私。作者用《风吹叶》来命题,书写了二奶奶如叶“飘零”的一生,读来心痛。都说一个人的一生,要熬过所有的苦,就能尝到甜,而二奶奶的一生,是在苦水泡的太久,失了原味的酒,又如一叶飘零的舟,老来无力行驶,只能停留在那间里生外熟的、暗无天日的小屋里,任风吹,任叶落。散文以深秋为背景,运用灰暗的基调,安排第三方人的在场,还原了一个个人物的原型,笔调老道,喻体形象,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悲惨的实景图,图中尽显人性。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022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2-10-18 18:23:09
  脱贫攻坚,让很多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可像二奶奶这样的人,都八十多岁的人了,还吃了早没有晚的,部分地区还有,真的读起来让人心寒。苦了一辈子,本该享受晚年生活,却如此遭殃,真是人生之不辛。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可见不一般,平时对生活,对贫苦人,有着一颗怜悯之心,正在用自己小小的笔书写,让更多的人关注!
回复11 楼        文友:静雪        2022-10-18 22:03:51
  疫情缘故,很久没有回到家乡,我想若真的会去住上一段时间,可能会更加深切地看到农村的现状,有很多方面好了起来,也有一些死角,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存在。顺着血脉的牵引,尽力去做,不留遗憾。感谢文友温暖留评,祝福!
12 楼        文友:欣月        2022-10-18 19:30:16
  这是一篇悲情式的散文,以沉痛的笔调,讲述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不幸的一生以及老无所依的悲惨现状。文中的二奶奶,丈夫早逝,虽然儿女也多,但都生活在底层,又不懂孝道,只有一个女儿孝顺,还也因家庭生活负累,过早染疾而去。晚年的二奶奶儿子不孝顺,只有一个老姊妹挂念,救济,还遭儿子怀疑,以为是女儿留钱,有这样的儿子也是可悲!文章讲述了底层人的生活现状,有一定的代表性,体现了忧国忧民,体恤民生悲怜的情怀,读来令人唏嘘不已,感慨多多!
静守流年,文字开花
回复12 楼        文友:静雪        2022-10-18 22:05:25
  感谢亲爱的欣月姐姐温暖留评,书写这篇文章真的是让我憋着气,压着火,很多情绪都含在文字中,留在读者去品读,看到大家如此多的评论,我想,我书写的意义达到了。我们都做好自己,不留遗憾,那么二奶奶这样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13 楼        文友:康心        2022-10-18 20:41:04
  中华文明中的“上慈下孝”在这个村的二奶奶身上消失了,她一生为儿为女吃苦耐劳,到老了却孤苦一人,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自私和冷漠,无论在亲人间,还是邻人间,都无情地存在着。好在,小二他娘,香她娘,还想着并照顾着二奶奶,那是二奶奶心中的人间余温。二奶的儿子好面子却假孝顺,二奶奶不是不知道,心知肚明自己的命运终将如一片落叶归于尘土。人间的风,无管冷风还是暖风,二奶奶都习惯迎接,渴望在另一个世界能遇到心中想念的那些温暖自己的亲人。此文文笔流畅且非常生动而干净利落,人情世故写得一针见血,金句子不时闪亮在字里行间。我是佳句控,非常喜欢,谢谢作者分享佳作。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回复13 楼        文友:静雪        2022-10-18 22:07:52
  谢谢亲爱的康心姐姐温暖留评,二奶奶的生活以后肯定会慢慢好起来,香和香的家人会关注,那些远亲也会在知情后给予帮扶,至于秋是否会领悟,就随他吧。一些句子我自己也很喜欢,顺着就写出来,然后怎么读都有味道。
14 楼        文友:天桥冷月        2022-10-18 21:55:10
  读完此文,心里难以平静。老有所养是很多人所期盼的,然而,现实是一些老人虽然有几个孩子,但真正孝顺他们的不多。文章抓住现实社会痛点落笔,人物形象生动,语言诙谐。故事情节感人,结局引人沉思。
中学语文教师,本科学历,酷爱文学。擅长写散文、诗歌、小说、杂文等
回复14 楼        文友:静雪        2022-10-18 22:09:49
  谢谢冷月文友温暖留评,其实,文章中还有一个被遗忘的人,就是她的大女儿,少时就离开父母家人,现在把跟扎在东北,那么纵使母亲总是说自己很好,难道她真的感受不到母亲的凄苦吗?即便母亲过的好,自己的那一份付出不应该吗?哎,真是无情。还好,有更多人关注到二奶奶,相信她未来会越来越好!
15 楼        文友:石语        2022-10-19 11:43:42
  这世道就是这样,不孝子也怕人说自己不孝顺,真是既当那啥又立牌坊。自己不管爹妈,还不让别人管。这现象在农村尤其普遍。都不敢管政府管,政府的扶助也被不孝子刮了去。好在还有香和母亲,还有小二他娘,为他们点赞!
   文章用心用情,细节生动,文笔老辣,有很强的社会警示意义。
回复15 楼        文友:静雪        2022-10-19 20:31:37
  养老金,地补,如果这些钱都到老人手里,生活也不至于这么艰难,还好现在能微微的付出一些,缓解她的困苦,我们的心也安了许多。感谢亲爱姐姐温暖留评,祝福!
16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2-10-21 23:40:28
  幸福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社会在进步,但总有些被遗忘的角落,文中二奶奶就这个命苦的人,一生勤劳,老了还生活没着落,而儿子关心的小采的钱,是不是人死了被小二他娘贪污了,而不是照顾他的老娘,对小二她娘的好心当儿别有用心。人性的恶揭露得淋漓尽致,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在这个家里却不是这样,与原生家庭教育有关,与母亲隐忍有关。贫穷生奸计,富贵长娘心,这话真不假,看着这篇文,人心里是沉重的。
回复16 楼        文友:静雪        2022-10-24 22:53:29
  谢谢文友温暖留评,将文字放到生活现实之中,从别人家的凄苦里,领悟自己的人生哲意,是无奈也是成长!唯有祝福二奶奶可以获得晚年幸福!
17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10-22 22:20:0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7 楼        文友:静雪        2022-10-24 22:52:14
  祝福亲爱的流年!
共 17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