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记滨江“小乐园”(散文)
当地人依然喜欢称呼“滨江小学”是滨江“小乐园”。快乐,是这座小学的旋律,孩子们是乐园里的一个个音符。人们这样比喻,表达着人们对这座富有鲜明特色小学教育的认可。
一
她特有的园林环境,吸引着孩子们蝶舞其间。
尽管院墙围住了,但那种园林景色啊,越是想藏越是让人急于观赏。我每次路过,都必须在花墙镂空处扫瞄校园风景。里面绿树成荫,四季花开不败,莺飞蝶舞,各色的动感从绿荫的空隙闪过,那是孩子们的课间快乐。今年国庆期间,校长邀我来校园,金秋时节,两行丹桂挨挨挤挤开满了小花,我说像孩子们的笑。碎碎的、闪闪的,如金星,似碎银,孩子们放假了,可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群无羁的孩子,吵吵嚷嚷,跑跑颠颠,真如花。有风吹拂,香气袭人,我竟然伸手想挽住孩子的手,我差点笑自己失态。红色的塑胶跑道,是我的最爱,多想回到少年时代,在跑道上冲刺,记得儿时是全校短跑第一,女儿却不像我,她说那次在这条跑道上摔了一跤,得了倒数。
我告诉她,是乐园,不是赛场。跑起来是快乐,摔倒是为了博得一笑。她释然了,居然搂住了我的脖颈,称赞我懂得什么是快乐。
踏入教学楼,映入眼帘的是“知识成就孩子”与“破茧成蝶”的几个艺术大字。大字的旁边画着几只飘舞的蝴蝶。哦,这是在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蝶变啊!蝴蝶的美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本是一只丑陋不起眼的毛毛虫,可谁知它有着惊人的梦想与志向。在它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之前,它经历着一段漫长而痛苦的蜕变。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希望孩子们内在力量得到勃发,最终破茧成蝶。一种理念,经过孩子们耳濡目染,深入内心,这就是教育。
楼左一角,设有“失物招领”。没有什么口号,每一处都是教育园地,在这里找回失而复得的快乐,找回做人的美德;更让拾到东西归还失主的快乐,这种快乐是自己给自己树立榜样,滨江小学人称这样的教育是“以我为镜”。古有以铜为镜,以人为镜,以史为镜,他们对“三镜”做了精彩的补充,非常新颖。
二楼的过道设有“英雄长廊”。长廊每几步就镶嵌着一幅英雄画相,其间穿插着各种名言警句。在此处设英雄长廊很有必要。据史料记载,在1927年至1935年,江西有50余万人参加革命,到最后活着不足千人,在长征路上每三个红军倒下,就可能有两个是江西籍的。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法国作家罗兰·巴特说,在生命的层面上,风景与人的灵魂碰撞对话,这是影像的最高境界。我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机,按下“照相”按纽,一相一影,做成“英雄集”铭刻心中,回来与孩子慢慢讲。经常重温红色记忆,懂得快乐来自哪里。
对了,数学楼的每一层,每一个过道都设有“书吧”。这些书籍并非一色的新,我琢磨其来源。肖万英主任告诉我大多数来自于在校的学生与老师的捐赠。捧着一本书,送给别人,照亮一个人的前程。这是他们提倡的捐赠理念,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捐书的快乐,把自己的快乐置于他人成长的快乐之上,两个快乐加在一起,叫“更快乐”。这岂止是一个数学概念,更是一个人生逻辑。
二
我曾多次去学校听课。有时是老师邀请,有时是我自作主张,溜进教室和孩子们坐在一起。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听完课回来我特别有感触,以一名小学生的身份写下了一篇日记。日记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班主任邓美玲老师,总是想方设法地引发着我们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变得生动有趣。英语老师施文娟的课同样妙趣横生。为了引发我们的兴趣,她的言谈很是幽默,肢体语言特别丰富,有时打起拍子唱起了英文歌,引来同学们阵阵掌声。语文老师肖万英更是了不得。她妙语连珠,字词解读精确,让那些生硬的文字有了温度,有了声音,有了形状,有了画面,有了韵味。令人从头到尾听得津津有味……
其实,这是班主任老师给学生布置的日记内容,要孩子们写写喜欢老师的什么。确切地说,这是一种尊师教育,但又不是一味地歌功颂德,他们选择了很好的突破口,让孩子们跟老师说说话,说出自己的心声,懂得如何评价别人。用校长的话说,就是在评价别人的时候,自己享受快乐。这是一种人生观教育,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为他们怎样立足社会上好了第一课。
交上去,老师也给学生以评价,这些评价并非是期末班主任写的,而是老师随时写几句。我曾经看到老师给我家孩子写的——你的微笑,和阳光一样暖人暖心。我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这种鼓励,让我一下子发现孩子回家的变化了,满脸笑容,一幅不识愁滋味的样子。
滨江小学的“行走课堂”,一直是孩子们很热衷的课堂形式。“在行走中”,这是这种课堂的特点,就是让孩子们的生性得到张扬,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特点,所有的教育都不能违背这个特点。有一次我就随着孩子上车参加“行走课堂”活动,我不放心地唠叨孩子别乱跑,跟在老师身边,别添乱……我没想到我的“唠叨”被站在旁边的秦校长听了去,他当即就“批评”了我,并拉高着嗓音对我的孩子说,黄闰希,尽情跑,尽情玩,尽情看,尽情说笑。四个“尽情”,一气呵成,扫除了孩子心中的“阴霾”和紧箍咒。尽情才能得到快乐,这才是真快乐。秦校长对“小乐园”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深透的,也是最温情的。
三
怎样把在娱乐中寄托教育的方式贯彻好,滨江小学动了脑筋。
有一次,我女儿兴冲冲地回来,顾不上扔下书包就直往房间里冲,抱出存钱罐就往外掏钱。我问咋回事?女儿用衣袖擦一把汗说,我数数有多少钱?我马上去超市买些食材,明早做些吃得去学校卖。女儿的话令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还来不及开口问,女儿把钱往兜里一揣,像风一样跑了。我追出去扯着嗓门问什么情况。女儿摆摆手说,妈,别管了,同学在门口等,我回来再向你解释。女儿的声音充满了阳光。我只好微笑着摇摇头轻叹一声,这家伙。
原来女儿学校举行“厨艺大比拼”。就是每个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食材,做一道自己拿手的菜。菜的品种很多,可以是糕点、面食、甜品、凉拌菜……总之,认为自己最拿手的就可,家长可以在旁边协助。做好之后,端到学校来卖。挣来的钱由班级负责财务的人员登记,然后统一上交学校,由学校捐赠给“希望工程”。女儿做的是凉拌海带丝。为了增加卖相,她油炸了花生米,撒上了香油,白芝蔴,黑芝蔴另加绿油油的葱花。考虑到品种太单一,她还做了“薄酥饼”。她用揉好的面团包上猪油、白糖、芝蔴未、五香粉、花椒未、香葱、食盐,然后反复揉搓压平,烙上芝蔴,放烤箱烘烤而成。
女儿的手艺让我大吃一惊,她平时除了上学就是写作业,我也没教过她呀,她从哪里学来的本事?女儿骄傲地告诉我,她去渼陂“研学”时,在“红军食堂”学的。女儿的话,一下子让我感动了,让我一时语塞。我发现她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人的天性的需要快乐的,或许,我们做家长的,无形之中压抑了他们的天性吧。
学校利用操场充当了街市,用石灰划了一间一间的“店面”。我四下转转。哇,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街头街尾”,孩子们蹿上爬下,他们按自己想要的样子,在“装修”着店面,忙得热火朝天。有的孩子从家里抱来凉篷,在四壁挂上自己画的画;有的会挂上自己折叠的风铃或纸鹤;有的干脆吹起了七彩的气球充当门帘……店门口的招牌字样更是五花八门。什么迷你香、爱心堡、花花屋、避风巷……每一个招牌都趣味横生,每一个招牌都闪动着孩子们的智慧。我从“街头”逛到“街尾”。那些“商品”琳琅满目,极为丰富。有煎饺、蒸玉米、烤地瓜、柠檬凤爪、甜甜圈……还有的孩子干脆把家里的手动榨果机和煤油炉灶都搬来了,来一个现做现卖。叫卖声,谈笑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逛街”的都是“爱心”家长,他们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有的家长还讨价还价。看得出,他们在有意“为难”孩子,激发孩子的潜力,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这些孩子们还会互相帮忙,看见你家忙不羸会帮忙递个袋子,或夹菜,或打包,或收钱。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荡漾着花一般的笑容。
这是滨江小学的必修课程,研修的是孩子们的社会经营能力,培养的是他们的用劳动换取快乐的生活体验感。或许,在大人眼中,这是小儿科,但对于孩子而言,新颖的快乐,是他们最喜欢去追求的。追求快乐,也是人生的一种能力,我们大人遇到糟糕的事,或者是挫折,快乐顿失,况且那些孩子,听老师说,他们活动结束后,还有专门的班会,主题就是“我快乐了吗”,孩子们把遇到困难看作是追求快乐的一道门槛,这个理解多么深刻啊!
寓教于乐,是教育界早就提倡的教育理念,只是一直停留在纸面上,很难迈出追求快乐的脚步,滨江“小乐园”的教育设计,让我耳目一新,也不能不佩服那些为此付出的老师们,他们为了给孩子一直快乐的心态和生活态度,做出了这么扎实的努力。
我只希望孩子们带着快乐毕业,走进生活,让快乐成为生活的旋律。我是很相信快乐的力量,愿滨江成为这些孩子们快乐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