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璞】一枚落叶的随想(随笔)

编辑推荐 【文璞】一枚落叶的随想(随笔)


作者:文生 布衣,16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22发表时间:2022-10-22 19:18:50
摘要:由落叶感知秋,联想到秋雨、秋风、秋气、秋声、秋色,又联想到人们对于秋的不同感受。分析了欧阳修、刘禹锡、毛泽东的秋感,提出自信乐观,目光长远,每一段秋光,都胜似春光。

【文璞】一枚落叶的随想(随笔)
   几场秋雨落下,气温下降,炎热渐渐消失,只感到秋意凉爽了。我有跑步的习惯。夏天的中午,即使下着雨,我也照跑不误。然而现在在雨中跑步,就感到丝丝凉意,掠过脸颊。秋天的雨,不像春天的毛毛细雨,朦朦胧胧;也不似夏雨的瓢泼如注,酣畅淋漓。它是潇然的,淅淅沥沥。伸出手去砸在掌心,顿时便感到一种微凉沿着肌肤荡漾开来,带着季节的重量。
   秋雨过后,此时的天空,碧蓝碧蓝的,空旷高远。有时纤尘不染,不带一片云彩。有时几朵白云飘飘,衬托得天更蓝,云更白。空气清澈透明,呼吸一口,都觉得甘甜、舒畅。不由得生发“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感叹。
   不时清风徐来,吹过额头。即所谓凉风习习,令人惬意无比。秋风掠过树梢,叶儿欢动,沙沙作响,马上就让人想起小白杨那首歌。白杨树树叶正面绿色,背面是银色,微风吹过,枝条摇动,叶儿翻面,就出现绿叶闪银光的景象。
   秋风刮起,不比冬日里的风凛冽,也不像夏日里的风火热。秋风虽不猛烈,但威力蛮大。阵阵秋风中,千里沃野之绿色海洋,不经意就变成黄色海洋,像一只神奇的手,让世界换了颜色。借用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金句,可以说秋风又黄千里稻;阵阵秋风中,借用欧阳修“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的金句,草枯黄了,叶零落了。于是,出现了数树金黄出碧绿、“数树深红出浅黄”的景象,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等层林尽染的景象。当然,及至深秋,还有落叶遍地,层层叠叠,堆了厚厚一片的景象,让秋天迥异于春夏冬三季,具有了独特的韵味。
   健走公园,一枚树叶飘落眼前。
   正好需要小憩一下,我便蹲下来,拾起,放在掌心瞅着它,低声问,你是报秋的使者么?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落叶无语,叶脉翘然,仿佛用它最后的姿态表述生命的物语。
  
   二
   秋,改变了世界的颜色,也走进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世界,呈现不同的风景。面对自然的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便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秋意。有感伤,有怀旧,有寂寥……
   总体来说,古人悲秋的比较多。比如唐代卢照邻“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其实表达的是思乡思归之情;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是思亲之情;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的是人生艰难苦恨的伤感。
   最著名的当属欧阳修的《秋声赋》。都说《秋声赋》悲秋,事实如何呢?从写景来说,貌似如此。“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可作者要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他想说“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翻译过来是:“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之所以感到秋之寂寥,根源不在秋声,主要在当事人心绪。欧阳修作秋声赋时53岁,在政治上屡不得志,怀才不遇。此时53岁,已经没有政治前途,心情郁闷。他无力改变这种局面,抑郁悲凉,又无可奈何,只能徒然叹息。于是托物言志,借秋声抒发胸臆。所谓悲秋,触物伤情,有感而发罢了。
   有悲秋,当然也有喜秋。比较著名的就是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写此诗34岁,本是大展宏图之时,却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这在政治上相当于判死刑,妥妥的逆境。但刘禹锡生性豁达,身经危难,却有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不但没有在逆境中消沉,还在逆境中奋起。自古如何如何,我却不这么看!我言,多么自信的口吻!它给后人带来巨大的启迪和鼓舞,所以这首《秋词》千古传诵。同样的看不到政治前途,欧阳修是失意、郁闷、无奈,刘禹锡却是自信、乐观、豪气。
   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那就是毛泽东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作《采桑子·重阳》时三十六岁,正值党内军内斗争激烈之时,毛泽东被排除在领导岗位之外,三个多月离开亲手创建的军队,身体染病,家人杳无音信,也是妥妥的逆境。虽然身处逆境,毛泽东眼中的秋,没有寂寥,萧瑟,而是发出胜过春光的感叹,并展望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美好画卷,显示出自信、乐观,目光长远,充满必胜的信心。
   如此看来,逆境、厄运,有时恰恰是机遇,是黎明前的黑暗。问题是,你心中的地平线有没有一缕曦光正在升起。恰如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三
   其实,秋,乃自然之季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秋,本无所谓悲,无所谓喜。悲喜的只是人物的心情,精神和意志。
   这就是思想的格局,人生的格调。从哲学角度说,也是人生观的不同。乐观主义看待事物总是充满理想和自信,生发出热情洋溢的人生态度;悲观主义看待事物,则流溢着失望和沮丧,仿佛看破红尘,其实是心胸相对狭隘,目光相对短浅,导致萎靡不振,人生彷徨。这就如同对待一片树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人生在世,命运诡谲,不称意事十之八九。面对绚丽多姿的秋,或悲或喜,都无不可。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倒很值得借鉴。人,是大自然和社会的双重产物,虽然我们寄情于物,但最终还是要直面人生,沿着坎坷的人生之路继续前行。只要放平心态,坚韧、自信、乐观,目光长远,每一段秋光,都可以胜似春光。即使是一片落叶,也不是放弃,而是落叶归根,化为春泥,让生命以另一种形态回归自然,奉献自然。
   我放下那片落叶,沿着秋天的小径继续跑步。
  
   (原创首发)

共 22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唯美的秋思随想。叶落知秋,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墨绿与灰白的杨树叶,无墨却画出了五彩斑斓的世界。秋风习习,秋雨瑟瑟,空气清新,无情却带来思绪万千。作者人在画中游,思绪翩然飞。秋之韵,秋之美,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素材。从而衍生出不同的笔调,不同的人生感悟。创作背景不同,表达的心境别样,秋自然带着不同的感情色彩。思念成疾,家乡和亲人以及人生疾苦,秋变得寂寥,怆然泪下。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秋变成了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的渊源。还有逆境中崛起,尽显豁达乐观的豪迈气象。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那种斗志昂扬的英雄气概,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壮阔胸怀,实在令人震撼。秋,本是四季的轮回,没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只是人赋予了它不同的心境和感悟。反映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怀。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秋收获的是快乐和成熟,悲喜自渡,只要心存阳光,哪里都是春意盎然。作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思想跳跃,联想丰富,文笔细腻,语言精练优美,引经据典,古诗词的魅力无穷,既有文学的美感,又带来哲理的思考。秋,本无悲喜,只是人的心境决定外在。让我们都活成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豁达。不乏一篇意味深长的美文佳作,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欢迎大家欣赏。【文璞书苑编辑:优雅如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2-10-22 19:23:33
  欣赏文生老师的秋之随想。语言优美凝练,文笔斐然,旁征博引,既有文学的美感,又有哲理的深思。秋,收获的不仅仅是季节,更是心境。内在决定外在,愿我们都拥有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豁达人生。不乏一篇美文佳作,期待新作,老师笔耕不辍,点赞学习。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2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10-22 19:35:02
  毫无悲秋之意,文字里满是喜悦。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3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2-10-22 19:48:52
  一篇很有深度和文采的散文,充满生命的朝气和活力。文生老师的文章越写越好了,点赞欣赏!
回复3 楼        文友:文生        2022-10-22 23:32:09
  谢谢幽居人老师阅评,谢谢鼓励!
4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2-10-22 20:04:16
  老师说的极是,秋天是自然存在,无所谓悲喜,悲喜的是人的境遇,人的寄托。每个秋天的解读,最终还是会轮回交替。
5 楼        文友:静净        2022-10-22 21:52:40
  好一片秋,作者引经据典,将悲秋淡化,感悟良多。欣赏点赞!
6 楼        文友:文生        2022-10-22 23:31:21
  感谢如枫老师精彩的编按!让我们都活成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豁达!
7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2-10-23 09:31:51
  欣赏文生老师随笔作品,以小见大,构思巧妙,旁征博引,古往今来,思想畅达,寓意深刻。堪称佳作。
8 楼        文友:小七小七        2022-10-25 21:54:35
  秋天一定要住北平。
   《北平的秋》老舍说: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各种水果那么多,那么好看好闻好吃;更有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
   近日总喜在工作之余,用目光盘磨周边景色。看绿色、黄色、红色杂间的林木;看姿态各异,绽放成熟之美的花草。美哉,这壮丽河山,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慕,起意呵护呢?
   阅文生老师美文有感,北平之秋,我心中的秋,就是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