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时光】泉城断章与文学的意义(征文·散文)
一
十月六日随女儿来到泉城,是为看着给女儿装修婚房,因一些客观因素,婚房还没开装,泉城却出现了阳性病例,被暂困此地,有家不能回,同城静默。
不能乱走,关于女儿房子装修的事暂时搁浅。
女儿上班,除了做饭、睡觉,其余时间我只能赋闲在租房上。
知人闲无聊,无端生愁。我是闲不得的人,也恰恰是这种人。不喜热闹的我,这大把的时间,就靠一部手机与书在文字里消磨。
沏一杯茶,拿一小凳,端坐阳台,一个人享受一房的安静,面对满墙的玻璃窗,沐浴在满窗的金阳里,沉浸在书里,偶尔抬起头,与天空打个照面,那一海蔚蓝,送我安之若简,神情闲逸,仿佛秋高气爽的天空除了云朵,整个都是我的。痴痴地望着只有云朵附着的一片澄澈晴空,臆想着它的胸襟、辽阔、广袤、无私,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不禁而来。体轻则高,无欲不累,这宇宙的载体,能看透多少自然的奥妙。抖落心灵的尘埃,祛除杂念,满身的负累,记得与不记得的,都丢给昨天,轻轻盈盈,时间飘着,灵魂飞着,起舞弄清影,都是烟云客,人间愁个啥?此时,那意境,分不清,云朵是我,还是我是云朵,甚是妙不可言。
二
天空,大地,云朵,飞鸟,树木……没有一个生命的灵魂不是孤单的。
纵然世上有最美的相遇,甜蜜的爱情,幸福的婚姻,但与个体而言,思想是条单行道,是独立的波浪,灵魂都是独自盛开的。
这几日,间或读的书是随手从女儿书架取的《百年孤独》,就如同这本书里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乌尔苏拉,虽然他们因甜蜜的爱情不怕生下猪尾巴子女而结合,但日常的行为轨迹,却是各行其事,谁也无法参透在谁的世界。不仅他们如此,还有他们的两个二儿子及梅尔基亚德斯,一个行为怪诞的老人,他们各自生命的轨迹都深深打着无人参透的孤独境界。由此,透过这部书,对生命进行沉淀,我对孤独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独行、独处,是生命自由的王国,并非孤独。真正空绝的孤独,是没有一个与灵魂相匹配的灵魂相伴而行。与个体而言,这绝对是稀有资源。由此世界都是孤单的,是人都孤独。那些短暂的相遇与陪伴,不过生命里的烟花,昙花一现。这样的认识,也让我深深地爱上了孤独,不再惧怕特立独行,因为我有一个最忠实的伴侣,文字,使我漫长的孤独有了栖息的精神家园,我为此发现而感到莫大的慰藉。
常常会不由自主呆望自然界那些静止的东西。譬如树木,花草,楼体等,羡慕它们无论怎样的风吹雨打,岁月洗礼,扎根泥土毫不动摇的根基信念与过后无意识的详静恬淡,尤其对生死无所感知的状态。
心经所言: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原来,一切都是欲望的枷锁。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本人,不能排除其本性,故就不可能趋物之境,超然物外。释然了,宿命的轨迹欣然受之,就少了烦恼缠身,有了悲喜自渡的路径,何而无欢呢?就如这此起彼伏的疫情,不时困扰着人们的生活,来了就积极地防范应对,不骄不躁,泰然处之,总会有过去的一天。
在此,我感谢阅读与文字,是文学陪伴我走过孤独,度过这光阴里的不速之客。
三
于我而言,文学的意义还在于能修炼一颗平常心,使日复一日琐碎的烟火,清心寡欲,宁静从容。不管生活如何,行走何处,遭遇什么,都能安然而行。就像此刻,我被夜色包裹,一个人行走在泉城的街道,并不孤单寂寞。
这是我来泉城的第二个夜晚,泉城还没有静默。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且泉城美丽的夜色真的很迷人。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行走,大多都心有戚戚也。一个折口,不足百米路,走出女儿租房,来到正路,把自己丢进这灯火通明的泉城之夜。
仿佛绿被着了墨,大大小小,年代久远,包裹着这个城市的气息,沿路沟内树冠蓬勃的槐树,人行道景观内山丘似的松树,三个红灯一组,依据树木大小,一个树少则三组,多则六七组红灯高挂在墨绿色的枝丫间,树体都是星星一样的银光灯线圈整个缠绕过去。站在鼓楼这头,放眼过去,灯火交织,一路至西关车站,流光溢彩,璨璨夺目,整个一座火树银花的不夜城。
笼罩在夜色里的路面,楼体、石阶,蒙着面纱,在各处灯光,店招霓虹映照下,都罩上了暖黄的光环,透着绵柔而温暖的气息,脉脉含情,全然没有了白天那坚硬、生冷、光华却不近人情的味道,使人心更加容易贴近融合。
被上帝咬过,内心有伤的人,懂得生命的可贵,喜欢在夜色里旁若无人地行走,与心灵交汇。就像白光下的世界,沸腾而喧嚣,只有在夜里才能静静安睡。
除不多车辆来往疾驶,行走在路上的人,都步履悠悠,仿佛尘世不曾有过负累烦恼。
草木枝叶享受着夜的安详,恬淡在夜的琉璃里,影影绰绰,似睡非睡,如醉酒的娇娘,不觉爱上了这座城,于是,不由自主,拿起手机,拍了几张夜景,给朋友发了过去。
我一边走,一边勾勒着这夜的迷离,哪里还能找到孤独的影子。
四
闲暇之余,喜欢信手涂鸦文字,多封闭在空间,有的也会发在江山文学网或公众号,分享在朋友圈。
一日,有朋友问我,花那么多时间写那些东西,挣不挣钱?我说只是自娱自乐,消磨闲时,她就不再言语。其言下之意,又不挣钱,劳神费力干什么?
文学的意义很多,对于成名的人来说,绝对是一本万利,名利双收,而对于名不见经传的人,透过书与写的世界,我们可以博古通今,懂得世事变迁,知晓众生百相,了解自然规律,通透人生,不以物悲不以物喜,修心养性。
是的,我大把的闲时都花费在了文字上,它不仅没有带给我经济效益,还让我投资出去好多。譬如那一年我花费了好几千元出的书,仅仅是为了给自己的文字做个收藏,而非卖。自己留了一半,一半都赠给了文友。
于爱好者来说,文学是不能当饭吃,对生计更没有帮助,且偏执地认为,文学一旦打上功利的烙印,就变味了。文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洞穿世事,还可以趋静达观,面对苦难,顺其自然,欣然接受。
2020年,是我的本命年,也是灾难性的一年。多事之秋,愁云惨淡,当突如其来的风暴把家席卷得支离破碎,奄奄一息,无法呼吸时,依然是读书写字陪我走过了那些黑暗的时光。我把那段灰色的日子与心情都一字一句尘封在文字中,如凤凰涅槃,脱胎换骨一般。
文学不仅能使人穿透黑暗,重见光明,还能在与自然的会晤中还原本色,看透生死,心之淡然。
时间,掐头去尾射线部分,以线段呈现,或索性就凝固成一个点,聚焦眼前,其他都丢给风,化作烟云,心放在如镜的湖面,哪里还有波澜。安居便是最好的岁月静好。
文学不仅具有纯洁的思想,高贵的灵魂。最重要的是,文字中还有一个秘不可宣的自己,可以通过诗歌隐喻委婉表述,抵达另一个我。
我手写我心,我知道我的文字离文学还很远。但在我心目中,文字是精神盛宴。这点,我想与那些与文字相依相伴的人,应该是相通的,难怪流年社团的家人们都沉醉不知归路。
一种爱好,喜欢便是动力。是文字,让我居于闹市,而无车马喧,内心始终平和宁静,不为世俗所累。
五
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能力智慧自是千差万别。来到这个世界,所谓众生平等,其实是一个谎言。看大千世界,匆匆行走的人流,各居的位置,享受的天壤之别的生存环境就知道,并非言过其实。
自以为,过分地追求能力的价值,是一种掠夺,也是罪过。试想,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够生活的需求有大多呢,不过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能力价值大,付出多的人,可以享受的层次与品质高些,甚至更高些,也无可厚非;能力价值小的,可以渐次低些,粗茶淡饭一样生存,但不能差别悬殊。世界是大家的,既然人类共有一个地球,众生平等,就应该资源共享。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如阳光、空气,无偿提供人类居住的场所——地球,大自然的凡此种种。人属于社会范畴,也具自然属性,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追求索取,充分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应像自然与人一样,学会感恩,懂得奉献与回馈社会。没多必有少,不要一味索取掠夺,制造贫富差距,社会不公、不和谐,贫者衣不遮体,饥不饱腹,富者流油,山珍海味。就像莫言所说,有一千条裙子和几十套楼房的人是有罪的。
人最终都是要尘归尘,土归土的,拥有再多,都是繁华一梦,不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故我在衣食无忧,生活确保的状况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疲软的市场,退出了实体商圈。让别人多分一些蛋糕,少些竞争,与自己也是慈悲。

这份达观的源头活水,别人模仿不了,包装不出,渴求不来,赊借不了,自得其乐。而文学的情怀,增添了作者喜获天下辽远之境,思想穿越千年之前和飞越万里之外,以内敛观世,平淡处置,堂而皇之,不显孤傲。
泉城断章与文学的意义,全在作者精致的文笔中,深层感悟的语境中,面授机宜的叙述中。

这是一篇有思想内涵的哲理散文。文中第二节写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和唐三藏法师玄奘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仅让本篇散文有了丰富的内涵,也让作者论述文学的意义有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同时给读者找到了心灵的共鸣。真正空绝的孤独,是没有一个与灵魂相匹配的灵魂相伴而行。《百年孤独》我已经阅读了两遍。完全赞同作者对孤独的深刻理解。
文学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在《百年孤独》中也可找到文学的意义。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什么?又是如何铭记的。这便是文学的意义。当然文学深层次意义,也可如作者所说:“通过文字如诗歌隐喻委婉表述,抵达另一个我。”
追求文学的意义不是为意义而意义,而是让文学的意义引导我们健康的人生。作者文章中最后一段文字:让别人多分一些蛋糕,少些竞争,与自己也是慈悲。让本篇散文有了一定的思想高度。
佳作赏读。
如果要我说文学创作的意义是什么,我会说,为了让人开心。在现实中做不到的事情,故事中的人能做到,在现实中看不到的景,一篇散文中能写清楚,在现实中不敢讲的话,在一首诗歌中能抒发。
那就是文字的意义,让人快乐、幸福,获得精神食粮。
写作是为了手写本心,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因而是个体的,真诚的。空时灵感而来,表达自己内心,因而是快乐的。我也倡导快乐写作。如写作是痛苦的,就不要写了。初心为了快乐,守住初心,快乐永存。一旦写作功利化,就失去了文字的意义。有的人写作,仿佛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多了不起,别人多不行,甚至嫉妒打压他人,这都是有的文人酸臭的一面。有的人为了捞取功名,放弃底线,实为可怜。作者深刻认识到这些,因而心态平和,享受文字带来的舒心,这才是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